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窮人買不起鹽,那他們吃什麼呢?

唐吉訶德7061001


鹽,放在今天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東西,除了平時養生頻道、醫學大V偶爾會發一兩篇倡導低鈉少鹽的文章,很少有人會將關注點放在這味調味品上。但是,在古代,鹽的地位絕對不亞於石油在現代人生活之中的地位,它和國家的財政收入密切相關,有時甚至決定了國家的生死。

國家對製鹽產業的壟斷,讓鹽價居高不下。而鹽稅的存在本來就是一種對平民的剝削,我們今日看來確實離奇,但是對當時的平民來說,他們一出生鹽價就是奇高的,他們自然也就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公平。所以鹽稅一直就是一項隱形的剝削。為了能夠將鹽行業徹底壟斷,政府對於買賣私鹽的量刑越來越嚴酷。鹽的價格到底貴到什麼程度呢?根據《天工開物》的記載,古代官鹽的價格大約是成本的十倍。史料之中對鹽價的記載各朝各代差別還是很大的,高的時候,一斤的鹽竟然可以換到100斤糧食,少的時候也能換20斤糧食。鹽稅收入竟然佔國家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就算是少的時候也能達到五分之一以上。

鹽本來是不貴的,但是一旦被國家壟斷了,那麼購買這種生活必需品就加重了平民的負擔。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鹽是一味調味品,而在古代,鹽卻是防腐材料,是體能的補充劑,還是商品貿易的必需品。無論是海邊地區的鹹魚、草原上的奶酪、還是中原腹地的肉乾,都要經過加工才能運輸到其他地方,這個過程絕對不能少了鹽。沒有了鹽不僅僅是飲食不夠美味,影響到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各地商品貿易。窮苦的勞動人民吃不到鹽,只能尋求其他的辦法。

雖然在各朝各代,販賣私鹽都是一種違法行為,但是官府壟斷逼得民間私鹽組織冒著風險販賣給百姓私鹽。私鹽一般都比官鹽粗糙,但是價格上來說已經便宜許多。

清朝之前,我國的製鹽技術還是比較落後的。經常使用的是煮鹽、煎鹽的方式。在成本上來看,煮鹽需要燃料和人力費用,還需要一口巨大的鐵鍋。而煮鹽對鐵鍋的損耗也是很大的,總而言之,那個時候製鹽的消耗還是很大的。在清朝乾隆年間,中國的人口已經突破了3億,對於鹽的需求量一下子就上漲了起來,政府卻依舊遵循著歷代的鹽稅制度,把控著鹽的生產和交易。而這個時候,製鹽技術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人們已經從剛剛開始的用鍋蒸餾製鹽發展到了曬鹽,如此因為人工費的減少、產量的迅猛增加,私鹽的質量提高、價格下降,私鹽買賣就有了很大的市場。有鹽業專家統計過,在清朝,中國的私鹽幾乎佔據了市場的一半以上,越禁越活躍。

官鹽價格越高,對私鹽的打擊越嚴重,也代表著那些頂風售賣私鹽的商販們所賺取的利益更多。這月入百萬的生意都是在刀尖上做的,一旦被抓到不是砍頭就是流放。在五代時期,販賣私鹽立刻處死;到了宋朝,只要販賣到10斤以上就直接殺頭。販賣私鹽是和朝廷對著幹的灰色產業,這些人不僅有膽也要有謀,做大了也能發展成大事業。比如唐朝的黃巢還有王仙芝在發動起義之前,其實也是靠販賣私鹽發家的。在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和人員之後,才有膽量反唐的。

除了私鹽之外,百姓們也會想其他的辦法找到鹽的替代品。比如在辣椒傳入到我國之後,很多老百姓因為吃不起鹽,就用辣椒調味。其實對於那個時代的老百姓來說,雖然不知道鹽之中的鈉離子和鉀離子對維持體液滲透壓的重要作用,但是對於勞動者來說,不吃鹽的話會覺得全身無力,頭暈目眩,食慾不振。所以,慶幸我們能夠生活在這樣的年代,從來不用擔心買不起鹽。


木劍溫不勝


小時候聽奶奶講,戰爭時期,鹽不好買,也貴!所以農村就用土辦法自己取鹽!去過鄂北的人都會發現那邊的農村有很多露天的土廁所,就是地上挖坑四周用石頭圍起來的那種!具體是把裡面的大糞清理乾淨,廁所用過一段時間後坑四周的會起一層殼,像白色泥土一樣的物質。就是把這層殼剷下來,用水洗乾淨,然後用開水煮沸,過濾後就是鹽水,晾乾後就會有少量的鹽了!具體的沒有考證,有專業的人士可以幫忙解答一下!


