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恐龙时代陨石撞击之地,一颗陨石真的能使恐龙灭绝吗?

FCG冯春光


关于小行星造成恐龙灭绝的理论,并不是科学家随便臆测出来的。它经过了观察、分析、提出理论、求证……等等一系列的过程,才最终被科学界所接受。早在19世纪,人们就从古生物化石中发现了恐龙化石突然缺失的事实,当时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达尔文)认为,这是因为化石记录的不完整导致的。在随后的100多年里,科学家们对此提出了很多假设,因为事件发生的年代久远,这些理论都很难被证伪,但它们也缺乏确凿的证据来支持,因此不被科学界认可。

这个悬案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州卡尔顿学院的地质学家沃尔特·阿尔瓦雷茨(Walter Alvarez)改变了这个局面。沃尔特当时并没有研究恐龙,他的研究方向是当时非常热门的“地磁逆转”,研究对象是地球上的石灰岩。

研究过程中,沃尔特意外的发现白垩纪末期的石灰岩里的有孔虫门化石出现异常。这个有孔虫门化石是什么呢?这里简单讲一下,孔虫门生物是一种原生生物,因为它们的繁殖力以及适应力极强,所以它们广泛存在于古代地球的海洋中。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死去的孔虫门生物的尸体会不断的沉入海底,并在沉积物中形成化石。由于它们数量众多又分布其广,科学家常利用它们来测量岩石的年代,也可用于生物地层学的研究。

沃尔特发现,在恐龙灭绝的时间点,石灰岩里孔虫门化石也消失了!敏感的他认为这绝对不是巧合,他马上将这一重大发现告诉了他的爸爸--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Luis.Walter.Alvarez)。在父子两人的共同研究下,他们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白垩纪末期的石灰岩里的重元素“铱”的含量远远超出平均值。

“铱”这种元素在地壳层是极为稀少的,它主要来自于被地球捕获的小天体,例如流星、彗星、小行星等。与恐龙基本无关的海洋生物化石在同一时期消失,再加上来自地外小天体的铱元素含量“爆表”,这意味着什么呢?于是沃尔特父子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恐龙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理论。

该理论问世后马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然而它在古生物界却并没有得到认可,遭到了许多的批评和质疑。当时的古生物学家认为,沃尔特身为古生物学的门外汉,根本就不了解有关生物进化的知识,仅仅凭一些貌似很高科技的仪器,就做出如此狂妄的断言,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然而科学家是一群有趣的人,你只要提出一个理论,不管在主观上认不认可,总会有一些科学家会去验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出了沃尔特的正确性,比如说在美国蒙大拿洲东部的岩石中,发现了一层白垩纪末期的冲击石英(冲击石英只可以形成于陨石撞击或者核爆),又比如说在美国德克萨斯洲南部,发现了同一时期的因超强海啸造成的沙岩。

研究人员根据越来越多的线索,终于在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找到了关键证据--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在此之前,这个陨石坑被认为是海底火山口。通过一系列的繁琐又严谨的科学分析(此处略去2万字),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所呈现的各种数据都与沃尔特的预测完全一致,至此小行星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理论,终于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可。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直径约180公里,而根据计算,砸出这个陨石坑的小行星直径约为10公里,这些数据看上去好像很大,但与整个地球相比,它又实在是太渺小了。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这么小的一颗小行星,怎么就能将恐龙灭绝了呢?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

首当其冲的是直接的撞击,巨大的爆炸使距离爆炸点较近的地方瞬间变为焦土。然而这只是开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撞击点的地表以及小行星本身炸得粉身碎骨,生成大量的碎片和尘埃。小行星于地表撞击释放出的能量相当的大,至少为广岛原子弹威力的100亿倍。

在如此大的能量下,这些碎片和尘埃会高速的在大气层里扩散,它们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并产生很高的热量,从而引发全球性的森林大火,可以说整个地球快速的进入了烧烤模式,很多生物都被烤死了。紧接着的就是超大的海啸,不过对于整个恐龙群体来讲,海啸只能杀伤沿海地区的恐龙,威力并不算大。

由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尘埃在大气层中久久不散,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它们挡住了阳光。由于得不到阳光的加温,地球变成了一个黑暗冰冷的世界,很多生物没能熬过去这一关,又被冻死了一大波。但尘埃终究是会落地的,随着空气中尘埃的沉降,地表又迎来了阳光,而随之而来的又是新的一轮折磨。

曾经熊熊燃烧的森林大火,使得大气层里的氧气含量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又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产生的温室效应,又让地球的气温升高了不少,在接下来的上千年里,地球的气温都居高不下。于是,又有很多生物因为适应不了环境灭绝了。

