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上所有文明發展到最後都認可黃金?

蒼狼銀狐


金銀銅在元素週期表上剛好排在一列。

而它們又都成為了許多人類社會中使用過的貨幣,這絕非偶然。

人類和金屬貨幣

很多孩子都對閃亮的東西著迷,發現自己很容易被遠處的閃光所分散。問題是,許多成年人都遭受同樣的困擾。事實上,世界上最閃亮的兩種物質已經吸引了數千年的人類。是的,你猜對了,那就是金銀。無論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你都對金銀的價值有所瞭解。它們被認為是貴金屬,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材料之一。問題是為什麼這兩種金屬,世界上所有其他物質,都受到人類的高度重視?


為了澄清上述陳述,除了人類賦予它的價值之外,沒有任何天然物質具有內在價值。這意味著,黃金和白銀被認為是有價值的—— 並且已經存在了數千年——是因為我們認為它是珍貴的。既然我們在討論“價值”,那麼這種討論應該從貨幣的創造開始。


一旦人類社會開始形成,貿易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以物易物的效率低到讓人難以忍受,隨著貿易的發展,人們需要一種大家都認可的等價替代物,即貨幣,而且是大家都認可的貨幣。當我們考慮早期文明可用的所有要素時,我們可以幾乎立即放棄使用液體和氣體形式的貨幣,因為它們是不切實際的。剩下的物質也就只剩下金屬,但金屬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大類,活潑金屬和惰性金屬,使用活性金屬弊端太多,比如鐵幣和銅幣,當它們暴露在水或空氣中時,這些金屬最終會鏽蝕,最終變成塵土。此外,還得考慮人類的冶煉能力,那些即容易被冶煉又惰性的金屬,最終成為大多數人類社會的選擇,就不難理解了,更何況金銀的閃光,本身對人類又具有天然吸引力。

圖示:金屬鉍也五彩斑斕,但遺憾的是早期人類沒有能力提煉它。


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各種類型的金屬,金屬很容易成為貨幣的選擇,因為它們不僅比大多數其他物質更耐用,而且金屬也更容易被塑形和被操縱。

圖示:鉍也是一種穩定的重金屬,而且五彩斑斕,但它含量比黃金還低,很難冶煉,這大概就是鉍沒有成為貨幣的原因吧。而鉛也是重金屬,但鉛沒有顏值而且含量太高。


金屬包括過渡金屬和非過渡的金屬,大約有50種元素,但許多金屬難以提取,或者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高熔融溫度,如金屬鎢,使其難以熔鍊。這使得早期人類擁有的天然貴金屬,其中許多仍然在世界各地的珠寶商和奢侈品尋求者所認同的“貴金屬”如:金,銀,鈀,鉑,銠,銥,釕和鋨。但這些貴金屬中,大多數都非常罕見,以至於硬幣必須非常小才能作為功能貨幣。這意味著在口袋的洞裡丟失難以置信的寶貴硬幣!

真正符合早期貨幣需求的唯一兩個常見金屬就是白銀和黃金。同時,它們熔點也夠低,很容易熔鍊,它們也足夠少見,但卻並非不可能找到,而且它們化學反應也相對惰性,因此當暴露於不同環境中時,它們也不容易生鏽或發生爆炸。


然而,黃金成為王者,白銀成為陪襯,是因為它更加惰性,即使是銀也有褪色的傾向,而黃金卻能保持不變,持續數千年的時間都不變。元素週期表中所有118種元素,黃金繼續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崇拜和追捧。


黃金,白銀和商業

我們已經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最初會選擇黃金和白銀作為世界各地許多文化的首選貨幣方法,但它仍然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在最近幾個世紀以來,儘管世界大多數地區都使用紙幣作為貨幣。但在全球範圍內,全球經濟曾一度與黃金標準掛鉤。從本質上講,一個人擁有的金額可以轉變成金條。白銀也曾有類似的世界性地為,過去白銀是比黃金更常見的貨幣,畢竟黃金相比白銀還是少太多了,但是大型銀礦的發現,很容易導致白銀的價格急劇波動,造成通貨膨脹效應


雖然,黃金繼續在全球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其價值已經變得非常不穩定,將其與經濟聯繫起來是危險的。雖然黃金依然美麗,並且比其它金屬更適合作為貨幣,但黃金已經不是全球貨幣系統的可靠基礎。