左林20101001


先說說古人為何會買不起鹽,因為古代的食鹽是國家專營的,價格非常昂貴,所以才會出現百姓買不起鹽的情況發生,而國家的鹽價格高主要是由兩方面引起的。

一:製鹽成本過高

眾所周知,鹽都是用海水煮出來的,當時的技術並不發達,所以成本非常高,再加上受產地影響,運輸成本也隨之上升。

二:鹽稅過高

《漢書》記載“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從這裡可以看出,鹽不僅可以致富,甚至可以讓國家富強,齊國的管仲就曾設立鹽官,專門負責煮鹽。

國家制鹽後就計稅授鹽,讓百姓出錢,百姓要交鹽稅,至於如何收稅,每個時期都不同。

這樣看來,百姓還沒有吃到鹽就已經要交錢,古代苛捐雜稅本來就多,貧困家庭更是連官鹽見都沒見過,不過像一些地主家庭、富貴豪紳、貴族世家,他們肯定是吃的起的,而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他們也不可能不吃鹽,他們又吃什麼?通過什麼渠道購買?

都知道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每個人每天都要攝取6——10克的鹽,這樣才能保持人體心臟的正常活動,維持正常的滲透壓及體內酸鹼的平衡,除此之外,鹽號稱“百味之王”,如今沒放鹽的菜餚似乎並不好吃,沒讓人產生食慾。

這時候就出現私鹽,私鹽價格低,百姓也吃得起,但是販賣私鹽在古代是犯法的,私鹽指的就是未經官方和稅務機關允許或者批准,從而進行私制、私運、私賣的行為。

私鹽在古代和官鹽是成反比的,官鹽的價格越高,鹽稅越高,私鹽就越好賣,利潤也越高,私鹽也就越來越多,雖然官府會查,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根本控制不了私鹽的所有通過渠道,但凡有需求就會有人賣,因此百姓就靠購買私鹽度日。

而古代販賣私鹽是死罪,所以控制私鹽有時候嚴格有時候相對放鬆,嚴格的時候,百姓很難購買到私鹽,所以一般來說會私藏一些,以作備用,但是也有不私藏的,實在買不起官鹽,又買不到私鹽,最後只能不放鹽,直接煮熟後吃即可。

即使如此,相比那些食不果腹的流民還是要好很多,生活在如今這個年代,我們更應該感到自足。


羽評郡主


食鹽,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除了在滿足食品菜餚調味功能的同時,也是人體生理機能的必需品。一個正常人若是長時間得不到鹽分的補充,就會感覺到渾身上下一丁點的力氣都沒有。

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和吳國,版圖銜接有綿長的海岸線,由此天然享有著“漁鹽之利”的地理優勢。

古代航海技術尚不發達,海洋漁業多受限制,但蓄積海水煮鹽卻不存在著太高的技術難度,因而食鹽成為了齊桓公和管仲治下的齊國,能帶來鉅額財政收入的重要部分。

此外,秦始皇嬴政的祖先非子,掌握著一門特殊的養馬技術,連周天子都對其非常讚賞,當中的秘訣,便是非子的轄區內有“鹽井”出產食鹽,用加了鹽分的牧草餵養,馬匹的腳力、體格都會蓄養得十分健壯。

這個階段直至西漢初期的幾十年,官方都未對食鹽的供應施加過太多強制性干預。又或是因為當時的史料記載,未在食鹽方面有過太多記載,因而民間百姓吃鹽的問題並不多見。西漢早期,國家向民間開放山川湖泊,任由百姓經營採礦、畜牧和商品販賣等行業,當中自然也包括利潤豐厚的食鹽買賣。

到了武帝年間,為了支撐曠日持久的北方對匈戰爭,漢武帝的“錢袋子”桑弘羊,敏銳得看到了鹽和鐵在百姓生活中的必需性,於是主張利用強大的國家機器壟斷經營,獲取高額的利潤用於財政支出,其性質有些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菸草專賣局。

