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作为三面环海的城市,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体育小咖go


论 大威海 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 第一 领导们太能吹牛逼了 自己的市民也就解决温饱问题 他们上报的时候会说年收入十好几万,最后导致 越来越穷不说还帮别的市! 就拿威海 乳山市说……方圆百公里 有哪个地级市不比乳山市有钱富裕…… 乳山都穷啥逼样了还天天吹牛逼 百强县 吹大了以后 还支援人家海阳建设……这简直都是天大的笑话啊!其二 工业发展 迅速倒退……房价上涨过快 外来务工人员也都回地方去了!工资没有优势了人家也不来了!但只旅游业和房地产……威海 就废了!!!


A倔驴103550081


威海的工资相比山东其它地市来说真的是挺高的,我老家莱芜,在淄博上的大学,在威海工作,我刚来的时候简直被威海的物价震惊了。日常生活费,三倍不止。我跟我对象同一年的,同样是高中,我生活费一个月一百还花不完,还吃的特别好,我对象一个月五百!这边买个草莓,桑椹,樱桃动不动就十几块,我回老家都是两三块!17年我开车从威海回莱芜,从超市花十二买了一盒桑椹,好像就400多克,在车上很快吃完了,意犹未尽,回老家一下车也看到卖桑椹的了,我说买十块钱的吧,我的天,两块钱一斤,买了五斤,一大盆,吃的我都快吐咯。要说买衣服我就更来气,我12毕业的时候来威海。大学期间为了便宜我都是从淄川买衣服,上衣裤子加鞋子总共花一百出头,一般都是三四十一件,来威海那年我见我同事买了一身衣服,上衣加裤子就一千多,还是在当年的佳世客,把我震惊了,我大学期间买的最贵的衣服是从美特斯邦威买了个外套上衣,170元。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威海人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物价。


喵大563


我是在威海干了近20年媒体工作的新闻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论人均GDP,威海排名全国前列,数值甚至高于上海。如果论城市发展水平,那威海基本可以与一些发达国家中排名相对靠后的城市媲美。

但我想作者的提问应该是指经济总量和城市地位,因为相较同样三面环海的辽东半岛末端大连,长江末端上海,珠江末端香港,杭州湾末端宁波等城市来说,威海的经济体量和城市地位的确不算太亮眼。但这个问题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威海的军事价值。而其他几个原因也都直接或间接与这条相关。威海一词始于明代,是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建立的海滨卫所威海卫。后来随靖难之役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环渤海拱卫北京的四大卫所——威海卫,大连卫,烟台卫,天津卫军事地位空前高涨。相较于地处与附庸国朝鲜半岛内湾的大连,相对靠内的烟台和天津,威海卫作为敌人从海上来要面对的第一关,军事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清政府的北洋水师总部也设计于此。

这种情况下,威海的军事重要性要远高于经济重要性。试问,在拥有足够战略纵深和替代城市的情况下,哪个执政者会把最先面对外敌炮火的军事要地建成经济重心和举国财税要地?

其次,威海作为租借地的历史。近代以来,欧美列强在中国沿海建立起一个个租借地。虽然这些租借地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从中国庞大的肌体上吸血,但毋庸讳言,这几个租借地作为商贸集中的区域,经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日占大连,德占青岛,英租香港和威海卫,葡占澳门,以及拥有众多租界的上海和天津,而这几个租界各有不同。

首先与其说澳门是被强占,不如说是葡萄牙商人死皮赖脸连蒙带骗占下来的。早在明朝,葡萄牙商人就借口晾晒货物要求在广东某小岛滩涂上长住。考据这滩涂一不产粮二还很偏僻,为了和葡萄牙人更好地做生意,明政府就答应了。事实上,就算中国最衰弱的时候,对付一个葡萄牙,拿回澳门也是很容易的。也正是基于其太不重要,所以明清和民国政府并没有想收回,而本朝则因为其和香港毗邻,所以解决香港问题后才好顺便解决澳门问题。

而天津和上海则是众多国家的租界,二者一面向首都北京,二面向中国经济的膏腴之地江南,拥有强大的通商价值。这种情况下各国当然会好好发展两地经济。另外,拥有公共租界的厦门和广州其实也是这种情况。

再来说大连和青岛。大连是九一八前日本在华唯一的据点,青岛同样是德国一战前在华唯一,在远东地区也最重要的据点,对两国来讲拥有及其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只有这么一块宝地,当然要好好发展不是吗?

