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毛泽东称赞他为红军“干才”!

【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毛泽东称赞他为红军“干才”!

周末又要来啦!

【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毛泽东称赞他为红军“干才”!

小伙伴们有什么打算呢?

是去看花海 、逛大街 、

吃美食、大睡一觉、还是···

团团在这里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

是一位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建国后被我军公认为是“军中教育家”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毛泽东称赞他为红军“干才”!

他一生功勋卓著

他率领的革命军团殿后部队

在军中堪称“红军铁流后卫”

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里

他用4000多篇日记

以一个革命战争参与者的视角

从侧面大跨度地记载了

中国革命战争进程和人民军队的战斗足迹

徐向前元帅曾题词

“他的光辉业绩是永不磨灭的”

【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毛泽东称赞他为红军“干才”!
【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毛泽东称赞他为红军“干才”!

陈伯钧

【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毛泽东称赞他为红军“干才”!

陈伯钧(1910.11.26-1974.2.6),原名陈国懋,字少达,号稚勉,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四川省达县(今达川)河市坝村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团部副官、新兵训练处主任、排长、教导队副队长、连长、纵队参谋长、军参谋长、师长、军长、军团参谋长、红军大学主任教员、军团长、旅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抗大第2分校校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军副参谋长、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上级干部大队大队长、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秋收起义、五斗江战斗、草市坳战斗、龙源口战斗、黄洋界保卫战、水南战斗、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漳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乐安宜黄战役、长征、陈庄战斗、热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参加了湘西剿匪。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年2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岁。

被毛泽东誉为红军“干才”

【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毛泽东称赞他为红军“干才”!

(毛泽东1936年10月15日给陈伯钧的信)

在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大会师前夕,毛泽东同志曾亲笔致函一位红军高级将领:“伯钧同志:闻你在六军,为红军庆得干才!你的身体好否?同志都相念的。我们都好,相见之期不远,愿共努力!此致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何以称陈伯钧“干才”?纵观陈伯钧的人生经历,他确实是实干、苦干、拼命干起来的,长征前历经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开辟赣西根据地、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他英勇作战,多次负伤,又经过万里长征的千锤百炼,终得锻造成红军之骨干、将才!红军长征时,年仅二十几岁的陈伯钧先后担任红一方面军十三师师长、五军团参谋长,红四方面军九军参谋长、四军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军团长。他从江西中央根据地出发,直到将台堡三军大会师,随着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路线,曾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三过草地、两爬雪山。在三个方面军都任过职的红军高级将领中,他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之一(还有彭绍辉、黄火青、李干辉等)。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伯钧率领所属部队,按照毛泽东制定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打了许多恶仗、硬仗。他任连长时经常带领部队担负攻坚任务,在永新北乡指挥战斗中,身先士卒,腿部中弹,负了重伤;龙冈战斗胜利后,追击敌谭道源师,歼灭该师过半,缴获步枪2000余支,机枪46挺;反击敌公秉藩师时,巧妙运用战术,抄小路预先设伏,将公秉藩师全部缴械。每战之后,陈伯钧都要总结经验教训,指挥艺术越来越高,仗也越打越精,他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中曾屡建战功、三次负重伤,荣获过中革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

率红十三师连打胜仗

获“铁屁股”美誉

陈伯钧任红五军团参谋长时,因不满当时一些人在反“围剿”中的错误指挥,曾上书红军总部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遭到错误批判,被降职为红十三师师长。但陈伯钧始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的红十三师常常能在短时间内力克强敌,连打硬仗,曾被中革军委誉为“红军坚师”,毛泽东曾因看了该师连打胜仗的战报,兴奋地喊过“十三师万岁”。

1934年10月18日,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大背景下,陈伯钧率部开始长征。他指挥的十三师为红一方面军全军后卫,掩护兄弟部队先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抵达湘江前,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派人给他送来中央驻五军团代表陈云同志的一封信,说“这是紧急关头,关系中国革命的命运,希望你们下最大决心,赶快拉过湘江”。陈伯钧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把坐骑让给了伤病员,亲率十三师在敌人夹击中打了一整天阻击战,十三师指战员前仆后继,终于掩护整个方面军渡过湘江。陈伯钧也因此在红军高级将领中获得了“铁屁股”的美誉。刘伯承元帅后来评价:“十三师是我最放心的师!”当时任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元帅,1972年在北戴河疗养时曾深情地对陈伯钧说:“要不是你的十三师在湘江战役与敌苦战一整天,我们前面的部队没那么顺利渡江,就不知是什么结局了。”

血战湘江后,由于部队严重减员,军委电令撤销八军团建制,并入五军团,把五军团、八军团和十三师三个指挥机关合编为一,陈伯钧复调五军团接替刘伯承任军团参谋长。1935年遵义会议期间,陈伯钧因腿伤复发在遵义开刀作手术。会后,正值红军三渡赤水到茅台,因前线战事紧急,陈伯钧伤未痊愈就奉命重返五军团,与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共同率领五军团掩护全军在太平渡之间四渡赤水,又掩护大军南渡乌江。乌江战役中,陈伯钧亲自指挥五军团殿后部队同敌人整整打了七个小时阻击战,才将追敌击溃。由于五军团担负全军殿后任务,常常要阻击数倍于己的追敌,待掩护兄弟部队全部通过后,再急行百里追赶大部队。在长征中,五军团作出了巨大牺牲,圆满完成了总部交给的任务,堪称“红军铁流后卫”,陈伯钧亦在红军将领中赢得“铁屁股”之美誉。

