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

90天脱单工程


也别说古代如何,单就我们小时候的经历,就足以说明生活条件的艰苦。

人世上衣食住行最为要紧,然后才是其它。

先说衣吧。我出生时已建国二十年后,虽然打破了贫富差距,但农村依然很苦,虽医疗条件改善新生儿成活率提高,传染病被遏制,但物资供应跟不上人口增长,一件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里人口多的,小孩子们几乎没穿过新衣服,冬天捻点羊毛线织双袜子那就是天大的奢侈。走亲戚借衣裤出门者大有人在,谁家炕上铺上毛毡就属于富户,大多男娃到结婚才能堂堂正正穿上新鞋,干活或赶路还得脱下来省着。

再说食。当年的老人得病时最大的愿望是吃一顿白面馍或者葱花炝锅面条。人人都饿,走哪儿都有要饭的。榆树钱子叶子皮,嚼起来粘粘乎乎就是口中食。刚抽条的嫩沙枣枝,还有山里的各种野蒜野葱,更不必说灰儿菜苦儿菜等,人们盼着春暖地化就可以土里刨食了。

说到住,现下的老人们不会忘了以前的低矮小土屋忙上炕,靠山掏的窖洞,用纯土块垒的不用一根椽子大梁的箍窖,没有象样的家具,土灶烧羊粪牛粪驴粪,冬天取暖用牲口粪填炕,照明先时用菜油,后来有了煤油,但也得省着,不是想照就能点的。有戏语叫天为顶地为铺,月当灯风扫地,想想当年人们的住房条件多差。

走路全靠腿,运货全靠背。一般人一天背百来斤走个百八十里路都正常,条件好点后养牲囗代步驮东西,自行车很稀罕。

吃水得挑,小孩子刚比水桶高就抬水,有水的村还行,没水的村子人们最家常的活是走很远的路起早贪黑去担水。因为水金贵,所以人们很少洗衣服洗澡,导致卫生状况很差,人人身上长虱子长虮子。

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吃饱肚子是第一要务,所以虽然政府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学校老师挨家挨户作动员,上学的娃娃还是很少,而且上着上着就不见了。


王扶翠


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

先说原始社会的古人吧,他的思想和现在人的思想是一样的,但是都没有文化也没劳动工具,天天寻食生活,有时饿个死,冬天冻个死,还有狼冲虎豹和毒蛇,咱们的祖先怎么熬过来的呢,这只能想象,想着想着入了梦笼。

那是一万年的秋天,我看见了一大群人正树园里边干活,有一七八个人搬倒一棵棵树木,有的人正在搭棚,有的人用长草搭棚顶,这时我走到近处,看见男男女女都设穿衣服,只见头发有一米多长,鬍须也有一尺多,胸毛三四寸裆毛给穿一个三角裤头一样,光着脚,一会棚搭起来了,用草挡的不透风,卧室補的厚厚的。

该吃饭了,一个身高八尺个头儡武象是个头,拿起一根大木棒,别人也都拿起木棒都走了,见水果吃水果,见瓜吃瓜见豆吃豆,见动物围住就打打死都撕着吃,这时我醒了,坐起来抽支烟又睡了,天好冷呀,又见到那群人,有的披着狼皮,有的披住羊皮,还有的披着一身草,到晚上都睡在大棚里,用木棒做的门也很结实,四边啥动物也进不去,虽说日子苦还能过下去。真是啥都不如一双手,是这一双手创造了一切,苦难的日子熬过来了,到伏羲画图造字,神农氏造地种庄稼巢氏等等慢慢进入了奴隶社会,奴隶的日子也不好过,累死干活没工钱,挨打挨骂卖来卖去的生活,醒来想想人与人公平吗?现在打个工干错了老板说几句心里不个味,饭对不着口味不想吃,衣服跟不上时尚就扔了,给右人吃了穿了该多好呀,话不多说了,古人一路过来真是受苦了,您的后代不会忘您的,给祖先磕首了。


用户1695276022160


在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百姓生活条件是不一样的,但大多数朝代百姓都生活的很苦,而且是没有最苦 只有更苦,但今天想说一说古代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一个朝代——宋朝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 “弱宋”二字似乎把这个统治中国300多年的朝代给盖棺定论,的确按照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 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两个皇帝做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避难,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件。