三思逍遙


前面回答的很多人都弄錯了兩點。第一,並不是所有文明都認可黃金。第二,他們所說的黃金具備價值高、稀缺、容易攜帶、容易分割等優點,白銀也同樣具備。所以黃金的這些自然屬性不足以解釋為什麼黃金受到了比白銀更加廣泛的認可。

下面我來詳細解釋一下。

並不是所有文明都自然認可黃金,有些文明就始終沒有接受黃金作為法償貨幣的準備金屬,比如說中國。中國只有在中華民國法幣改革之後,曾短暫地間接實行過金本位(民國法幣將外匯儲備如英鎊美元作為法償貨幣的準備金,而英鎊美元實行的是金本位,所以法幣算是間接實行金本位),其他時候中國的貨幣制度都沒有認可黃金。

歷史上中國對黃金的排斥如此嚴重,以至於連大英帝國都不得不入鄉隨俗。香港割讓給英國之後,英國嘗試在香港發行使用英鎊,而當時的英鎊是金本位。但是因為香港當地的黃金實在太過匱乏,而且香港周邊的外貿對象(主要是中國大陸)使用的都是白銀,英鎊在香港的發行遭遇重大阻礙。以至於連公務員的工資都難以用英鎊發放。最後港英政府不得不向中國的銀本位妥協,在香港發行以白銀為本位的貨幣,以與英鎊相區別。這就是港幣的起源。

事實上,在19世紀以前,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貴金屬是白銀而不是黃金。早在古代社會,如古希臘和古代中東,比較常見的計價貴金屬都是白銀。雅典城邦在古希臘能夠稱雄一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雅典有其他城邦所沒有的銀礦。而白銀在古代中東作為貨幣使用,在猶太教經典《聖經·舊約》當中就有充分的體現。

而黃金作為貨幣本位貴金屬的歷程,始於19世紀。19世紀世界各國流行金本位的起因是大英帝國使用金本位。

大英帝國使用金本位的起源,傳說是牛頓的一個計算錯誤(當然今天看來這未必是個錯誤,也有可能是當時大家都不知道的一盤大棋)。牛頓當時在造幣廠工作,他制定的在英國實施的金銀比價高於英國以外的地區的金銀比價。換句話說,就是等量的黃金在英國可以換到更多的白銀。於是世界貨幣的投機商紛紛把黃金運到英國換成白銀,再運出英國按世界市價換成黃金,然後再運回英國換取更多的白銀。

這樣一來就使英國的白銀大量流失,但同時全世界的黃金都開始集中到英國了。這給英國帶來充足的黃金,得以對英鎊實施金本位制度。

這裡順便說一下為什麼中國沒有實施金本位制度。可能是由於自然條件等原因,中國的黃金白銀產量比比西方要高一些,導致黃金和白銀的比價,在中國比在西方要低。也就是說等量的白銀在中國可以換到更多的黃金。於是國際商人就不斷將白銀輸入中國換成黃金再運回西方。久而久之,中國的白銀越來越多,而黃金越來越少。到19世紀的時候,中國雖然不是白銀的原產國,但是國內流通的白銀量已經非常大。以至於國民政府法幣改革的時候,曾嘗試將法幣設置為銀本位。

隨著大英帝國在19世紀的擴張,英國成為當時的世界工廠,製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產品。英鎊的使用也擴展到世界各地。而金本位制度也由此被帶到世界各地。

凡是拒絕金本位而試圖使用銀本位進行交易的國家,都會存在“磅虧”的風險。什麼叫“磅虧”?因為當時幾乎全世界都要向英國進口產品,所以英鎊和黃金差不多成了公認的世界市場價格計量方式。使用白銀的國家在國際市場上進行貿易時,仍然要使用英鎊和黃金計價。那麼,如果碰到白銀和黃金的比價下跌,這些國家事實上就需要支付更多的白銀。(中國向列強支付賠款的時候,因此的損失尤其嚴重。)這就是“磅虧”(因為和英鎊的匯率變動而導致的虧損)。當然,如果碰上白銀比價上升,這些國家就會因此事實上少付白銀,即“磅餘”。但是不管怎麼說,使用白銀計價,終究和當時的國際市場存在隔閡和風險。所以只要有條件,列強都會努力跟著英國實施金本位。

