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即将和国际市场接轨,对农民来说有什么好处?

雷子三农新视角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在2017年年尾受当时还是中国农业部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陈锡文提出建议:按生产成本加补贴的办法,小麦、稻谷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水稻每亩补贴100-150元!从那时起,“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我国粮价同国际接轨的说法就没有断过。如今又传出了我国玉米价位要同市场接轨的说法,那么由此我们产生两个疑问:1、我国粮价真的会同国际市场接轨吗?2、如果属实的话,对于农民有什么好处,国家有什么好处?

我国粮价是否会同国际市场接轨?

如今来看,当前我国市场的大多数种类的粮食价位还是要比国际市场价位略高的,短期内同国际接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说我国大豆价位要比国家大豆价位高出每吨300元左右,国内玉米价位比国际玉米价位高出大约每吨100元,而水稻、小米等农产品也同样如此,虽说除了大豆之外的其他农产品进口量并不大,而且还实行了配额制度,但是同国际接轨在短期内还不太具备实施条件。

首先,由于国内粮价偏高的现实,一旦国际接轨,必然导致农民利益受损,那么为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则必然要为农业提供大量财政补贴。在当前政府没有做好这方面准备之前,我想政府不会贸然实施该方案。

其次,当前我国粮价真正同国外粮价差距较大的是大豆,而像玉米、小麦、水稻这样的农产品我国自给率高,而且同国外粮价差距很小,虽说这些粮食在原产国很便宜,但是到我国加上关税运费等其实同我国本土的粮食差距已经很小了。因此,短期内来说国家不会再对粮价做过多的调整。但是长远来看,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粮食价位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却是不曾中断。

如果粮价国际接轨有什么影响?

在前面也有提到,当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农业部的陈锡文就积极推动粮价市场定价的策略,能够从一位如此人物嘴中说出的话,自然不是凭空出来的。科学兴农人物之所以我国提出了粮价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办法,初衷自然还是提高我国粮食竞争力,在如今经济市场环境下,我们的粮食价位由于我国特殊政策性背景,市场发挥的调节职能非常弱,比如说像前几年的玉米明明知道国内已经供过于求,但是国内依旧大量生产,反之大豆却在大批量的进口。

在发挥市场调节自动能力之后,发挥市场自主调节能力,将市场的供给行为交给市场一部分,从而优化供给。而且对于农民来说,种植方向也更为明确,不再是政策指向什么作物就去种植什么作物,而是市场什么作物有前景种植什么。

当然毫无争议的一点是,在国际接轨之后,我国的粮价不免要遭受一定的市场冲击,为此我们也有必要政策性的提供补贴,使得我国的粮食更具市场竞争力,能够产的出,卖的出去。如果今后真的实现国际接轨,那么农民而言也不必担心,必然会有一定的补贴的。


科学兴农


中国玉米即将和国际市场接轨,对农民来说有什么好处?
直接回答各位吧,这样做对于农民几乎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对农民的种植收益带来更加的冲击。
因为这将会知道导致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出现继续的走低。打个简单的比方,目前我国玉米市场均价在1900元每吨以上,明显高于国际玉米均价。待中国玉米市场对外开放幅度加大,逐步与世界市场接轨的话,到时候国内玉米市场均价或许只有1800元每吨甚至更低了......

短期内,我国玉米市场不存在与国际接轨的可能,但是最快3、4年后,这种情况就会成为一种现实。因为我国的玉米库存一年比一年少,但是消费量一年比一年高,为了满足国内越来越高的需求,要不了几年,玉米进口或许彻底放开。

未来,中国玉米逐步与国际接轨
虽然短期内我国玉米暂且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需要大量进口,以2018年的进口数据为例,我国仅进口玉米350万吨左右,不足国内消费量的1.2%,2019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估计也会在400万吨以下。

