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將,武藝高強的趙雲,為何處境會有些尷尬?

扈煬


兩救幼主 忠勇可靠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攻打荊州,劉表次子闇弱無能,無法抵抗,於是選擇了投降。劉備不願意投降曹操,但是如果正面對抗曹操大軍,以劉備當時的實力,無異於以卵擊石,於是劉備不戰而逃。路過襄陽的時候,城中十萬百姓自發跟隨劉備逃走,由於攜老扶幼,所以行軍緩慢。曹純率領五千騎兵,很快就追上了劉備。在混亂中,劉備與夫人和劉禪走散。趙雲得知幼主下落,不顧自身安危,衝入地陣,殺了個七進七出,救回了甘夫人和劉禪。這裡可以看出趙雲忠勇可嘉,膽識過人。第二次是劉備剛入西川,孫權就派人去接孫夫人回東吳,理由是吳國太病危,還順帶著要求帶劉禪一起回去。從後來的孫夫人一去不返,可以看出,劉禪是要帶回去當人質的,此時還是趙雲挺身而出,第一個跳上孫夫人的船,將劉禪接回。其實還是很危險的,如果沒有張飛接應,趙雲一個人恐怕會有生命危險,但他全然不顧,再一次體現出他的忠勇可靠,所以劉備才一直把他帶在身邊。


不合時宜 不被重用

趙雲雖然忠勇,值得信任,但是卻會做一些不合時宜的事情。比如劉備平定益州後,有人主張封賞諸將。但趙雲卻反對這麼做,他甚至搬出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典故,還主張把田產房屋分給百姓,讓百姓安居樂業,劉備自然無話可說,採用了趙雲的建議。如果趙雲是拒絕自己的封賞,自然是沒有錯,還能得到高風亮節的美名,但是你趙雲不能代表其他同僚拒絕封賞啊。要知道劉備集團是外來軍事集團,諸將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就是在當地安家,得罪了同僚,自己的升遷道路怎麼會暢通呢?第二件事是襄樊之戰失敗以後,劉備主張舉全國之力攻打東吳。這時候,趙雲又出來勸諫,說我們的敵人是曹魏,而不是東吳,曹丕篡位,人神共憤,理應北伐,如果打敗了曹魏,東吳自然稱臣。這裡體現了趙雲的天真,蜀魏本身實力懸殊,曹魏有那麼好打敗的嗎?劉備東征的目的名義上是為了給關羽報仇,實際上是為了解決荊州問題。襄樊之戰失敗以後,蜀漢和東吳徹底決裂,在沒有確立新的盟約之前,貿然北伐,大概率會遭遇兩線作戰的不利處境。要北伐,首先得解決荊州問題,趙雲沒能領會劉備的戰略意圖,還不斷的給東征製造阻力,估計劉備看到他也是又好氣又好笑。這方面,諸葛亮就做的很好,剛開始他也勸諫,但是後來就全力支持劉備了,前面說到,荊州集團是外來軍事集團控制當地,是一個軍政府,蜀漢核心荊州集團不能出現分裂,所以諸葛亮和趙雲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諸葛亮的勸諫更像提醒,孫劉聯合才能抗曹,提醒劉備悠著點打;而趙雲就是實打實的製造阻力了,顯得有點一根筋。面對這樣的趙雲,劉備怎麼會放心讓他獨當一面呢?

綜上所述,趙雲武藝高強,忠勇可靠,在私德方面無可挑剔,但是在處理一些公事上,會做一些不合時宜的事情,既得罪同僚,又得罪主公,實在是不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因此處境比較尷尬。歡迎有不同見解的朋友留言評論,喜歡的話點贊關注,支持一下吧。


鄭憨子


一是因為平民出身。記得我小時候看過電影《聖女貞德》,貞德也是平民出身的一位戰士,卻帶領法軍解放了奧爾良、蘭斯等一些重要戰略意義的城市,受到了貴族們的猜忌。這個也能解釋他曾經在公孫瓚麾下不得志的原因。