有些國家抗拒了相當長的時間,比如說美國就曾經長期實施金銀複本位制度。還有比如日本,原來缺乏黃金儲備,無力實施金本位制度,後來因為甲午戰爭獲取大量賠款,終於將日元也成功和黃金掛鉤。此後日本發行的日元以及和日元直接掛鉤的其他貨幣,都可以兌換成黃金。抗戰老電影中出現的“金票大大的有”之類的臺詞所指的“金票”就是指日本控制下的朝鮮銀行發行的和日元直接掛鉤的,因而可以兌換成黃金的紙幣。因為可以兌換成黃金,所以叫金票。

中國因為長期受磅虧之苦,曾經也努力嘗試實施金本位,但沒辦法,中國的黃金儲備實在太少了,相反倒是白銀儲備太多,所以金本位制度始終難以實施。

所以說黃金被很多國家認可成為貨幣儲備,主要原因是英國大英帝國在19世紀率先實施金本位,並藉助自己的擴張將金本位擴展到了世界各地,迫使世界各國接受黃金作為本位貴金屬。

從那以後,儘管大英帝國衰落了,但是繼承了大英帝國衣缽的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成功掌握了世界絕大部分的黃金儲備。完全具備了實施金本位的條件。

當時的美國有點像19世紀的英國——全世界都要向我買東西。剛剛經歷世界大戰的世界各國生產力普遍比較低下,唯獨美國經歷了世界大戰,本土卻沒有遭到破壞,因此保留了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所以當時全世界幾乎都要向美國進口產品。再加上美國掌握了全世界大部分黃金儲備,所以20世紀中期的美國,也學著19世紀的英國一樣,對本國貨幣(美元)實施了金本位,美元可以直接兌換黃金。從此美元也被叫做美金。這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而美國則藉著自己強大的生產力和美元,控制著全世界的霸權。

綜上所述,黃金受到比較廣泛的認可,主要原因在於英國和美國的世界霸權。英國在19世紀通過畸形制定黃金白銀的比價吸引全世界的黃金儲備到英國,然後實施金本位,並藉助自己強大的生產力和對全世界黃金接近壟斷的佔有,控制全世界的經濟。而在英國之後,繼承英國地位的美國也採取同樣的方式實施金本位,控制全球經濟。

當然後來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了,因為金本位畢竟不能永久性持續下去。全世界的財富在不斷增長,但是全世界的黃金儲備卻無法同步增加。所以金本位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但是畢竟風靡全球約一個世紀的金本位制度,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所以直到今天,一旦人們對某種紙幣的信心動搖,人們就會選擇儘快將其兌換成黃金來保值。


唐律疏議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弄清楚黃金是什麼?黃金是一種軟的,金黃色的,抗腐蝕的貴金屬,注意,是貴金屬,也就可想而知,為何我們都認可黃金了,黃金是比較稀有的,十分珍貴,所以是被人看重的貴重金屬。

既然所有文明都認可黃金,那就說明黃金有它的金貴之處。在古代,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把黃金視為貴重物品,黃金就發展成了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來進行交換商品,以滿足自身的需要。所以每當他們出門,都會攜帶黃金作為盤纏。甚至到2015年,黃金仍然是世界通行的貨幣。



黃金具有很強的延展性,它易於鑄造;具有可鍛性;它的硬度很高,熔點高達1064.4℃,所以說“真金不怕火煉”,而且它還有良好的抗化學腐蝕性,所以也易於長久存放,再加上它很好的化學穩定性,不容易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也不會變質等發生化學變化。所以這也是它作為世界通用貨幣的原因。


但黃金一開始你被人們發現時,也並不是貨幣,當人類發現黃金具有價值後,就開始把它作為了一般等價物——貨幣,然後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發現黃金的貴重,越來越開始重視黃金,所以就開始珍藏黃金。

總之還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因,人們才那麼喜愛黃金。


時間史


馬克思說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黃金在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貨幣,只是作為一種商品。因為黃金具有許多優良的特性,使得黃金作為了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和保值手段等,使得世界各地的許多國家都殊途同歸地把黃金作為了貨幣使用,一直持續到20世紀後半葉。這既和黃金的特性有關,也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