但是,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今后我国或将逐步放开国外玉米以及相关玉米替代品的进口限制,与国际接轨是必然的大趋势。
众所周知,2019年我国玉米供需缺口高达2000—3000万吨之间,虽然这对于本年度我国玉米市场现价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但是大家是否意识到,再过最多4年左右,按照这个缺口数量,我国8000万吨的临储玉米库存就会消耗殆尽,到时候,我国再出现巨大的玉米供需缺口的话,该如何的处理?
再这样的情况下,逐步扩大玉米进口,进一步提高玉米替代品,诸如大麦高粱ddgs的进口或许是最有效的解决之道。

与国际接轨,国产玉米价格必下降
大家可能不知道,目前世界粮食贸易中,玉米的平均价格不过是在1500—1700元每吨之间,而国产玉米要想具备这样的竞争力,农民卖价估计只能在1400元每吨上下。
可是,熟悉我国玉米种植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以这个价格出售玉米,别说是赚钱了,想不赔钱都非常的困难。
这么说吧,中国玉米市场一旦与国际市场接轨,就意味着国产玉米市场价格肯定要出现一定的下下调,方能在与进口玉米或者其他玉米替代品的竞争中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所以说,笔者才会在文章开头说,这样对于农民来说并不算是一件好事。
因为在市场价格方面,我国玉米并不具备全球竞争力,如果大量的国外玉米或者玉米替代品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那么肯定对于国产玉米的市场价格带来极大的冲击。
在我国玉米平均亩产常年保持在410公斤左右,且种植成本一直处于较高水准的情况下,中国玉米与国际接轨,意味着必须要降低适当的市场价格方能具备相应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本来种植玉米就不赚钱的农民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居安思危:国产玉米面临巨大危机2019年,国内玉米不出意外,肯定还会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在8000万吨的临储库存的支撑下,即便是不进口一粒国外玉米,也完全足够我国的消费需求。可是,我国每年的玉米消费增长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2016年才只有区区2.5亿吨,到了2017年度,就达到了2.7亿吨,而到了本年度,已经攀升至惊人的2.9亿吨,估计到了2019/2020年度,国内玉米消费总量将会历史上首度突破3亿吨大关。但是,我国玉米产量这几年却在出现逐步的下降,即便是以国产玉米的最高产量来看,不过是2.65亿吨,还不能满足本年度我国玉米总消费量。2019年,我国玉米无需大量进口2020年,或许还不用但是到2021年,乃至以后呢?到时候,恐怕不完全放开玉米进口都不行了啊。


粮油市场报


玉米价格同国际接轨,对农民没有丝毫好处,只能是一场灾难。

国际市场玉米便宜得狠。例如美国本地大约五毛钱一斤,运到中国到岸价才七毛钱。如果不是因为国家采取了玉米进口配额管理,玉米加工企业就会疯狂地从国外进口玉米,而将国内农民生产的玉米冷落在粮库里或者冷落在农民家。



玉米的需求量在增加,进口的压力在增大。现在玉米缺口每年达到两三千万吨的水平,而配额是720万吨。相信国家会采取适当扩大进口配额的方法,满足进口的需要,而不是取消配额,使国外玉米长驱直入。

玉米的替代品如高粱、大麦、酒糟、豆粕市场已经放开多年了,现在国内的玉米需求已经是刚性需求。只要保证进口的配额不大于玉米需求的缺口,国产玉米就不会受到致命冲击。


种田博士后


我国的玉米交易已经推向了市场,但是玉米是我国消费量最多的一种粮食作物,玉米不但可以作为我们的主食,而且还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材料占到了70%左右,另一方面还有化工方面使用,也就是玉米乙醇主要生产植物乙醇代替石油化工方面的污染。

我国的玉米即将与国际市场接轨,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在国际农产品的贸易方面谈了很久,也已经纳入了农产品世界交易市场。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玉米消费量比较高,每年消费量在2.5亿吨左右,可以说是世界上玉米消费量最大的。一旦遇国际市场接轨,将会导致我国的玉米价格持续下降,毕竟进口的玉米价格比较低,可以说与目前的东北黑龙江地区的运营价格持平,一句话就是会加大玉米的进口总量,影响国内的玉米的价格。



