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租車捲土重來 短租業務改名再戰神州租車



滴滴租車捲土重來 短租業務改名再戰神州租車

下線一年後,滴滴租車改名再度復活。3月28日,滴滴旗下小桔車服宣佈在原有分時租賃業務的基礎上,擴展短租服務,原滴滴共享汽車更名為小桔租車。

早在2016年9月,滴滴上線租車業務,採用全程線上化服務和免費上門送取車的模式,同時支持異地下單服務。不過,滴滴租車上的車輛並不是自己的,而是採取與租賃公司合作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服務。

只可惜,租車並不是一門性感的生意,資金投入大,回報週期長。整個市場極度分散,全國租賃公司上萬家,滴滴對閒散資源的整合既不能保證車輛質量,更難以規範服務。而如果自己買車,不僅投入巨大回報漫長,也無法解決主要城市的限牌難題。

租車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神州租車遙遙領先,一嗨、首汽等深耕區域市場的“一超多強”格局。近年來,屢屢有新的玩家試圖搶食租車市場蛋糕,卻一個個折戩沉沙。就連滴滴這樣的出行巨頭也不例外。

僅僅一年半,2018年4月,滴滴悄然下線面向用戶的租車業務,轉型幫平臺上的司機提供租車服務,以及為海外租車導流。

滴滴租車捲土重來 短租業務改名再戰神州租車

​短租業務未見起色,滴滴的目光投向分時租賃這個新熱點。2017年8月,滴滴上線了“分分租”業務,但同樣沒能解決分時租賃的固有難題。

業界普遍認為,分時租賃看上去很美,但硬傷難以解決,除了重資產、重運營之外,停取受停車位制約,大城市牌照難求,無法靠大規模投放拼市場,還面臨和傳統租車業的競爭,後期的運營維護難度也更大,企業在資源、規模等任意節點上出現問題,就是滅頂之災。

用戶體驗上,汽車分時租賃無法做到像共享單車那樣,取、用、還極其方便。因為汽車的高價值、城市停車難以及如果發生事故產生的高損失,使租車生意沒辦法做到真正的下單就走、掃碼就走。

並且,汽車分時租賃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單靠租金和廣告連基本的運營費用都包不住,盈利更是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因此,滴滴的分時租賃運營至今磕磕絆絆,上海、武漢、成都等城市陸續關停。目前,滴滴的分時租賃維持運營的僅有杭州、寧波、西安、淄博和泉州五個城市。

滴滴租車捲土重來 短租業務改名再戰神州租車

3月28日,滴滴宣佈小桔車服的汽車運營中心、分時租賃事業部、新零售FT等部門整合為小桔租車業務,在原有分時租賃業務之外擴展使用週期更長的短租業務。滴滴對外發布的新聞稿顯示,小桔租車與兩年前失敗的滴滴租車並無明顯不同,依然採取合作模式,“通過連接賦能外部合作伙伴,提升資產運營效率,成為長短租一站式開放平臺。”

分時租賃不溫不火,滴滴為何重拾短租業務,有分析認為,在資本市場低迷的當下,滴滴原定的上市計劃擱淺,估值更難把握,不排除滴滴通過分拆方式將部分資產比如車服業務先行上市,做大營收成為當務之急。

自去年乘客搭乘滴滴接連遇害後,多部門對網約車平臺加強監管,滴滴不得不在運營上緊急剎車,以彌補此前落下的安全課,也正視其一貫閃避的政策合規。

但是,合規會打掉滴滴的大量訂單,並直接影響其在資本市場的價值。據財新的報道,有投資機構以300億美元的估值售賣滴滴老股,真假難辨,接盤者寥寥。

重壓之下,滴滴不斷尋找新的增長點。去年底的架構調整中,滴滴新成立車主服務公司,合併原小桔車服和汽車資產管理平臺,探索定製車業務,在車後服務基礎上探索,涉足分時租賃、維保、加油、充電等領域。

滴滴車主服務公司總經理陳汀對租車業務寄予厚望,“租車板塊將成為小桔車服的發展主線。”只是,業務模式未見變化的小桔租車,再怎麼改名依然註定徒勞而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