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殘忍的五道美食,是舌尖上的美味,還是舌尖上的殘忍?

吃在中國很有講究,因地制宜,每個地方都有特色的美食。一片水土養育一方人,獨特的做飯方法造就每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在歷史上,有一些令人乍舌的做食物的方法。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國最殘忍的五道美食,是舌尖上的美味,還是舌尖上的殘忍?

1.沸水燙活驢

著名的清代學者劉廷璣在他的書《在園雜誌》中寫道一種名叫“湯驢”的食物。食物名字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湯驢”是一種陝西的特色美食。據說,在康熙年間是親朋好友互相拜訪時必備的禮品。如果不是特別隆重的宴席是不會上飯桌擺出來的。想想這種食物是何其的珍貴,但是,有如此的美食,製作方法卻令人意想不到,手段有些殘忍。首先,將一塊厚厚的木板放置離地面較高的地方,在木板的四個角的位置鑽出四個洞,恰好能夠將驢的蹄子放進去。然後,用一鍋鍋的沸水澆到驢的身上,直到驢的毛脫盡為止。隨後,將活活被燙死的驢進行開膛破肚,把肉割成一片一片的,掛起來風乾。最後,放在道路的中間讓過往的車輛擠壓,踩踏,等到肉變結實了,就可以使用了。所以,這就是“湯驢”的製作方法了。駝峰的製作方法有些類似,選擇強健的駱駝,將它綁在柱子上,用沸水灌至而死。

中國最殘忍的五道美食,是舌尖上的美味,還是舌尖上的殘忍?

2.鐵腳鳥

有一種名叫鐵腳的小鳥,適合下酒吃,味道極其鮮美。烹炒前最關鍵的是給鳥拔毛。首先,在地上挖一個大坑,然後生火,將小鳥放入坑中,等到它們互相拍打,毛脫落,沒有力氣後,用火進行烹飪。製作鵝掌也是用類似的方法,先將鵝趕到滾燙的磚塊上,等到立不住腳時,就會在磚塊上來回竄動,直到被烤死,那時的腳掌是最肥的,而且味道是最為鮮美的。

中國最殘忍的五道美食,是舌尖上的美味,還是舌尖上的殘忍?

3.制鱉

製作鱉的方法也是令人乍舌,而制鱉的人竟然是和尚,更是令人目瞪口呆。首先,用鍋蓋鑿出幾個鱉腦袋一樣大小的圓孔,然後,將其放進溫水中,進行煮沸。鱉感覺越來越熱,會從圓孔中鑽出。就在這時,廚師會將事先調好的佐料放進其嘴裡,在熱水的煮沸下,五味的鮮美在鱉的內部散開,骨肉皆香,香味撲鼻。

中國最殘忍的五道美食,是舌尖上的美味,還是舌尖上的殘忍?

4.炒豬肉裡脊

晚晴的學者薛福成在他的著作《庸盦筆記》中記載著幾道菜餚,也是令人感嘆不已。

有個南河河道的總督和其他防汛廳的官員們一起駐紮於清江浦。他們的吃,穿,住,行,那一樣都極其奢華,揮金如土。有一日,這些達官權貴舉辦宴席,在飯桌上有一道菜叫炒豬肉裡脊,賓客們每每吃完,都讚不絕口,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美食。在吃飯期間,有一位客人去上廁所,在途中看到十幾頭死豬,甚是嚇人。就問廚師,這是怎麼回事?廚師說:“你在飯桌上吃的炒豬肉裡脊這道菜的原料就來自於這。”那人大驚,便詢問具體情況,才知道,那些廚師每人手中拿一根竹竿追著打,直到打死,取出豬身上的裡脊。豬在快要被打死的時候,全身的精華便儲存於那,那時的肉鮮美無比,殺死數十隻,就可以供給給宴席的一桌。而剩下的肉變的難吃,就扔進河裡。客人搖頭惋惜說道,有些可惜和浪費呀,但是廚師卻笑道說:“自己一天要殺數十隻,有什麼好可惜的。”

中國最殘忍的五道美食,是舌尖上的美味,還是舌尖上的殘忍?

5.蒸汽取鯉血

首先,將一條活生生的鯉魚倒掛起來,在魚的正下方煮一鍋沸水。然後,敲碎魚腦袋,使血滴入鍋中,被蒸汽燙的無一刻聲息,再換一條鯉魚,不停的重複這種做法,使數十條的魚的血滴入鍋中。而魚卻無任何用處,只是用鯉魚血調製羹湯。

中國最殘忍的五道美食,是舌尖上的美味,還是舌尖上的殘忍?

傑出的思想家魏源在《北上雜詩》中寫道:“中野種蕎麥,春風吹麥新。二月麥花秀,三月花如銀。春秋不急待,人飢已奈何!明知麥花毒,急那擇其他。食鳩止渴飢,僵者如亂麻。冀北頃刻廷,償以百年嗟。投之北邙坑,聚土遂成墳…….”

中國最殘忍的五道美食,是舌尖上的美味,還是舌尖上的殘忍?

對此薛福成也感到痛心疾首,說道:“嗟乎!國家歲糜巨帑以治河,而曩者頻年河決更甚於今日,竭生民之膏血,以供貪官汙吏之驕奢淫僭,天下安得不貧苦?”在《汪穰卿先生筆記》中記載,講述了一次宴席,舉辦者皆是位高權重的4個官員,他們用160兩銀子買上等的魚翅,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選,然後再精挑細選火腿,雞鴨,去掉骨頭,內臟,進行蒸煮,過濾取它們的汁,最後將煮爛的魚翅方進鮮美的湯汁中蒸煮。據統計,這頓飯的原料以及準備高達人均消費300多兩銀子。享受著豐厚的俸祿,卻不知珍惜。哎,悲哀呀!

中國最殘忍的五道美食,是舌尖上的美味,還是舌尖上的殘忍?

是啊,以殘忍殺害生靈的做法來獲取美味的佳餚,人類的冷酷殘忍有時不及這些畜生。還好現在這樣殘忍的行徑,已經越來越少了,這種封建糟粕的東西定不會被社會所容忍。

但是即使現在社會同樣也存在鋪張浪費,一頓的飯抵上十幾口人幾天的伙食,甚至很多孩子好幾個月的生活。我們在這個和平昌盛的時代,可以適當地追求物質生活,但是切勿鋪張浪費,珍惜糧食,杜絕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