其实一些专家始终在怀疑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后,我国玉米价格会大幅度下跌,其实没有这种必要,一旦玉米价格下跌,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将会逐渐的下降,加上我国玉米的种植补贴比较低,使得农民回对种植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从这方面来分析玉米价格毕竟外国的玉米的种植补贴力度比较大,不是因为外国种植玉米的成本比较低,而是补贴力度大,导致了外国的玉米价格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比如说去年我国对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加征关税,导致了美国对农作物的种植补贴120亿美元,相当于每亩地种植补贴500元的,再加上以前的补贴可想而知。



我国玉米与国际市场接轨,将会使得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的方向就是玉米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但是我国是玉米的消费的主要的国家,每年消费玉米在2.5亿吨左右,如果一旦靠进口消费的话,将会产生像大豆一样进口的危机。比如我国玉米价格最低的是东北地区平均在0.83元左右每斤,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目前已经达到了0.97元左右每斤,南方地区的玉米价格也达到了一元左右的美金,而进口的玉米价格平均在0.83~0.84元。

从这方面来说,如果我国的玉米与国际市场接轨至少在3、4年以后,就目前我国玉米补贴这么低,至少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补贴力度每亩减少在500元以上,所以对农民是非常有好处的。至少能提高我国的玉米种植补贴,比如说去年黑龙江地区的玉米补贴只有25元每亩,如果一旦与国际市场的玉米接轨,玉米的种植补贴将会立马增加好几倍,毕竟玉米是我国消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总之,我国的玉米市场与国际的玉米市场接轨,可以说是一个对农民非常好的举措,因为我国是玉米的消费大国,而且今年库存量拍卖结束以后,对市场的玉米价格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不像一些专家所说的我国的玉米价格比较高,而外国的玉米价格比较低,可以从内因看外国的玉米的补贴比较高,这才是造成外国玉米的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国的玉米种植也是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的种植,种植成本也是非常合理的,只是我国的玉米种植补贴比较低,但我国有最大的消费市场。用投资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毕竟外国的玉米运到中国必须有运费,而且运费是相当高的,所以我国的玉米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的农民种植玉米会有极大的好处,至少种植风险降低了,因为我国的补贴力度将会增加,否则不能满足我国的玉米消费市场。


宗元三农堂


我感觉对于农民没有半点好处!毕竟咱们国家种植玉米本来就没有竞争力,在育种、农资成本、农业生产效率和玉米产量以及玉米商品化方面几乎都不是国外玉米同行的对手,一旦国内玉米和国际全面接轨放开的话,进口玉米会短期内就冲垮国内玉米占有率使得农民玉米出现滞销现象!



要知道,咱们国家目前玉米依然是以小农户家庭种植模式为主,但目前玉米机械化程度又非常高,基本上全程都可以采用机械化生产,但因为目前玉米种子是杂交品种,需要农户每年都以高价购买,这样一来,在自家几亩农田里,就需要为玉米种子、化肥农药、机械播种、打药浇水、机械收获等农业生产环节投入大量成本,另外,还包括一户家庭两三个人的长期人工成本,因而一季玉米下来可能玉米粒产量也就1100斤/亩左右,如果是按照0.93元/斤计算,才收益1023元

记得去年玉米使用收割机一亩地为110元,光这方面成本就占了近11%,而化肥一袋半也得150元左右,也差不多占了15%,而玉米种子、农药和打药和浇水差不多也得100元,这样又是10%,机械播种可能占到5%左右,这样成本差不多41%,如果播种、浇水、打药、收割、卖粮等环节再占用人工成本的话,一亩地利润可能不足500元钱!这样对于四口人家庭来说,大概才有10亩承包地,一季也就5000元左右而已!