二是他和諸葛亮的私人交往親密讓劉備隱隱感到不安,尤其是他諫阻劉備伐吳,劉備對他的忠貞的懷疑在失去理性的情況下有所加劇。

三是劉備臨終託孤時對他暗授節鉞的同時,為了保護他和希望他能效忠於後主,故意製造了他被雪藏的假象,讓自己的兒子即位之後為他擢升官職。

四是諸葛亮為了擴大荊州派政治利益集團的影響,暗撤了趙雲的中護軍職權,解散了由趙雲的副將陳到節制的京畿親衛隊。

五是街亭失守後,諸葛亮為求自保,面對仇恨日漸抬頭的益州派士人,諸葛亮選擇了再次犧牲北方元老派作為妥協的政治籌碼。作為北方元老派的最後一個勳臣,趙雲險些失去所有的兵權(之前的兵權在被暗撤中護軍一職時已相當於分出重要的一部分給諸葛亮),險些遭遇牢獄、誹謗和妻兒連累這樣的事情。自此他總算明白了劉備臨終前對他說的話和做過的事。也看清楚了自己生命中的這兩個人。然後他在抑鬱、冤屈、悲傷、不甘、氣憤和懊悔中,自己找人弄了點會在半夜毒性發作的藥散摻入用來“治病”的藥湯中喝下。

不得不說,他固然這一生,是壯麗偉大和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然而作為一個被後人視為最完美的歷史人物,他作為真善美的化身,他的結局,就像他自己的英雄偶像李廣、霍去病那樣,是帶著一種悽美悲壯的死。也許,他的確是季漢政權中期的重大損失,正值年富力強的五十多歲便飲恨離開了人世。


又兇又皮常山趙子龍


趙雲蜀漢王朝的元勳宿將,一生對劉備父子忠心耿耿。“功莫大於救駕”,單憑兩次救扶幼主,趙雲的功勞在蜀漢乃至整個三國都算得上獨一份兒。然而,趙雲在蜀漢集團的地位略顯有些尷尬,似乎並未受到劉備的重用。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趙雲長期做的是劉備的警衛工作,看似是劉備的心腹干將,但和關羽、張飛、馬超等人長期獨當一面相比,算不上重用。第二,劉備當漢中王,五虎將中其他四人分別被封為前、後、左、右將軍,關羽張飛和馬超還“假節”,唯獨趙雲被封了個“翊軍將軍”,這個稱號並不是正式的武將官職,屬於原創的雜品將軍。第三,劉備稱帝后大封群臣,有軍功的將領很多都封了侯爵,連馬超的堂弟馬岱都做了陳倉侯,五虎將中又是單單落下了趙雲,別說列侯,連關內侯都沒混上。所以三國的愛好者都為趙雲鳴不平。其實,我認為趙雲不受重用是有原因的。

第一,漢末三國是門閥世族的天下,當時選拔官吏,首先看的是出身,然而才看能力和品行。馬超沒有什麼突出貢獻,憑什麼在蜀漢集團中能身居高位?很大程度上由於他出身官宦門第,世代望族。無論曹操、孫權還是劉備,想坐穩位子都必須得到這些門閥世族的支持。劉備封賞群臣,就要考慮益州本地豪門和他的班底荊州集團之間的利益平衡,需要做出讓步的時候,出身不好、沒有背景的趙雲就成了最合適的犧牲品。

第二,劉備從起兵以來,心裡一直想的是如何成就自己的霸業,“匡扶漢室”只不過是他為了吸引人才而打出的幌子。開國稱帝后,他的目的達到了,也就露出了真實面目。如果他真有興復漢室的打算,就不會為了私憤而興兵伐吳了。而趙雲則是真心為興復漢室而奮鬥的,他當初就是被劉備的口號所吸引,才投奔到劉備的麾下,與其說他忠於劉備,倒不如說他忠於漢室。劉備即將稱帝的時候,大家都忙著勸進,但唯獨趙雲沒有參與。可見,在政治理念上,劉備和趙雲是存在嚴重分歧的。

第三,趙雲秉性耿直,容易得罪人。劉備平定益州之後,就有人主張將房舍田產分賜給諸將,趙雲認為天下未定,遠沒到分封享樂的時候,不贊同這種與民爭利的做法,在他的直言相勸下,劉備才打消了這個念頭,但趙雲也因此觸動了很多同僚的利益。劉備要征伐東吳,趙雲私毫不顧面子,直來直去地批評:“曹操才是國賊,不是孫權。”這樣直來直去的說話辦事,肯定得罪了很多人,評功升職也很少有人替他說話。

所以,趙雲不受重用,既有出身低微的影響,也有和領導理念的分歧,自己缺乏情商,為人處世不夠圓滑也是一個方面。


紅袖添香夜讀史


尷尬,這個詞語用的好,居然不知道從何而分析。

趙子龍人品有虧,自然不被重用。

千古薄倖趙子龍,他和嫂嫂生了兩個兒子,最後他為攀附高枝選擇了始亂終棄;傾國傾城的樊氏,苦苦守候八年;重情守義的趙範,盼他擔起責任…

《三國演義》第52回,說了這麼一樁趙子龍拒婚事件:

公元208年。趙子龍打桂陽時,桂陽太守趙範是趙子龍真定老鄉,投降了。投降後趙範請趙子龍喝酒,認趙子龍為哥。並想把漂亮的寡嫂樊氏嫁給趙子龍。趙子龍“聞言大怒而起”,堅決拒絕,“一拳打倒趙範,徑出府門,上馬出城去了。”結果兄弟頃刻翻臉又變仇人,趙範怒而造反,無端再起一場大戰。

這事透著十分蹊蹺。

第一奇怪之處:趙子龍只帶3000人馬去打桂陽。桂陽方面實力遠超趙子龍,太守趙範卻一心投降,一投降就和趙子龍結拜兄弟,並請趙子龍接收地盤。兵不血刃解決問題,這本是件難得好事。趙子龍卻偏不接收,存心在趙範府上拒親翻臉,非要打一仗流血犧牲。

第二奇怪之處:趙範的寡居嫂子,三年前就提出改嫁對象條件:“第一要文武雙全,名聞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儀出眾;第三要與家兄同姓。”這簡直就是針對趙子龍而設置的條件,還提出“願陪嫁資,與將軍為妻,結累世之親”。趙範轉述時也說:“你道天下那得有這般湊巧的?”

第三奇怪之處:趙子龍拒婚的理由很奇怪。趙子龍當時厲聲曰:“吾既與汝結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豈可作此亂人倫之事乎!”首先這個結為兄弟也就幾分鐘之前的事,又不是真的兄弟,趙子龍就強調你嫂子就是我嫂子,這話說得也太勉強了;其次即便為兄弟,弟弟的嫂子就是哥哥的老婆,這不是更合邏輯的事嘛,東漢末年根本沒有什麼寡婦守節從一而終之說。寡婦改嫁很平常的事,雙方既是同一輩份、又沒血緣關係,哪裡就嚴重到“亂人倫”了。同時期的蔡文姬改嫁兩三次,也沒誰說她亂人倫。總之就是趙子龍找了個不正常的理由,像是存心想翻臉。

事出反常必為妖。我們來看此事背後的真相:

趙子龍在公元192年出道,“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這年他38歲了。此後到公元208年一直未婚。拒婚事件後諸葛亮還問過他為何一直單身不肯娶了樊氏。

可是後文趙子龍冒出兩個兒子來:《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趙子龍死的時候:“……忽報鎮南將軍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丞相。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

書中沒說趙統趙廣何時出生。但是這點難不倒逸廬,根據《蜀書•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可以考據出來:提到姜維和趙廣年齡相仿,趙廣後來隨大將軍姜維與魏兵戰於疆川口,臨陣戰死。而姜維的生年是明確的:公元202年生。那麼趙廣也應該在公元202年左右出生;他的哥哥趙統還得至少再早一兩年出生。也就是公元200年左右。

那麼,公元200年左右趙子龍在哪裡?《三國志趙雲傳》正好有段明確記載:公元199年“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然後再看《三國演義》第28回,公元200年趙子龍殺了周倉手下裴元紹佔了臥牛山,然後歸依劉備。此後趙子龍就沒有脫離過讀者視線了。

趙子龍的千古薄倖罪惡史,就此揭開封皮:

1、 原來趙子龍還有個哥哥。公元199年去世了,趙子龍以此為藉口脫離了公孫瓚,去奔兄喪了。哥哥是喪了,那麼嫂子呢?總該有個安置吧。要知道在東漢末年,哥哥死了,嫂子嫁給弟弟,不但不是趙子龍後來說的“亂人倫”,反而恰恰是常見的風俗。

2、去奔兄喪的趙子龍,並未娶親,卻有了一個公元200年生的大兒子趙統。和誰生的呢?嫂子的嫌疑相當大。

3、前文說到:趙子龍出道時是有私兵的,“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義從”就是本家子弟隨軍。當他奔兄喪時,這些本家子弟當然也是要跟他一起回鄉的。趙子龍的下一站就是安排完哥哥喪事後帶了族人,從裴元紹手裡搶到臥牛山建立趙家的根據地。這時他的嫂子、那些本家子弟“義從”們當然也是一起上了臥牛山。三國中說到這個臥牛山是在關雲長千里走單騎去汝南的路上。

