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军为何放弃重型舰载机SU-33,转而使用MIG-29K?

海军猫


海侧卫苏33在性能方面可以说是基本碾压机场守护者米格29K,最大起飞重量33吨对20吨,最大航程3000千米对2000千米,最大载弹量6.5吨对4.5吨,而且苏33继承了苏27优秀的气动布局和大型机体,改进空间和配加附属装备的潜力也要大的多,在美中都争相发展大型舰载机的时候,为什么俄罗斯剑走偏锋选择弱鸡的米格29K作为自己未来舰载机的主力呢?


(苏33和米格29K同时在库兹涅佐夫航母上服役)

苏联解体,苏33已经无以为继

不是俄罗斯人想放弃苏33,臣妾是真的没有办法,苏33是苏联时期设计并制造的飞机,所有配件的生产分布在多个加盟国之中,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已经无法整合这么多加盟国的厂家资源一起合作继续生产苏33,就算是库兹涅佐夫航母上的苏33也是搜罗了好几年才在1993成功凑齐了24架形成了战斗力,而在此以后,没有一架新的苏33下线,这些飞机在2015年左右基本都已经接近退役期限,俄罗斯只能退而求其次谋求能够自主生产的米格29K。
(苏33原型机首飞)

米格29K也许更适合中型航母

苏33在研制时的目标是作为苏联第一款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母的舰载机使用的,乌里扬诺夫斯克是一艘八万吨级的弹射起飞重型航母,搭载苏33这样的重型舰载机可以做到满状态起飞。
(乌里扬诺夫斯克核动力航母)

库兹涅佐夫航母只是一艘5万吨级的中型滑跃甲板航母,苏33在起飞时不能重载,滑跃起飞消耗的油量也非常大(航程减半至只有1500公里),这严重限制了苏33的能力发挥,而且苏33机体太大,也制约了舰载机的搭载数量,也就是说中型航母其实并不适合重型舰载机,而以俄罗斯目前的实力,连库兹涅佐夫都打算用到2050年,再发展重型航母恐怕不现实,所以选择米格29K也未尝不是个明智之举。


(垂垂老矣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米格29K经过改进后,实力已经超过老款苏33

苏33在八十年代末设计定型后,由于俄罗斯缺乏资金,基本没有改进,实力在如今三代半乃至四代战机当道的天空,已经毫无优势。而米格29K在经过印度小白鼠的试用后,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重新搭建的轻量化铝结构机身配备新式的RD-33K发动机以及新增的机内油箱,让它的作战半径达到了1000公里,新款的甲虫雷达搭配新式航电和多功能平显也让米格29K的信息化程度有了质的提升,增加后一共八个武器挂架也能容纳更多的机载武器,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也有了质的提高,整体实力达到了三代半战机的平均水准。



(新式米格29K的信息化座舱和丰富挂载能力)

三哥在手,天下我有!

说到底还是穷,本来米格29K也不可能成功的,不曾想印度购买了俄罗斯的巴库号(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改造成了自家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而俄罗斯在这一交易过程中强制印度必须购买俄罗斯自家生产的舰载机,而“维克拉玛蒂亚”号吨位太小,只能使用中型舰载机,所以俄罗斯就利用印度资金重启了米格29K项目。
(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

没想到印度白鼠试用后的反馈还不错,这款本该淘汰的舰载机就这样在三哥的帮助下起死回生,俄罗斯完全没花什么钱就重生了一款新式舰载机。由于印度的订单,米格29K的生产成本直线下降,这对于如今穷困潦倒的俄罗斯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福利?与其使用老久且维护成本高昂的苏33,干嘛不用生产成本低廉而且性能不差的米格29呢?


(印度米格29K舰载机)


军史吐槽君



“紫茄子🍆”颜色正在进行着陆的就是米格29K中型舰载战斗机,已经系索停放的是苏33重型舰载战斗机,它们目前都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服役,各有12架的数量。这张照片是“库舰”正在叙利亚海域执行任务,很遗憾的是在执行任务期间一架米格29k战斗机坠海…。

早在苏联刚建成“库兹涅佐夫号”不久(1987年叫“第比利斯号”)的时候米格29k和苏33(当时叫苏27K)就同时上舰进行测试,当时美军的F14重型战斗机仍然在服役,并且还搭档了F18中型战斗机,所以苏联也希望同时拥有两型战斗机去应对,但“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属6万吨的航母与美军“小鹰级”都差了25000吨,同时装备两型战斗机实在是地方不够用、舰上同时维护保养两型战斗机也困难…最终重型的苏33战斗机由于综合性能大大高于米格29K而选型成功。
苏联解体之后“库兹涅佐夫号”