人類對這個交換的媒介為什麼是黃金這種金屬?事實上,從元素週期表來看,可以進行一一排除,最後發現還真的只有黃金最適合。元素週期表最右面的是稀有氣體和鹵素,這些氣體很明顯不能作為貨幣。常溫下的兩種液態元素汞和溴也不適用,因為它們都有毒性,天天接觸這些東西,可不是個好主意。根據毒性這一因素,還能排除砷等其它元素。元素週期表最左面的是鋰、鈉、鉀、銣、銫、鈁這些鹼金屬,再往右是鈹、鎂、鈣、鍶、鋇、鐳等鹼土金屬,它們都太活潑了,有些放在水裡都會爆炸。再往右是鈧、釔、鑭等17種稀土元素,雖然叫稀土,它們中的很多並不比黃金稀有,而且關鍵是它們的化學活性很強,很難區分它們都是哪些稀土。還有一些天然的放射性元素釷、鈾、鈈和其它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這些元素致使的輻射性也不合適。

排除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只剩下過渡金屬和後過渡金屬了,這些元素共有49種,常見的有鋁、銅、鐵、鉛、銀、金等,我們再到這些進行一一排除。有的需要很高的溫度才能冶煉比如鋯和鈦;有的容易生鏽,比如鐵,而且鐵也太多了;鉛和銅也容易生鏽,雖然曾經做過貨幣,但沒有延續下來;鋁在19世紀的時候特別珍貴,因為冶煉鋁極其困難,後來冶煉技術提高後,地殼中丰度第三的鋁就再也不值錢了。

經過了上述一遍篩選後,剩下的元素就只剩下金、銀、鉑、銠、銥、鋨、釕、鈀這8種金屬了。除了金和銀,其它6種金屬又太稀有了,能作為貨幣的金屬,顯然需要經常交易,而太稀有的話,無法滿足流通的需求。而銀又比金多,所以金就成了最佳的貨幣。


新華網科普頻道


並非是說文明發展到最後都認可黃金,只能說文明發展到現在認可黃金而已。

黃金目前的低位,是無法用其他物體所替代的,這主要是取決於兩方面:一方面是黃金的稀缺性,另一方面是黃金的物理性讓其在使用上唯他不可。

先說下黃金的儲量。有相關報道,目前全球所有黃金儲量大概在3噸左右,這個儲量相對在地球上其他礦物儲量來說是非常低的。這就造成了物以稀為貴人類的價值認識,使得黃金不會因為儲量高而使得自身價值波動。

物理性上有它其他物體無法代替的作用。物理性質特殊具有延展性、可鍛性、耐腐蝕性、熔點高等物理屬性,同時還兼備一些特殊的化學屬性,與其他金屬可以融為一體形成金合體,能夠變成比較強大的金屬屬性。黃金的特殊物理性及化學性質使得黃金在航天、醫用、科學技術、芯片等領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運用方面,目前人類還沒有找到替代品,使得黃金的價值更加穩固。

目前,人類的發展階段,黃金不管從用途還是儲量上,都有其價值體現的一面。地球上黃金儲量少,人類對於黃金的認識重視。除非將來有黃金隕石墜落地球,使得地球上黃金的儲量增加,可能會改變人類對於黃金的認知。目前來看,人類文明發展,除了糧食能夠與其抗爭,黃金的低位很難再短時間內改變!


股期江湖君


學過《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貨幣銀行學》的諸葛小村姑來解答:老馬的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就說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就是金銀!以下是我的《貨幣通俗演義》的一部分描述:

俺們不得不從貨幣的誕生談起: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烈日炎炎,風吹草低,動物也是遍地可尋,看你有否本事抓到了。一群上古野人在黃帝軒轅大哥的帶領下,在大地上時而匍匐前進,時而呼叫奔馳,驅趕並追捕一群野生畜群,長矛,石塊並舉,圍而攻之,頓時獵殺野牛一,黃羊二,野兔五,今天黃帝人品大爆發,運氣出奇地好。一番宰割,哼著小曲,滿載而歸。回到營地,婦女小孩們則拿出就近採摘的野果,穀物,菌類相迎,接過男人們帶回來的肉食,獸皮,蹄角骨等,偶爾,有些浪漫的男生也會帶回來一些漂亮的石子、貝殼討女人小孩的歡心,大家圍坐在篝火旁,炙烤野味,大塊朵頤,大聲歡笑。但這只是部落內的物品交換,蠻荒時代,大自然的饋贈很少,狩獵工具極為原始,每天都要狩獵,採擷,根本沒有結餘,還要常常捱餓,此時部落裡的每個人結成利益共同體,還沒有產生商品交換。臨近神農部落,燧人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等也是如此。

