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中德国不进攻苏联,德国的精力全部放在欧洲,结果会怎样?

塬上沟里人


德国不进攻苏联,会被缓过劲来的苏联进攻,最终爆发更为惨烈的战役。原因如下:第一,地缘政治的关系,苏联与德国都属于欧洲国家,消灭法国,整合欧洲的强大的德国绝对不是苏联愿意看见的,而走出大清洗的苏联,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人口众多,这样的苏联,也不是德国愿意看见的,所以,两强之间注定会爆发战争;第二,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德国提出人种优先理论,认为雅利安人优于其他人种,包括斯拉夫人,是天生的领袖,德国需要成为世界的领袖,反观苏联,输出红色革命,解放全人类,不拿边上的法西斯下手,还舍近求远打美国吗?;第三,世界格局的推动,当时的德国没有短时间内拿下英国的能力,而德国一旦登陆英国本土,美国必然参战,不然美国面临占领英国,整合欧洲力量的德国法西斯,哪怕拉上苏联也不是其对手,而当时的德国,面对英吉利海峡,再看看自己的海军,最后再看看空军,觉得依靠空军作战可以瘫痪英国,避免美国过早参战,实现对英有条件和平,以期集中力量,抢先于苏联进攻之前打败苏联,化解自己的东线危机。当时苏联陈兵百万在一线,全是苏军精锐,虽然经历清洗,旦是部队战斗力正在缓慢恢复,而对德作战计划已经在拟订,尤其是实在英美怂恿利诱之下,素有欧洲宪兵之称的俄罗斯,也就是苏联,是不会允许有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苏军是只崇尚进攻的军队,面对滚滚而来的百万苏军,德军再英勇善战,也是处于极大的被动局面,本着后下手遭殃,先下手为强的原则,德国率先发动进攻,可惜本指望能帮点小忙的同盟日本,不仅没帮任何忙,反而帮了最大的倒忙,提前一年把美国拉入战局,导致德军东西两线一下子就瞬间紧张,战事焦灼,陷入越来越被动的局面,直至失败。总之,德军打下法国,哪怕拿下英国,也不得不提前对苏作战,没有一年以上的缓冲期,因为时间一长,苏联必然进攻。德军的悲哀,就是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不管一战二战乃至三战。欧洲就那么大,两个重量级强国之间,不会相安无事,哪怕处于热核时代的现在,摩擦也是不断,原因很简单,中国古语早有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阿表妹阿表哥


二战是人类的一场浩劫,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全球性战争将人类带入了战争的深渊。抛开是非观,有人觉得德国不应该进攻苏联,而应该先拿下英国,这样或许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不过在我看来,即便德国把精力全部放在欧洲,先拿下英国再进攻苏联,希特勒也一样会失败,说不定还会败得更快。

二战后期,盟军通过英国这块跳板在诺曼底登陆,让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进而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但德国的失败真的是因为没有占领英国吗?

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而德国只有陆军强于英国,连空军也无法完全压制皇家空军,因此德军要想征服英国,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德国要想建成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根本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是多造一两艘战列舰就可以完成的工程,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假设德国攻陷法国后就此停下步伐,进行海军建设,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那么德国真的会如愿以偿么?恐怕德国会面临一个更加困难的局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既是希特勒的缓兵之计,也同样是斯大林的缓兵之计。苏德瓜分波兰后,从表面上看双方“亲密无间”,但实则暗流涌动。趁着德军在西线激战正酣之际,苏联不断将势力向西扩张,甚至还曾一度意图染指罗马尼亚油田。除了这些小动作之外,苏军还一直在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希特勒非常清楚一旦让苏联准备充足,就必然会进攻德国,那么德国所面临的局面恐怕会更加糟糕。

如果德国最终如愿以偿占领了英国,那又会是怎样的局面呢?如此,在大西洋上再也没有合适的岛屿作为登陆的中转站,德国基本消除了西线的威胁,可以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对苏战争。这样看似很好,但这其中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因为二战已经成了一个资源的争夺战。一战时,各国总共消耗了3600余万吨石油,而到了二战,这一数字竟然达到了3亿多吨。欧洲虽然人口稠密,但它所拥有的资源却要匮乏得多。没有充足的资源,德国又如何发展?它的装甲战车又怎样开动?

