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五四研究力作、黨史學者張德旺新書《道路與選擇》出版

“這些年五四研究匠心獨具的新作迭出。如鄧野著《巴黎和會與北京政府的內外博弈》和唐啟華著《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等,基本重建了北京政府在五四運動中的歷史真實。這次筆者直接引入,明確肯定段祺瑞力主參加世界大戰,為中國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巴黎和會爭得了入場券,為中國代表團拒籤巴黎對德和約創造了前提,改變了《新編五四運動史》對北京政府巴黎外交的一概否定的舊說。”

学术界五四研究力作、党史学者张德旺新书《道路与选择》出版

在以《新編五四運動史》為基礎全面修訂出版的《道路與選擇》一書“後記”中,作者張德旺介紹修訂的主要內容時這樣舉例。

今年是五四運動爆發100週年。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舉行第十四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五四運動是我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運動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我們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必須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導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天地出版社瞭解到,五四運動爆發100週年之際,全景式展現五四運動背景、過程及其影響的《道路與選擇》一書近日由該出版社出版。該書作者張德旺是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社科和法學學院教授,以五四運動史為科研主攻方向,曾擔任過黑龍江省黨史學會副會長等社會兼職。

該書從五四運動的意義、總體研究思路與敘事體系及其目標開始說起,從歷史的進程和主體的變化、研究思路與敘事體系的不同、五四運動的目標等側面,說明五四運動是現代中國歷史的起點。

另外,該書用專門的篇幅詳細地介紹了全國各地以及海外華人在1919年5月4日後對北京學生們的支持,講述了五四運動在空間上所產生的巨大影響。與此同時,該書還結合當時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狀況,闡述了當不同思想學說都彙集到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時,為什麼馬克思主義能夠得以廣泛傳播:因為只有當一種思想學說能夠真正與當時的中國社會狀況相結合,併為中國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動力與良好的未來前景,這種思想學說才能贏得中國人民與社會的選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道路與選擇》一書是五四研究學者張德旺數十年的心血之作。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決心在前輩學者多年耕耘基礎上,吸取海內外研究成果,嘗試寫一部新的《五四運動史》。”隨後,張德旺在《道路與選擇》“後記”中介紹說,“拙著《新編五四運動史》2009年10月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後我就隨著自己認識的深化和學術界的研究進展不斷修改。”

五四運動90週年之際出版的《新編五四運動史》被認為是“迄今學術界五四研究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2011年,現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李學桃曾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以《畢生心血奉精品五四研究添新章——評張德旺》為題刊文評論稱,《新編五四運動史》一書“從整體上深入、全面地研究了五四運動這一中國歷史轉折時期的重要事件,兼顧宏觀、微觀兩大層面而且都有建樹”。

“在總的研究思路與敘事體系方面,過往五四運動研究的三大研究思路與敘事體系(重視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以國民黨人為中心;以學生運動為中心,以自由主義為主導思想)各有特點卻又存在偏頗。張著避免了其偏重或貶低某一方的弊端,在努力排除非學術化傾向,‘做到正確處理歷史和現實的關係,以對歷史真實的最大限度恢復重建’及‘不以現實的需要而扭曲剪裁歷史’,‘全面地展示運動的各階級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的地位作用及其內在聯繫的基礎上,把各階層及各自所主張的思想都加以考慮和研究,注重動態的描述和整體性的分析,使五四運動這一歷史大畫卷真實、全面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李學桃認為,“張著將五四運動宏觀構架拓展為五四運動爆發前、五四運動爆發到拒籤巴黎和約、五四愛國運動深入發展三個階段,將6月28日以後的愛國運動歸結為‘五四愛國運動深入發展’,這對五四研究無疑是一個重大進步。”

五四運動100週年之際,脫胎於《新編五四運動史》並吸收了學術界新研究成果的《道路與選擇》一書面世。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參考文獻長達八頁的《道路與選擇》一書所引用的資料也做了全面更新。譬如,書中在闡述五四運動反對封建主義腐朽文化的目標時,引用了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內容。

“本書的醞釀、寫作、修改,經歷了1982年至今的36年。這期間,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經歷了思想不斷解放、開放不斷擴大、研究不斷深入、水平不斷提高的氣象萬千而又不無風雲的發展歷程。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些許折射出這不平凡的大時代的前進腳步。作為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史學界的一員,筆者為能夠親身經歷這一切深感慶幸,並以能為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的撥亂反正、健康發展盡一分綿薄之力而深感自豪。”張德旺在《道路與選擇》“後記”中介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