自然饋贈是不均勻的,不平衡產生稀缺美。經濟學上稱作:資源的稀缺性。

神農氏部落由於長期處於平原地帶,水源較好,氣候溫和,發現秋天散落的穀物種子在來年,會繼續萌發,產生更多新的穀物,因此著意於此,每年穀物都有盈餘,農業產生了;黃帝部落毗鄰草原,擅長狩獵,兔子,野豬等吃不完,因此養著當寵物玩,形成畜牧業;燧人氏部落,發現火可以鍛鍊金屬、陶器,比石塊管用,冶煉、陶器業出現了;炎帝部落,善於製造,比如各式農具,時尚獸皮衣服等,手工業興盛了;蚩尤氏則不然,發現自己基因特別好,孔武有力,喜歡搶劫,強盜業蓬勃發展。

在長期的生活發展中,大家發現,自己的物品有了點結餘,用不掉很快就壞掉了,而臨近部落有自己缺少的東東,可以互通有無,比如黃帝天天吃肉,膽固醇高,很想用兔子交換神農氏的穀物,改善口味,與燧人氏交換金屬用來改善矛尖,陶器,可以儲存食品或者煮熟食物,滋味更佳;燧人氏發現金屬可以與黃帝換取裘皮,與神農換茶葉;蚩尤氏覺得搶來的肉類,不吃就爛掉,卻可以換取時尚獸皮衣服,顯得更酷,因此幾個部落都自發地定期到一個高崗之上換取自己需要的東西,各部落其樂融融,並給這個高崗起名曰:市。

話說神農氏換回來20只兔子,由於飼養管理不善,死掉17只,他大為懊喪,下次黃帝發邀請函約神農交換的時候,神農說:小弟一直羨慕黃帝大哥脖子上面掛的那一串很酷的貝殼(貝殼在黃土高原腹地可是稀罕物件,那是地殼運動千百萬年才搬運過來的。),咱們老交情了,我暫時不想得到那麼多兔子,因為養不活,也沒有冰箱,不如你將項鍊上的一個紅色貝殼給我玩幾天,代表我給了你三鬥麥子,到時候,我還給你紅色貝殼,你再給我三隻兔子,如何?黃帝一聽,曰:然,心想:我這玩意兒雖然好看稀有,但是掛在身上也是累贅,奔跑狩獵,叮噹作響,嚇跑不少野獸,反正我現在沒有那麼多兔子交換呢,大群孩子嗷嗷待哺,先換了麥子再說。於是,神農氏得到了貝殼,交出穀子,黃帝得到穀子,餵養孩子,承諾將來用兔子歸還就可以了,雙方滿意而散。這樣子,契約關係形成了,貝殼無意間就成了交易的見證,還暫時有實物儲存功能。神農又想得到燧人氏的金屬,改進農具,但是暫時沒有穀子換,再說,燧人氏此時也不想要穀子。神農於是說:黃帝欠我三隻兔子,你先給我金屬耒,到時候你憑藉這個貝殼向黃帝換回三隻兔子不就可以了麼?燧人氏打電話給黃帝,證實確有此事,覺得可行,於是就答應了。貝殼又一次充當了交易信物。由此,貨幣的代表物產生了,那就是貝幣,上古人氏守信,一年也就交換幾次,黃帝項鍊上的十幾個貝殼就可以算得過來,這一用就是數千年,貝殼充當了交易媒介和價值度量。不過從此埋下了貨幣危機的根。

