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俗文化---皖北碭山篇

碭山古時地處齊魯邊緣,是孔夫子周遊列國必經之地,因此特別重利益和規矩。自古都知北方人嗜酒,在我的老家碭山也不能免俗,而由此衍生出的酒俗文化也代代傳了下來。今天果之鄉小劉就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俺們村的酒桌文化。

酒俗文化---皖北碭山篇

一、 喝“圈酒”

這和蕭縣的酒俗文化比較相似。一桌人圍坐在一起,拿出兩個酒杯,一個是令杯,一個是走杯。令杯留每個買酒的人喝,走杯裡的酒大家輪流喝。有時外面還會預備一桌,專門用以串桌喝酒用。這樣的喝法,對於以前沒有接觸過碭山酒文化的人來說,感到“亞歷山大”啊!

酒俗文化---皖北碭山篇

二、 喝“摸底酒”

敬酒的人站在被敬酒的人旁邊,伸出手摸摸對方的酒杯底,被敬酒的人就得一飲而盡,在我們這裡“摸杯底”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這種“以摸代敬”的是碭山地區近年來才興起的一種敬酒方式。“摸杯底”也是有一定講究的。敬者必須“手”在下,“敬”在上——標準一個“擎杯”。摸,相當於端杯,相當於抬盅。動作簡單,意義深遠。摸,必得站起,還得伸手,又有立等之形象。摸對方杯底時,敬者需伸出右手,掌心向上,五指併攏,輕輕觸摸對方酒杯下面,這主要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用無縫之手接著,希望對方不要剩酒、漏酒;二是(手)心外露,以示真誠。

酒俗文化---皖北碭山篇

三、 站著喝酒不算數

在很多地方,站著喝酒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可是在碭山一帶,站著喝酒卻是“不算數”的。為何這樣呢?這裡面還有一個典故。

酒俗文化---皖北碭山篇

相傳康熙年間,康熙帝化名“小乙”,前往各地微服求賢。走到京郊一處偏僻之處,聽說有一名士幽居以此,於是康熙立即安排隨從吳士友設宴相邀。為了試試名士的才學,康熙就說:“今日有幸相聚,不可無詞,咱們三人,就以三字為題作聯,出對者,吃菜,條不上者,罰酒。”

酒俗文化---皖北碭山篇

吳士友看到外面丁香花開的正豔,室內雞宴全席,於是首先起身說道:“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頭頭歸一。”邊說邊將最大的一個雞頭扯下,放在皇上面前。

此聯出得相當刁鑽,有景、有宴、有動作,還有所指向。康熙轉臉看向名士。只見名士緩緩起身,圍著酒罈輕輕踱步,忽然猛地抬頭說:“有了!”隨即對出“水冰酒,一點、兩點、三點,點點於喉。”說罷,拿根筷子在酒罈中蘸了一滴放在嘴裡。

吳士友看到這裡,急忙附耳告之康熙,說:“此人討封了。我說‘頭頭歸一(乙)’,挑明瞭你的身份,他說‘點點於喉’,是讓你御筆點侯,封他做官。你看——”康熙大悟,急忙改嘴說:“蘸著喝酒,不算數,不算數……”久傳下來,“蘸”變成了“站”。於是,“站著喝酒不算數”的風俗就傳到了我們這裡。

在我們這裡,酒一直是人們交流感情的好工具,也是逃避現實的出口。每逢節慶,滿村都能聽到划拳斗酒的聲音,“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是何等的酣暢淋漓!只不過,醉酒誤事,不要貪杯才是“喝酒正確打開的方式”哦。

酒俗文化---皖北碭山篇

另外,友情提醒一下,據非常規統計,山東、黑龍江、安徽、河南、內蒙古這幾個地方的可是最能喝酒的,如果各位親們在酒桌上碰到有上述地區的人,可千萬要驚醒一些,最好不要“硬扛”啊(當然酒量無限大的酒友們可以自動忽略這條提醒)。

酒俗文化---皖北碭山篇

不知你們那裡也有什麼比較獨特的酒桌文化呢,期待分享!

果之鄉劉三帶你體驗不一樣的三農,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