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帽”已定,中超何去何从

“四大帽”已定,中超何去何从

今天上午,在上海召开了2018年度的中超总结会,其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2019年中超又有哪些新政即将实施。会上除和上赛季基本相同的的外援人数政策、U23政策和中超准入政策之外,最令各大俱乐部关注的就是中超“四大帽”政策的实施。接下来我就详细给大家梳理一份此次会议的要点。

“四大帽”已定,中超何去何从

1、 外援政策

外援政策历来是各大俱乐部最为关注的,当初恒大打亚冠时候的7大外援也成为了多年来被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今年足协看来是痛定思痛,坚持了去年的外援政策:2019年中超联赛的外援注册名额为最多为4人,上场3人次,并没有特别规定包括亚足联注册国家外援。这就使得参加亚冠的四支球队比较为难了,如果引进4名非亚外,在亚冠赛场上多多少少会吃一些亏,2018年申花队就没有引进亚外,最后在小组赛阶段就打道回府了。

“四大帽”已定,中超何去何从

2、 U23政策

今年U23政策还是经过微调的,但变化不大,即去年政策是U23首发不少于一人,上场人次不得少于外援出场人次,因为外援最多上3人,所以今年政策貌似更进一步,规定:每场比赛每队首发11名球员至少有1名U23球员,整场比赛的U23出场不能少于3人次。如果有被各级国家队集训征调的U23球员,征调1人减1人,征调两名减两人,征调三人可以不执行U23球员政策。

这项政策的修改貌似与去年相比俱乐部的压力要小一些,实则不然,每年都会有去年还是U23今年就超龄的情况发生,这就着实考验着中小俱乐部的青训造血能力,现在的情况是大俱乐部忙着规划海外华裔年轻球员,小俱乐部去中甲中乙挖人,而这些人又被各级国家队挖走的尴尬情况中。

3、 四大帽

“四大帽”已定,中超何去何从

“四大帽”已定,中超何去何从

其中,中超球队、中甲球队的薪酬比例是按照,一线队外援、国内球员、预备队球员薪水占俱乐部总支出比例来计算,中乙球队只按照一线队球员的薪水占总支出的比例来计算。同时中超球队设有国内球员最高薪限制:税前1000万人民币。参加2019亚洲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的国家队球员,在个人最高薪的基础上上浮20%。中甲和中乙球队暂时不设置最高薪限制。

俱乐部奖金限额:

亚冠:赢球奖金600万/场,平球奖金200万/场。

中超:赢球奖金300万/场,平球奖金100万/场。

中甲:赢球奖金100万/场,平球奖金30万/场。

中乙(预赛阶段):赢球奖金30万/场,平球奖金10万/场。

中乙(决赛阶段):赢球奖金100万/场,平球奖金30万/场。

奖金支出将纳入俱乐部总支出限额。

足协杯比赛奖金,可按照比赛双方中级别高的那一方的联赛奖金来执行。

可以想见,这样的工资帽设定对于中小俱乐部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小成本经营的情况下更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但是对于大俱乐部也不能说是不可接受的,毕竟对于外援的限制此次会议没有提及,高水平外援不出意料的在今明两年仍将是中超联赛的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