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追逃高手冯喆

点击上方“法治周末报”可订阅哦!

有人说,警察追逃,除了依靠信息和各种线索的支持,除了艰辛的摸排和殊死的较量,还有几分是凭运气。但广州铁路公安局惠州公安处刑警支队一级警员冯喆这种靠网络技战法的追逃,没有一个逃犯是凭运气抓回来的,还有那么一点儿“定点清除”的意思,所以有人把冯喆调侃成是“拆弹专家”。

原文首发于466期《法治周末》8版

原题:中国刑警报道(六)

追逃高手冯喆

【人物】追逃高手冯喆

广州铁路公安局惠州公安处刑警支队一级警员冯喆。

谭广平没管住自己的嘴巴,喝了半斤白酒,驾着一辆白色宝马轿车回家,刚到服务区入口,“哐当”一声,把人撞死了,撞死人不算,还驾车逃逸了,整整两年,逃得杳无音信。

人抓不回来,案子就结不了。“谭广平”3个字,在广东省惠州市高速交警大队的提示牌上挂了两年了。该查的地方都查了,该找的人都找了,该捋的线索也捋了几十遍,就是不见人影。交警大队的大队长急了,说:“这人再抓不回来,别说对老百姓、对受害人家属负责了,市局和支队领导那一关都过不去。”

追逃办的人张开满是水泡的嘴,一脸委屈:“甭说以前,就这半个多月,我们马不停蹄地跑了上千公里,本以为这次有希望抓到,可还是竹篮打水。”

王教导员合上笔记本说:“我推荐个人试试,或许能成。”

大队长苦笑了一下说:“只要能让谭广平归案,现在,就是把吕洞宾请来都行。你说吧,他是谁?”

他叫冯喆,是个追逃的高手。王教导员没有卖关子,直接报上了广州铁路公安局惠州公安处刑警支队一级警员冯喆的名字。

运用网络技战法

大队长皱了皱眉:铁路警察?

王教导员边收拾桌子上的材料边说:“铁路警察在抓捕逃犯上,可是强项,在公安部也叫得响。”

王教导员向铁路刑警支队长汪文波请求支援。天下警察是一家,自然是全力支持。见到冯喆,王教导员开门见山,“谭广平能不能抓到,就看你的了。”

冯喆扬起一张常年熬夜略显青紫的脸,犹豫了一下:你们得给我点儿时间。

王教导员的心一沉,不禁问:“那得多久?”

冯喆想了想说:“一个星期。”

王教导员悬着的心放下了,别说一周,能把人抓回来,半个月、一个月都成,比起这两年追逃办为抓谭广平遭的那些罪,一周已经不算个啥了。

有人说,警察追逃,除了依靠信息和各种线索的支持,除了艰辛的摸排和殊死的较量,还有几分是凭运气。但冯喆这种靠网络技战法的追逃,没有一个逃犯是凭运气抓回来的,有那么一点儿“定点清除”的意思,所以有人调侃冯喆是“拆弹专家”。他所抓捕的逃犯,丢在人海中,就是一枚枚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这些“炸弹”,不仅处在移动状态,还有思想、有头脑,某些时候,比炸弹的威慑力和危险程度也小不到哪儿去。

冯喆像流水账一样的记录本上,赫然标着一组数字:1289。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组合,是5年来抓获的1289名逃犯,集中在一起,也能站满半个足球场。每个逃犯背负的案件各有不同,每个逃犯的性格、犯罪动因、社会危害程度,也都难以预知和把控。

比如,2014年7月的一天,冯喆的追逃组锁定了一名逃犯,这个逃犯干的是制作和贩卖毒品的勾当,同伙被抓,他撒腿跑了,这一跑就是3年。按理说,有了前车之鉴,该金盆洗手了,可打工扛活的营生,不是他这号人的标配,能干啥?他选择了重操旧业,接着制贩毒品。