地球上曾经的霸主,就是在这一波接一波的折磨中惨遭灭绝。当然,也可以说它们并没有灭绝,因为大家都说鸟是恐龙的后代嘛。


回答完毕,欢迎小伙伴们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魅力科学君



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在6500万年前因为一颗直径10公里而灭绝了,不过恐龙的灭绝也为我们人类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所以我们人类是得好好感谢6500万年前那颗起到“神助攻”作用的小行星的。

当时那颗直径10公里的陨石速度达到了40倍音速以上,相当于100万亿吨TNT的陨石撞在了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地质学家在那里找到了直径约200公里的希克苏鲁伯撞击坑,650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灭绝了包括非鸟类恐龙在内的80%地球物种,史称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



单单从破坏角度来看,100万亿吨TNT威力的陨石确实不太可能造成物种大灭绝,事实上真正灭绝80%物种的是小行星撞击带来的海啸和火山喷发以及森林大火,这些次生灾害严重破坏了当时的地球生物圈,动植物的大批量死亡使得大型食草和食肉恐龙找不到食物,最后活活饿死了。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可能独立于其他生物存在,换言之就是说任何生物都需要地球生物圈这个大环境才能生存,如果生物圈中突然灭绝了一两个物种那么还会有其他物种马上填补它们的位置,可一旦整个生物圈中80%的物种都灭绝了,那么整个生物圈就断裂了。原本处于顶层的恐龙一族受到的影响是就是最大的,而人类祖先那种小型哺乳动物却得以熬过严酷的环境并不断繁衍进化。



恐龙是由于小行星带来的次生灾害以及生物圈断裂找不到食物才灭绝的,但如果恐龙不灭绝的话就轮不到我们上场了。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地球人都知道,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大陨石撞击在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上,留下了一个直径180公里、深900米的巨坑。导致了称霸地球1.7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75%的物种从此在地球上消失。



探索恐龙时代陨石撞击之地,一颗陨石真能让恐龙灭绝么?

恐龙时代陨石撞击之地就在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科研人员将这个巨型陨石坑称为“奇科卢卡布”陨石坑。它直径达到180公里,深度有900米。被列为世界七大谜团。


为解开这个巨坑之谜,墨西哥、德国、美国和法国科学家成立了一个科研小队。

科学家们发现这个巨型陨石坑被几百米的沉积岩所掩埋了,一个人站在其中,一点都不会觉察到自己在坑内。

经过钻探发现,这里的地心引力和磁场非常紊乱,当然这就是受到陨石重击的“后遗症”。据测算,6500万年前的大撞击的威力跟1亿兆吨TNT的威力。当即就引起了巨大海啸、十几万公里的地壳被蒸发,熔岩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火球飞落在全球各地,地球处在一片火海之中。撞击后的烟尘弥漫在空中,遮天蔽日,经年不散,树木植物没有阳光和水分,纷纷枯死。庞大的恐龙没有藏身知所,只能暴露在地狱般的地面,很快,恐龙灭绝了。地球上75%的物种也相继灭绝了。只要生存能力强的哺乳动物躲在地底深处,顽强的活了下来。

由此可知,那颗直径有10公里的陨石使地球遭到了重创,也让地球霸主大恐龙从此绝迹,灭亡了。


弄潮科学


这个根据现有理论具体要看陨石的大小的,根据测算一个直径超过35米的小天体在撞击地球后就不会在进入大气层后被充分得燃烧,而会在接近地面前发生爆炸会导致爆炸点周围的事物的破坏。据推算当年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有直径超过1000多这样的天体撞过来当然不会被然后而后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会在接近地面前爆炸。如果撞在陆地会导致大地板块的剧烈运动以及超大规模地震随后就是火山爆发以及大规模的尘埃遮天蔽日导致地球不在接受阳光照射,而撞击点在海里的话会直接引发数千米得巨大海啸会冲刷陆地上的一切。所以恐龙可能真的是被小行星灭绝的。


潇泗儿


这还是幸运的恐龙承受的只是一颗来自木星引力场抛出的小行星!初速撞击地球才可怜巴巴的8到12万公里每小时!如果遇上一颗被银河系中心黑洞致命抛出的星体地球就彻底玩完了!每秒5000公里的撞击力度或许能将整颗地球干掉并成为太阳系第二个小行星带!生命从此总结在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上面!


j烟嘴


比这恐怖的自然灾害还有呢


用户101618675427


真正原因是气温剧变,恐龙是食草的爬行动物,无法适应而灭绝。


平常人246089341


陨石与小行星星体是有别的。致恐龙灭绝的是小行星(带)星体撞击地球形成。陨石是外星星爆产物,陨石进入地球撞击地面释放的能量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