和舰载苏33一起都归了俄罗斯所有,但俄罗斯经济一直没有起色!“库舰”经常性的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故障问题,苏33则是没有订单生产线被封存没有出厂过一架新机,更不要说进行型号升级,这种1980年代中后期的重型战斗机已经变得非常陈旧,航电设备已经成了现役舰载战斗机当中最落后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到了机体寿命的最后阶段(它当时设计寿命就是4000小时),如果俄罗斯海军没有新的苏33可以替代它们,5年之后它们会全部退役!而重启生产线这样的巨额资金也不是俄罗斯可以承受得了的。
与苏33不同的是米格29k虽然当年选型失败

,但它却迎来了转机,印度在购买苏联退役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后,在舰载机机型选择上看中了它(也没得选,当时俄赠送“戈舰”的条件就是印度必须要买俄罗斯制造的舰载机),而且“戈尔什科夫号”排水量仅仅3万吨,搭载苏33不论是数量还是甲板起降都很困难,只得是购置米格29K,就这样俄罗斯利用印度的钱重启了米格29的生产线…虽然现在的米格29K在性能上要好于1980年代它刚上舰时候,但它的各种各样的性能劣势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和外军的F18E/F、“阵风”、歼15相比仍然是世界上最落后的舰载战斗机,可俄罗斯也拿不出其它的型号。

米格29k的“复活”也给俄罗斯自己的舰载机型号有了延续,目前来看印度海军舰载战斗机需求量有可能超过60架,目前在建的“维特兰特号”可能还会使用米格29K,加上俄罗斯自己目前也有近30架的需求,米格29k生产线会维持较长时间。
英国“皇家海军”为两艘“女王级”大型航母配备的F35B隐身战斗机。

当前航母舰载机已经开始往“中型机”方向发展了,随着现代战争的“短暂而猛烈”航母舰载机要求提高出勤率,而出勤率的保障就是要增加舰载机的数量,航母的容量有限,搭载重型战斗机的数量肯定会低,在保证出勤率和战斗力方面折中也只能是选择中型战斗机来充当未来舰载战斗机的主力…在这个方面俄罗斯虽然目前没能力发展新型的中型舰载战斗机,但使用米格29K作为测试机也是为今后发展中型战斗机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俄罗斯选用米格29K来替代苏33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难心”当中也会利用米格29K的运作为将来做打算。


皇家橡树1972


没钱。众所周知,90年代苏/俄海军舰载战斗机选型中,短腿机场保卫者MIG-29K败北。而实际上MIG-29K于二十年前的败北原因,和SU-33现在落败的原因其实相差无几。

二十年前,侧卫家族的产量并没有随着苏联解体而减少。出口印度的SU-30MKI,出口中国的SU-27SK、SU-30MKK都给了苏霍伊公司大笔外汇,而同期MIG-29不仅订单寥寥无几,还屡次遭遇退货。

两家公司的财政状况自然而然影响到了舰载机的选择。俄罗斯当时的财政状况不允许国家补助米格公司,那么SU-33的最终胜利也就成了必然,而并非是坊间一直认为的“航程和作战模式”使SU-33最终取胜。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印度在未来航母的选型上居然选择了MIG-29K。原因很简单——印度人认为SU-33太大,四万吨出头的航母根本无法有效搭载。而与此同时,苏霍伊公司却没能争取到东方另一位大客户的舰载机订单——601所已经从乌克兰获得了SU-33的母原型机,由此开始J-15的研制,自然不会投钱现代化SU-33。

随后发生的一切可以说顺理成章。SU-33近二十年未修改过设计,结构和航电设备都陈旧无比,断然不能继续使用。而俄罗斯人用印度的钱救活了MIG-29K,改进了自己的舰载机发展路线,看似很精明……但内中苦涩,恐怕只有俄海航飞行员自己才能品尝了。


浩汉防务论坛


一个字穷,话说如今的俄罗斯可真的是穷的叮当响啊。由于俄罗斯长期受国际社会的制裁,使的原本就不咋滴的经济持续低迷。



目前俄罗斯就只有一艘航母,还在维修的时候被砸趴窝了,没有航母那弄舰载机有什么用?所以说当年就把苏33的舰载机生产线给关了,生产线关是容易关,开就不好开了,设备老化,工人流逝,再加上开生产线需要大量资金哪有闲钱啊。