这天,根据信息,他要来火车站送货,冯喆一看信息就来气了,一个网上通缉的逃犯,居然明目张胆地继续作案,还偏偏选择人多复杂的火车站。布控、调查,张网以待,根据掌握的信息,原本是他一个人来,当冯喆他们把抓捕的口袋扎紧时,却出现了意外,车里还有个驾车的同伙。如果是在人烟稀少的僻静之处,冯喆他们倒是赚了,抓一个变成了俩,可这地方是火车站,正赶上旅客出站,熙熙攘攘的人流像潮水般涌动。目标下了车,可同伙还抓着方向盘,车尾正突突地冒着黑烟。

抓了目标,同伙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驾车逃跑,那撞倒的人民群众,可不是一两个。此刻,这两人不就是两颗随时引爆的“炸弹”吗?刑警潘峰摇摇头,冯喆有些不甘心,眼瞅着“两枚炸弹”横在眼前,不把他们“拆”了,再抓就难了。冯喆瞅了瞅另外几个刑警,神情意思和潘峰也差不多:抓捕条件太差,不能冒险。冯喆握了握拳头,潘峰看懂了,却转身走了。两人搭档多年,配合默契。这次,潘峰一转身,倒把冯喆给转懵了。没一会,潘峰像个醉汉一样摇晃着走来。冯喆一看,更懵了:这是要干吗?

潘峰摇晃着走近了轿车,手拍着发动机盖子,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司机摇下车窗,一股酒气扑面而来。他瞪着潘峰,怒斥一声:“滚!”

“你让谁滚,瞎了眼,不认得爷爷我是谁。”潘峰一边继续刺激,一边观察司机的反应。见司机没动,潘峰变本加厉,朝车内吐口水。司机被彻底激怒了,打开车门下了车,挥着拳头要与潘峰干仗。司机一下车,冯喆那边就把目标逃犯撂倒了,一副冰冷的手铐也向司机铐了过来。回去一审,这个司机还是条大鱼,他是制贩毒的“老板”。

在冯喆的笔记本上,还有一组数字:16.268。

这组数字的意思是,仅2016年一年,冯喆抓获的网上在逃人员就达268名。这就是说,不到一天半,就有一个网上逃犯在冯喆这里落入法网。而抓获一个逃犯,从发现到抓捕,从押解到审讯,从医院体检到最后送进看守所,一个流程下来,背后付出的艰辛,所做的大量工作,甚至抓捕时所遇到的危险,都不是一组数字所能准确表达的。

我们再回到高速交警大队,仅仅过了两天,王教导员的手机就响了,冯喆告诉他,人已经锁定,谭广平正陪着几个所谓的生意伙伴,在从方顺酒家到鸿运歌厅的路上。本来他想在方顺酒家把谭广平抓了,可抓捕条件不好,就一路跟着赶往鸿运歌厅,让王教导员速派警力增援。

鸿运歌厅没给谭广平带来鸿运,潜逃两年后,他落网了。

后来,他们问冯喆是怎么在两天内就锁定了谭广平的落脚地点?冯喆习惯性地扬起那张圆圆的脸庞,操着广东味儿的普通话说,这就是网络技战法的神奇魔力。

珠江三角洲,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打工仔、打工妹云集于此,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经济带来繁盛的同时,也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一些身负案底的逃犯也把此地视为可以躲避抓捕的天堂。

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办案单位的战友,从冯喆的手中,接走一个又一个逃犯。这是一道扎得越来越紧的篱笆墙,墙内是逃犯,墙外是刑警。

【人物】追逃高手冯喆

冯喆(右)押解抓获的网上逃犯。

追逃高手“三剑客”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因为苏轼,惠州的山水、惠州的人,甚至惠州的警察也多了几分豪放之气。

刑警冯喆、刑警潘峰、刑警张文斌,因为各有一份“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情怀走到了一起。要扎紧网上追逃这堵篱笆墙,必须要有一个配合默契的黄金组合。

冯喆和潘峰是1974年出生的同龄人,过去曾在一个派出所工作,彼此熟悉,兄弟情深。比两人大一岁的张文斌,当过武警,高大帅气。但这种形象在抓逃实战中又比较吃亏,容易暴露。冯喆说,抓捕逃犯,就得是像他和潘峰这样的,丢在人堆里找不到人的主儿。一句话,就是要让自己比平常人更平常。

