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環保企業去年業績下滑,它們該如何熬過寒冬?

羅日新


根據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月31日,A股共有68家環保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業績的相關公告。其中,51.4%的企業歸母淨利潤增速出現負增長,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82.98%。也就是說從預批露的情況看,是超半數的環保上市企業都出現了業績下滑。

其中三個板塊出現虧損,兩個個板塊出現增長。虧損最大的板塊是固廢處理,受兩*ST凱迪和盛運環保的影響,該板塊合計虧損50.03億;節能板塊虧損13.15億,大氣板塊虧損8.64億。

為什麼環保上市公司2018年的業績出現如此大的變化,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行業的突變,企業又該如何面對行業的調整呢?

去槓桿是2018年環保行業業績下滑的根本原因

環保行業是典型的政策和投資驅動的行業。政策方面,國家推出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推動環保行業的發展,包括2018年5月18日召開的全國環保大會,2018年7月2日國家發改委出臺的《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2018年9月3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都止在鼓勵和推動環保企業的發展,那為什麼環保行業的業績表現依然不如人意呢?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金融去槓桿,加重了環保企業的融資成本,使得依靠資產負債表擴張的環保企業出現了業績下滑、甚至是虧損的情況。

自2017年中召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作為核心目標以來,到2018年7月末銀監會發文開始進入穩槓桿的政策環境後,國內的融資環境才開始慢慢回暖。

自2016年9月實施去槓桿政策以來,M2的增速基本上逐月下降,從2016年9月的11.5%一路下滑,增速曾一度跌破8%,隨後在2018年3月開始維持在8%左右的水平。這一現象的背後,是銀行收緊了對實體經濟的貸款,特別是對前幾年有政策支持大幹快上的環保行業,依靠資產負債表快速擴張的環保企業,因槓桿過高出現了債務違約後,使得銀行對整個環保行業的態度就更加謹慎了。

據統計顯示,環保上市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由 2011年的 52.4%上升到 2017年的 55.09%。而在2018年出現的債務違約中,環保上市公司更是重災區。

2018年盛運環保、神霧環保、凱迪生態等接連爆發債務違約事件,涉及違約金額超過20億。比如目前已停牌的凱迪生態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生物質發電企業,在2018年5月開始被陸續爆出超過31億的債務出現違約,股票價格和債券面值大幅縮水,使得融資市場開始對民營環保企業此前的過渡擴張的擔憂進一步加深,這在去槓桿減融資的背景下對依賴融資的環保企業來說是一個雙重打擊。

從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投資現金流增速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6年中,上市公司用於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增長了 2.32 倍,尤其是在2018年政策加碼的情況下,環保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開始觸底回升,說明整個行業的資產負債表依然處於擴張中。


而環保企業過去幾年依靠政策環境和融資上馬了大量的新設項目,這些項目需要完工後才能為企業創造收益和利潤。也就是說很多環保企業在這段期間的發展是依賴於銀行融資的,而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造血能力是不足以覆蓋企業現階段的發展需要的,只能更多靠投資性現金流來支撐,這會使得環保企業的財務成本進一步上升。

若碰上融資收緊及回款不暢的情況,企業是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的。其中環保工程類板塊因回款慢和財務成本高,使得整個板塊虧損家數最多;而以固廢等運營類的環保企業則因為固定資產投資較少及行業需求景氣度的問題,收入和利潤都能保持穩健增長。總的來看,2018年的環保行業就是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交出了難看的成績單。

2019年的環保行業路在何方

中國已經從過去依賴的高增速低質量的經濟增長方式,開始轉入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未來也不會再走犧牲環境換取發展的老路,在可見的未來,環保的要求只會更嚴。而從整體看,目前中國的環保投資金額佔GDP不較1%的比例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依然較大。

雖然碰到了2018年這樣的行業寒冬,但是環保行業整體的增速依然是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也是有表現突出的環保子板塊和環保企業的。而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達1.06萬億元,同比增長17.7,依然實現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放眼2019年,隨著環保行業的政策力度、市場需求和融資環境的變化的改善,環保行業還將保持增長,但是不同的子行業增速會有所分化。對於前幾年擴張較快,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的環保子行業來說,增速依然會比較緩慢;但對於市場需求旺盛的環保子行業,將繼續迎來高速增長。下面我們從政策和市場需求兩個方面來看2019年環保行業的發展趨勢。

1、政策方面

過去幾年陸續發佈的環保政策大限將至,使得環保行業將在2019-2020這兩年需要提速,比如《水十條》、《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氣十條》、《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土十條》、《“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等,大部分的政策都將在2020年進入考核的限期。

而環保部改名為生態環境部後將會使其主導牽頭的環保督察工作常態化,這將進一步加大企業環保處理的壓力,促使環保行業的從嚴監察,繼續提升環保處理的市場需求。

2、市場方面

對於此前投資和產能過剩的環保子行業,比如大氣汙染治理等傳統的低門檻的子行業,市場規模大,同時行業分散,競爭相對激烈,需要等市場進一步出清後才會有比較好的機會。但在一些市場需求較大的子行業,如危廢處理、環境監測等領域,將迎來非常大的發展機會。因此看待2019年的環保行業,我們需要一分為二看。

從2012年到2017年環保各子行業的營收增速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水處理、固廢(含危廢)、監測等子行業的增速明顯,而水務、大氣等傳統的子行業則增長緩慢。