蚩尤氏這傢伙很不老實,整天東遊西蕩,總想吃白食,有一次,他在海邊泡妞,偶然發現海灘上有幾個貝殼與神農氏手上持有的貝殼一模一樣,竊喜,這東西在黃土高原非常稀罕,百來年也搞不到一個,這裡卻是唾手可得。這樣子,我可以用這些貝殼,換取燧人氏的金屬了,反正他也不知道這個貝殼是哪裡來的,比搶劫容易多了,嘿嘿嘿。於是他用海灘撿到的貝殼,換取了燧人氏的三把板斧,燧人氏經常用貝殼交易,也沒有懷疑,等燧人氏拿著貝殼向黃帝索要兔子的時候,黃帝一臉錯愕,但為了守信,還是交換了,越想越不對勁,隨後找到神農氏,燧人氏,炎帝,互相查證交易記錄,發現不那麼簡單,於是逼問燧人氏貝殼的來源,最後發現蚩尤氏搞鬼,就聯合炎帝等部落等,將蚩尤氏幹掉了,暫時平息了交易紛爭,但是貝殼萬萬是不能夠用了,因為海灘上到處都是。有一種大鳥身上的羽毛很稀罕,築巢在萬丈懸崖頂端,飛行在千米以上,非常不容易捕捉,每年抖落羽毛兩三根而已,那麼,大家都用那種鳥的羽毛作為交易見證,相安了數千年。其後,有個帥哥叫做后羿的發明了弓箭,一天就射落九隻鳥,得到大量羽毛,羽毛也失去了交易信任。此後大家陸續採用雨花石,熊牙等等,都相繼失敗了,反正總有人可以偶然發現很多。大家困惑了幾千年,互相言語不和,大打出手,這可能就是歷史上最早的貨幣戰爭。(以上摘自諸葛小村姑的《貨幣通俗演義》)

話到如此,大家就知道了,用普通物品充當交易媒介,面臨的風險就是突然增多和仿冒的危險,這樣子,在歷史的長河中,大家將財富的注意力逐步集中到金屬上面,一開始是銅,銅易腐蝕,較硬,切割不方便,後來是白銀,隨後是黃金,稀缺性和攜帶便利性讓和兩種金屬脫穎而出,成為財富的代理。


謝謝閱讀!


諸葛小村姑


縱覽元素週期表,發現金子最適合,除去那些有放射性的、有毒的、不穩定的、不好看的、不稀有的就只剩下黃金了。

但是古代人可不知道元素週期表啊,為何黃金就被歷朝歷代選作為硬通貨呢,況且是世界上大部分的文明都是這樣,不約而同的選擇黃金呢?

黃金的可塑性很強,有較強的延展性,而且在空氣中很穩定,黃金的熔點是1064攝氏度,古代人在開採到伴金礦時,首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淘洗,去掉表面的雜質,然後磨成細小的顆粒再次淘洗,去掉不含礦的部分,這時候剩下的就是精礦粉了,當然還是含有其它雜質的,比如銀也混在其中。

之後就是火煉了,古代的方士們掌握了不少的金屬冶煉工藝,如果耐心的話,是可以提煉出純度還可以的黃金的。

古人一看金燦燦的非常喜歡,而且開採難度又不大,有時候甚至在河流旁邊,或者是山崖兩旁就可以見到這種礦石,加上其金燦燦的光華以及沉重的手感,逐漸就成為了古代人喜歡的華貴商品了。

其它文明也是這樣,埃及法老墓中也有著大量的金銀器具,這是什麼原因?

這是因為金礦在地球分佈廣泛,且深度較淺,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樣,有時候在山崖沙岸兩旁就可以踢出來一塊狗頭金,你可以想象這樣的畫面,一位古代人行走在路上,突然腳踢到了一塊沉甸甸的物體,裡面夾雜著金燦燦的物質,他能不好奇嘛?

正是因為分佈廣泛這個原因,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文明才不約而同的認識到了黃金,而同樣的,同為人類自然都對其比較喜歡,正如同我們都喜歡看美麗的事物一樣。

古代人可不知道其中有著那麼多的化學知識,只是覺得好看,擱著很久還是金燦燦的,於是就選擇了它。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幻船塢


黃金作為世界上比較貴的一種金屬,在歷史中一直都扮演著很多角色;據說黃金符號Au來源於個羅馬神話中的黎明女神歐若拉(Aurora)的名字,寓意為閃耀的黎明。古今中外,凡是能夠開採出金礦的地方,各個國家必定會去爭奪開採權,黃金除了具有柔軟,抗腐蝕(王水除外),易加工,延展性強,難分解,等比較良好的化學性質外;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已經具有很多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下面就來一一來了解。