但我们若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方面来看宋朝,也许会让你的看法有所改变。



令人震惊的社会财富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财政收入最高达到1.6亿贯,北宋徽宗后期一般年份也可以达到9000万贯,即使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亿贯,后来的明代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如果按照一两白银兑换一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还不到北宋的1/10 ,南宋的1/6, 但这已经是南宋灭亡300多年之后,明朝的国土还远远大于宋朝,再后来的清朝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但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年收入才达到宋朝的水平。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看是肯定的,但其实宋代百姓生活的并不坏,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百姓苦不堪言 恐怕很大程度是受《水浒传》的影响,从《水浒传》里面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当中真正没有饭吃,活不下去才上梁山的几乎没有几个。

那宋朝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从哪里来,下面一组数字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北宋赋税总收入共7073万贯,其中农业税2162万贯 占30% 工商税4911万贯 占70% ,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

农业社会已经开始向工业社会悄悄迈进,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



宋代的社会福利

人民生活水平究竟如何,能从所处时代社会福利中看的出来。

全盛时期的北宋都城贩夫走卒穿得都跟官员似的,农民都能得起穿绫罗绸缎,商业十分发达,同时宋朝的社会福利待遇也达到了古代社会的巅峰,生有所养 学有所教 病有所医 老有所托,死有所葬, 史上空前绝后。

宋代幼儿救助机构主要有福田院, 居养院(北宋)和养济院(南宋),南宋中期出现了专门的慈幼机构及婴儿局,慈幼局,举子仓,百姓无论贫富怀孕5个月的孕妇经申报官方给予建立档案,派专门派专人照顾孕妇起居,临盆时有助产大夫接生,所有服务免费,丈夫可以免除一年劳役。

宋代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国立教育系统实行“三舍考选法”由国子监统一管理监督,公立学校依等级分为国子学,太学,州郡学和县学,官学覆盖面广 ,各个县均有,入学门槛低并向公民开放,不论贫富等级官学早前收钱,每年学费2000文,相当于当时四五石米价, 后来经过宰相富弼力谏,收费取消成为了免费教育,学生念到太学时,国家则有助学补助。



宋代三舍考选法规定, 太学外舍生2000人,内舍生300人,上舍生100人 共计2400名学生。神宗熙宁元年规定内舍生每月餐费补助为每人300文,熙宁5年规定,太学三舍生均有餐费补助,为每月每人1000文, 寒门学子在校外没有住房的,国家则提供住宿及伙食。

官学不包括私塾,该部分费用由民间承担,在官方教育政策的影响下,退休官员 乡绅大贾纷纷以资助教育兴学为荣。

宋代官方对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提供了医疗救助 养老救助 安葬救治


宋朝还设立了一个叫“楼店务”的机构(后改名叫店宅务) 负责管理和维修国有房产,并且向公众招租 相当于现在的廉租房,当时都城开封共有1192间公共住房,每间月租金170文,这相对于当时开封的高房价来说这样租金价格是非常“良心”的了,这种住房保障制度百姓完全租得起。

宋代人的夜市生活

北宋的首都开封和南宋首都杭州都是不夜之城, 由于坊市合一没有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的限制,夜市未了,早市开场,间有鬼市,甚至还有跳蚤市场。

北宋都城人来人往买卖兴旺,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看不到唐朝时长安城那种堂皇气派的王者风范 ,但市民之忙忙碌碌,店铺之财源滚滚,车马之喧嚣过市,建筑鳞次栉比,绝对是唐朝长安和洛阳难得见到的繁荣发达景象。宋朝之所以能创造出比其前朝和后代都巨大的财富,应该说与取消宵禁有很大关系。



根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南宋都城临安,其城郭之美,物品之丰,人烟之盛,商贾之富,娱乐之盛并不亚于汴京,而“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 ,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 早市者又开店矣”夜市规模也远超开封。杭州常住人口为150万,加上流动人口和不断从北方逃奔故国的遗民,应该超过此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里百姓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所以说古代中国人幸福指数最高的就当属宋代人了。


申报七十七载


这个标题真的非常有意思,首先我们都没有穿越时空的能力,其次古代的时间段界限朋友以那一个朝代年份?因此这样的例题比较粗糙笼统。

从有限的历史记录中来看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应该不是很苦……为什么?因为中国古代历史常年战争不断……第一大前提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从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无论在中原地区还是在江南地区,普通老百姓的古墓中放了一点金银珠宝司空见惯,稍微有点身份🆔的富人大都有比较丰厚的陪葬物品……。

按照今天的认识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古代的天有多么蓝,水有多么的清,地有多么肥沃,牛羊成群,鸡鸭鱼肉……肥猪满栏,我想象不出中原地区的古人有多么苦,否则那里来十三朝古都洛阳水席之名传到今天?

