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美國貝爾實驗室Larry O’ Gorman教授來訪金融大數據研究院

访问|美国贝尔实验室Larry O’ Gorman教授来访金融大数据研究院

访问|美国贝尔实验室Larry O’ Gorman教授来访金融大数据研究院

8月14日上午,受西南交通大學金融大數據研究院李維萍院長邀請,美國貝爾實驗室最高級別的科學家Larry O’ Gorman教授到訪金融大數據研究院。參加此次交流會的有金融大數據研究院團隊人員,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工程系系主任李天瑞教授,以及西南交通大學數學學院、體育工作部相關教師。

首先,李維萍院長對O’ Gorman教授的來訪表示歡迎。李院長隨後向O’ Gorman教授介紹了金融大數據研究院基本情況,包括研究院團隊人員結構、承擔科研項目情況、校企合作情況、開展的培訓工作、舉辦會議情況、以及研究院主要軟、硬件支持等。

访问|美国贝尔实验室Larry O’ Gorman教授来访金融大数据研究院

(李院長向O’ Gorman教授介紹金融大數據研究院基本情況)

隨後,O’ Gorman教授向大家介紹瞭如何基於多媒體大數據構建智慧型城市,從城市的安全、效率、文化風俗及特色三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另外,O’ Gorman教授還介紹了多媒體大數據在監控地鐵客流、老年安全等方面的一些應用。

访问|美国贝尔实验室Larry O’ Gorman教授来访金融大数据研究院访问|美国贝尔实验室Larry O’ Gorman教授来访金融大数据研究院
访问|美国贝尔实验室Larry O’ Gorman教授来访金融大数据研究院

(O’ Gorman教授闡述如何構建智慧型城市)

最後,參加此次交流會的教師向O’ Gorman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問題,雙方就如何將多媒體大數據運用於監控學生的運動情況,以及關於網絡拓撲結構識別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访问|美国贝尔实验室Larry O’ Gorman教授来访金融大数据研究院
访问|美国贝尔实验室Larry O’ Gorman教授来访金融大数据研究院

(教師與O’ Gorman教授討論中)

此次交流會奠定了西南交通大學與貝爾實驗室建立合作關係的基礎,有利於今後雙方開展共建智慧校園、智慧城市合作,並將合作成果應用於更多的城市建設中。西南交通大學與貝爾實驗室合作,就可視化數據分析成立研究中心,將開展一系列產學研合作。O’Gorman 教授受聘為金融大數據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將指導數學學院與金融大數據研究院的研究生,和開展特定多媒體數據分析與處理的相關課題和科研項目。

01

美國貝爾實驗室簡介

美國貝爾實驗室是晶體管、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管、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仿真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以及通信網等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自1925年以來,貝爾實驗室共獲得兩萬五千多項專利,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獲得三項多專利。貝爾實驗室的使命是為客戶創造、生產和提供富有創新性的技術,這些技術使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絡軟件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一共獲得8項諾貝爾獎(其中7項物理學獎,1項化學獎)。

02

Larry o’ Gorman教授簡介

Larry O'Gorman is a Bell Labs Fellow at Bell Labs Research in Murray Hill, NJ. He works in the areas of video analysis and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 Previously he was Chief Scientist at Veridicom, a biometric company, spun off from Lucent, and before that a Distinguished 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at Bell Labs. He has also taught in the area of multimedia security at Cooper Union and NYU/Poly.He has published over 70 technical papers, 8 book chapters, holds 20 patents, and is co-author of the books, "Practical Algorithms for Image Analysis" pub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 "Document Image Processing" published by IEEE Press. He is a Fellow of the IEEE and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In 1996, he won the Best Industrial Paper Awar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n R&D 100 Award for one of "the top 100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of that year." He has been on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4 journals, and has served on US government committees to NIST, NSF, NIJ, and NAE, and to France's INR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