由此,封建王朝“鹽鐵專營”的政策基本確定了下來。

但是官府壟斷的“食鹽國營”模式,隨之而來也產生了諸多的問題。首當其衝的便是“官鹽”的價格暴漲,而且官鹽的質量也得不到保證,時常充斥著粗鹽苦澀的味道。由於食鹽的利潤驚人,以及長期存在的價格高、老百姓吃鹽難等問題,於是民間出現了許多不顧官府禁令,鋌而走險販賣私鹽的鹽販子。

相比於官鹽,私鹽不僅價格便宜許多,而且品質也好出一大段,因而在與官鹽的市場競爭中總能佔據優勢,成為了廣大窮苦百姓的首選。

然而私鹽畢竟是官府嚴令禁止的活動,從事這樁買賣的人大多帶著些亡命徒的氣息,歷史上唐朝末年的起義首領黃巢、五代時期吳越國的開國者錢鏐、元末明初割據蘇浙一帶的張士誠,都曾有過販私鹽的經歷。到了兩宋時期,食鹽的“國營”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官府向鹽商發放食鹽運銷許可證的“鹽引制度”應運而生。

根據史料記載,明朝的萬曆皇帝在給愛子福王朱常洵的賞賜中,除了富麗堂皇的洛陽王府和諸多良田,還有一項就是大量的鹽引。清朝年間,揚州一帶的富商每年承接著朝廷的大部分鹽引,逐漸形成了富甲一方的鹽商老爺群體。

儘管這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民間豪強與官府爭奪食鹽利潤的矛盾,但食鹽在價格和品質上的問題依然存在,由此私鹽滋生的土壤也是依舊存在。

老百姓吃鹽難問題的真正解決,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食鹽,不僅價格便宜,而且國家還通過在食鹽這一生活必需品裡添加碘元素,基本消除了“大脖子病”。


劇透歷史


首先,鹽肯定能買得起,只不過吃多吃少的問題。

人不可能不吃鹽,不吃鹽根本走不動路,尤其是古代,農夫一天勞動量巨大,發汗也多,不吃鹽根本幹不了活。

有人說,草原民族就不吃鹽,這是因為遊牧民以牛羊肉為主食,他們在處理肉的時候,不會像現在這樣精加工,而是和著血和動物乳汁烹調,這裡面含有的鹽分比植物多,所以不用額外吃鹽。但是農耕民族就不一樣了,以穀物和蔬菜為主食,必須在飲食裡添加鹽分。

其實中國從來不缺鹽,只不過控制鹽的銷售。

早在公元前6050年,當時還是新石器時代,羅馬尼亞的原始人就學會用陶器煮鹽泉水的,以提取食鹽的技術;在中國山西省運城市,也發掘出同一時代的古代鹽場,表明中國製鹽業的開端。

因為鹽是必需品,所以政府要麼專賣食鹽,要麼授權私人經營,反正一直保持壟斷。這樣一來,朝廷不僅增收,而且控制了經濟命脈,豈不美哉?但壟斷一定會造成市場不滿,歷史上就爆發過很多關於食鹽的衝突。

意大利統一前,威尼斯就跟熱那亞為了鹽幹仗。法國大革命的一個誘因就是過高的鹽稅,運動過程中成功廢除了鹽稅,可拿破崙當了皇帝后,宣佈重新徵鹽稅,理由是支付對外戰爭的經費,直到1945年,法國才再次廢除鹽稅。

綜上所述,窮人肯定要吃鹽,如果買不起官鹽,就買黑市上的私鹽,反正肯定要吃。歷史上很多巨梟都是幹私鹽出身的,比如黃巢。


關注廁讀大歷史,每天分享歷史知識,品味歷史智慧。


廁讀大歷史



窮人買不起鹽,大概只能說是買不起官鹽,古代鹽分官鹽和私鹽,官鹽價格昂貴,但私鹽普通老百姓還是能吃得起的,猶記得在我小時候生活的農村,當時就有私鹽販賣,不過那時的鹽不像現在是顆粒的細粉末,而是粗鹽,顏色泛黃或者說是灰褐色,醃雞蛋醃鹹菜大量用鹽的時候就用這些鹽。


古代鹽價格貴一方面是國家壟斷,鹽稅高,比如漢景帝時造反的七國之亂之一的吳國,為何富足,就是因為有煮海水為鹽的便利,然後通過販賣,牟取暴利,不過到了漢武帝時期,實行鹽鐵專營,將其收歸國有,自此之後的朝代都實行專營。當然現在不是了,不過也沒放開幾年。