到那时,德国就如同二战时的日本一样,也会因为资源问题而被他国遏制。日本进攻珍珠港难道真的是因为脑子一热,自觉天下无敌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美国对日本进行了经济封锁,日本迫不得已才挑起了对美国的战争。德国闪击苏联同样是为了夺取苏联的石油,如果德国能够拥有足够的资源,那么它的装甲车就可以长驱直入,轻而易举地击败苏联,就如同当年的蒙古人一样“横扫”欧洲。可是如果德国没有足够的资源,德军依旧会面临无油可用的窘境(就像德军在东线屡屡经历的一样),最终历史还会按照原来的方向进行。


了解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

战情解码


当时的欧洲大陆已全部沦陷,只剩下英伦三岛还在苦苦坚持,希特勒只要再加把劲,格林空军持续轰炸英空军机场,而不是转向轰炸平民目标,英国将轰然倒塌。

那样希特勒可以依托整个欧洲的战争资源全力对付美国,与美国形成势均力敌之势,美国有可能会与德国寻求媾和。

希特勒未启动苏德战争前,苏联一直采取观望状态,甚至战争爆发之际,斯大林也未相信战争已经真的降临。

希特勒加速失败的错误之一,就是开辟苏德两面战场,两面受敌,导致苏美两大强敌联手。

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后,战局急转直下,已经不能按希特勒的意志所掌控了。


活着d知觉


〇历史没有如果,因为时间不会倒流,历史事件不会重演。

〇假设在二战中,即使德国不进攻苏联也是暂时的权宜之计,它可能在攻陷英伦3岛丶统一欧洲大陆后,寻找借口,再对苏联发动进攻。因为希特勒的狂妄野心是统治全世界,仅仅占领欧洲大陆,不会满足他的欲望和野心。

〇德国在统一欧陆后,再向苏联进攻中拼个你死我活。那时,苏联会提高警惕,不会在战争开始,让德国通过突然袭击,占到大便宜。这时要看日本和美国如何决策。如果美国短视袖手旁观,日本从东面配合德国夾击苏联,那末苏联就会很危险。

〇希特勒搞定苏联,会休整养息,做充分准备,整顿发展海军与日本联手收拾美国,侵占南北美洲大陆,最后收服日本,称雄全球。

〇这是希特勒的野心+如意盘算,但不会实现,失败+灭亡是他的宿命。他的野心太大,不断地穷兵黩武,不断地劳民伤财,不断地狂费消耗。历史已证明:战争是绞肉机,是耗财的无底洞,挥霍无度的野心是灭亡的咒语。德国统治者发动了2次世界大战,最终成了穷兵黩武的牺牲品。



赵凡丁201


我觉得结果可能形成美、苏、德上演三国

如果德国不集中上百万的部队,硬要灭掉苏联。

那么德国和苏联可以保持在波兰灭亡之前的盟友关系。

苏联做壁上观,德国能够更加迅速的灭掉法国,集中火力对付英伦三岛。

统一欧洲大陆,占领英伦三岛将不再是梦想。


但是苏联依旧会跟日本打起来,因为日本对满蒙地区的贪婪,是不会停止的。

这个时候就要看德国对待日本的态度,如果德国明白苏联的实力,放弃日本。

那么一切好办,苏联很有可能会和德国瓜分欧洲、英伦三岛还有亚非、南美的殖民地。


英伦三岛尽管因为地理位置,依旧会存在大量的反抗力量,但不足为道。

此刻美国会更加的膨胀,因为欧洲沦陷之后,会有更多的欧洲人加入美洲。

而日本面对我国和苏联的夹攻,是不堪一击的。


膨胀后的美国,在苏联和德国瓜分世界时,一定会伸手捞一笔。

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苏联的立场。


苏联是会跟美国一起对抗邪恶,还是会跟着德国一起进攻新诞生的美国呢?

