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帶兵打仗、修身齊家,少了這個字,諸事難成,家族衰敗

曾國藩:帶兵打仗、修身齊家,少了這個字,諸事難成,家族衰敗

惰就是懶惰,又不同,懶是什麼也不做,而惰是惰性。

梁實秋先生說,“我自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一個人……我痛自反省,我發現,除了職務上的必須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動之外,我的時間大部分都浪費了……然而悔之晚矣。”

我常讀這段文字。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時間都被浪費了。很少人珍惜自己的時間。混過去了,知道應該做有意義的事,卻總找理由,不是不做事,惰就是做無聊的事。

是他能超越了自己,曾國藩怎麼超越呢?就是勤。

曾國藩:帶兵打仗、修身齊家,少了這個字,諸事難成,家族衰敗

甚至可以說,他一生成就都建立在這個字上。他是笨,背書背不好,但同樣也可以看出他的勤奮。

他小時也睡懶覺,被父親痛罵一頓。這對曾國藩來說是刻骨銘心。

一輩子再也不睡懶覺了。

早起有三條好處:一是時間多了,就算比別人活得長;

二是思路清晰,工作有效率;

三是勤就能養成一個人優良的品格。

他的家訓中闡述了三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①勤在個人,養生,兒子體弱,常寫信告訴他不要吃藥,他一生不相信吃藥,藥能治人也能害人。他的方子是飯後要走千步以上,掃屋清地,沏茶倒水,早起耕作,多種菜蔬。這些對養生。

②勤在個人養品,引發其他優良品格的形成。要五勤手腳口腦事,多問,多思考,一定能明白儒家仁義之道。

曾國藩為了超越自己身上的惰性,專門以一個“勤”字時時嚴格要求自己。所以他特別重視早起,無論熬夜多晚,第二天也一定早早起來。

那麼只要早起就是“勤”了嗎?為什麼在曾國藩家訓中,還說“勤”不但能養生養品,還能興家業呢?

曾國藩:帶兵打仗、修身齊家,少了這個字,諸事難成,家族衰敗

二是勤在家庭,家和萬事興。

家勤也能萬事興。家庭成員都勤勞,他非常看重勤,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乾的活。甚至女眷,囑咐家人要幹活,不要荒廢日常生活。

分四類食事家事細工粗工,交給老婆,要帶頭示範。

老婆一生也是勤懇。除了官服,衣服全是女眷自己做的。

三是,勤在團隊,意義重大。

帶兵最看重這個。清末官僚全沒骨氣。

“鄙人近歲在軍,不問戰事之利鈍,但課一己之勤惰。”

打勝打敗無所謂,看重的是樹立勤奮的典範,他能做到,大家就會跟著做到,就能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

他一生成就建立在勤字上。晚年身體不好,休息三四個月,自悔到什麼地步?

曾國藩:帶兵打仗、修身齊家,少了這個字,諸事難成,家族衰敗

日記中說:“人而不勤,則萬事俱廢,一傢俱有衰象,餘於三四月內,不治一事,於居家之道,大有所悖,愧悻無已。”

病一好,馬上給自己寫了工作時間表,上午會客,聽工作彙報,寫日記,寫奏摺……下午處理公文……晚上,溫詩,寫古文等。多少事呀?

所以一生勤奮,但是我們說,過猶不及,勤與勞常組合在一起,他寫過名聯,“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有空閒之光陰?”

別以為情商就是好好說話,你肚裡要有貨,腦子裡要有儲備,才是最核心的競爭能力。

與誇誇其談相比,一語中的更重要。

點擊我們專欄,沉澱自己的情商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