另外一方面製鹽,運輸成本高,兩方面決定了官鹽價格的昂貴。

價格貴,就會催生以此私自販鹽行業的產生,比如黃巢就曾販賣過鹽,這些人的存在無形中會拉低鹽的價格,再說鹽雖是生活必需品,但每天的需求量又不是特別的多,所以一般來說,老百姓還是吃得起的。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可以居無所,不可食無味!鹽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實際上,這裡面對人最重要的其實是鹽,無柴可食生;無米可食野菜;無油醬醋可寡味;無茶更無妨。但是鹽卻是生活的必需品。鹽同時是人體機能的生理必需品。

因此,人在很早的時候便開始攝取鹽分,來提升人體的活力和保證日常勞動的動力,保證機體的正常運行。正是由於鹽對於人的必要性。因此自古以來鹽都是國家賦稅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古代鹽鐵官營,不許私人經營,凡是販賣私鹽的行為一旦被抓,基本都是殺頭的大罪。

那麼古代歷史時期,老百姓每個月用來買鹽的費用十分高昂。但是古代的人生活無論多麼的拮据,都是會購買一定的鹽巴來維持家庭成員的日常鹽的攝入量。當然由於鹽的高利潤催使著中國古代歷史上一直存在著私鹽氾濫的情況。總有一些商人,不惜冒著殺頭的危險販賣私鹽。私鹽的價格由於遠低於官鹽,因此成為了很多普通老百姓吃得起的鹽。

其實在幾十年前。在中國的廣大農村,依然有大量的粗鹽粒售賣。農村的婦人便會買這種粗鹽巴用來醃製鴨蛋或者醃製鹹菜。

這種鹽巴由於沒有經過層層的加工處理,因此裡面含有大量的雜質,導致這種鹽看起來不是很純白,而是夾雜了一定的其它礦物質和泥土的灰褐色。

但是正是這種廉價的私鹽,給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百姓帶來了一線生機,節約了日常生活的開支。極大的緩解了家庭的負擔和壓力。當然很多人會說,那些行乞的人,身無分文的人。是如何攝取鹽分的?這是因為這些食用百家飯的乞丐們。實際上在自己所乞討到的食物中已經包含了鹽分。另外很多天然的食物中也含有一定的鹽分,只不過比重遠遠無法滿足人體對鹽分的需求。



因此缺少鹽會使人身體抵抗力下降,機能衰弱。其實這就是為何饑荒之年,當災難過後,雖然有一部分人倖存了下來,但是卻無法從事恢復生產的勞作的根本原因。鹽分實際上是這些人最需要及時補充的。只有及時補充了鹽分才能恢復身體的機能健康和恢復人體本身的免疫力,才能夠真正的恢復生產勞作。

當然今天的製鹽技術已經十分的成熟,產量完全可以滿足人對於鹽的需求,因此可以實現以低廉的價格售賣給普通的百姓。



可以居無所,不可食無味,這裡的味便是指的食物中沒有鹽分。


珞珈山的貓


食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人如果不吃鹽的話,會全身軟弱無力,嚴重的還會導致人死亡。但在明朝以前,食鹽是很稀缺的物質,只有很多貴族才能用的起,而且還是那種粗鹽,味道非常不好。很多窮人吃不起鹽,於是就創造了很多代替鹽的物質,來滿足人的身體所需。主要有以下幾種物質:第一,用花椒、茱萸代替,煮菜的時候在菜裡面放些花椒和茱萸,調劑菜的味道。第二,在麵餅裡捲入大蔥,增加辛辣味使麵餅吃起來更有味道。第三,行軍打仗時,士兵的體力消耗是很大了,為了補充體力,每個士兵出征前會隨身攜帶一塊兩尺長的布,這塊佈會在醋缸裡浸泡半個月,再撈出來曬乾,然後又放入醋缸裡浸泡,如此反覆幾次。士兵平時吃飯時,就把醋布和米飯加水一起煮,這樣吃飯也有些味道。第四,捕殺動物,吃動物的肉,喝動物的鮮血,在動物的血液中吸取鹽份。



開心果19860321


鹽是人體電解必須物質。古代最早的鹽什麼時候出現還帶考證。但大體分為:

