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我想起了圆明园

即使这一生没去过巴黎的人,也都曾在中学课本上了解过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


这座塞纳河畔辉煌雄伟的教堂,始建于1160年,花了整整一百年时间,才在1260年完工,距今约760年历史。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我想起了圆明园


甚至在爱情电影中,圣母院作为巴黎永恒的地标,还成为了感情忠贞不渝的象征。不会有人真能想象,巴黎圣母院会有消失的一天。


然而巨大的灾难在巴黎当地时间15日下午6:30(约北京时间16日0:30)降临。正搭起脚手架进行维修工程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我想起了圆明园


火势蔓延速度很快,难以控制。在紧张围观的人群注视下,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尖顶被烧断,坍塌倒下。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我想起了圆明园


巴黎圣母院起火时,东半球的我们还在睡梦里。


一觉醒来,各种关于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新闻铺天盖地。


看到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提起到雨果先生,我会情不自禁的想起100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那把大火。


1860年,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英法联军,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


圆明园燃烧了4天,96小时,5760分钟,345600秒。


我永生不忘!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我想起了圆明园


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虽然都是被烧,但是,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论规模的话,巴黎圣母院只相当于圆明园里很小的一座建筑。如果把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比作人的话,巴黎圣母院是自杀,而圆明园是死于大屠杀!!!烧毁一座建筑是刑事犯,烧毁一群建筑是战争犯,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我想起了圆明园


然而,1860年,圆明园被烧后,谴责最深的恰恰是个法国人。



法国文学家雨果,写信给一个叫巴特勒的上尉。在信中,雨果怒斥英法联军:

致巴特勒: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法国人曾经是罪恶的,但文明却是无辜的,巴黎圣母院是无辜的。


没错,世界的确欠我们一个圆明园,但今天失去圣母院的却不止是巴黎。


人类文明的损失,无分国内外。人们对美的欣赏,也不分国籍。


无论天灾,或者人祸,人类文明瑰宝的损毁,都是值得悲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