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小學生樓頂扔石頭砸傷1歲嬰兒,有意,無意?不,是孩子缺這點

不久前,江蘇徐州3名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到小區樓頂玩耍,扔下2塊10多公分的石頭,卻砸傷了一名1歲大的嬰兒。

事發時,一對夫婦推著嬰兒車,帶孫子在小區散步,卻沒曾想一塊石頭從天而降,砸在了車右前輪,在作用力下,石塊反彈砸傷了孩子的腿。

3名小學生樓頂扔石頭砸傷1歲嬰兒,有意,無意?不,是孩子缺這點

3歲小學生砸傷1名1歲大的嬰兒

隨即,這對夫婦報了警,警察通過逐家排查,找到了這3名扔石頭的孩子,因為是未成年人,經過批評教育,最終3名孩子家長達成一致,賠償嬰兒家屬5萬元治療費。

試想一下,如果石頭沒有被拋下,事情也許就不會發生。孩子的不文明行為著實讓人氣憤,也許有人會想,這些孩子怎麼這麼沒教養,他們的父母,難道沒有告訴過他們,高空拋物很危險,會傷及無辜嗎?

每個孩子行為的背後,都藏著父母的修養,修養好的父母,孩子一定很有教養。

生活中,類似這種孩子缺乏教養之事,還有很多,記得去年”上海迪士尼摸臀事件”嗎?

一名8歲的男孩,在迪士尼戲院散場時,摸到了一位姑娘的屁股。姑娘立即告訴孩子,這種做法是不對的,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應該說聲對不起,可沒想到,道歉沒換來,卻遭來了男孩母親和她朋友的侮辱及謾罵。

3名小學生樓頂扔石頭砸傷1歲嬰兒,有意,無意?不,是孩子缺這點

上海迪士尼戲院摸臀媽媽毆打“受害”姑娘

公共場合,男孩母親不僅沒有讓孩子承認錯誤,反而態度囂張極惡,說話粗俗不堪,甚至暴力相加,你配為人母嗎?可憐女孩,不敵眾口,即使無辜被打也沒還手,只是不斷辯解,最可氣的是,整個過程,是母親當著孩子的面,用武力演繹出來的。

曾有網友說: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每個熊孩子背後,一定會有一個不可理喻的家長”

仔細想來,確實如此。

事件背後,孩子的教養,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問題。教養不好的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是孩子傷害了別人,但其實是父母的修養問題。

什麼是教養呢?

想要幫助孩子解除沒教養帶來的社會影響問題,那我們首先了解下什麼是教養。

從漢語言角度解釋就是,一種道德修養的方式,它是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行為道德水準,一般包括文化和品德兩個方面。

3名小學生樓頂扔石頭砸傷1歲嬰兒,有意,無意?不,是孩子缺這點

什麼是教養,禮貌,言談,舉止大方

從心理學上說,教養就是一個人做事的分寸感,其言談舉止大方得體,能照顧到別人的感受。心理學家說,好的教養藏在一個人的行為上,越是有教養的人,他身上就越具備很多優秀的品質,而有這種特質的人在未來必然也會成就一番事業。

有教養的人,有愛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相反,沒有教養的人,粗俗、自私、從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而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有沒有教養,不只是看事件本身,而更應該看孩子對事件的解讀。

有教養的孩子和沒有教養的孩子的區別在哪裡?

孩子的未來,是我們做父母最關心的,可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內心在感到欣喜的同時,也對他接下來不可預知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困惑,甚至恐慌。

“我們到底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現在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對不對?”

其實,不管你對孩子規劃了多麼周祥的計劃,他們最終要成才,都離不開一點,那就是良好的教養。

3名小學生樓頂扔石頭砸傷1歲嬰兒,有意,無意?不,是孩子缺這點

孩子有教養和沒教養是不同的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體制也在不斷髮生變化,父母們關注得最多的,可能是孩子學習知識的能力,卻忽略了比知識更重要的軟實力--教養。這種發生”變異”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變成受過教育卻沒有教養的人。

那麼一個有教養和無教養的孩子,區別會在哪裡呢?

首先,從行為上看,有教養的孩子,能正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和言談;而沒教養的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對禮儀和規範不屑一顧。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吃飯,選定了一個座位,朋友落座後,猛然感覺臀部被刺痛了,感覺不對勁的她,倏地站起來,發現座位下有幾根牙籤,而朋友被扎,罪魁禍首就是這幾根牙籤。

後來,通過調取監控才發現,惡作劇是一個約8歲左右的孩子所為。

可能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傷害,因為在他眼裡這不過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父母的不管教,讓這種熊孩子肆無忌憚,公共場合於禮儀而不顧,何談教養?

