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后勤学院大学生科技节的报告

武警后勤学院大学生科技节的报告 后勤学院学员科技创新活动喜讯频传: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由3名学员联合设计的作品《空气中的杀手》获得一等奖;在第二届“八一杯”军队院校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中,5名学员设计的2件作品分别荣获二、三等奖。

一所后勤院校,何以在科技创新中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初冬时节,寒意渐浓,早来的一场大雪为校园披上一层银装。该院大讲堂内,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节成果汇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没有专家教授,没有学术大腕,一大批由学员“创新、创作、创意”的成果让人眼前一亮。

为学员的奇思妙想“买单”

大讲堂一楼前厅内,一项项由学员创新发明的成果整齐排列,一个小小的军用水壶盖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这是由研究生学员范海东和胡建共同设计的“武警10式水壶盖”。本届科技节上,它以贴近部队、简单实用的特点,被专家评为创意设计一等奖。

谈起这个水壶盖的创意,范海东、胡建介绍说,下部队实习时,每次训练总是听到战士们抱怨,跑完步除了一身汗还要一身水,原因是配发的军用水壶装满热水后,壶盖受热易划拧不紧而造成溢水,战士们经常戏称它为“湿身水壶”。

一句不起眼的牢骚话,深深地触发了范海东、胡建的灵感:怎样设计一个新型水壶盖解决战士们的烦恼呢?

实习结束后,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自学三维制图工具,向工程力学和制图学老师请教,终于在尝试了数个方案后设计出最终方案:在水壶盖内侧加装支撑十字架。

一个受热易划扣导致漏水的水壶盖,通过简单的“十字形”改装,战士们“水壶湿身”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创新,离不开异想天开的思维;小改装,也能解决训练大问题。面对记者的感慨,学院科研部部长杨金柱介绍说,这次科技节共收到创意设计成果50多件,许多学员的创新成果最初就来自于他们的奇思妙想。

为此,该院因势利导,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拨出专款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基金”,估价购买学员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调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不同专业“跨界组合”集体攻关

玩游戏也能玩出全国大奖,这事你信吗?

今年刚入学不久的新学员吕佳隆,正对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玩得入神。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入学前总担心会不适应军校生活,害怕四年的大学时光缺乏规划,没想到现在通过玩游戏就解决了!”

原来这是一款新生教育养成软件,主创人是医学专业的学员姜春田。看到软件如此受追捧,小姜告诉记者:“游戏一直伴我长大,考入军校后就想设计一款反映军校生活的软件,寓教于乐。”

这一想法产生后,他立即找来了与他有共同想法的小伙伴黄玉芬、陈诗雅组成创新设计小组。三人密切合作,分工明确,姜春田负责编程和创意,黄玉芬负责美工设计,陈诗雅负责剧本。选定题材后大家分头行动,就连暑假三人都通过网上交流创作心得。

开学后,在学院信息技术教研室老师的帮助下,作品经反复修改,7位个性迥异的卡通形象、数百张动画表情在他们的软件里“动”了起来,将军校生活的点滴贯穿其中,提供给新学员们一个初步了解军校文化的平台。后来,该软件被推荐参加全国大学计算机设计大赛,一举荣获一等奖。

医学专业学员荣获计算机大奖!科技节许多成果的创作者都是2人以上,而且是不同专业的“跨界组合”。

学院院长李玉明说:“打破系队和学科之间的界限,让不同专业学员围绕一个课题合力攻关,收到了1+1>2的效果。”

为此,该院对有潜力的课题,专门为学员配备了专业导师进行指导,进一步增强学员创新的整体能力。三年来,先后立项学员申请研究课题30多项,资助经费20余万元;160多名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肖毫伟 赵荣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