而对于国外来说,由于人少地多,多是以土地规模化经营管理为主,可能一个家庭农场规模就拥有几千亩土地,由于是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使得农用生产成本非常低,由于规模比较大,这样每亩实际上成本非常少 即便玉米价格再便宜,但在土地规模化后也会利润量变!

因此,一旦国内外实现接轨统一市场后,低成本的国外玉米自然更具竞争力,会迅速挤掉高成本的国内玉米市场!根据相关数据对比,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上家庭用工成本是美国农民的13倍左右,机械化使用成本则是美国的6.5倍,另外,美国玉米种子要远远优于国内杂交品种,而化肥利用率更是高于国内!

所以说,国内玉米与国外规模化的商品玉米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一旦失去了种地补贴和进口限制的话,或许就是农民玉米滞销的开始!另外,若是与国外种植模式接轨,以便提高国内玉米竞争力,就得先从土地规模化上入手,这样一来会通过集中农户土地方式,使得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种植,自然也就失业了,这样又会有啥好处呢?!除非绝大部分农民都有工作,不再以种地为生了,或许才会实现与国外接轨吧!


龙百晓生


中国玉米即将与国际市场接轨,对农民来讲有什么好处?

题主消息不知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题主所描述的接轨指的是什么?不过,据了解,我国早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玉米就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了。按照加入前的谈判约定,我国玉米实行进口实行配额制,也就是说每年进口的玉米数量不能超过配额的数量。

而从出口方面,由于我国是玉米消耗大国,每年的消耗量大约在2.8亿吨左右,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缺口,比如3月份国家粮油中心数字显示玉米结余为-2460万吨。那么玉米与国际市场接轨后,对玉米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下面是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我国玉米与国际市场接轨后,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调节玉米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比如说,遇到灾年或者缺口较大的时候,可以通过进口的办法来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当玉米产能过剩,供大于的时候,可以将玉米出口到相关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解决玉米的产能过剩问题,总体来将,玉米与国际市场接轨后,可以使国内玉米价格更加稳定。



二、从养殖角度讲,我国玉米与国际玉米市场接轨后,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降低养殖成本,大家知道玉米是重要的畜禽养殖饲料,每年将有60%的消耗量用于养殖业,如果国内玉米偏高的话,一些饲料加工企业可以利用玉米配额购进国外玉米,这样就可以降低加工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养成本。打个比方说,国内玉米价格在每吨1800元左右,有些进口玉米价格也有只1600-1700元/吨之间,可以节约一些养成本。



三、由于玉米与国际市场接轨,就相当于一个“连通器”一样,让国内玉米价格与国际玉米价格紧紧的连在一起,国际市场是个大环境,玉米价格比较稳定,也会间接的影响国内玉米价格,所以从价格稳定角度讲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也会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行情当中。



总的来看,我国玉米与国际市场接轨,对于玉米消费者是件好事,可以用到价格比较合适的玉米,而对于种植玉米的来讲,可能会因为价格的平稳,在收入上也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三农广讯


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消费量一直都非常大,现在随着我国国内的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缩小,未来玉米价格有可能会有比较大的上涨幅度。玉米现在的用途十分的广泛,不止应用在人们的日常食用中,而且在养殖业、工业方面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未来的社会中乙醇的大量使用也需要大量的玉米作为储备。从现在的玉米价格来看,我国的平均玉米价格维持在1890元/吨―1900元/吨,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2100元/吨,国际上的玉米价格维持在1800元/吨左右,从价格上来说中国玉米与国际市场接轨对玉米的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国外的农业相对国内是比较发达的,它们的亩产会相对高一些,所以同一单位的商品价格可能会比较地一些。玉米价格就是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如果国内玉米与国际玉米接轨,非常有可能会导致国内玉米价格降价,不然很难在国际玉米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按照目前的国际玉米和国内玉米价格的差距,国内玉米每吨至少需要降价100-200元左右,才可以在不考虑品质的情况下形成价格优势。当然了,随着市场形式的变化,国内种植玉米的补贴也会有所调整,不用有太大担心。

