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出了第一個女大學生,畢業後要回農村發展,村民:讀書讀傻了

今年過年,村裡的大媽們有了很熱的議論話題,那就是村裡第一個女大學生準備回到農村來發展。村民們都在討論,好不容易讀到大學,脫離大山,不在城裡找份體面乾淨的工作 ,還要回農村來發展,真是沒出息,讀書讀傻了。也有打工回來的年輕人表示很理解,現在農村發展越來越好,回來發展也是一種選擇。還有一部分年輕打工族表示自己也很想回到農村來發展,但是一時半會還不知道回來要做什麼。

不管怎樣,總有這樣的怪現象,普通低學歷的在外打工年輕人回到村裡,不會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而上過大學的人不在城裡工作回到貧困的村裡,似乎就成了村民們茶餘飯後的討論熱點。 ​

村裡出了第一個女大學生,畢業後要回農村發展,村民:讀書讀傻了

圖左女孩高三

從外部環境條件來看,這個村出個大學生有多麼不容易​ ​

在此不是想表達大學生有多了不起或者如何榮耀,主要想從貧困山區的農村環境去考慮這個問題。廣西賀州市昭平縣是個貧困縣,縣裡大多是山,連公路也幾乎都是建在半山腰處,縣下面有個叫水龍村的地方,地處山坳處有個叫做“坳背”的村寨,坳背這個村寨很奇怪,建國以後就沒有出過大學生,更別說女大學生。

所有人家的孩子首要任務是做農活做家務,至於學習,農村的家長都是很隨緣的,孩子能讀出來,家長們很高興,讀不好,早早輟學,家裡也不會多說什麼,輟學後幫家裡幹農活或者出去打工,也算是替家裡減輕下負擔。有些5比較注重教育的,家長,就會經常勸孩子學習,但是在農村學習氛圍不是很濃,孩子學習能力不是特別強,又不像城裡的孩子有家教或者父親母親指導學習。綜合起來就會導致一個結果,農村孩子的輟學率特別高。

說也奇怪,一直以來,就聽說其他村寨不斷有孩子上大學,或者在城裡工作,大家都誇讚羨慕他們,還說人家村寨風水好。還一度懷疑“坳背”這個村寨是不是風水不好,養不出人才。久而久之,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視,小學,初中,輟學打工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從女大學生自身條件來看,能上大學也是一個艱難而又幸運的選擇

這個女孩跟所有農村家庭裡的孩子一樣,放學後和週末都要在田間地頭做很多的農活,回到家也儘可能地做家務活。因為女孩是家裡最小的,排行老七,上面的姐姐也全部嫁人了,女孩的父母比同鄰人父母要老很多,有一次上初中,滿頭白髮的老爸去學校給女孩送飯,同學們都問她,你爺爺真好,給你送什麼好吃的來了。女孩只好靦腆笑笑,說那是自己親爸。

村裡出了第一個女大學生,畢業後要回農村發展,村民:讀書讀傻了

圖中最前排左一是67歲的父親

也正是因為女孩深知父母年紀大了,所以很懂事也很體貼父母,所以儘可能多做農活多做家務,剩下的時間除了和村裡的小夥伴玩耍就是用來學習。女孩唯一的心願就是自己努力闖出去,然後讓父母親生活得好一些。可能是這個農村女孩確實很乖,基本各方面不用父母操心,也可能其他的孩子已經長大嫁人不在身邊,所以父母似乎也格外疼愛這個孩子,總是把好吃的留給這個女孩子。最讓人感動的是有一次家裡來客人多殺了一隻雞,女孩母親居然把多殺那隻雞拿到人家賣冰棍的小賣部那裡去冰凍起來,一直等到女孩週末從寄宿學校回來,這隻雞才被解凍,可憐天下父母心,愛就是這麼無私。初中離家上學特別能理解和珍惜父母親沉甸甸的愛,也因此更加刻用心撲在學習上。

村裡出了第一個女大學生,畢業後要回農村發展,村民:讀書讀傻了

刻著:從今天起為了理想努力到底字樣

有一次快到寒假期末,女孩格外想念一個誤入傳銷失蹤了十幾年的哥哥,學習狀態很不好,想法單純,初中的年紀就想離家出走去尋找親哥回家來,每次過年父母親都特別想念親哥,那種盼兒子歸盼團圓的感覺真的只有經歷過的家庭才知道是什麼滋味,女孩真的是心疼父母盼歸這種無奈。而且父母也經常吵架,吵得兇時幹架慪氣能僵好幾個月。不過,女孩是在“奧賽班”也就是當時鎮上最好的一個重點班,初中班主任很負責任,知道女孩狀態不好就會耐心勸說鼓勵女孩自身強大才有能力去解決更多的問題。

那次是考試最差一次,從平時的一等獎學金降到二等獎學金,女孩又覺得自己拿的獎學金太少有點對不起父母的感覺。於是回家當天,就有一個幼稚的想法,拿起小刀走到家門口小河邊的竹林處,隨手一刮,便留下了歪歪扭扭的“從今天起為了理想努力到底”的一行字,至今那行字還留在家門口的竹林處。只是刻痕比當年淺了許多。其實她的理想也很簡單,就是想讓母親過好一些,希望儘快回報父母養育之恩,深感那滿頭白髮已經等不了多久了。

