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60岁想第二春,可是我不同意,合适吗?

四处流浪的小狼狗


首先,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我对你“第二春”这个提法就很反感,这种说法怎么会用在自己母亲身上呢,难道你没感到这是对母亲的一种亵渎吗?第几春这种说法,别人怎么说管不了,但作为儿女我想最好不要去这样讲。

其次,你不同意的理由是什么?是怕母亲遇到渣男丧送下半生幸福?还是母亲再嫁影响你的家产分割了?抑或是感觉对不住父亲,认为这是很丢人的事情?担心自己的脸面怕人耻笑。

如果是第一种,那么说明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你不同意的出发点是好的,没人会责备你。如果是为了财产,我想你想多了,你母亲再傻也不至于把自己的家产给二婚的子女或老伴,她心里想的永远是你。如果是第三点的话,你感觉自己的脸面值多少钱呢?你得面子有母亲的幸福重要吗?都什么年代了,思想还如此守旧。

60岁,在当下来讲,也就算是准老年人,如果身体很好保养得当还算不上老人,为什么不能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呢?和年轻人的孤独相比,实际上老人更需要找伴,随着老年人身体越来越差,在生活中需要相互照顾,这种照顾不是说你打个电话,或者陪几天就能解决的,这个照顾需要24小时全天的照顾和陪伴,这是儿女根本无法做到的。

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是对孤独的一种慰藉,是渴望交流的深切愿望,我倒感觉你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母亲想去找老伴,你在平时都尽到了做子女的责任了吗?你既然无法给予母亲足够的情感慰藉,那么就不要阻止母亲寻找幸福的脚步。

孝顺,首要的就是要顺。


元芳有看法


母亲好,父亲也好,我都支持他们追寻他们晚年的幸福。

有一例子,朋友的父亲老胡,是个退休医院院长,过惯了众星拱月的生活,突然退休生活落差很大,意志消沉,无名发火,饭量下降,整天唉声叹气,而他老婆多年前已亡故,四个子女,又不住在一起,各有各工作,各有各家庭,顾不上老胡,后来四个子女决定为他找个老伴。

在好心人的张罗下,终于物色到到了一个阿姨老王,老胡也满意老王的行为,朝起晚睡,清洁卫生,洗刷衣物,买菜煮饭,更受老胡欢迎的是,他终于放下价子,和老伴早晚大热广场舞,每次都是大汗淋漓回来,既段练了身体,又结交了一群老朋友,完全没有以前的样子,家庭气氛活跃,老伴照顾周到,老胡名符其实地踏上了第二春之路,意气志扬,优闲自得。

现在社会有一部分反对老年人再婚,理由就是财产纠缠不清,官讼连连,搞得父子反目的有,母女反目的有,兄弟成仇的有,主要是怕新来的继父继母来争家产,而老胡就没有这种情况出现,因为他住的是医院宿舍,他只有居住权,而没有所有权,所以没有房产纠纷的情况。

文中的作者的母亲,寻找晚年幸福,儿女不应反对,我支持她找个伴过完她的余年生活。


乾为山


肯定是不合适。

母亲的婚姻你都想管,是不是管的太宽了?

人是社会性动物,男女之间,即使是除了性的因素,陪伴是儿女和其他人都没法解决的。你母亲,60岁,也是女人,也是成年人,只是,有的事情说明白,或者给一个提醒就够了。

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也是60岁,我跟母亲聊天,也谈起过老伴的事,我当时就给她说,这样的事,你自己定,我不反对,她自己说不打算找了。


非常锐角


虽然,我们总是说,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这样的事情,真正落在你身上时,我想每一个生为人子的人,总会有一些犹豫。这是人之常情,你用不着为之感到羞愧!