比如危廢行業,就有明顯的市場缺口。因為統計手段無法覆蓋,全國普遍都存在著瞞報的情況。根據 我國GDP 的增速估計, 2019年預期的危廢實際產生量將達到1.1 億噸。遠高於我國目前已核准的8547.3萬噸的處理能力。而這些是沒有算上隱瞞沒報,貯存未處理的危廢量。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的危廢處理市場空間已達到 962億,2018年的危廢市場規模達1106億,危廢行業在近幾年的巨大的處理缺口使得行業的處理費水漲船高,使得危廢企業近2年來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危廢行業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徵,一般會根據區域內的產業結構和危廢就近的特點形成明顯的就近集中處理。而危廢的跨省轉移目前還沒有完全放開,受到較為嚴格的監管,還要看各省環保廳的態度。加之每個地區的管理要求和治理環境不一致,使得危廢處理市場無法連通,區域市場割裂明顯,使得各省的危廢行業呈現出差別較大的發展現狀。

從全國各省環保廳公佈的數據也能映證這一點,各省危廢產生量和處理能力(核准牌照的處理能力)間出現明顯的失衡,缺口最大的前幾個省份分別為青海省(435萬噸)、新疆(229萬噸)、山東(204萬噸)、湖南(182萬噸)。而這裡所說的核準牌照的處理能力還沒算上新批還要新建的產能,也就是說處理缺口只會比實際情況更為嚴重,這使得缺口較大的省份的危廢處置費用在近2年來大幅上漲。

比如廣東的危廢處理費從以前的平均2000元/噸,漲到2018年的平均3000元/噸,到2019年的平均4000元/噸,可見整個危廢行業處於明顯的賣方市場。而像核准處理能力排名第二的浙江省,其危廢處置費約為1000元/噸。

在大的層面,在政府現行的政策思想下,環保行業在可見的中長期內將依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而回到微觀層面,2019年的環保行業,在資金面開始逐漸轉寬的背景下,環保行業的壓力將會得到緩解。疊加政策限期的臨近,環保行業整體的增速有望進一步回升,而不同的環保子行業將會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我們可以重點關注市場需求較強的危廢、環保監測等子行業。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環保企業業績下滑和如何渡過行業寒冬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tlas亞特斯


環保領域看似是一個很熱門的行業,但其實有苦有樂,很多人在當中賺的錢,很多人在裡面哭著出來。

我有一個朋友最近正在申請科創板上市,他們公司就是做環保的,主要是做水處理,早先他曾經是我們這個地方最富裕的人,但是後來他的財富慢慢就被房地產商全部超過去了。

現在我這個朋友正在申請科創板,但是每一年的公司收益率並不高,曾經申請主板創業板都失敗。

最主要是環保相關的地方,除了民用的有淨水機,空氣淨化器等等,如果涉及到工程,都要跟政府打交道,但很多企業在跟政府打交道的時候,並沒有相應的人才儲備。也不懂得怎麼跟政府打交道,所以說很容易吃虧,最後連款項都拿不到。


私享家


環保行業是一個高速增長的行業,不存在寒冬之說,環保企業業績下滑只是暫時現象,市場調整有利於優秀企業佔有更多的市場份額,這是投資優秀企業的好時機。

一、觀點一: 去年環保企業業績下滑是暫時的。環保企業業績去年大幅下滑,直接原因有兩個:一是政府ppp項目清庫,二是金融去槓桿。這兩個原因是暫時的,今年已經大幅好轉。

二、觀點二:環保市場依然高速增長。環保是剛需,未來10年,中國環保投入將成為世界第一,年均增長超30%。

三、優秀環保企業值得投資。市場調整,淘汰落後企業,優質企業佔有更多的份額,強者越強。


30巴仙實戰訓練營


政府何時“斷奶”,環保行業才能走出冬天。也就是說它何時面向消費者,通過向消費者直接對接出售產品或提供服務而獲取銷售收入,才能不斷進取。若還依賴政府項目或國企訂單,就永遠是個不能長大的孩子。


新月潭


從環保產業整體的角度來看,有些企業經過洗禮後滿血復活,不代表所有同行業企業都能順利過冬,宏觀環境回暖也不代表微觀環境回暖,對業內正在大玩資本遊戲的企業,拆東牆補西牆雖能解一時之危,但運營和技術才是未來制勝之道。或許,也有人寄希望於國有資本的“英雄救美”,但國有資本也僅僅是救“美”,英雄配美人,勢均力敵的愛情才能長久。

老話重提,一貫的觀點是,環保產業的競爭要素“短期看資本、中期看運營、長期看技術”,業界到底有多少看客真正意識到了中期和長期正逐漸到來的事實?所有,不能只追逐片面的當下的一時安寧,還需要環保企業們看清大勢頭。

總之,對於目前我國一大半環保企業來說,需要的是技術和有效的運營,只有這樣才能度過這個寒冬。並且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大浪淘沙後留下來的環保企業,都將面臨著不可估量的發展機遇,未來已來。


企業先鋒


企業都讓國家搞倒閉了


大龍741


任何市場都重新洗牌,企業必須牽著政府走才是王道,反之政府牽著企業走那麼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一笑奈何137187226


任何市場都重新洗牌,企業必須牽著政府走才是王道,反之政府牽著企業走那麼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五指之火眼金金


如果一個行業過多的依賴與政策紅利那隨著政策的調整,他的營運出現起伏是很正常的,所以對於這個行業的企業,應該想得更多的是消費者的痛點,消費者的需求,然後儘量的去擺脫對政策的依賴


子母扣--開思鄭瑜鵬


散亂汙沒有背真正的清理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