第二,從表現上看,有教養的孩子,能夠在不經意間展現出良好的風度,寬容、大度,誠信;而沒有教養的孩子心胸狹窄、自私、虛偽。

我記得有次在圖書館看書的時,曾遇到過一對這樣的父子。

父親一個人坐在書架旁,津津有味地看書,而孩子似乎對書並不感興趣,一個人在書架旁玩耍,他把書一本本從書架上拿出來,堆在地上,弄得亂七八糟,父親在旁邊看見了,竟然置之不理,直到管理員來了,才把書收起來,批評了一下孩子;可之後,孩子又開始到處亂跑,還大聲喊叫,父親訓斥孩子不要亂跑,兩人全然不顧其他讀者,似在家一般,任意嬉鬧。

有人說,讀過書的人不一定有教養。的確,有些教養,不是讀書就可以擁有的,而且,也不是隨著你年齡的增加,就可以增加的,孩子不懂規則,不明白事理,那麼,這位父親默許孩子的行為,甚至於孩子在公共場合嬉鬧,難道還不知道教養是啥嗎?

因此,教養和一個人的個性、品質,氣質等有很大的關係,有人把教養也叫MQ,也就是德商。

美國教育博士米歇爾·博芭說,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受多個方面的影響,除了IQ(智商),情商(EQ)外,還有德商,而它卻佔了一個人成功因素的近40%!

你看,教養對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而對一個孩子來說,不管窮樣還是富養,都不如他有教養。

有教養的孩子,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

如何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能讓Ta擁有良好的習性呢?

我們都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教養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原生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融入到孩子的骨子裡,在不經意的一舉一動中顯露出來的。

3名小學生樓頂扔石頭砸傷1歲嬰兒,有意,無意?不,是孩子缺這點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

首先,教養是以生活為中心,培養孩子前,先培養好父母自己

我們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有教養,卻忽略了孩子有沒有教養,和父母自己很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總是一味強調孩子不要這麼幹,那麼幹,自己卻根本做不到,這種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必定缺失教養。

正如上面提到的上海迪士尼戲院摸女孩屁股的孩子,餐廳坐墊裡插入牙籤的孩子,甚至是圖書館裡吵鬧的孩子,他們或許不懂事,或許只是貪玩,但父母的暴力、冷漠甚至是熟視無睹,更加默許了孩子驕縱的行為。

一次縱容,下次有可能會故技重施,孩子惡性的起源,就是父母一次次對孩子行為的放縱,正如央視紀錄片《鏡子》中所描述的一句話:

3名小學生樓頂扔石頭砸傷1歲嬰兒,有意,無意?不,是孩子缺這點

每個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畫師

每個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畫師,紙會變成啥樣,關鍵在父母。

你在紙上塗上絢爛的色彩,孩子會成為一個美好的人;而你在紙上畫上抑鬱的色調,孩子則會成為一個邪惡的人。

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願教好孩子的父母。

其次,教養是根植於內心的善意,教孩子不要給別人添加麻煩

記得上個月孩子過生日,在外面開了一個Party,邀請了不少朋友,大家一直happy到晚上十點半。大家收好自己的東西,就離開了。散場時,房間裡一篇狼藉,氣球、綵帶、蛋糕、飲料及各種垃圾堆在一起。

我是個愛乾淨的人,不喜歡凌亂,於是,便帶著孩子,一起把垃圾歸好類,分別入袋,做好房間清潔整理後,才和孩子一起回家。以後只要有這種和孩子在一起的公共場合,我都會細心的收拾好一切,而孩子也會主動過來幫忙。

有朋友注意到後,問我何必那麼認真,東西會有人來收拾的,我笑了一下,說:”我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我本人一直在外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從不在公共場合高聲說話、打電話,或吃東西,這是極不禮貌和無教養的行為,在我的感染下,孩子在學校裡,也特別注重自己的言行,生怕影響其他同學。

再者,教孩子懂得照顧他人的感受,而不是自以為是

父母要引導孩子,凡事多從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體諒、理解,甚至是尊重他人,這才是真正有教養的體現。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孩子在小區裡玩,不小心把停在旁邊的一輛新車給劃傷了,孩子很擔心,媽媽看到後,沒有指責孩子,而是讓孩子寫了一封道歉信,請求車主原諒,同時媽媽留了自己的聯繫方式,以便車主有問題隨時找她。

她對孩子說,”凡事不要以為沒人看見就沒事,如果劃壞的是自己的車呢?多換位思考,想想別人的感受!”

這種暖心的教育,真的直達內心。我特別敬佩這位媽媽,因為她交給孩子的是一種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和時刻考慮他人的周到。

3名小學生樓頂扔石頭砸傷1歲嬰兒,有意,無意?不,是孩子缺這點

多為他人著想,考慮他人的周到

自古以來,凡成功之人,大都和家境無關,卻和教養有關。孩子的差距不是成績上的差異,在未來,很大程度上是教養的差距。

因為只有有教養的人,才會活得快樂,收穫更高層次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