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会馆 依稀可见当年盛景

会馆是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在寄籍地所设“聚乡人联情谊”的组织机构,其馆舍主要供同乡寄寓或节庆聚会使用。会馆也是中国传统社会颇具特色又不可或缺的社会中间组织,映照了社会历史的演进。

清代是景德镇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业高度发展带动城市百业兴旺,因此,商贩云集,工匠来八方。据记载,当时匠夫不下十万人,行商业瓷的客籍人越来越多,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先后以地域、乡族关系结社或组织旅景同乡会、同业会等,并建立自己的会馆、书院等活动中心。

丰城会馆 依稀可见当年盛景

程家上巷2号,是丰城会馆的老遗址。据当地居民说,丰城会馆建于解放前,是居住在景德镇的丰城人集资建造的,不过,具体建造时间居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丰城会馆刚建成,全国就解放了。解放后,这里曾做过市政府宿舍,最多时住了15户人家。后来还做过瓷厂仓库,专门存放做好的白胎瓷。

程家上巷的居民大部分已经搬迁,墙上都写着已征用的字样,走了七八分钟,才看到墙壁上发现了印着程家上巷2号丰城会馆字样的标识牌。

这是一栋很有气势的两层徽派建筑,岁月已在这栋老屋白色外墙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建筑的正门位于程家上巷2号,正门常年处于关闭状态,门两旁的墙是用整块的青石板建成的。大门外的青石台阶已残破不全,用于修补台阶的红砖砖缝里已经长出了许多杂草。

据了解,丰城会馆在邻巷的东司岭还有一个侧门。记者顺着寻找,透过门缝看到,虽然丰城会馆外部保存较好,但是内部因为年久失修,加上居住的居民管理不善,已经面目全非,只有一口天井投射进一束阳光照进阴凉的老屋内,细细诉说着丰城会馆往日的辉煌。

丰城籍艺术家孙同鑫告诉记者,清末,其祖父创办了孙公窑,也为丰城会馆建成集资。如今,在景德镇很多丰城籍从事陶瓷的艺术大家,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教授李林洪等,为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者:本报记者 万慧芬/文 付裕/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