我觉得苏联肯定不会轻易做出这个决定,所以世界上不会再出现美苏争霸,而是上演三国鼎立。

图中为美苏德三国首长,聚集在柏林墙附近。


为she着迷


其实在德国进攻苏联之前,整个欧洲大陆除瑞士(永久中立国)以外已经全部沦陷,德国的对手只剩下孤悬海外的英伦三岛。所以题主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而是全力对付英国,结果会怎样。

如果希特勒放弃进攻苏联专注对付英国,必定要制定比“海狮计划”更加完备的海陆空联合作战计划,整合整个欧洲大陆的资源和兵力攻击英国。而经过“不列颠空战”的英国已经千疮百孔,虽然有美国援助,但美国当时几乎不可能直接参战(事实上德国也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后被迫向美国宣战的),那么英国的沦陷可以说是必然。

一旦占领英国,盟军将失去最佳的登陆作战出发点,英国的工业基础和军工技术必将落入法西斯之手,那时的纳粹德国将更难对付。

但是占领英国希特勒就能实现统治全球的美梦吗?答案是否定的。

无论英国被占领与否,德国轴心国的身份和希特勒统治世界的欲望必然导致德国与美苏两个超级强国发生战争,而交战的后果历史已经清晰的展现给我们了,战略纵深和自然资源不如苏联,经济实力和战争潜力不如美国,何况还有两个实力远不如自己的猪队友,因此最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除此之外,即便是在被德国占领的国家中,抵抗运动也从未停止过。法国的戴高乐,南斯拉夫的铁托,还有许许多多的欧洲小国,德国的占领并不牢固。可想而知拥有丘吉尔的英国即使国土沦陷也势必抵抗到底,那时占领英国几分是福是几分是祸也就只有希特勒自己知道了。


饕餮岛主


历史既不能如果,亦不能假设,过去式的东西皆木已成舟,除非能够时光倒流。

我们回首往事,说好听点是为了以史为镜,别再害国殃民。说不好听点,就是吸取教训,别再重蹈覆辙。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为何没有以史为镜,追求和平,反而变本加厉地蓄积力量,再次挑战世界呢,原因就是帝国主义都有“狼”的本性。

希特勒死了,但他的思想却潜移默化到其他人的骨子里——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以色列人,以及所有恐怖分子。倘若他们知道未来的结果是这个样子——就像美国电影《终结者》那样——他们定会转变思维,进而改变战术,从而战无不胜,那么这个世界还会是今天的模样吗?

所以说,再“如果”、再“假设”都是没有答案的问题,那又何必在此浪费脑细胞,胡编乱造呢?


怡人之人148633009


那样就不符合希特勒的想法了,希总的意思是日耳曼人是欧洲的优秀人种,应该统治的,轻易的得到西欧后更是狂妄,认为前苏联大厦将倾,踹一脚就垮掉,那时己经不把前苏联放在眼里了,还有就是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就收不住了,看看一九三九年九月和前苏联灭掉波兰,一九四O年就转向西线灭掉法国,那时英法己对德宣战了,如果不打苏联,经营西欧也不会消停,以英法的实力也会反击拉锯,。但是历史不能假设,希特勒扫平欧洲后继续打(四一年攻苏联)符合希总狂人的性格。


东龙45


欧洲二战时期各国之间有着历史上的恩恐,因此德国如果灭了法国以及其它几个小国如波兰阿尔巴尼亚后全力对当时的苏联,这里为什么不提英国,当时大英帝国还是比较强大,另外它和美国是同宗同种的白人,因此美国不会让德国吞并,而德国的盟友日本野心亦不将东南亚吞并独立对付中国,这个格局就可能完全改写历史了。


天龙八部28


归根结底,还是野心膨胀,德国在欧州遇到的有效抵抗,就是英国。那还是邱吉尔上台后,如果张伯伦不下台,英国被占也进入倒计时了。希特勒利用障眼法蒙蔽斯大林,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争取到有利时间,使苏联吃了大亏。如果不是同盟国合力反击,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