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春節要吃湯圓,原來這些傳統節日也吃湯圓!幾乎沒人知道!

湯圓,中國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狀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同時也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歷史十分悠久。

除了春節要吃湯圓,原來這些傳統節日也吃湯圓!幾乎沒人知道!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糰。然而,湯糰象徵閤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備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區,人們在春節的時候也會習慣吃湯圓,而不是餃子。

除了春節要吃湯圓,原來這些傳統節日也吃湯圓!幾乎沒人知道!

吃湯圓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陳志歲《湯圓》詩云:“年年冬至家家煮,一歲潛添曉得無?”甬地俗語云:“寧波家家搗米做湯圓,知足常樂又一天。”胡秉言也有詩曰:“香澤糯米做湯圓,沸水飄銀富貴鹹。入口綿甜滑潤爽,闔家歡樂醉天年。”“寧波湯圓”是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節慶時間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故至湯圓又叫“浮元子”。

除了春節要吃湯圓,原來這些傳統節日也吃湯圓!幾乎沒人知道!

正月十五元宵節,“寧波湯圓”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湯圓”,又稱元宵;“湯圓”以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料,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除了春節要吃湯圓,原來這些傳統節日也吃湯圓!幾乎沒人知道!

冬至也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冬至習俗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豐富多彩,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又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或“冬至圓”。據清朝文獻記載,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麵糰,裡面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