当年,我的父亲离开我们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我的母亲她的妻子。他觉得自己对不住母亲,因为曾经说过要陪她到老,然而却先行一步。

在他临走前几天,还和我说起,你的母亲脾气不好,以后没有他的照顾,该怎么办?我总是安慰他,我让他放心,我会替他照顾好他的女人的。

后来,父亲离开了。我妈妈很难过,我尽量满足她所有的物质需求,但是她依旧不开心。因为每个人都有情感需求,这世界上真正不需要陪伴的人非常的少。

而我却不能一直陪在她身边。就算我在她的身边,有些话她也和我说不来。父亲离开三年以后,她才渐渐开朗起来,我也尝试着想要给她找个伴,陪她散步,陪她说话,陪她一起看电视。

但是,母亲始终不肯同意。她慢慢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养花,十字绣,追剧,和她的姐妹一起买菜,公园里锻炼。

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真正地有个能够一起说话的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需要的是陪伴,真正的陪伴。这种陪伴是子女给不了的。

所以,我希望你能够明白,你母亲的情感需求。我想,你的父亲也是愿意看见自己的女人,能够不孤独的安度晚年!

我所说的一切,仅为个人观点!你可以嗤之以鼻,也可以保持沉默!当然,最好你能挥挥小手,给我点个赞,越多越好。谢谢!

长愿我心如流水


母亲60岁想第二春,可是我不同意,合适吗?母亲六十岁想第二春,你不同意肯定是不合适的,六十岁的女人找的就是一个陪伴,一个可以一起散步的老伴,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这样的日子谁都不想过,年龄越大越怕孤单,你要站在你母亲的立场考虑,不要光顾自己的自私,就阻挡了你母亲的幸福,你不同意我想是因为,你觉得你母亲这样背叛了你父亲吧,如果是这样,你这个想法就太落后了,这个社会不是以前了,老年人一样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你母亲六十岁了,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做儿女的就是要让父母有生之年,可以开心的度过每一天,这样百年之后,才不会留下遗憾.



人的一生中最怕留下遗憾,所以我们该尽的孝道还是要做到,既然母亲想找个老伴,肯定内心也是纠结了很久,她心里不好受啊,无奈每天一个人,生活没有任何的开心,也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对儿女说出来,就是希望你们能够理解她,她忙碌了一辈子,把你们养育成人不容易,现在老了清闲了,只想身边有个人可以说说话,吃完饭可以有个人一起散散步,做什么不再是一个人,让生活稍微可以变得有点滋味,这是她活着最简单的要求了.

母亲若是长期一个人不开心的过下去,对她的寿命影响是很大的,她也希望不用找老伴,全家人在一起,每天热热闹闹的挺好,可是事实又是什么呢?儿女们每个人都要忙于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小家庭事也很多,孝顺的儿女一个月会去看一次母亲,给点生活费,每次回家最多也就吃顿饭就走了,有些不孝顺的几个月都不会看母亲,一次性给几个月生活费,他们以为母亲要的就是钱,给了钱就是尽了孝道了,也不想想母亲十月怀胎,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其实母亲想要的是陪伴,但是她也不会说,怕影响到儿女们的工作,所以她才选择找一个老伴过日子,做儿女的应该要全力支持,为了母亲晚年生活幸福,就不要反对母亲了,因为老伴能给的陪伴,儿女是给不了的.


我是翼心


浩杰情感课堂


我觉得作为子女,应该考虑一下父母,个人对待感情的方式不一样,只要母亲高兴就随着她的意愿来吧,毕竟已经到了这个年龄。

第一,其实感情这个东西是不分年龄的,我们一辈子可能只和一个人到两个人,声称这一辈子两个人在一起习惯了一辈子,习惯了在一起做任何事情,当一个人突然离世的时候你会特别的不适应,从阴影中走不出来,所以这个人可能需要一个人去陪伴,我们作为子女的可能没有大多的时间陪在母亲身边,只有找另一个人来照顾母亲。



第二,可能作为子女来说感觉这样的情况不太合适,因为已经到了这个岁数了,再去找一个老伴,从各个方面都说不通,但是时代在进步,我感觉也是可以的,我要是看母亲的话,如果说愿意的话,我们做子女的绝对不能去干涉晚年生活,一定要孝顺他们。


