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互懟”和“鍵盤俠”成為一種潮流,你還站得穩嗎?

當“互懟”和“鍵盤俠”成為一種潮流,你還站得穩嗎?

不知何時起,網上掀起一陣“互懟風”,很容易發展擴大,形成極大陣營“互懟爭辯”,熱鬧非凡。

就“學英語”引發的“互掐”

近日,花千芳和王思聰就因為“學英語”互掐起來,引發了網友熱議。

事因花千芳認為:“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財力同時也犧牲了孩子寶貴的童年。”此言一出,引來王思聰“回懟”,互掐開始,本是理論探討,卻升到階級層次,有錢沒錢,拼不拼爹。

於是,口水戰拉開帷幕,各路網友粉絲紛紛加入,話題中心早已脫離問題本身的探討,變成兩大陣營“互掐”,好不熱鬧。

網友互掐事件已經屢見不鮮,想想以前的很多熱議話題“老人都是碰瓷”和“熊孩子打死活該”,網友的互懟言論越來越被推向極端,彷彿哪方輿論人數多,聲調高便佔據有利,便是“民之所向”和“政治正確”。

網絡成為表達情緒的地方

社會階層的差距在不斷加大,一方面這種差距需要有途徑來宣洩不滿和自我價值認可,產生戾氣;另一方面這種差距帶來的自信缺失和自我價值否定都會造成人們更容易從眾和信奉權威。於是就有了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的極端言論。

當“互懟”和“鍵盤俠”成為一種潮流,你還站得穩嗎?

一部分人網絡上尋找情緒的發洩口,以慰藉現實中不斷被打擊的內心。

特別是每個人都活在自己或大或小的圈子中,誤以為世界大多數人的觀點都與自己一致,以至於被極端的觀點裹挾著越走越遠,網友們紛紛從自身主觀感受和經驗出發,而不是從問題本身出發看待問題。

所謂的“政治正確”迎合了大多數人情緒的立場,一旦找到了強勢而又能被大家接受的論點,便形成一種無限膨脹。

強勢的論點不分場合、不分條件、無限制的用於發洩情緒,並自動推向一個極端。

而且這些言論只有“政治正確”才會被認可,只有“更不一樣”才會被關注!

另一部分人堅持盲目從眾,從不獨立思考。

互聯網提供我們自由表達的平臺,同時也使人們逐漸缺失自主思考的能力,輿論總是能總結出普適的原則讓公眾能無腦使用,“扣帽子”、“貼標籤”、“拉陣營”,猝不及防的被強制灌輸一些或左或右的思想,只怪自己立場不堅定,思維不開闊。於是,在被帶偏的道路上失去理智,愈加暴躁。

眾所周知,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如果多一些辯證的思考,從問題本身出發,更理智、更客觀的看待問題,可能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

輿論大潮來襲

還站得穩嗎?

不過筆者還是想在這裡跟大家說一句

當“互懟”和“鍵盤俠”成為一種潮流,你還站得穩嗎?

記得文末留言,告訴我你的看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