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期末考题点赞,教育应尝试脱离舒适区

“艾滋病好在什么地方?”

“你想过为国家的未来而吃饭,为国家的未来而生孩子吗?”

“正确选择配偶的基因重要吗?”

“你的祖宗以前是做奴隶还是做奴才?”

“为什么说很多的中国人是狗是猪?”

“你将来想要小孩子吗?你想断子绝孙吗?”

“你想过为国家生孩子吗?你要不要借一个好的种?”……

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期末考题点赞,教育应尝试脱离舒适区

有受访者还提供了一张去年的考卷,有两道让男女学生分开答题的题目,看完令人咋舌:

“为什么雄性动物都会争斗?是什么让世界上这些雄性动物无休止地争斗?中国人会不会有内斗的基因?你会不会看不起别人?你知道孙正义是何许人吗?身高有多少?你听说过马云吗?你认为马云长得怎么样?”

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期末考题点赞,教育应尝试脱离舒适区

尤其是要求女学生回答的题目,完全不堪入目:

“为什么大多数女孩子出事都是因为晚归?女孩子知道自己是‘肉’吗?女孩子什么年龄段最危险?女孩子知道生理正常的男人都好色吗?女人超过30岁还有危险吗?女人超过40岁还会有人非礼吗?”

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期末考题点赞,教育应尝试脱离舒适区

这道题在网上也引发众怒:这到底是思政课,还是“女德”课!

同样在20日开考的《思修》课试卷中,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试题再次出现。

“你做好嫁人的准备了吗?做梦想娶媳妇有错吗?”

“青春期的你都有什么特征?发情期都会有什么表现?艾滋病的好处是什么?”


以上内容摘自北京日报

在写正文之前我想问一下你们看到这种考题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什么?

我觉得出题人是bt,这种题目能出现在期末测试的试卷上而且还是最重学生思想教育的“毛概课”上,学校老师等一众管理层是不是不想干了?这是在侮辱做题者的人格吗?有病是吧?试卷被掉包了?假新闻···

这些是我看到后的第一想法,但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思想丰富、善于创造,不会只关注表象问题,而是善于思考,那么我再问一个问题:

考卷上的这些问题你有理性的去做一遍吗?

正文开始:

原文“艾滋病的好处?女孩是“肉”?高校考题毁三观,当地派出调查组”一文有引导读者往出题老师内心阴暗这方面面思考的嫌疑。

在写内容概括时不选取完整问题而是选取问题中的某一环某一段,这样在读者没看到完整问题时产生的第一判断会给自己带来先入为主的思维局限。虽在文中有加入完整问题的截图,但多数人都只会认为那是作者对内容概括的证据而很少会认真读完。

在此我并不是想撕北京日报,我也没那个斤两,只是想说我们从网上看到的内容都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网友们应该具备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既然我们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那么这个考卷中我们能初步筛选出来的有用信息是什么?

是高校老师在逐渐走向bt?学生的人格受到侮辱?老师歧视艾滋病人?艺术学校学生不检点?现在的人都很自私?还是揭露社会的太黑暗?告诉学生什么是现实?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生?又或者是出题老师看到了太多学生面临的问题不吐不快?引导学生思考一些被自己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看到完整问题的时候自己理性作答的时候我们又得到了什么?

难道得到的只是艾滋病患者在与他人性交时可以大胆施为不用再害怕被感染?

又或者是思考了之后觉得自己的祖辈是奴隶出身然后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辱了?

教育应该有更多的尝试,例如脱离舒适区。

大学是踏入社会的过渡期,为何不能用最直白的问题让学生对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国家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深思?难道道理不应该自己悟的才更有作用吗?让自己的学生学会自己思考思想上的问题怎么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难道又成了一句屁话?有人冒着受批评挨处分还要承担被网友谩骂的风险去教学生善思明智律己爱国,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达到更多的尊敬吗?难道真的是人之初、性本恶,恶的是他人,人之初、性本善,善的就是自己不成?大学生对好坏善恶都有了自己的概念,而且大都是纯真的,如果不能及时让概念成型,不能在纯真外筑一道坚固的篱墙那么将来的社会风气又将如何再度完善?

我觉得这些题可以让更多的人做一下,不是为了去揭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而是让更多人更清晰的认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