第三,在这里我也希望你的母亲可以找一个可以陪伴她的男人,对剩下的时间还有多少?希望每一天都是快快乐乐的,这就可以了,一辈子生下来到死去,没有多长时间珍惜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就不辜负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

这里是浩杰情感课堂,给我个关注吧。


浩杰情感课堂


真正的孝子!丘吉尔支持母亲两次姐弟恋婚姻,秦始皇自叹不如

丘吉尔的父亲去世5年后,26岁的丘吉尔从南非采访归来,得知46岁的母亲准备嫁人了,而是嫁给比母亲小20岁的运动健将韦斯特。丘吉尔起初难以接受,但他设身处地为母亲着想之后感到,做儿女的不该因为流言和世俗,而置母亲的幸福于不顾。他对母亲说:“妈妈,你应该享有新的幸福,结婚吧!”他又对母亲道:“妈妈,现在你和他的(韦斯特)年龄差距可能是无所谓的,16岁的妈妈还像26岁时一样漂亮。等到再过15年呢,那时会发生危机。妈妈,我不愿你再遇到任何不幸!”

可是他母亲主意已定:“我想晩年毕竞是晚年,我不愿为晚年而牺牲我可能享受幸福的中年!”丘吉尔认为他母亲的话也有道理,于是为母亲和韦斯特安排了庄重、欢乐的婚礼。他的妈妈再婚后,过了13年幸福生活,丘吉尔当年的担心逐渐变成事实,韦斯特经常外出不归,妈妈终于和韦斯特分手了,回到儿子的家,丘吉尔和弟弟簇拥母亲:“妈妈!妈妈!回来了!全家欢迎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免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回到伦敦,又惊异地发现头发花白的母亲已经和比丘吉尔还小几岁的蒙塔古结婚了。当丘吉尔耐心听了母亲的倾诉,对母亲幕年获得的爱情深深祝福。他等不及母亲来安排他和蒙塔古的会面,而是提前去约会蒙塔古,并在家里设宴招待了他。在餐桌上丘吉尔举着酒杯祝酒:“为我的母亲和您一起生活幸福——干杯!

我们知道,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对待自己的母亲是迁母杀弟,冷酷无情。可以说,嬴政与丘吉尔都是举世闻名的重量级人物,一位是古代一国之君,一位是现代国家的政府首脑,但二人为子之道的差距何止万八千里,简直是大壤之别。当然,二人所处的时代相差千余年,犹如天地悬隔,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理念苛求秦王。然而,人的本性、亲情,尤其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应该是古往今来大同小异,任何时代,任何时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性不应泯灭,亲情不该抛弃,在儿子对母亲感情的共通性上,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善恶只因主体成立”(维特根斯坦语),总不能因为是君王的母亲(只有三十余岁),就得“存天理,火人欲”。在追求个人的幸福上,高贵者与平民的差别是品质不同,其权利应是相同的,正如美国《独立宣言》中所说:“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均享有不可侵犯的天赋——生存、白由、追求幸福。”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做子女的不能也不应干涉、剥夺母亲(包括父亲)追求幸福的权利,哪怕是一国之君。




野風家


母亲辛辛苦苦把我们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们拉扯大,但是不幸的是父亲去世早,那母亲六十岁想第二春,可是我不同意合适吗?


