高古文化的鼻祖红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早期发展阶段,玉器是贯通天地、沟通祖灵和神灵、彰显礼仪的核心物质载体;秦汉以后至明清,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玉器发挥了延续文明血脉、凝聚民族的共识等重要功能,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高古文化的鼻祖红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1935年,日本人发掘了赤峰红山后遗址,195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首次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红山文化研究多年来已成为考古学界中的显学。红山玉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玉器文化的鼻祖,它因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相撞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在这一时期,我国上古先民们的手工业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制玉工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高古文化的鼻祖红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到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玉雕技术取得飞跃性进步。玉器的抛光、施纹、钻孔等工艺技术更加规范和成熟。从出土文物来看,几乎所有玉器表面均经过抛光处理,部分器类的局部或通体雕琢出各种纹样,如阴刻线纹、瓦沟纹、凸棱纹、网格纹、几何形纹样等。线切割技术技法更加娴熟,不仅用于玉料的切割,在制作斜口筒形玉器、曲面牌饰等器类上广泛使用,从而衍生出了中华古玉文化的开端。

高古文化的鼻祖红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历史之久远、数量之巨大、文化之厚重是红山玉器所以重要的三个原因。

高古文化的鼻祖红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在红山文化被发现之前,史学界及考古界一直认为中华民族的起源是新石器时代的夏商周时期,随着红山大批玉器的出土,已经证明中华文明超过五千年,甚至达到万年之久,从而将中华文明追溯到万年之久,这对于中国的历史断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古文化的鼻祖红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数量非常庞大,仅仅在红山文化的中心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一带,近年来已经发现墓穴500余处,每处墓穴都挖掘出了大量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仅仅在辽宁沈阳龙根源远古玉石器博物馆就藏有红山文化玉器超过30000余件。

高古文化的鼻祖红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红山玉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气息,是研究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据。红山文化跨越了新时期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当时的磨制工艺已经非常先进。其中,从红山文化时期墓穴出土的玉猪龙已经惟妙惟肖,颇具神韵:猪龙肥首大耳,圆睁怒目,额头前倾,夹杂有多道皱纹,口微张,獠牙外露,背部卷曲如环,是猪首龙身相结合的形态。在当时,这类玉器已经不仅仅是佩饰,已经开始成为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祀礼器,是中华民族最原始图腾的生动再现。

高古文化的鼻祖红山玉到底存量有多大?

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还让中华民族寻找到了作为龙的传人的最古例证。龙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历代帝王都以龙自居,先民们也都以炎黄子孙、龙之传人而自豪不已。但是,对于龙的起源却一知半解。具体地说,红山文化的中心也是方国的中心,后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封建王朝的最后,在这个传承的漫长过程中,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