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叛逆期怎樣教育?

張妮611


我是一個初中生男孩的爸爸,目前感覺正緩緩走過孩子的叛逆期高峰。回首這三四年的經歷,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好呢?不知道。實在太可怕了!

漠視,冷戰,嚴重的時候竟然會和你言語對抗,就差沒動手了。這期間,我無數次的苦口婆心,無數次的鬱悶,無數次的生氣衝動,也無數次的恨其不爭,當然也無數次的尋找各路良方。

慢慢回暖的今天,我來說說一些體會吧,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心態放鬆,很關鍵

首先你要有孩子叛逆期到來的心理準備,而且要有最壞的那種。有了這樣的思想準備以後,你就會覺得青春叛逆期太正常不過,今後面對孩子的各種表現,你不會一下子接受不了——而一旦你接受不了,很多過激的事情就會做出來,那可就真的壞事了。告訴自己,沒事的,那只是一個階段罷了。事實上也是如此,只要孩子本質不壞,過了那個時間段就會好了。

第二:沉得住氣,別比他更激動

話是這麼說,但很多家長在遇到兒子像個十惡不赦的惡棍時,內心是崩潰的。這個時候,勸你強制自己冷靜,不要比他還激動。有時候孩子其實知道自己錯了,可是青春的特點就是不服輸啊,不願意低頭啊,所以他明知道錯了也不會向你低頭。遇到這樣讓你生氣的時候,找個出口讓自己冷靜冷靜。等到孩子也平靜的時候,再跟他儘可能輕鬆地聊天,效果會好很多。

第三:千萬別拿孩子去跟別人對比

“你看看人家,怎麼就那麼懂事!”生氣的時候,你是不是很自然拿別人跟孩子做比較。這種對比是災難哦,孩子最恨這種對比,非常反感。當然也沒必要像對小學生那樣肉麻地誇“你真棒”。你最好實事求是地肯定他的成績,有過錯,也不要使用過激的言語。要知道,這時期的孩子非常敏感,同學之間什麼話可以刀槍不入,父母的一句尋常話卻可能惹來暴風雨。

第四:不斷修復親子感情

我承認,在這幾年裡是我們和兒子關係受損最嚴重的時候,人一生氣啥事都能做得出來嘛。不斷的後悔,便不斷地去修復父子關係。我發現,信任他,用平視的角度去和他相處,兒子更受用。

上週的一天,我給他送飯。他第一次問我吃了嗎?我說沒有,他居然說“你吃一塊豬扒吧”。當時我的淚水差點流出來了。我知道,兒子已經開始不對抗我,他已經懂得了父母的心!

鬥智鬥勇,有人用這個詞來形容孩子叛逆期裡父母的感受。也許吧,講究策略必不可少,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第四條——不斷修復親子感情。沒有這個基礎,我覺得比較難。


大夢說作文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叛逆的經歷,這段時期逢事易怒,明知別人說的正確,卻違心不聽;明知別人做的對,卻堅決不贊同。我想這與一個人身體發育到一定階段有關,但更重要的應該是心理成熟過程中的一個必然時期。



叛逆期往往出現在初中階段,也正是心理成熟的過渡時期。這時的孩子對周邊事物均有了一些看法,雖略顯稚嫩,但必定是他觀察、判定所得。因此孩子與父母的觀點相悖,矛盾也就因此產生,而這種矛盾不斷激化,便導致了他們的叛逆。



明確了孩子叛逆的成因,那麼該如何預防或者緩解孩子的叛逆呢?

既然孩子的叛逆是他們與父母觀點相悖造成的,那父母不仿贊同他們的觀點,肯定他們的判斷,同時巧妙引導他們更深入地去了解事物。下面是兒子與父親的一段對話。



兒:爸,我想換一部智能手機。我們班大部分學生都換了智能手機。

爸:那他們都用智能手機做什麼?

兒子思索了一會說:大都用來打電話,個別學生還偷偷上網玩遊戲。

爸:為什麼說是“偷偷”?

兒:因為他們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學校也明令禁止。

爸:那也就是說,在學校你們只能用手機打電話?

兒:是這樣的。噢!爸,我明白了,其實沒有必要換智能手機!

爸:兒子真聰明,關鍵是懂事了!

在上面的對話中,如果爸爸一聽到孩子要換智能機便大發雷霆,恐怕因此就種下了矛盾的種子,進而發展成叛逆。



總之,叛逆是孩子身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一種正常的表現,只要父母正確對待、合理引導,便既可控,又可防。


羊頭丹水


我也不扯什麼大道理,叛逆期的孩子與父母的矛盾多是發生在相互不理解上。所以,我建議您與孩子認真的談一次。大體內容是,你跟孩子說自己的年齡與他相差太多,有代溝所以有些事我也不理解了你,而且,我也不可能24小時都盯著你,所以不可能掌握你100%的情況。如果以後,我說錯了,咱們可以心平氣和的說,談一下。這麼經歷過幾次以後,孩子潛意識就會知道,你是理解他的,他的情況你都知道,你在說他的時候,他就會心服口服的。


眉目依舊的ni


一起和他叛逆,一起承擔後果。


視覺成


恭喜你,這個男孩兒長大了!他要有他自己的想法,這是他走向成熟的起點,要祝賀和鼓勵他!同時站在他的視角,試圖理解他的思維方式,以及判斷事物的理念是什麼!找到他思想的根源,才會真正明白叛逆的原緣由!


正學尚書院


①修復親子關係,每天有高質量陪伴,陪玩或運動

②耐心傾聽孩子的內心,溝通方式要平等,尊重

③理解萬歲,換位思考,給予無條件愛的接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