至于为什么选择米格29K虽然不如苏33但是无论怎么说也是当年和苏33竞争的产物,有总比没有强吧,至于为什么米格29k没有关生产线,作为俄罗斯提款机的印度当然少不了啦,目前印度的舰载机主要就是买的俄罗斯的米格29K所以由于印度的输血导致俄罗斯还保留了这么一条生产线,所以俄罗斯目前也只能采购米格29k了。

话说回来了,俄罗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自家的航母修好,连航母都没有,你要再多的舰载机有啥用?大毛 自己修不了,留给兔子修吧,我们大不了不要小钱钱了,给点技术就行。

冒着黑烟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


军武小咖



一个字,钱。

苏33在八十年代战胜了米格29成为了苏联第一种常规起降舰载战斗机,装备库兹涅佐夫号载机巡洋舰。中国在得到乌克兰提供的苏33的原型机后也发展了自己的歼15舰载战斗机,装备自己的辽宁舰和即将海试的山东舰。

苏33是一款重型舰载战斗机,起飞重量大,航程远,对于载机量较少的苏联航母来说,重型战斗机可以外推拦截线,为舰队赢得更大的制空范围。

但是苏33也有本身的缺点,苏33的航电架构基本就是最老式苏27的底子,基本没有对海对地能力,多目标空战能力也聊胜于无,其技战术状态距离实战要求有差距。在去年远征叙利亚期间俄罗斯紧急改进了几架苏33,加装了苏24的对地瞄准系统,获得了有限的对地攻击能力(不具备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在这次任务期间,苏33每次出击携带1吨重的铁炸弹出击,期间还因为阻拦索故障坠毁一架,表演意义远高于实战价值。

因此,苏33要在库舰继续服役的话就必须进行现代化改装,提高航电水平和多用途能力。但是在可遇见的将来,俄罗斯就库舰一条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需求量也就是二三十架。为了区区几十架战斗机重开生产线并进行重大改进,太不划算。现在的俄罗斯军队,提啥都行,就是别提钱。除了看家台柱子核潜艇,十几年来没有添置一艘像样的主力舰艇,别说本来就不受待见的舰载机了。买中国的歼15倒是方便,但是毛子不可能低下它高贵的头颅。

就在这个时候,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砸到熊头。印度阿三被连骗带哄接盘了俄罗斯的烂尾航母戈尔什科夫号,代价是29亿美元。从毛子手里买的航母,断没有用其他家舰载机的道理,于是又砸下15亿美金,捎带着让俄罗斯配套了米格29k。这款飞机其实也不错,改进了航电,作用电传飞控技术使得航母起降能力也比较可靠,是一款综合性能还不错的中型舰载机。三哥46架的订货使得摇摇欲坠的米格公司又活了过来。

有印度掏钱完成了舰载机的现代化改进,囊中羞涩的俄罗斯海军没有其他选择,顺手摘了桃子。与重型的苏33相比,轻快米格29k有着一个特有吸引力的特点,那就是着舰重量轻,对阻拦索的要求降低。由于俄罗斯基本丧失了阻拦索的生产改进能力,米格29k的这个特点对库舰保持基本的运作能力意义重大。

可以预见,在未来二十年,米格29k是俄罗斯唯一一艘航母的唯一靠谱的舰载战斗机。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苏33重型舰载机是俄罗斯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专门设计的一款舰载战斗机,据以前俄罗斯官方称“库兹涅佐夫”号可携带最多24架苏33战斗机,而到现在“库兹涅佐夫”号携带的不仅仅有苏33战斗机,还有米格29K战斗机,其中有一定的发展变化。


俄罗斯之所以转用米格29K舰载战斗机,(1)和曾经的苏33战斗机日渐老化有很大关系。苏33战斗机研发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是一款重型双发战斗机,载弹量、作战半径都要优于当时的米格29 ,但是数十年过去了,和曾经的新锐苏27一样,已经日趋老化,航电系统等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2)而且苏33战斗机的生产线早已关闭,随着机龄逐渐增大,俄罗斯必须寻求发展新的舰载机来代替苏33。


更为关键的是,俄罗斯的米格29K舰载战斗机是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升级的。现如今的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具备苏33战斗机不具有的对海对地打击能力, 载油量比老式米格29多了14%,这意味着其滞空能力将有较大提升,发动机也已经换装RD33MK涡扇发动机,作战半径接近1000公里,也已经不逊色于苏33,所以说新式米格29战机的战斗力已经比苏33弱不了多少,而且其机身更小,也可以进行机翼折叠,俄罗斯航母可携带的数量也就更多,如此加乘之下,战斗力反而有提升。