1,採摘自然鹽,原始半文明期黃河流域的人在採獵時發現,大雨過後坑窪地有白色的粉末,帶鹹味加入食品可以提味。《山海經》講過有獸每發雨後必去懸崖食鹽。其實這個過程很漫長,奴隸社會有專門的人進山採鹽。我們把這一種叫土鹽。雜質多,並且有時候不一定是鹽而是硝。

2,青銅半工業期,官鹽出現。曬鹽,滷鹽。考古發現在山東臨沂曬鹽場和山西的滷鹽場。這個時期可以說已經是有一個文明的開端。有諸侯專門的鹽場,那時候鐵,銅,鹽是官方控制鹽。

3,礦鹽。有了曬鹽,滷鹽,要提高產量就得有好的滷水。多提一句當前我們每天吃的鹽都是礦鹽提純。

古代鹽分官鹽和私鹽。官鹽就是國家專門生產和安一定標準上收的鹽。私鹽就是自然鹽,滷鹽,礦鹽,採集不定。私人上交國家稅鹽後多產的鹽。成分雜。


學方用圓


中國古代封建皇朝的經濟基礎大多數都是來源於農耕的稅收,以及朝廷大宗壟斷的商品和服務供應。例如鹽和菸草,而糧食方面則是農耕家庭自給自足,整體特徵也是小農經濟為主。但鹽在那個時候,也並不是現如今這般廉價的產品,迫於技術的落後,採鹽量的稀缺,古代許多拼命百姓還是吃不起官鹽的。

物以稀為貴,也正因為朝廷管控了製鹽和售鹽,鹽分的流通銷售出現了階級斷層。許多普通老百姓一年到頭也難以吃上一次官鹽,量少是一點,價格貴也是一點。所以那個時候販賣私鹽以及擅自制鹽,後果是相當於製作假鈔以及流通假鈔。因為私鹽的出現,打破了供求的平衡點。

人也是必須要吃鹽的,作為組成人最重要的七大元素之一,鹽還有大量的礦物質元素,對於人的身體的維穩和調節非常重要。而古代也因為許多人沒有常常攝入鹽分,到底多病,身體素質差,整體的人口平均壽命短。所以古代商品矛盾中有一條就是,老百姓吃不起吃不到,但又必須吃。

所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雖然官鹽成為主體,但也還是會有其他的商人販賣私鹽,私鹽價格低廉,並且自主形成屬於老百姓的銷售圈子,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私鹽起到了舉重若輕的作用。也正因為私鹽的特點,侵犯了相關商人和封建皇朝的利益,民間私鹽也變成了地下團隊,以及世人眼中的犯罪團伙。

開鹽田是最高採集鹽效率的辦法,但植物中也同時含有微量的可食用鹽分。老百姓們吃不起純鹽,那就會從別的植物和食物上來攝取鹽來作為機能補充,這種是最明顯但也是效率最低的辦法。畢竟當時大多數都是以糧食為主的,糧食本身含鹽甚少,難以對人體鹽分進行補充。

當然養殖畜牧的人家生活會好過些,因為他們可以從動物身上攝取相應所需要的元素,這樣一來,不經常食用鹽,也無太大的因素。不過養殖畜牧的人家也是少數的,總體來說,古代人民的特點,就是元素稀缺,所以古代信奉中醫來治療疾病,這就是從植物的微量元素裡啟蒙,彌補缺失的養分。

鹽到頭來也還是要吃,但能不能每一餐都能吃到,這才是以前要考慮的問題。它不像現在我們僅僅是把鹽當成調味品,在古代鹽比大米更為重要。米能夠自己種植,自給自足,但鹽卻不行,生產收到管控,銷售同樣也是有著限制。可是鹽業作為人的必要元素,又不能完全不攝入。封建皇朝下,生存也變成一種奢飾品。

後來朝代更迭,統治版圖擴張,越來越多的售鹽渠道融合共同,來飽滿了市場的供給量,這個時候,鹽的價格才真正的開始下沉,讓每一個平民百姓都能真真正正地吃上純淨的鹽。這也是基於技術的進步,時間的發展。

例如西北地區就有許多內流湖可以產鹽,而南方的確也有幾大重要的產鹽區,這些地方在以前都是不缺鹽的,甚至供過於求,礙於政治壁壘,難以實現貨物共同,才導致了有的吃不完,有的沒得吃的局面。這也是封建弊病下,世人窮困的一種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