1權利的象徵

在中國古代,黃色是作為一種統治者權利的象徵的顏色,在佛教中也可以看出那些修行比較高的高僧,在死後都是以金黃色塑真身,這也說明,黃色在人們心中早就成了一種信仰的顏色,這種顏色恰好和黃金的顏色一樣。因為黃金擁有一種純正且正義的特性,能夠代表統治者的身份與地位。<strong>

2財富的象徵

在經濟學中,很多與經濟相關的商業性活動,在宣傳時,很多海報都使用黃色來做背景色,並配上黃金的圖片。而且作為一種流通的貨幣,曾在中國古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較大的買賣基本上都是用黃金交換。但在現代社會,由於觀念的改變,金首飾開始出現在個人身上,這就是一種尊貴與愛美表現。<strong>

3科學技術中的廣泛運用

由於黃金具有許多優良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對電子器件中導線的電阻大小要求越來越高;由於黃金的導電性比銀還要強,因此在許多精密的器件或者設備中,導線都採用金;但是金的價格非常昂貴,目前大約一盎司1300美元,約合人名幣8710元,為了減少成本,用銀來做導線就成了比較經濟的選擇。在目前看來,黃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畢竟是人類發展中的一個文化共識。<strong>

如有不足,請補充。


零維立方體


為什麼幾乎所有文明最終都認可黃金?往復雜了說,就要講到貨幣的發展史,以及貨幣的屬性。

往簡單的說,黃金可以在自然界以單質存在,等著被人發現,但凡文明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會被人發現,這種神奇的堅固金屬。

可能有人要說,那鑽石呢?天然鑽石的量就太少了,很難被所有文明都發現,而黃金而相對較易發現,其物理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被空氣腐蝕的特點,容易收藏,而且經過加工人們發現,它還能散發出耀眼的光澤,而光這一事物是古文明共同崇拜的對象,易被人類文明所接受!

因此到了最後黃金就成了人類文明共同認可的事物!


蒼狼銀狐


說起來有點逗,黃金最開始被看重且做為貨幣,就因為它顏色好看且獨一無二。黃色的黃金,被視為高貴的象徵,而且黃色易於發現,容易被人識別和開採出來。



貴金屬不止有黃金,還有銀和鉑族金屬(釕、銠、鈀、鋨、銥、鉑)等7種金屬元素。因為它們的含量都極少,所以都有做為貨幣的潛力。例如鉑族元素鉑金(pt)、鈀金(pd)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貴金屬。這些鉑族貴金屬也具有像黃金一樣的極強化學穩定性(抗氧化、耐腐蝕、以單質形態存在)。所以, 鈀金與鉑金、黃金、銀同為國際貴金屬現貨、期貨的交易品種,且歷史上曾一度比鉑金價格還高。故而,可不是隻有黃金一種元素作為貨幣被認可,這些貴金屬都是寶貝,都是錢。



只是除了金和銀外,鉑族元素多分在礦石中,很難以開採。所以直到18世紀左右,才依靠化學反應把這些鉑族貴金屬分離開來,成為我們的貴金屬一員。而黃金,沙子中就存在,且有時候還會聚集成團,外加顏色金黃,所以很早就被人們開發了出來,慢慢由裝飾品變成了貨幣。就連馬克思都說過:“黃金天然不是貨幣,但是貨幣天然是黃金”。

黃金也確實具有作為貨幣的資本:化學穩定性強、儲量少而有限且不可再生(超新星爆炸或者中子星合併等大型宇宙事件才會產生黃金),具有多種特殊用途。因此,這種稀少的寶貝自然而然就被人們認可了。即便到了現在,都在作為“貨幣”使用。當然,鉑族元素也是如此,只是鉑族元素的年產量實在太少,用的地方又太多(例如化學催化劑、電器接觸部件等),不可能像黃金一樣被大肆儲備。距有關數據報道,有些鉑族元素的年產量不及黃金的8%,而黃金在科技領域一年的需求量就在300多噸(精密電器連接部分需要黃金,生物醫藥納米金也是需求量與日俱增),可謂天文數字啊。



所以,不論從黃金的稀少程度還是用途來講,黃金被人們看重認可都是理所當然的。

關注一下吧,總有你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