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相聲特別講究師承和輩分,其他曲藝形式好像沒這麼明顯,比如滑稽戲、京戲等?

四眼二郎神


師承輩分並不是相聲獨有的特色,在舊社會的時候修鞋的也是要拜師當學徒的,這裡面確實有舊習的問題,比如當徒弟就先得給師父打雜幹活,所謂的磨磨性,師父管吃和住,但是沒有工資,前一兩年也不教手藝。

天津有個做大褂比較出名的常先生,他回憶自己學徒時候也是這樣,滑稽戲和京劇也講究師承,尤其是京劇還有派別的區分,郭德綱前些時候不是拜了京劇師父麼。

可以看到,現在能夠擺脫師徒制的行業,要麼就是大專院校有很多可以學到這門專業的。要麼就是整個行業的消亡。

京劇因為有很多院校畢業生,所以稀釋了這種師徒的傳承。相聲專業的院校就比較少了,所以還是比較依賴師徒制的,不然你連個學說相聲的地方都沒有。

目前來看北方曲校是唯一一所學相聲的專業院校。那裡畢業的好多學生都沒有師承但是依然得到了相聲行業的認可。

只是從業後因為個人奮鬥很難出頭,需要拜門找個靠山,所以就往往會去找個師父。

目前來看,相聲的師承一時還難以取消,只能假以時日曲校之類的院校多起來,大學裡相聲專業成熟起來的時候,相聲才庶幾有完全的可能擺脫師徒制。


不聊姐相聲


馬季先生曾說過,愛相聲,卻恨相聲圈的人,開始只從字面理解,結合現實中相聲圈人的作為,理解為相聲圈的人虛偽尖詐。靜下心來發現這是表面,網上多次發佈過相聲傳承的圖表,相聲人非常看重輩分師承,把拜師看的至高無上,除有師傅,還必須有引保代,廣灑海帖,盡人皆知,沒有師傅,天大能耐被人嘲笑受人排擠,無人接納吃不上飯,俗稱海青。人人都說傳承有序,其實不然,360行,行行有祖師爺,中國人幾千年的習慣,鹽達哪鹹,醋達那酸一定弄明白,認祖。祖呢也只能有一位,哥們兒弟兄多,長著為尊,以序順排分門,沒聽說一家好幾位一輩祖,如同一家好幾位爸爸,傳統中的大忌。相聲行是真有個逗。多數文章確定相聲起自清末民初150多年曆史,也有文章說源於唐宋,本人沒知識,又懶於追根,只限資訊瞭解,溯源並不難,都說張三祿起,又頌朱紹文。可能是歷史不悠久,又找個東方朔。古代歷史幽默機智的人很多姜子牙直鉤無餌離水三尺垂釣,晏子使楚,無不機智幽默,滿滿正能量。下輩傳承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祖上亂七八糟,誰是正主。好不奇怪。又是什麼不能攀輩,自降輩,易師吧。裂穴了,認乾爹。自認最講師承,實是自亂,烏煙瘴氣。而今推崇馬派(或馬家)常派(常家)候派(或侯家),他們歸那家那派呢,只是風格手法,自身條件的曲別,而今非要分門分派。不過是自亂。說的多了,有人信了,摸仿接腫。相聲人推崇的天下相聲是一家,也不知怎麼理解了。相聲不愧是說的藝術,改革開放前不說了,往後相聲人走了一條什麼樣的路,中國人都知道興旺到衰退,到了完全解體的邊緣,有名的沒名的紛紛改換門庭,棄祖師爺不顧了,真是要飯的打叫花子。沒得吃有的說,屬鴨子肉爛嘴不爛。洋洋灑灑總有的說,如馬季先生的段子,上嘴唇挨著天,下嘴唇挨著地。就是沒有臉。一些知名的相聲藝人少有登臺了,不怪他們,年事已高退休了正常。不知天津相聲人是怎麼活的,劉文步可以說是說到死,田立禾直今活躍在臺上,論年齡,論輩分相聲圈無人能及,肚腩寬有玩意兒。說不完,也怕相聲毀在自已手裡,儘可能把所學傳出去,傳下去。半瓶子醋就麻煩了。段子成繞口令了,今天說,明天還說,一至到永遠,耗子尾巴長瘡,就這點膿水。擠都沒了,得,改理論家,永遠的正能量,不改相聲人本色,就是能說。人人喜歡四合院,高樓大廈就遮你的光。沒辦法,那叫地標。中國的事就這麼奇怪,什麼事都可以正反說,怎麼說都有道理,相聲圈的拜師文革前就己擯棄,由院團領導指派,更沒了引保代,而今鬧出馬季郝愛民沒師承之說,文革後各行業青黃不接,急需補充,馬季下基層尋找後輩遇姜昆也是一句話的拜師,而今所說的口盟,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360行,相聲成最講究師承了。


王大牛63486055


戲曲也是要有師承的


古彩戲法演員劉鵬


惡習!候老先生早己拋棄,又被那耀文拾起?現在競一發不可收拾了!!!


老楊


相聲講究師承,並不能給相生帶鄉大發展,也看不出門派之間有多大區別。只是增加了門派之間論爭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