最后说回威海。甲午海战后,已经保不住这块战略要地的清政府顺水推舟把威海租给了英国,还打着利用英国对抗日本的主意。但由于威海战略位置太重要,所以清政府坚决不肯按香港岛那样把威海长租出去,只答应租30年,而且还要求保留威海卫城。也就是说,英国强租的只是古威海卫城周边区域以及刘公岛,对威海卫城行使政治管辖的,还是清政府。

这种情况下,英国当然会努力发展法理上完全归自己做主的香港,而把威海放在次一等的位置上。此外,英租威海前后两任总督骆克哈特和庄士敦均与清廷来往密切,庄士敦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家庭教师,因此从倾向性上来讲,租期届满后归还威海卫基本是大势所趋,这种情况下让英国人砸大钱给威海修铁路建基础设施?你当他傻?

第三点就是现代地缘政治需要了。众所周知,二战后美国在日本韩国建立了军事基地,因此近几十年来威海的军事地位更加凸显。但北海舰队之所以设在青岛却没有选择威海,一是青岛所在的胶州湾是天然深水港,二则是上面所说的,如果有战争,威海将是第一个面对敌人炮火的地方,因此舰队大本营后撤一些相对更安全。

经济方面,威海作为对韩贸易桥头堡本可以发挥更重要作用。事实上,90年代初中韩刚建交,就有一种说法称国家有意建第六个经济特区——威海,专司对韩贸易。可惜后来经过高层取舍,最终这个特区也没能建立。也正基于此,当初新加坡的李光耀曾前后几次访问威海进行考察,可当设计特区的事情无果而终后,新加坡工业园最终落户在了苏州,成就了苏州这个中国最牛逼的普通地级市。

而事实上从全国角度来看,当初中央的决策不可谓不英明。相较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东北亚外贸本身就受地缘政治,朝鲜半岛局势等影响巨大。远的不说,就近两年萨德的事一出,威海经济就受了巨大影响,人均GDP从四年前全国前十跌倒了去年的全国三十几。这种情况下,只能说威海要发展成全国主要的经济贸易中心,还不是时候。

但现在不是时候,不代表以后不是。相信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地缘政治势力版图的改变,威海未来有望从军事前沿城市降格为二线甚至三线。那时坐拥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多条贸易航线的威海,将会迎来巨大的变化!











银川往事


威海发展得相当不错了,那些说威海没有发展起来的,要不你就是搞错参照城市了,要么就是睁眼说瞎话了。


威海,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海滨地级市,1987年才脱离烟台建地级市,建地级市的时间并不长。不过这么一个并没有太雄厚基础的新兴地级市,今天已经建成相当规模的城区,并且风光旖旎、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一个普通的地级市,能取得这个成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威海市仅仅以区区两百多万的人口,实现近3500亿的GDP,人均GDP、收入都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威海只是一座出身草根县城的地级市,不是14座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不是经济特区之一,更不是省会、计划单列市。而今天威海却发展得比位列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秦皇岛、烟台、连云港、湛江、北海还有位列经济特区的汕头,还有特区省海南都要好! 今天,并没有什么特殊政策的威海,却率先建立起了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湛江、汕头高新区也仅仅是省级高新区!