4、而《三國演義》第28回中,趙子龍歸依劉備時,是他自己單槍匹馬下山,劉備認出他後喊了一嗓子,他就跟劉備走了。可見山上的人都沒帶走。半年後曹操大軍平汝南,輕鬆滅了劉備、劉闢一夥反政府游擊隊。劉備南逃荊州依附劉表。汝南地面上百姓大量跟隨南遷。趙子龍的嫂子和本家子弟們就是這時從臥牛山革命根據地南遷到荊州境內的。

5、逸廬再從古書堆裡翻出《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提到趙範,公元201年劉表從北方南遷荊州的士人中招公務員,趙子龍家屬團隊自然也很有可能派人參選了,於是,趙範被錄取當了桂陽太守。趙氏家族子弟們當然隨之上任了。趙子龍知不知道這些事?應該是知道的。

6、《三國演義》表述到此,逸廬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從201年劉備投劉表到203年孫權擊殺黃祖,這兩年趙子龍在幹嘛呢?書中一字未提。一直要等到公元205年,劉備馬躍檀溪那時,趙子龍才神出鬼沒地又出現了。估計201年趙範上任,趙子龍該到桂陽給家族子弟看場子撐腰的,畢竟數年無戰事,他總該照顧好自己從家鄉帶出來的親屬子弟。當然嫂子更是要照顧好的:想一想吧,趙廣何時出生的?202年!

7、時間跳躍到了7年後的208年。在《三國演義》打桂陽戰役中,我們又看到一個有趣的細節:從來謙沖恭退的趙子龍竟然和張飛爭搶任務,態度十分堅決,絕不退讓一步,最後劉備只得做張飛工作,把任務交給了趙子龍。爭的是什麼任務:攻打桂陽。

一口氣七條推理過後,我們可以還原趙子龍拒婚事件的秘密全豹了:

“身穿縞素,有傾國傾城之色”的樊氏,原來就是趙子龍的嫂子。逸廬不好不負責任地亂說趙子龍和樊氏早有姦情,但很可能是在他哥屍骨未寒、趙子龍回家奔喪的時候,就接管了樊氏,一年後生下了長子趙統。三年後在桂陽樊氏又生下了次子趙廣,而這時兩人依然沒有名分。

接下來就很好解釋趙子龍為何搶著要領打桂陽的任務了;也很好解釋趙範為何不想抵抗只願投降了;趙範和趙雲,難怪同鄉、同姓又同年那麼巧到離奇了:原本就是老趙家的人嘛,自然打不起來,怎能讓別家插手。

趙範就是當年趙家子弟“義從”中的一員。雖然後來靠自己努力成為了太守,但在趙子龍眼裡總是下屬。可以念舊和你稱兄道弟,但是你要蹬鼻子上臉對老大的婚姻指手畫腳,老大焉得不怒?《三國演義》中後來劉備、諸葛亮對趙範都沒有真正為難,最終劉備“遂釋趙範,仍令為桂陽太守”。正史中記載趙範的結局是“不知所蹤。”

一往情深的樊氏美女頂著趙子龍嫂子的名頭,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一心想要個名分,所以才對改嫁一事提出堅決堅決的條件:非趙子龍不嫁。但是她沒有想到,在這個亂世,心上人趙子龍竟會如此赤裸裸地始亂終棄,終歸是心事成虛畫。她日後的結局如何,演義中沒有一點交代。可想而知,這位絕色佳人此後的漫漫人生路,要麼是憂鬱中死去,要麼是孤燈伴餘生。

趙子龍為何不納暗款八年、已有二子的嫂子?劉備、諸葛亮都很不解,在《三國演義》裡,孔明謂雲曰:“此亦美事,公何如此?”玄德曰:“今日大事已定,與汝娶之,若何?”

逸廬考證之後,終於對趙子龍拒婚案找到了答案:史書記載他曾在208年向南陽望族司馬氏求婚,但遭到婉拒。212年他乘人之危,又恬著臉向落難南逃的世代簪纓貴族馬超提出聯姻,這次58歲的趙子龍終於得逞攀高枝的心願:娶了馬超27歲的的妹妹馬雲騄。他和馬雲騄生了一女,嫁給了關平的兒子。

唉,原來趙子龍拒婚案的答案,不外乎一個勢利眼的猥瑣男人攀附豪門、嫌棄貧賤。後世陳世美也不過如此。趙子龍之人品低劣,行事卑劣,可見一斑。可憐樊氏遇人不淑,孤苦一生。

作孽的趙子云!人品有虧,自然不被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