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八百破十万,徐晃解樊城之危,为何于禁位列五子良将之首?

对于《三国演义》相信许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描述了诸侯争霸,猛将征战,谋士算计的精彩故事,整个《三国演义》还是存在着“保刘贬曹”的思想,大家都知道刘备文有诸葛亮,武有蜀国五虎上将。而曹操麾下也是战将如云,出去大家熟知的曹操的卫士典韦,许褚和曹氏以及夏侯氏的宗亲之外,曹魏也有“五子良将”。

对于曹魏的“五子良将”都有于禁,张辽,徐晃,张郃,乐进。论武艺,张辽和徐晃绝对是在于禁之上的,论资历,乐进应该比于禁更早加入曹魏,轮统军作战,张郃也不逊色于禁,那么于禁为何能位列“五子良将”之首?

前将军张辽,原本是吕布的部将,后来吕布战败被杀,而曹操惜其才,于是将张辽纳入麾下,而张辽最出名的战绩,就是曾经与乐进,李典共同镇守合肥,以八百破十万,领江东闻风丧胆。右将军乐进,与李典在曹操发布檄文讨伐董卓时前来投奔,算是曹魏的元老级人物,三国演义中多以副将的身份出现。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原本是袁绍部将,后来在曹操火烧乌巢之后,加入曹营。后来诸葛亮的北伐几次都因张郃而失败。可见统兵能力出众。后将军徐晃,素有“周亚夫之风”,也是三国里面仅有的几个,能够得到关羽认可的武将,后来在于禁驰援樊城失利后,徐晃率军大战关羽,解樊城之围。

左将军于禁,在“五子良将”之中,资历也仅比乐进差点,于禁是曹魏除了曹氏以及夏侯氏之外,外姓将领职位最高的,左将军,假节钺。咱们可以看看蜀汉的左将军是谁?那就是马超。假节钺这个规格是很高的,对于一般的将领和士兵,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于禁跟随曹操伐吕布、围张超、扫黄巾、败吕布、击袁术战功赫赫。最厉害不是他在顺风局的表现,而是逆风局的力挽狂澜。在曹操因调戏张绣婶婶引发张绣反叛时,各路大军纷纷溃退,唯有于禁不仅没被击溃,反而还有斩获。后来曹操与袁绍僵持阶段,曹魏其他大军都军心不稳,唯有于禁军军势正盛,为曹魏阵营稳定军心。所以在治军方面,于禁堪称五子良将之首。而于禁原属鲍信,后鲍信为救曹操战死,而于禁成为兖州军的最高指挥者,曹操对于他的感情比之其他人更深。

要不是于禁最终因“水淹七军”。而留下降将骂名。他绝对是一员良将。在曹操知道于禁投降时,感叹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邪!”可见曹操对于于禁投降不是勃然大怒,而是唏嘘不已,对于于禁,曹操认可他的才能,他的综合实力在五子良将中绝对是首位,而且还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于禁能力压张辽等人,当上五子良将之首。

对于于禁位列五子良将之首,大家怎么看待?于禁是实至名归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