上到高中,求學之路也不是太順利,除了學習能力有點跟不上之外,一方面經濟壓力大,另一方面心裡壓力也大。心理壓力是因為愛母親,母親開始老年痴呆,腦袋一天比一天糊塗,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女孩在她身邊她能開心一些,女孩不在她身邊她的病情就特別糟糕。但是女孩的高中在縣城,家在很遠的農村,上學就註定陪伴她的時間就少。有一次,女孩母親居然挑著一堆神佛雕像來高中找女孩,哭訴她的委屈,那時候母親已經非常糊塗了,一路也是靠著好心人才找到女孩學校。帶她吃好飯洗過澡,女孩住上鋪,怕母親爬不了梯子,就跟下鋪的閨蜜換了床位,閨蜜也是特別善良理解女孩和其母親,很樂意幫助她們,當晚主動幫她向班主任老師說明女孩不來上晚自習的情況,班主任從此也尤其關心女孩。

那晚,舍友都去上晚自習,女孩和母親睡在學校的下鋪,一起嘮嗑,糊塗的母親一直在哭訴她的不幸遭遇,因為有個哥哥因交通事故遇到麻煩,母親一下子承受不住腦袋崩了,有些人還在母親耳邊扇風說兒子情況嚴重麻煩大了,母親氣不過就來找女孩。原來母親早就把女孩當作唯一的依靠了,有什麼都第一想找她。那會,女孩也只是個高二的孩子呀。女孩很理解母親,勸她不要計較太多,不要生別人氣,自己要放寬心,不生氣,交通事故的哥哥和失蹤的哥哥以後都會好好的。母親一下情緒又激動生氣了,哭著說女兒不幫她。女孩承受的也太多了,各種複雜的情緒一下子湧出來,一下子沒繃住,也哇哇大哭起來。母親見女兒哭了又特別心疼,又叫女孩不要哭了,自己給她添麻煩了,以後再也不來女兒家了。真是糊塗的母親呀,她糊塗到以為女孩嫁人了,把學校宿舍當作女孩的家了。

那晚上,女孩沒上晚自習,娘倆在宿舍抱頭痛哭,女孩哭是心疼母親老了還操心兒女,哭自己還是個高二學生對一切都無能為力啊,母親雖糊塗看到女兒哭也是很是心疼。兩人哭聲一直到晚自習結束舍友回來,才安靜下來。

高三了,母親病情越來越嚴重,交通事故的哥哥也沒有人身自由,父親照顧母親,但是男人照顧總是不那麼細心。感覺很絕望。女孩特別想輟學回家陪伴照顧母親,母親倒了,就像是精神支柱倒下了,學習,考大學還有什麼意義呢?一切都來不及了,女孩一直祈禱母親再等等自己,高考完實現了考大學的夢就回去陪伴她。

村裡出了第一個女大學生,畢業後要回農村發展,村民:讀書讀傻了

可能別的孩子高三隻有學習壓力,而女孩的高三,簡直就是人生的最低谷,難受的時候也只有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好幾次要放棄準備高考而回家照顧母親,都被班主任勸住了。

村裡出了第一個女大學生,畢業後要回農村發展,村民:讀書讀傻了


對於女孩而言,高考倒計時,不僅僅是高考倒計時,更像是她渴望回家照顧母親,儘早報恩的倒計時。

村裡出了第一個女大學生,畢業後要回農村發展,村民:讀書讀傻了


艱難日子裡,幸好有學校、社會、政府以及國家的資助和鼓勵,為夢想插上翅膀

高中期間受到許多資助,因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重點班比較乖的學生。高中班主任每年都把國家對貧困生的補助名額給女孩,女孩清楚記得高中還有受到中央公益福利彩票基金的資助,另外還受到昭平人在廣東中山建立的的商人團體工會的資助。

2014年收到高考錄取通知書後,女孩又受到廣西昭平縣扶貧辦“雨露計劃”一次性補助6千元的資助,另外民政局和高中母校也分別補助了500元的求學路費。

女孩大學學費也是申請了四年的國家貼息的助學貸款,大學期間也享受著國家對貧困生的補助。

總之,學校,社會、政府以及國家對女孩的資助力度非常大,跟女孩同樣出身的大多數同學也都有受到來自各界的補助資金。是這些好心的幫助和好的扶貧政策使得女孩的追夢之路變得更加順暢,為她的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女孩是也因此善良,感恩,要是沒有這些扶貧助力,自己變成什麼樣都不知道。感恩每一次的資助,感恩國家的扶貧,這種感激之情和感恩的心,都是發自女孩內心深處的。

萌生回農村的想法

如果你看完上面的內容,相信你也能理解女孩的回農村發展的想法。女孩的親姐姐親哥哥都是農村本分的農民,若有機會回來帶她們一起走更好的路,豈不是更好。最重要的一點,農村在發展,家鄉在進步,倘若能回來為家鄉的發展添磚加瓦,也算是盡了女孩的價值。女孩對家鄉一直懷著感恩之情,自己就是家鄉和國家資助才有機會追夢,有機會回來貢獻自己的價值對女孩來說真的很好了。

女孩說:“我以前的價值追求就是努力學習,爭取讓母親過上好日子,可惜子欲養親不待,如今要是能讓活著的親人和家鄉人一起過好日子,也算是實現女孩的人生價值。”女孩堅信她不優秀,能力也有限,但是她的努力善良和感恩之心是肯定沒有限度的。你們呢,覺得在城裡工作還是回農村發展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