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後勤學院大學生科技節的報告

武警後勤學院大學生科技節的報告 後勤學院學員科技創新活動喜訊頻傳: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由3名學員聯合設計的作品《空氣中的殺手》獲得一等獎;在第二屆“八一杯”軍隊院校大學生物理科技創新競賽中,5名學員設計的2件作品分別榮獲二、三等獎。

一所後勤院校,何以在科技創新中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初冬時節,寒意漸濃,早來的一場大雪為校園披上一層銀裝。該院大講堂內,一年一度的大學生科技節成果彙報會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

沒有專家教授,沒有學術大腕,一大批由學員“創新、創作、創意”的成果讓人眼前一亮。

為學員的奇思妙想“買單”

大講堂一樓前廳內,一項項由學員創新發明的成果整齊排列,一個小小的軍用水壺蓋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

這是由研究生學員範海東和胡建共同設計的“武警10式水壺蓋”。本屆科技節上,它以貼近部隊、簡單實用的特點,被專家評為創意設計一等獎。

談起這個水壺蓋的創意,範海東、胡建介紹說,下部隊實習時,每次訓練總是聽到戰士們抱怨,跑完步除了一身汗還要一身水,原因是配發的軍用水壺裝滿熱水後,壺蓋受熱易劃擰不緊而造成溢水,戰士們經常戲稱它為“溼身水壺”。

一句不起眼的牢騷話,深深地觸發了範海東、胡建的靈感:怎樣設計一個新型水壺蓋解決戰士們的煩惱呢?

實習結束後,他們查閱了大量資料,自學三維製圖工具,向工程力學和製圖學老師請教,終於在嘗試了數個方案後設計出最終方案:在水壺蓋內側加裝支撐十字架。

一個受熱易劃扣導致漏水的水壺蓋,通過簡單的“十字形”改裝,戰士們“水壺溼身”的問題便迎刃而解。

創新,離不開異想天開的思維;小改裝,也能解決訓練大問題。面對記者的感慨,學院科研部部長楊金柱介紹說,這次科技節共收到創意設計成果50多件,許多學員的創新成果最初就來自於他們的奇思妙想。

為此,該院因勢利導,搭建創新能力培養平臺,撥出專款設立了“大學生科研基金”,估價購買學員的創新成果,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調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不同專業“跨界組合”集體攻關

玩遊戲也能玩出全國大獎,這事你信嗎?

今年剛入學不久的新學員呂佳隆,正對著一臺筆記本電腦玩得入神。他興奮地告訴記者:“入學前總擔心會不適應軍校生活,害怕四年的大學時光缺乏規劃,沒想到現在通過玩遊戲就解決了!”

原來這是一款新生教育養成軟件,主創人是醫學專業的學員姜春田。看到軟件如此受追捧,小姜告訴記者:“遊戲一直伴我長大,考入軍校後就想設計一款反映軍校生活的軟件,寓教於樂。”

這一想法產生後,他立即找來了與他有共同想法的小夥伴黃玉芬、陳詩雅組成創新設計小組。三人密切合作,分工明確,姜春田負責編程和創意,黃玉芬負責美工設計,陳詩雅負責劇本。選定題材後大家分頭行動,就連暑假三人都通過網上交流創作心得。

開學後,在學院信息技術教研室老師的幫助下,作品經反覆修改,7位個性迥異的卡通形象、數百張動畫表情在他們的軟件裡“動”了起來,將軍校生活的點滴貫穿其中,提供給新學員們一個初步瞭解軍校文化的平臺。後來,該軟件被推薦參加全國大學計算機設計大賽,一舉榮獲一等獎。

醫學專業學員榮獲計算機大獎!科技節許多成果的創作者都是2人以上,而且是不同專業的“跨界組合”。

學院院長李玉明說:“打破系隊和學科之間的界限,讓不同專業學員圍繞一個課題合力攻關,收到了1+1>2的效果。”

為此,該院對有潛力的課題,專門為學員配備了專業導師進行指導,進一步增強學員創新的整體能力。三年來,先後立項學員申請研究課題30多項,資助經費20餘萬元;160多名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肖毫偉 趙榮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