西凉宣抚使


俄罗斯穷的叮当响,SU-33(苏-33)的生产线早已经关闭,无法再继续生产新型的战机和改装战机了。而印度却为米格-29K(MIG-29K)的研制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帮助了俄罗斯建立起来的生产线,完成了研制任务。那么直接转而采购米格-29K可以舰载机就成了俄罗斯目前唯一的选择。
俄罗斯的苏-33舰载机

苏联当年(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33和米格-29K都是舰载机的竞争者,由于当时的米格29K舰载机整体性能无法满足苏联海军的要求。尤其是短腿的问题导致航空兵劣势的苏联海军无法承受,并且数量相对于美国较少,作战能力无法抗衡当时的F-14A和F-18A/B战机。那么苏联就选择了苏-33作为航母的舰载机,也就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搭配的机型。



由于苏联解体,整个俄罗斯海军处于收缩的状态,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很多国家的重点型号根本无法保证。在缺少资金的前提下,不得不进行某些生产线的关闭。可是这一关闭,短时间内还好说,可是时间长了,就必然导致生产设备的老化,落后。产业工人的大量流失,这些无形的资产是很难获得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老旧不堪的苏-33舰载机

而关闭的苏-33的生产线就是这样一个状态,而经济稍稍好转一点的俄罗斯在2005年的时候想要试图恢复苏-33的生产线。而那个时候正是由于我们想要购买俄罗斯的苏-33作为舰载机,俄罗斯看到了机会,就想像印度一样,拿我们一把,让我们购买48架的苏-33,恢复苏-33的生产线让我们买单。
冒着浓烟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我们国家怎么会愿意当这冤大头呢,于是这样的谈判最后也就是以崩溃而告终。主要还是我们已经在乌克兰买到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TK-10的3号机,这对于我们的歼-15研制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那么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购买苏-33了,俄罗斯自然重启苏-33生产线的希望,就化成了泡影!


看看我们崭新的歼-15舰载机

而今天俄罗斯不用SU-33而用MIG-29K战机是唯一的选择,苏-337无法再次生产,那就意味着没有新的苏-33舰载机可用。而印度已经在为购买米格-29K舰载机上投入了很多。让米格-29K复活,得以顺利完成研制。并且开通了生产线,这一切都是印度掏钱买单,俄罗斯怎么就不会用现成的呢!


俄罗斯为印度生产的米格-29K舰载机

那么最省钱最实惠的自然是要使用米格-29K舰载机了。虽然在某些方面上米格-29K无法达到苏-33的水准,但是对于俄罗斯来说唯一的米格-29k舰载机可用,总比没有要好的多。
出口给印度的米格-29K舰载机

而且米格-29K已经进行了重新的升级改进,作战能力也不是最初90年代设计的程度。那么对于提高俄罗斯海军航母作战能力还是有一定的提高的。并且印度已经把米格-29的研制地雷帮着踩完了,俄罗斯就直接用现成的,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睡觉都能偷着乐的事!!


俄罗斯自用的米格-29K

另一个优点就是米格-29K舰载机的机身相对较小,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可以搭载远高于苏-33舰载机的数量。这就给只求近海防御的俄罗斯海军来说,提供了更多的舰载机数量。完全可以应付周边的局部地区的威胁和冲突。
印度航母上的米格-29KUB舰载机


所以只能说是俄罗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毕竟苏-33已经是一个落日的黄花,根本无力回天了。只能用米格29K舰载机作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唯一的舰载机,这自然也不是俄罗斯选择的问题,而是俄罗斯唯一的问题。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大家的留言和评论。同时也谢谢大家的点赞!