威海除了是有名的商口、重要的军港,更还构建起海陆空的高效交通体系,高铁、机场、轮渡、邮轮母港等等设施齐备,威海大连轮渡、威海仁川国际轮渡富特色和独特的竞争力。

今天的威海,已经领跑山东,更远胜很多类似的沿海地级市,比如莆田、漳州、汕尾、连云港、营口、葫芦岛等等,更是中国中小城市的振兴崛起的典范。


武大东湖


威海市现有人口282万。2018年gdp3650亿人民币,居山东省第十位,如按人口平均还是居全省第二位。威海市的gdp在全国三百多个地级市中名列五十九位,人均即可进前十名。其它各个方面都是很好的。所以说,威海市(地级)建市以来发展是既快又好。尤其在卫生、环保、绿化、文明建设、宜居等在全国名列前茅。如威海市获得“全国第一个卫生城”称号,获“联和国人居将”,去年又是中国唯一的进入“世界100个最美城市”行列的城市。


厚德常乐genghua


首先威海一直在发展,但是威海的发展方向是发展轻工业,渔业和旅游城市。

威海拥有北方最大的渔港码头石岛港,年渔业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

威海的轻工业也很出名,首先威海鱼竿的产量占全球产量六成以上,有很多出名的品牌!另外威海的造船业也是很可以!轮胎厂也有几家很出名,另外威海的碳纤维产业和太阳能产业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至于旅游业就不用提了吧,大家都知道!


海鲜溜小酒


过去的30多年,威海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由1987年的34.24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3641.48亿元,其中,1992年、2005年、2011年、2015年分别突破100亿元、1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关口。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用了19年,突破2000亿元规模用了6,突破3000亿仅用了4年时间,经济总量呈现跨越式增长。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财政实力稳步提高。2016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60.50亿元,是1987年的108.6倍。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也体现在人均指标位次的前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7年1013元增加到2016年39363元,位居全省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7年739元增加到2016年17573元,位居全省第2位。

但是,就像题主所说的,威海的发展与国内有对比参考价值的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要看你和谁来比,青岛已经明确表示要和深圳比,威海的发展也需要选择一个目标参照,就像家义书记指出的,山东人要勇于承认自己的落后,要转变观念,这一点对威海也适用。

威海与南方沿海城市相比,商业环境和创业氛围、包括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真的差距好大,并且是越来越大,如果一直像现在这样自我满足固步自封发展下去,很有可能步东北城市的后尘,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远远甩在后面,威海人千万别陶醉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水边的林


笔者不能同意题主这个观点,山东各个城市协同发展,依据各自的资源禀赋进行开发,GDP排行在省内属于中游位置,但增速却排在了前列。

当然,如果题主是将威海与济南青岛来比较,那么确实是比不过的,当前,威海在山东省内推行的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中被委以重任,威海在多个领域都进行了产业规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威海的发展又将进一步地增速提质。

近期,随着一场自上而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山东的各种问题开始被广泛讨论,不少评论认为山东的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老化,区位被挤压等等问题显露,使得山东的经济开始出现“问题”。

其实依笔者看来,这是城市发展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十个年头了,也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前一个阶段的经济飞速发展的模式已经触到了“天花板”,这一个关键节点上必须转型升级,淘汰落后的产能。

联系起来看,山东的问题,在威海也能找到影子。而在转型升级的任务上,威海的目标也十分明确,那就是充分利用好海洋发展经济。十大产业中,现代海洋经济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山东海洋的面积几乎与陆地面积相当,资源之丰富可想而知,利用好海洋这块保护,发展后劲可想而知。

目前,威海还有一个问题是笔者感受较深的,那就是旅游的服务方面做得还比较差,在发展全域旅游战略的今天,提升服务质量也是威海的耽误之急,而服务质量提升了,也是对提升威海形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就不会让人有威海“发展不起来”这种印象了。


齐鲁壹点


威海的发展,就是山东发展的缩影。想发展高科技,国家却认定是农业大省。说农业大省吧,农业又比不上河南。对外发展有区位优势,却什么政策也争取不来。

就知道老老实实的缴税。


善护念总静心


对,什么叫发展起来?您给个定义呗?烟台发展起来了吗,还是别的地方发展起来了,只剩威海落山东后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