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藥業之後,最全的財務造假會計預警信號!

財務造假往往都是一個系統工程,震驚資本市場的造假大案几乎都是整個管理層舞弊,雖然一說起造假,首先被質疑的是公司的財務人員或者會計人員,不過換個角度想想,為什麼要造假,業績達不成?利潤上不去?造假的動機最強往往都是財務更高級的管理層,看看金亞科技,是董事長授意多位管理層參與的,此前的文章中分享的印度薩蒂揚也是CEO起頭的,此前康得新鉅額資金挪用,再有4月30日康美藥業300億貨幣資金蒸發。

商譽地雷、財務造假地雷、大股東關聯交易掏空上市公司雷,炒股不易,練就一雙慧眼識破投資地雷很重要,財務報告作為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最全面的一個報告,因其在會計恆等式的約束下,展現其獨特的魅力,不管造假水平有多高,終究是拆東牆補西牆,總有一面牆要透風。

我們就從財務報告的三張大表來細細數數操縱財務業績甚至於財務造假,管理層都會採取什麼樣的操作,以及有哪些財務會計指標可以來幫助我們識破!

康美藥業之後,最全的財務造假會計預警信號!

利潤表

對於利潤表,管理層往往傾向於經營利潤/淨利潤的高估或者將實際不可持續的收益包裝或隱藏成讓投資者誤以為可以持續的收益。基於此,常見的結果是

1.誇大或者加速收入確認

2.少報費用

3.收入、收益、支出或損失的錯誤分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管理層可能選擇的操作有:

1.加速銷售:(1)有退貨權的銷售,(2)填塞分銷渠道(Channel Stuffing), (通過慷慨的條件誘使客戶訂購他們以後不會訂購或訂購的產品的做法),(3)“開票並持有”銷售(bill and hold)(鼓勵客戶訂貨並保存在賣方的經營場所。這種方式能夠從報表上快速增加銷售額,但是並不可持續,用會計術語來說,就是主要的風險報酬沒有轉移,仍然有銷售方承擔了退貨和存貨的風險,也就是並沒與實現真正的銷售,是不可持續的。

2.出租人使用融資租賃:

3.虛假(偽造)收入

4.費用資本化

5.承租人使用經營租賃

6.將非經營性的收益或利得分類為經營性利潤

7.將日常支出分類為非經常或者非經營性的支出

8.收益通過淨利潤、損失通過其他綜合收益列示

調節利潤的會計預警信號!

1.收入增長率高於行業水平或同行水平

2.客戶折扣和退貨增加

3.應收賬款增長率高於收入增長率

4.非季節性的業務在財年的最後一個季度的收入佔比很大。

5.經營活動現金流顯著低於經營淨利潤

6.營業收入和經營費用隨時間變動不一致

7.營業利潤率增加

8.激進的會計假設,比如很長的折舊攤銷年限

9.計入非經營性利潤或其他綜合收益的損失,以及計入經營利潤的營業外收入。

10.薪酬主要與財務業績掛鉤

資產負債表

在資產負債表上,管理層可能的動機有:1.高估或低估資產;2.高估或低估負債;3.資產或負債的錯誤分類。可能存在的操作有:

1.公允價值計量模型的選擇以及參數的選擇

2.流動項目分類至非流動項目

3.高估或低估準備金和預提費用

4.低估可辨認資產,高估商譽

資產負債表調節的會計預警信號

1偏離公允價值計量的模型和模型參數

2.計量資產公允價值與計量負債公允價值的模型參數不一致或矛盾

3.典型的流動資產分類至非流動資產,如應收賬款、存貨。

4.預提費用和準備金波動較大且和同行公司不可比

5.與總資產相比商譽相對較高

6.使用特殊目實體(SPV)

7.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變動較大

8.重大的表外負債

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一張新手容易忘記,在高手嚴重是殺手鐧的武器。管理層往往傾向於誇大經營活動現金流來製造經營情況良好的假象,因此可能傾向於1.管理影響經營活動現金流的活動(如轉賣應收賬款,設立體外公司虛假現金流,或者加速回款、拖欠供應商款項);2. 錯誤分類現金流以積極影響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將本應該是經營活動流出的調整為投資活動,將原本是籌資活動流入的現金流分類為經營活動流入)

現金流操縱的會計預警信號

1.應付賬款增加,存貨和應收賬款減少

2.支出資本化計入投入活動

3.售後回租

4.銀行借款增加、

5.存貸雙高,不合理的貨幣資金規模與利息收入

由於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緊密的邏輯關係,以及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會計邏輯,財務操縱或造假總是會聯動的,有心人總能找到這些造假公司的漏洞。

康美藥業之後,最全的財務造假會計預警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