淡然小司


俄罗斯现在只有“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这一个独苗,其能够搭载的苏-33舰载战斗机最多也就24架,但实际上这点数量也从来没配齐过。现在的苏-33已经20多年了,老化严重。虽然也能进行延寿和现代化改进,但是苏-33的生产线早已关闭,重启就要花很多钱,改进苏-33还要花很多钱。即便生产全新的苏-33,也要换航电、强化结构,数量又只有20来架,单价会高的不成样子,这不是俄罗斯能够承受的。

但是米格-29K/KUB就不一样了,由于有印度的资金投入和实际需求,这些年一直在进行着发展,现在的技术性能已经明显超过了老早的苏-33,航程也不差(实际上,在没有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情况下,苏-33航程大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现成的生产线以及印度海军的采购,具备好得多的规模优势,能够显著摊薄成本。而且米格-29K/KUB机体要比苏-33小,“库兹涅佐夫”号还能多搭载几架,作战灵活性会得到提高。反过来,俄海军采购米格-29K/KUB,也能增强印度海军继续采购米格-29K/KUB的信心,而不是动不动就抱怨,乃至取消采购。(S)


联合防务


众所周知,俄罗斯海军的主力重型舰载机是苏33战机,北约代号叫侧卫D型。随着时间的推移,苏33越来越少,现在已经不足十架。俄军方已经明确讲了,苏33全体退役后,不会再生产该机型。现在的苏33可以说是坏一个少一个,过不了太久,就会永久退出历史舞台。替代它的是另一款著名舰载机米格29K,在俄罗斯,这个字母K的意思就是舰载型。

苏33的综合性能其实要比米格29K好不少,它的作战半径和挂载能力都远胜米格29K型。苏俄海军充分考虑到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中型航母载机数量太少,要去夺取制空权就没法跟对手拼数量,只能拼质量。苏33问世的时候,美海军的王牌舰载机是大名鼎鼎的F14雄猫战机,这飞机截击能力超强,近距空战水准一流。米格29K根本不是它的对手,更糟糕的是,苏俄这种中型航母,装的飞机还少。真的交手了,明摆着要吃大亏。因此苏俄果断选了苏33。

但后来形势变了,性能好且颜值高的雄猫战机到了服役年限,必须退休了。美国人用上了大虫子F18战机。这飞机强调多用途,尺寸还小,美国航母上的舰载机更多了。而且大虫子的航电系统是真的好,比苏33领先十年。

俄罗斯这会已经关掉了苏33的生产线,再重启也不值当啊,总不能为了生产十几架飞机,再花一笔升级改装费。因此索性就不要苏33了,未来一律用米格29K飞机。

其实俄罗斯选米格29K,还有个更重要的考虑,那就是支持一下米格公司。自从苏27家族名扬天下后,米格公司日子就难过了,推不出先进机型,人才说不定都要流失掉。俄罗斯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无论如何要给米格公司订单支持,正好苏霍伊也不做苏33了,干脆就让米格29K上舰了。


兵说


俄罗斯唯一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目前正在接受正式大修,预计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重返现役,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目前使用的舰载固定翼战斗机主要是苏33和米格29K,然而苏33的生产线已经多年没有开启,现在可以说是少一架算一架了。今后俄罗斯更多的必须依靠米格29K舰载机,因为米格29战斗机的生产线还在继续运作。

从性能价值的角度看,苏33属于重型舰载机,其作战半径和载荷能力都远胜于米格29K,而且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这些舰载机,因此苏33应该说才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首选。而事实上苏33确实也是为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专门设计的,如果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要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就少不了苏33舰载机。

俄罗斯当然清楚这些情况,但是苏霍伊公司已经多年没有拿到舰载机的订单了,苏33舰载机生产线停滞多年,现在要重启生产非常有难度。即使苏33能够再次生产,其原先的技术也已经落后,必须重新设计。俄罗斯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这些方面的开支。米格29K之所以能够继续发展生产,是因为印度选择了它。印度的订单让米高扬有了继续发展米格29K的动力,俄罗斯自然也就可以顺势采购一批。

有意思的是,当年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苏33的原型机,并经过自主研发,造出了更先进的歼15舰载机。虽然歼15和苏33师出同门,但是歼15的航电系统和雷达设施等装备要远远比苏33先进。而且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和新国产航母的状态要比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好得多,歼15部署在中国航母上,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苏33舰载机。

既然中国能够用苏33战斗机原型机造出歼15,那么中国就不可能继续采购苏33,而对印度而言,苏33也太沉重了,俄罗斯卖给印度的超日王号航空母舰体型太小,部署苏33相当吃力,所以印度对苏33也没有兴趣。因此,苏霍伊公司无法获得更多的苏33采购订单,停产就成为必然。

所以在未来,俄罗斯应该基本上是放弃继续生产苏33舰载机的计划了,或许如果苏57能够发展成功的话,海军版苏57战斗机也有望登上俄罗斯未来的航母。然而俄罗斯还需要面对另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并没有新航空母舰开工计划。如果让海军版的苏57部署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那作战效能还是会大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