国内玉米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能够更好的去调节国内人们的种植生产结构,有助于产业的优化调整。随着玉米价格的调整,人们也会开始种植一些更加赚钱的农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会相应的缩小,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加依赖于进口玉米。从现在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国内的两大主产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在今年下降了1/3左右,这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供给缺口,进口玉米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有利于我国玉米的供需平衡。

其实国内玉米和国际玉米接轨,现在看来还不是很成熟,从补贴力度来看国外的一些国家会更大一些,国内玉米的补贴却在减少,接轨的时机现在还未到。笔者认为从短时间来看,玉米的国际国内市场接轨有可能会导致价格下降,但从长远来看,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我国国内的玉米走向国际,更好的提高自身产能,实现高质量的生产。只有不断的对标国际,国内的农业发展速度才会更快,虽然我国的玉米市场完全能实现自我调节,但对标国际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发展方式。

随着我国的玉米生产过程的规模化、机械化,玉米单位产量将会大大提高,这将更大的提高我国玉米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国际国内玉米接轨更好的助推玉米市场的良性发展,助推我国现代农业的进城,有利于我国国内供给消费的平衡,但仍需警惕国际玉米价格对我国国内玉米价格的冲击,从而造成“贱价伤农”的情形。你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接轨国外市场是如何看待的?


老农民说事


这个问题本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但是我们是普通人,想严肃也没有那个资格。您邀请了,我就谈点我的看法。

我们要清楚接轨的意思,接轨的目的,接轨的后果。

一、接轨的意思我个人理解是扩大交往面,互通有无。这是商业贸易。

二、接轨的目的

1.我没有,你有,接轨后可以比不接轨前交易要方便;我有你没有,那么把我的东西顺当的卖给你。

2.现金是商品社会,一切以利益为前提。那么接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

三、接轨的后果

1.简单的说就是“挣”与“赔”。

2.一直“挣”?还是一直“赔”?

我们顺着这些道理去思考,不难得出结论:

1.我们玉米接轨,我们的玉米在国际市场有什么竞争力?

2.我们有什么优势?

3.不接轨,我们的玉米价格农民说低的承受不了,而国外的玉米价格却比我们低的多的多。那么接轨后会是什么样?

简单的说有两种情况:(1)大量的国外玉米倾销我国。我们的玉米没有一点市场;(2)由于我们的玉米价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玉米市场价格让国外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比如前些年我们的玉米价格是1.01元/斤,报道报道说进口玉米口岸价0.3元/斤。如果接轨后,国外0.8元/斤倾销我们,既占有了我们的市场,又扩大了利润。这种情况是变相的掠夺。

………

如此,您觉得接轨后对农民有什么好处呢?

痛心!


卫兴润


关于这个问题,钟情三农以为,我国玉米市场与世界接轨对于农民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它只会为国产玉米带来降价,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作用。

如果大家不信的话,我们看一看最早拥抱世界,与国际大豆彻底接轨的国产大豆,最近这几年可谓是每况愈下,没有国家补贴的话,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不过,根据我国目前的玉米消费以及供给和库存情况,最近两年我国玉米价格还不存在与国际接轨的可能。截止去年年底,我国的玉米库存量还足够至少弥补两年的供需缺口。

但是,到了第三年以后,这种情况就不好说了。

我国玉米市场将继续开放,进口量扩大

其实近几年,关于我国玉米市场将与世界接轨的言论和消息一直都有传播,只不过随着最近两年我国玉米供需缺口越来越大,这种当年的担忧正在成为一种可能性越来越大的危机。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几组数据。

2017年,我国玉米产量还是在2.6亿吨左右,但是市场需求量已经增长至2.7亿吨,首次出现供给缺口,而同时我国还有大约2亿吨的临储玉米库存。

2018年,我国玉米产量为2.58亿吨,但是市场需求量已经达到了2.7亿吨,而最终的临储玉米库存量已经回落至1.8亿吨左右。

到了今年,我国玉米总消费预计将达到2.9亿吨这个历史峰值,可是当年度我国玉米产量或许只有2.55亿吨左右,而库存量只有8000万吨不到。

由此可见,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最多再有三年,我国的玉米库存量将会被消耗殆尽,即便如此,我国也刚做到玉米供需基本平衡而已。

