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聚變裝置EAST有突破,西方網友不屑:沒什麼大不了的!

EAST,是我國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說起這個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瞭解。通俗地講,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是為了獲取核能的一種實驗性裝置。核能,雖然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員,但是相信大家也並不陌生,因為說起核總給人一種危險的微妙感覺,再加上日本等國家的核洩漏事件,使普通人避之不及。

中國核聚變裝置EAST有突破,西方網友不屑:沒什麼大不了的!

然而,核能是包括核裂變和聚變能兩種主要形式。可控核裂變技術也已經實現了商業化,我們平常所說的核電站使用的就是核裂變,所以核電站也叫作核(裂變)電站。裂變需要的鈾等重金屬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規裂變反應堆會產生放射性較強的核廢料,這些因素限制了裂變能的發展。

中國核聚變裝置EAST有突破,西方網友不屑:沒什麼大不了的!

核聚變則不同,它是將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為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從而釋放能量,其實人類已經能夠初步實現了氘氚核聚變,就是氫彈爆炸,但那些能量是不可控的瞬間釋放,人類想要的是可控的核聚變,而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就是實現它的其中一種方式,氘氚核聚變產生的廢料是氦氣,而海水中氘的儲量可使人類使用幾十億年,因此,聚變能是一種無限的、清潔的、安全的新能源。

中國核聚變裝置EAST有突破,西方網友不屑:沒什麼大不了的!

託卡馬克其實是前蘇聯科學家於20世紀50年代發明的環形磁約束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而如今我們國家則是這一領域名副其實的領頭羊,前不久EAST也取得了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等多項重大突破。

對於此事國外有何看法嗎?有人就在國外版的知乎上提出了有關問題。

中國核聚變裝置EAST有突破,西方網友不屑:沒什麼大不了的!

你認為中國的核聚變裝置EAST會徹底改變人類能源危機嗎?對此也獲得了頗多的回覆。

中國核聚變裝置EAST有突破,西方網友不屑:沒什麼大不了的!

不,一點也不擔心EAST。中國建造了託卡馬克。託卡馬克只是許多不同融合方法之一。

中國核聚變裝置EAST有突破,西方網友不屑:沒什麼大不了的!

最終的託卡馬克是ITER。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ITER將永遠不會成為商業發電廠。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院設立了一個專注於聚變和裂變技術的新辦公室。我很關心他們。我在12月份的FPA會議上看到了他們的講話,他們說他們有500個博士,平均年齡是30歲。他們想做釷/熔鹽反應器,並建立一個大型場反向配置機器。美國需要把頭從美元中伸出來,並意識到這是我們沒有領先的關鍵領域。

我會去別處尋找聚變能。以下是我將密切關注的5項努力:

中國核聚變裝置EAST有突破,西方網友不屑:沒什麼大不了的!

1、洛克希德 - 馬丁斯公司的緊湊型核聚變反應堆團隊,特別是他們希望很快發佈的加熱結果。2、Tri Alpha Energy - 當他們完成C-2U機器並從中獲得結果時。3、道格庫爾特 - 當他準備對他的fusor進行重複測試時。4、EMC2 - 該公司獲得了少量資金用於更多研究,預計結果。5、CT Fusion-西雅圖的創業公司有一個很好的概念,應該獲得資助。(這個人專業性很強,認為自己的路才是對的)

中國核聚變裝置EAST有突破,西方網友不屑:沒什麼大不了的!

讓我們在這裡非常小心。首先,EAST已經存在了好幾年,並且做得非常好。但是中國人在他們的CFETR(中國融合工程測試反應堆 - 粗體字)上投入了更多的錢,這仍然處於規劃階段。雖然美國在FES(融合能源科學 - 粗體字)中一直領先世界,但它在基本工程中已跌至第五位。在我看來,中國,韓國,日本和歐洲都依賴於美國科學,但在融合工程方面已超過美國。考慮到麻省理工學院前世界在融合發展方面的地位,我覺得這特別具有諷刺意味。用麻省理工學院的馬丁格林沃爾德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斯圖爾特普拉格的話來說:“如果我們不自己開發聚變發電廠,我們就會從中國人那裡購買它們” - 他們八年前就這麼說了!所以,如果問題是用CFETR代替EAST,我會傾向於說YES!

其實中國的核聚變裝置EAST所獲得的成就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早先關於EAST這個名稱也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情,EAST是東方的意思,西方科學家就曾經對此有過質疑,認為中國核聚變實驗裝置的研究成果應該是屬於全人類的,認為中國把它取名為EAST十分不妥,但是中國科學家對此做了巧妙地解釋,EAST由實驗“Experimental”、先進“Advanced”、超導“Superconducting”、託卡馬克“Tokamak”四個單詞首字母拼寫而成,它的中文意思是“先進實驗超導託卡馬克”。

有人曾經說過誰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誰就可以成為上帝,所以對此領域的爭奪是各個國家比心全力以赴的事情,可見EAST的突破是多麼的讓人激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