“牺牲”小我

只为红军三大主力大团结

长征路上,陈伯钧为维护红军三大主力的团结做了大量工作。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为了加强四方面军的军事指挥工作,陈伯钧调任四方面军九军参谋长。他坚决拥护党中央、毛泽东关于红军北上的正确方针,与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错误路线作了面对面的斗争。1935年9月左路军南下途中,他听到一些受张国焘影响的同志关于两个方面军起纠纷、闹矛盾的错误议论,深为愤慨。9月8日他直接找到红军总政委张国焘,当面提出要他“采取有效手段,立即解决这些问题,以挽救危机,匡复革命,庶几有利于党,有利于群众”。张国焘以种种理由推托敷衍,陈伯钧最后义正辞严地说:“党中一切事件,红军中党员当可提出意见,但在未解决前,绝不允许随便乱闹,破坏红军,分离团结……不然,则纠纷日深,团结日乖,这对革命损失必定很大!”为此,他受到追随张国焘路线的一些人围攻,当面威胁他“谁敢反对张总政委就没有好结果!”陈伯钧毫不畏惧,据理一一答复。惯于耍两面派的张国焘一方面安抚陈伯钧,同意其调离九军,一方面纵容亲信把他的坐骑、望远镜扣下,打其马夫,整其警卫员,逼使他只身离开九军。

后经再三交涉,陈伯钧才被分配到红军大学当主任教员。这年12月陈伯钧身患重病,有人还说他患的是“政治病”。1936年1月,中共中央公布了俄界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张国焘鉴于自己南下方针的失败和左路军多数指战员的要求,终于被迫北上。在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力荐下,2月11日,陈伯钧带病到四方面军四军任参谋长。3月初,他指挥陈锡联任师长的十一师作战、筹粮,侦察北进道路。4、5月间,他在瞻化积极争取少数民族首领,打开了群众工作的新局面。陈伯钧胸怀宽广,能打仗,能训练,能讲课,工作扎实稳健,深得四方面军指战员的拥护,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实干精神,加深了周围同志对于中央红军的认识。

1936年6月,红二、红六军团与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率先头部队与四方面军部队接触初期,听到的多是关于一方面军的负面消息。直至6月17日,陈伯钧所在的四军与六军团会合后,多年不见的老战友重逢,连续两个夜晚,肖克、王震听陈伯钧详谈了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搞分裂的真相,随后将真实情况打电报向贺龙、任弼时、关向应汇报,打破了张国焘的封锁和欺骗。7月4日,红军总司令朱德和任弼时、刘伯承会见陈伯钧并通知他调红二方面军六军团任军团长。此后,陈伯钧与王震率领六军团征战数月,终于在10月18日与一方面军一军团胜利会师于甘肃老君坡。

革命路上见缝插针读书

长征日记成我党我军信史

陈伯钧是带着一批舍不得轻装的书踏上长征路的。除军情急迫以外,只要形势稍缓,他就不放过机会收集书籍。到兄弟部队参加会餐,他“会餐毕去军部找书籍”,虽只找到一本书,也被他记在日记上。驻军阿坝的一个多月,他“去各处搜集书籍”,果然在一位办过红军学校的同志那里找到几本书。另外,了解他爱读书的同志,也不时地送给他一些书刊报纸。

陈伯钧的读书时间,是见缝插针、废寝忘食挤出来的。行军、作战间隙,他忙完军务后会强忍困倦就着马灯读上几段书。部队短暂休整时,他结合下一步的行军、作战任务读书。负伤之后,动手术、养伤期间,他才可以一次几十页甚至多半本地读个痛快。

陈伯钧在长征路上读的书刊,见于他日记记载的如下——军事方面的有:《苏军步兵战斗条令》(刘伯承编译)、《骑兵的奔袭》(刘伯承编译)、《骑兵的抄袭》(刘伯承编译)、《战术讲义录》(德译本)、《武装暴动》、《淞沪抗战画史》等;政治方面的有:《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列宁著)、《红军中党的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干部必读》、《前进报》等;历史方面的有:《石达开日记》、《西北问题讲座》,历史类杂志等;文学方面的有:《石头记》(即《红楼梦》)、《初恋》(高尔基著)、《小说月报》(茅盾主编)等;此外还有哲学书《唯物史观》。

写日记,是陈伯钧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养成的良好习惯。在红军长征的两年征程中,陈伯钧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驻地休整,除了生重病的1935年底、1936年初两个月采取几天集中写一篇外,都一天不落地坚持记日记。有时作战紧张实在没有空隙就过后补写。他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颇为完整的红军长征日记,成为记录我党我军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一部信史。也正是依据自己的日记,陈伯钧到陕北后,在红军大学为我党我军绘制了第一幅较为精确的红军长征路线图。建国后,陈伯钧在南京军事学院、北京高等军事学院任院领导期间,还多次讲军史、讲长征,留下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这是陈伯钧军旅生涯中对中国革命的又一重大贡献!

【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毛泽东称赞他为红军“干才”!

END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勤勤恳恳服务人民

为革命事业贡献一生

向红军“干才”致敬!

素材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360百科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1. 团市委“党员活动日”走进宣汉~

2.【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感人!他满门革命赤子

3.【青春百年 达州风采】 记巴山西征铁娘子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再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