其实你不同意你母亲六十岁想找一个老伴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你完全没有站在母亲的位置想问题,因为六十岁的女人虽然已经开始老了,但是六十岁的女人完全一个人可以生活,如果她一直和你们住在一起会非常的无聊的,因为孩子们白天都要去上班,而留下母亲一个人在家独守空房,没有一个人说话,这个时候母亲第二春就会出现,就想找一个老伴一起聊聊天,过完余生,而作为孩子不同意母亲第二春是非常不合适的。

我有一个邻居60岁的女人,她40多岁丈夫因为生病去世了,但是她非常伤心只能自己一个人把孩子带大了,而她没有想过再婚的事情,但是在她60岁的时候,她每天和小区里面的老人聊天,就认识了一个和她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投的男人,而这个男人已经61岁了每个月都有退休工资了,其实这个条件还是非常好,而他们在一起后经过自己的子女的同意,他们两个老人就生活在一起了,就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其实60岁的女人第二春是非常正常的,因为60岁的女人也非常年轻,而作为子女应该同意母亲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了,因为这样母亲老年就能过上一个幸福的日子。

喜欢我写的就关注我,评论点赞,喜欢情感领域的问答就关注我,每天都有更新。


明明关注


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高了,生命预期比过去延长了,特别是女性寿命更高。怎样让老人安度晚年,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加重要,六十岁的老人子女大多数在外打拼,空巢在家,整天无所事事,反而显得孤单和寂寞。如果父母有中意投缘的朋友,想梅开二度,重焕青春,做子女的理应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当好参谋,让父母享受愉快的夕阳生流,这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

朋友咨询这个问题,也许心里有顾虑,让一个“陌生人”溶入自己的生活开始可能有许多不适应,处理好双方家庭和子女的关系非常重要,将来老人赡养,生病,财产以及以后百老归天等诸多事情都可以提前沟通好,善始善终才无后顾之忧。因为社会上许多案例,老人身体硬朗时皆无大碍,一旦有多疾病就互相推诿,甚至诉诸公堂,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总之做子女的要体贴老人的诉求,做长辈的也要理解子女的顾虑,这样家庭氛围才会祥和!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小小建议,谨供朋友参考。


桃花源记18068669686


问,母亲60岁想第二春,可是我不同意合适吗?

答,非常合适!

我说非常合适的第一条理由是,从中国传统几千年女性忠贞层面看,都60岁的人了,再给你找个晚爹,你的同事和亲朋好友会怎么看?老娘做新娘,会给你的现实生活,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你日常生活工作的正常情绪,你若不把关,就对不起你死去的亲爹!

我说非常合适的第二条理由是,当代老年人的黄昏恋,当事人双方的子女,都跟防贼似的草木皆兵风声鹤立。你母亲如果找个条件好的,有当免费三陪保姆,最后被扫地出门的风险,我们身边就有活生生这样的案例。如果找个条件差的,有被渣老钻空子的隐患,现实生活中,也时有这种情况发生。因此,与其被别人当贼防、与其去担心各种不利因素的风险,60岁的女人,不如一个人过更安全更清静。

我说非常合适的第三条理由是,很久很久以前,一对母子在桥上行走,男孩不慎掉进江里,母亲毫不犹豫的跳进水里将儿子救起。很久很久以后,母子俩也在那座桥上行走,老母亲不慎掉进江里,儿子没有跳下去,只是拿起随身的扁担,将一端伸进水里,把母亲捞上来。这个典故告诉世人:娘爱子,长江长。子爱娘,扁担长。我们老人最亲的是生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生的儿女。父母如果不在了,儿女就是我们的一切,为了他们的幸福,我们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他们不愿意我们做的事,我们绝对不能去做!他们可以不爱我们,但我们要永远地去爱他们!我们希望他们将来和我们一样,让爱从扁担长到长江长,让爱的江水代代相传、源源流长。

我说非常合适的第四条理由是,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研,老年单身女性比老年单身男性,从晚年深处看,女性活的更幸福、更长寿。女性普遍勤俭、卫生,晚年再婚,走到最后,吃亏的面大。发达国家,稍雅单身老女人,几乎都是自己过,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根据我的跟踪观察,处于二八开的局面。老年人再婚,百分之八十结果都不是令人太满意。只有百分之二十真正实现了两代人的夙愿。这说明晚年再婚的风险确实很大。

回答完毕,个人观点,不满可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