所以,扩大玉米以及其替代品进口是几年后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我国不可能对这些粮食进口设置贸易壁垒,其价格优势将会十分明显,对于国产玉米而言,这是最大的冲击。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大家稍微知道一些国际玉米目前的价格,就会知道一旦中国玉米与国际市场接轨,对于中国玉米价格以及中国玉米种植户会带来多么大的冲击了。



进口玉米总量增加,国产玉米价格承压

如果大家对于四年前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还有印象的话,其背后的根源应该有所了解,那就是国家大量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大幅度挤压国产玉米的市场空间,导致国内玉米市场需求低迷,企业和养殖户多采购价格更加便宜的进口玉米或者进口高粱,大麦或者玉米酒糟,这些玉米替代品,在五年前的进口最高值一度达到了3500万吨,占据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百分之15以上。

而随后的里面时间,我国严格限制这些产品的进口,并且加大玉米去库存力度,国产玉米价格行情才逐步有了好转。

历史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一旦加大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力度,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走低以及市场需求量的低迷。

所以,综上所述,中国玉米市场与世界接轨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更不值得高兴。


钟情三农


我们首先要看来自生产方面的影响

我设立这个自媒体号时,就曾说过,在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品种能像玉米这样,从南到北被广泛种植,至少约有3亿多农户的常种品种中都有玉米,尤其在黄淮和东北地区,因此,虽然玉米是粗粮,以饲料和工业用途为主,但玉米价格的变动,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大部分农户的种植收益。

自2016年我国推行玉米供给侧改革以来,玉米价格出现了一路下行的趋势,种植收益大幅下降,甚至局部地区还会出现种植亏损的现象——但即便如此,我们的国产玉米价格仍旧高于国际市场。

目前漂洋过海而来的乌克兰玉米到南方港口成本仅有1600元/吨左右,而我们自己国内的玉米从东北运到广东,成本至少都在1900元/吨左右。

所以,如果玉米价格完全和国际接轨,会对农户种植带来怎样不可预估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看需求方面的

玉米主要用在养殖和工业两块,工业需求和农民没什么关系,剩下的就是养殖饲料需求。

我们知道,历来农民就有在家养殖的习惯,但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家庭养殖专业户开始出现,养殖收入成为部分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而根据测算,玉米约占饲料配比的50%以上,可以说玉米价格的变动对养殖成本来说影响是很大的,而低价的进口玉米无疑可以大大降低农户的养殖成本。

而从消费者来看,养殖业成本的降低,也会逐步传递至肉类市场,菜篮子也能减压不少。

如何看待需求与供应的矛盾关系

简单来讲,对于玉米价格,生产者是排斥与国际接轨的,而需求者是欢迎的。

从目前来看,我国玉米每年消费量约在2.7亿吨左右,而国内每年产量约在2.5亿吨,由此虽然我们每年也进口几百万吨的低价国际玉米,但对国内市场的整体冲击还不大,玉米价格整体走势还是比较独立的,也保障了农户基本的种植收益。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一旦我国玉米与国际是完全接轨,则意味着玉米市场价格的大幅下挫,对于尚未从种植业转移出来的农户而言,是不可承受的重压,很有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弃耕弃种现象。

而粮食不像工业品,一旦市场需求好,开足马力,就能立马生产出来,其生产的周期性注定了一旦出现弃耕弃种导致错过了最佳的种植期,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玉米市场就得完全依靠进口——而2.5亿吨的需求量,也绝不是我们过家家那样缺少一两斤随随便便就能购买到的,到时可能就不说便宜的低价进口玉米,而是全世界都会抬高玉米售价等待中国的采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