在队友们眼里,他们就像“三剑客”。冯喆的特点是“果”;张文斌是“快”;潘峰是“细”,这位韶关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是抓捕组中的智多星,他总能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找到一条柳暗花明的奇妙路径,但也是因为这个心思缜密,使潘峰在决策的时候,难免有些缩手缩脚。可是,对于稍纵即逝的抓捕行动,来不得半点儿犹豫,这时候,冯喆就会拍着潘峰的肩膀说,你说的这个办法好,就这么干了。

抓捕中,只要冯喆和张文斌这边一出手钳制,潘峰一瞬间就能把手铐铐上,动作连贯、一气呵成。3个人,彼此只要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冯喆说,这种默契也是长时间磨合形成的。

有一天,一条杀人潜逃了近十年的逃犯信息浮出了水面。而这条信息,冯喆是在同学的帮助下,从惠州教育局的学籍库中发现的。在这条入学信息的后面,父亲的名字是邓某华。是同名,还是逃犯?更让人头疼的是,这条信息的录入时间是在3年前,就算是逃犯本人,3年过去了,人还在东莞吗?当天下午,冯喆借校外辅导员的身份从邓某华儿子的口中证实,此人就是逃犯邓某华。

10年前,因为感情问题,邓某华残杀了前女友,之后畏罪潜逃。如今邓某华不仅娶妻生子,还在东莞的一家酒店当上了大厨。酒店经理很配合,冯喆、潘峰和张文斌以送菜为由,进入了厨房。邓某华一身厨师打扮,正站在工作台上干活儿。

没错,是他。人被确认了,冯喆却憷头了。

邓某华此刻正抓着一把锋利的剔骨刀埋头切肉,身旁还有几个一同工作的厨师。冯喆暗吸了一口气:这不能抓啊。刑警、厨师,哪个也不能伤着。冯喆与潘峰、张文斌对视了一眼,虽然没有半句指令,甚至没有一个手势,但潘峰、张文斌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张文斌退回到餐厅,潘峰到了与厨房连接的后院。后来,冯喆说,那一刹那,他想起邓某华儿子说过,邓某华吸烟。厨房有禁烟的规定,烟瘾上来,邓某华肯定会出来吸烟,这时候再动手抓捕,受伤、牺牲的概率最低。冯喆和潘峰守在后院足足等了40多分钟,邓某华果然出来了,他刚蹲在台阶上点燃一支烟,冯喆和潘峰就将一副手铐铐在了他的手上。

在回刑警支队的路上,邓某华坐在汽车后座,吁了口气说:“10年了,终于不用再过东躲西藏的日子了,警官,这下我心里倒踏实了。”

牛顿和苹果“法则”

仅凭一张身份证照片,就让逃犯梦碎珠江,冯喆是怎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的?冯喆身后还有王志刚这样一位领导、师父、兄长,也是有着浓浓战友情的战友。

王志刚是谁?当年广州火车站的火眼金睛,享誉全国的查缉能手,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现在是广州铁路公安局惠州公安处主管刑侦的副处长。

2013年,王志刚调任惠州,潘峰向王志刚举荐了名不见经传的冯喆。

那个时候,冯喆还在沿线的一个警务区驻站,一根筋的他并不受重用。一个月后,冯喆接到命令,到刑警支队报到。当时,支队上下都希望把冯喆锻造成像王志刚一样的英模。

一天,冯喆在惠州发现了一个名叫李立健的网上追逃人员。冯喆把他的身份信息、身份证照片烂熟于心,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冯喆还找到了一张李立健近期的生活照,照片上的李立健,最显眼的地方是脖子上挂着一条黑金潮牌项链。布控、侦查,经过一天的跟踪,李立健出现在了网吧门口,对照片,是他,看项链,也没错。冯喆还是不放心,上去拍了下李立健的肩膀问:你叫李立健?李立健大大咧咧地点点头,反问:你谁呀?