再来看看江南吴越之地……,传说中江南鱼米之乡让乾隆皇帝三下江南,由此可见,江南始终是中国北方在保家卫国战争中提供军需的主要后方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的高速公路基本覆盖了国内大片区域主要地区……,那么在过去古代历史中,中国事实上有许许多多偏僻的山区是和大规模战争没有关系的……,所以许许多多古人还是活的非常悠闲,中华民族为什么可以生生不息繁衍后代到今天,原因就是我们祖先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得非常好👍……至少和今天的农家乐情况相同啊……哈哈哈。


大提琴心声


这个得分情况分时期分地域!条件不同生活水平也不同。一般来说朝代初中期的生活水平会富足,朝代中后期的生活水平会贫困,王朝更替则人活得不如狗。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三个原因引起的,第一个原因是人口造成的,在朝代刚建立之初,人口相对较少,人均土地多,人均资源多,这使得人均财富高。反之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资源开始不够用,人均财富值被拉低,这时候社会就会出现因争夺资源而动荡;吏治问题也是一样,早期的封爵制度导致功臣子弟可以世袭爵位,但是随着时间增加这种世袭吃白饭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会分走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值,最终使得老百姓越交越多;至于战争,往往是某些野心家利用老百姓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刻意激化矛盾,进而渔翁得利。

地域上看,中原地区会比周围地区来得富足,边疆地区生活条件更艰苦,这个同样是因为三个原因引起的。第一是地理优势,中原地区地势平整土地肥沃,可耕种面积多,亩产高。而边疆地区往往是山地或者盐碱地,可耕种面积少,亩产地;第二是因为中原地区各种基础设施更完整,由于人口密集,耕地多,这使得他们会修葺大型水利设施来进行灌溉,这可以增加产值。而边疆地区则很难去建这种水利设施,只能靠人去肩挑人扛;第三是治安问题,中原地区人多,多有建城有驻防部队来维持治安,治安好老百姓富足。边疆地区往往兵荒马乱,山区地区匪患横行,经常会被抢劫绑架,生活自然贫困。


优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首先是古代人的穿着问题,古代人的衣服都是用麻布做的,在寒冷的冬天是不保暖,想要到一个古代作为一个平民想想怎么熬过冬天吧,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位《卖炭翁》他生活贫苦,连衣服都买不起,他上山砍柴烧炭烧的十个手指都黑,他想着夏天卖炭没人买赚不到钱,他就想着冬天去卖炭会赚得更多的钱,一次他牵着牛车,一大堆碳拿出去卖,过不多久。皇宫两个武将,就骑着马过去,把他抢过来,只给了他半卷红沙,一是《卖炭翁》就牵着马。一车炭脱到皇宫里去,这个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社会贫苦,皇宫里的人还要抢东西,还不给钱表达了当时社会的贫苦,残酷社会


让开你们都坐下


考虑过物价水平和货币的购买能力吗?如果像你这么算越南人是不是比中国人富的多呢?按照科技的发展水平和老百姓的日常需求,封建社会的盛世应该生活水平差不多!第一,按照当时国家周边环境分析,宋朝一直处于战争状态的弱势一方,国家的日常消耗过大。第二从遗留下来的古迹分析,由于古代皇帝基本都是好大喜功的传统,而宋朝并没有什么大的国家工程,肯定是国力所限。第三,从清明上河图分析老百姓的服饰和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比汉唐差太远了!


毛宫丁


就不用说古人了,三十年前的农村看看,没水没电,吃水都得去挑,架大锅煮饭,冬天冷的屋里都能结冰!


嘎拜


推荐一款简单好玩刺激的游戏[發][發]游戏真人真钱种类多,应有尽有扫码!下载注册绑定手机就送[發][红包]6.88-88.88无需充就能玩,赚了就跑!提充快捷方便!让您体验不一样的游戏。下载地址 t.cn/ESfgwMG



用户4693930234261


古人的生活条件并不苦啊,相比现在,古人其实更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