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自閉症孩子能指出自己和媽媽的鼻子、耳朵等器官嗎?

用戶8698289863923


一般自閉症孩子的確診會是在兩歲半到三歲左右。因為在這個年齡,孩子的發育會比較充分,然後才能從各個方面通過對比發現孩子的問題。

而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各方面還沒有發展的比較完善。是很難從孩子的言行舉止來判斷孩子,孩子就是自閉症。

自閉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交功能的落後。在與自己的父母或是周圍的人進行溝通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障礙。與同齡的孩子的表現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表現在他的興趣範圍非常狹窄,或者一些行為非常刻板古怪。例如只喜歡安靜的做一件事,對其他的事物不感興趣,不喜歡與人交流和溝通,比較嚴重的甚至有暴力的傾向。

自閉症兒童絕大部分是先天性的,也有極少部分是因為後天的原因造成的。由於自閉症的很多症狀比較隱蔽,因此很多家長會誤以為是其他的原因,認為孩子長大一點就會好的。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但家長也不用太過於敏感,自閉症兒童的發病率還是比較低的。而且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從孩子的一些日常行為中也能夠發現一些症狀。在自閉症在世界範圍內還無法有效根治,及早治療可以減輕或者緩解症狀。

1.5歲的寶寶能指出自己和媽媽的鼻子、耳朵說明他是個很正常甚至聰明的孩子。孩子的認知能力只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夠聽懂大人的指令。他怎麼會是自閉症呢?

我不知道這個孩子是不是您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這個孩子是為什麼被診斷為自閉,但我很想跟您說:千萬不要輕易地將孩子認定為自閉!

我可以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量的理論依據告訴您:那些疑似自閉的孩子多數是缺少愛導致的,尤其是母愛。

愛因斯坦、牛頓都被懷疑過是高功能自閉症患者,其實他們只不過是專注於自己的領域而少與外界互動而已,即便他們是自閉,他們不也正常長大了嗎?而且為世界做了那麼大的貢獻。



五分鐘育兒


我們奶爸聯盟參加過自閉症兒童的公益活動,看到關於自閉症孩子的問題,我在這裡簡單說幾句。

一般自閉症孩子的確診會是在兩歲半到三歲左右。因為在這個年齡,孩子的發育會比較充分,然後才能從各個方面通過對比發現孩子的問題。

而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各方面還沒有發展的比較完善。是很難從孩子的言行舉止來判斷孩子,孩子就是自閉症。

自閉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交功能的落後。在與自己的父母或是周圍的人進行溝通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障礙。與同齡的孩子的表現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表現在他的興趣範圍非常狹窄,或者一些行為非常刻板古怪。例如只喜歡安靜的做一件事,對其他的事物不感興趣,不喜歡與人交流和溝通,比較嚴重的甚至有暴力的傾向。

自閉症兒童絕大部分是先天性的,也有極少部分是因為後天的原因造成的。由於自閉症的很多症狀比較隱蔽,因此很多家長會誤以為是其他的原因,認為孩子長大一點就會好的。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但家長也不用太過於敏感,自閉症兒童的發病率還是比較低的。而且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從孩子的一些日常行為中也能夠發現一些症狀。在自閉症在世界範圍內還無法有效根治,及早治療可以減輕或者緩解症狀。

因此這個問問題的家長,可以先自己對孩子進行觀察,兒子是不是有異於常人的一些行為。如果自己無法判斷,可以帶孩子到相關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來做最終的判斷。


奶爸學堂


首先我想說的是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自閉的標籤。國家有規定:3歲以下的孩子無論他的外在表現如何,都不能下自閉症的診斷。孩子的發育進展不同,性格不同,不會說話、不會與人交流是很正常的。

1.5歲的寶寶能指出自己和媽媽的鼻子、耳朵說明他是個很正常甚至聰明的孩子。孩子的認知能力只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夠聽懂大人的指令。他怎麼會是自閉症呢?

我不知道這個孩子是不是您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這個孩子是為什麼被診斷為自閉,但我很想跟您說:千萬不要輕易地將孩子認定為自閉!

我可以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量的理論依據告訴您:那些疑似自閉的孩子多數是缺少愛導致的,尤其是母愛。

愛因斯坦、牛頓都被懷疑過是高功能自閉症患者,其實他們只不過是專注於自己的領域而少與外界互動而已,即便他們是自閉,他們不也正常長大了嗎?而且為世界做了那麼大的貢獻。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我們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按著標準表來發育,只要最親愛的家人認為這個孩子是個正常的、可愛的孩子,他就是!


婉秋1728


浙江御音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 育兒領域創作者

建議您訂製一套後意識音樂,這種特殊的音樂對於自閉來說效果非常好。後意識音樂是灌注了大腦生物規律信息碼後,特殊製作而成的智能型音樂。在胎教早教大腦開發,美容塑身自己性健康等領域應用廣泛。


當風吹過窗櫞33


能指出!什麼都懂!就是不說話。


荷146142338


自閉症3歲以下是不會確診的,最多結論是傾向。而且每個自閉症孩子都不一樣。


Irene154533478


自閉症孩子只是在行為和情緒上會有特定的表現,如果輕度的其實同正常小孩區別不大,只是在某情境或特定環境下,會對小孩產生影響,其實只有家長多關注小孩的發育進展 ,在正確的引導 下,完全不需要給小孩貼上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