李立健被请上了车,冯喆指着李立健的网逃照片问:“是不是你?”李立健看了眼说:“像我,一模一样,但不是我。”

原来在李立健的村里,有两个人名叫李立健的人,巧的是,两人长相也颇为相似。

冯喆心一沉,暗捏一把冷汗。幸好,此李立健是被请上车的。

此后,冯喆开始潜心钻研识别与查缉,阅读资料,向师父请教。宝剑锋从磨砺出,几年下来,冯喆真就炼成了火眼金睛。他还总结了一套经验:识耳,辨额,盯下巴。

当然,与警察周旋的罪犯,像狐狸一样狡猾,千方百计逃避打击。警察就得主动适应变化,才能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东关虎门,曾经因为那场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名留青史。如今,虎门销烟的印记,正随着岁月的风雨渐渐淡去。金小鱼的家就住在距林则徐销烟处不远的地方,因为邻里纠纷,金家人仗着有金小鱼这么个年轻气盛的儿子,把对方打了。打伤人后,金小鱼就逃了。东莞警方按照办案程序,将金小鱼上了网,全国通缉。可是一年多了,金小鱼“潜在水底”,再不露头。

冯喆判断金小鱼不会离开广东,没准儿都没离开东莞。事发半个多月,冯喆一条条地寻找着信息,这期间,又有十几名逃犯落网,可金小鱼依旧踪迹全无。越是具有挑战性的逃犯,越能激发冯喆的斗志。不管对手是泥鳅,还是锦鲤,他都咬定了。

这天,临近午夜,冯喆仰头看了看表,起身收拾办公桌上的资料,准备回家。这时,他猛然想起女儿明天要带户口簿到学校,平常户口簿就锁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于是他找到户口簿,塞进包里。刚塞进去,就像坐在树下的牛顿一样,冯喆看到了一颗掉落的苹果。

他立即重启电脑,调出金小鱼的户籍资料,把金家的户籍信息与平台一碰撞,金小鱼没有踪迹,再查金二鱼,汕尾住宿,杨村上网,金二鱼简直就像一只上足了发条的闹钟。弟弟金二鱼只比金小鱼小一岁,长相也有几分相似。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信息是,当天上午,金二鱼从东莞东乘坐高铁到了惠州。

冯喆兴奋了。他请火车站派出所传来了一段金二鱼进站乘车的视频。“金二鱼”看上去有意在躲避,监控视频只拍到了一个侧脸,但冯喆坚信:金二鱼就是金小鱼。

他抓起电话,叫醒了睡梦中的潘峰:“找到了,我找到他了!”

潘峰到达刑警支队时,张文斌和冯喆的助手佘富强已经到了。潘峰准备好手铐和警械,张文斌套上了警服,准备行动。夜间抓捕,警服有时必不可少。

惠州火车站,零时三十分,派出所所长已经在监控室等着“三剑客”的到来。视频画面里,金小鱼走出了惠州站。

一年多来,弟弟金二鱼的身份证多半时间揣在他的身上。一开始,他也就是上上网,后来发现,这个办法真能躲开警察的注意。胆子壮了,出行的次数也多了起来。这次,他到惠州是来见一个朋友。毕竟做贼心虚,金小鱼没有走远,而是把朋友约到了火车站附近的一个网吧。金小鱼原定只待一个小时,然后就返回东莞,可越聊话题越多,特别是今天的游戏特顺,脱不了身。当冯喆和潘峰站在金小鱼的电脑前时,他立即意识到了是警察,敏捷地像猴子一样起身一跳,就到了网吧门口。张文斌拦腰一抱,金小鱼就被制服了。

戴着手铐的金小鱼问冯喆:“你是怎么想到的?”“牛顿和苹果。”冯喆答道。

金小鱼脑袋一歪,哼哼着:“你说错了,苹果是乔布斯。”

冯喆把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当成闪耀在自己内心里的追逃法则,他用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激励自己日夜思考着对付逃犯的办法,让一个个狡猾的逃犯折戟在逃亡的路上。

【人物】追逃高手冯喆

冯喆制服肖像照片。

只要反抗就视为失败的抓捕原则

持枪抢劫?广东惠州铁路公安处指挥中心的空气突然紧张了起来。

2016年的一天凌晨,广东汕头火车站站前酒店发生一起蒙面持枪抢劫案。一时间,广州、惠州等各路人马向汕头火车站站前酒店集结。现场勘查、调查走访,惊慌失措的酒店前台断断续续地叙述着惊恐的一幕。

调取监控录像,嫌疑人头戴面罩,个子中等,偏瘦,看上去对酒店的环境并不陌生,举着枪直奔前台。其他信息,也一条条地向指挥部汇集。当晚,嫌疑人已经有了一个大概轮廓,只差最后的确认。

现场指挥的惠州公安处副处长王志刚问汪文波:“冯喆在哪儿?”

此时的冯喆正在惠州当地调查。王志刚当即决定,调冯喆过来。

到达汕头,已是凌晨两点。“你抓紧眯一会儿,天亮就开始工作,线索就这么多,能不能拿下?”面对王志刚的询问,冯喆说:“我试一试。”

冯喆正准备离开,王志刚突然叫住了他:“你知道为啥调你过来?”

冯喆说:“网络技战法,王处放心,这条路可以试。”

王志刚摇摇头:“你只说对了一半,你们不是有个什么抓捕理论?”王志刚所说的是潘峰定下的标准,要让嫌疑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抓捕归案,只要反抗就视为失败。

王志刚加重了语气:“你们面对的是持枪劫匪。让你来,是为了避免牺牲,是为了保护其他战友。”“保护战友?”冯喆这才理解了王志刚调他来的真正意思。

最终确定嫌疑人,还是依靠冯喆找到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只有嫌疑人的下半身,牛仔裤对上了,可不是绝对的证据;现场视频里的鞋侧面有块儿黑色的污渍,与照片里的那只鞋特征完全吻合。

嫌疑人锁定,接下来就看冯喆他们怎么抓捕了。

冯喆他们找到犯罪嫌疑人在汕头打工的门店,但是他已经5天没上班了。从专案组发过来的调查信息,警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藏身之地。嫌疑人作案之后,并没有离开汕头。据周边邻居反映,昨天该嫌疑人还跟没事儿人似的,大摇大摆地陪老婆逛街,还买了一条鱼回来。

经确认,犯罪嫌疑人当时就在家中。但是家里有几个人,有没有同伙,枪在哪儿,子弹有没有上膛,这些都不清楚,不能冒然上门抓捕。冯喆决定守株待兔,只要嫌疑人走出家门,就开始行动。蹲守了一天,嫌疑人没离开家门一步。

等到半夜,冯喆带着一起实施抓捕行动的佘富强神神秘秘地下了车,几分钟后又回到了车上。

小佘小声嘟囔着:“我觉得给电动车放气、扎内胎、拔气门芯,这样的事儿不该是人民警察干的。”冯喆笑了,脸一扬,“那看是给谁放气,扎谁的胎。这是计谋。”

终于熬到了天亮,刑警们一个个双眼通红,成败就在一瞬间,容不得半点马虎。早上七点半,犯罪嫌疑人出现,就在他蹲下身查看车胎时,被警察扑倒在地。

随后,警察在犯罪嫌疑人的住所找到了作案工具,一把仿真手枪。

“我在追逃的路上。”是冯喆常常说的一句话。

在路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警察在风雨中擦亮的眼睛和挺起的脊梁,那目光炯炯有神,那神情果敢坚定。为正义,也为警察的责任;为法律,也为阳光下的那一片温暖的前行。

—END—

往期精彩

【人物】中国刑警报道(五)“姜馗法师”姜永明

【人物】中国刑警报道(四)反诈斗士韦健

【人物】中国刑警报道(三)“骨语神探”贾东涛

【人物】中国刑警报道(二) 女测谎刑警崔燕平

【人物】中国刑警报道(一) 解密刘忠义的“达·芬奇密码”

【人物】追逃高手冯喆

法治周末报

与你携手同行法治路

【人物】追逃高手冯喆

法治周末报社出品 ID:fzzmb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