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亲戚自豪地说,自家两个女儿都考了一本,在他们村中只有他们一家,对此你怎么看?

历史漫谈君


在村里,能够培养出一个一本的大学生就很难了。如果两个女儿都上了一本,觉得自豪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

在村里,考上大学意味着一个好的未来,这是一种观念。如果孩子以后有出息了(至少目前看是这样),父母觉得自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然,可能有些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炫耀,会让人觉得有点不舒服。特别是对于自己孩子读书不行的家长,听到这些消息内心会比较难受。


但是,实际上这件事情对村里绝对是大好事。因为这是榜样!我们都知道人会受到认知的限制,如果村里面的孩子都觉得读书很难,上一本很难。那么现在一家考出了两个一本大学生,这绝对对后来的孩子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我老家隔壁的一个村,属于资源比较匮乏的,而且常年被洪水困扰。但是这个村出了很多大学生,是我们当地学习比较厉害的一个地方。有些人会把这归结为风水问题,但是实际上,这都是榜样的作用。

因为这个村抱有一个信念,只有靠读书才有好未来。一开始大家也是将信将疑的,但是看到了榜样,大家就很慢慢相信起来。


同样的,我们县中也是如此。一开始大家都不相信上县中能考上什么好学校,直到有一年,突然有一个男同学考上了清华。这下不得了了,之后考上一本的人数越来越多。考上好大学的人数也是逐年递增。


所以这种事情对整个村子都是好事,大家要利用好这个榜样,让自己家的孩子也能够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


千万不要有嫉妒心,在日本的一个影片《红鳉鱼》中,有这么一段话:

嫉妒为何物?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诸行动,揪着对方的弱点不放,连自己也落得下作,这就叫作嫉妒。本来为了和对手相匹敌并超越对方而努力,日复一日这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但人总是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嫉妒比较轻松。现实就是答案,就算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现实就是现实,要理解现状并且分析,在那其中一定会有导致现状的原因,对原因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再据此付诸行动就好。


让孩子好好学习,让学习真正地改变村里面人的命运吧!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在农村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能有大学生还是很值得骄傲的,祝福这个家庭出了二只金凤凰。

我的父亲50年代的中专生(1937年,副县级,现身体棒棒哒),兄弟姐妹5人父亲最小集全家之力供出一个中专生是全家人全村人骄傲。父亲当年县农委工会主席给我们村农资、化肥、农机、煤炭、煤油帮助不少。父亲的同学初中毕业后来都上升到县农行行长,市农行副行长。常听父亲讲他的一位同学当年被参选国家原子弹工程,当年国家动员他同学谈话不能告诉任何人如果项目实验不成功永远消失不能通知家人,他同学是独生子就一个老母亲在家,他同学很孝顺结果没去,后来感到很后悔如果去了也会成为功臣。2010年父亲的同学聚会在北京,军界的几位同学介绍了我们的原子弹可比当年的原子弹威力强大多了。

我大伯父家的二位哥哥70年代的高中中专一位教育系统退休(高教)另一位市水利局(正县级)都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高中中专(都以下学6年)

我兄弟姐妹三人(初中毕业)学习都不太好也都不爱学习也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都不太成材但受父亲的教育人品影响,也各自通过自己努力在单位都有点小成绩,我们兄弟姐妹三人都是80年代初农转非父亲给安排就业。

可喜的是2015年我儿子与弟弟家的孩子都双双考入211重点本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中国石油大学,我的儿子当年山东全省位次7500名646分(985山东大学644分)姐姐家的孩子也是一本毕业2010年考入本市公务员。

2019年4月我的儿子与弟弟家的孩子又同时都考入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一志愿),弟弟孩子上海大学研究生(第一志愿)。

我哪位正县级的哥哥家孩子也硕士毕业分到国家水利部工作多年了。

我一个堂哥也是1979年的中专生市财政局退休,孩子研究生毕业考到教育系统工作。

另一个堂哥家儿子军校研究生毕业空军正团级,北京工作安家多年了。

一个小家族(总人口不足100人)出了5个硕士,9个本科生,4个中专生(70年代)2个中专生(50年代)我们村1980年时4500多人,2017年时听自己的同学村长说5600多人了通过发选票获知,有二大家族都过千人。我们村前前后后走出去1000多人,北京三人空军司令部一人,水利部一人,最高检一人。

我二位舅舅从未上过学,5位老表也多只是上过小学农民工,但他们的孩子个个也都是本科。

大表侄本科(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韩国延世物理研究方向)2012年被评为(国家杰出)青年学术带头人。

其他表侄北京国企工作一位,本省国企工作二位,县国企工作一位。全都离开了农村老家老表们也都各自跟着他们孩子工作的城市享受晚年了。

以下是我83岁父亲写的








源清茶社滕州


上学无用论都是嘴上说说,你敢说你不羡慕学历高的,反正我是羡慕,虽然我挣钱也不少,但是就是羡慕嫉妒,我也上了可惜是不入流的大学,我老家村里有几个学习超级好的,其中一个直接保送国外留学了,待客的时候村里都去巴结去了,出去的时候村里都把那姑娘的学业拿出去吹吹,觉得自己村里出人才,自己也很有面子,我初中同桌研究生毕业直接去澳大利亚工作加进修,总之一句话你自己感觉自己挣钱挺多的,其实人家说出来自己的年薪的话你可能只是人家的零头,只是人家不想吹罢了


丢失的戒指4


我是80后!好有同感!想起当年我上高中的时候,亲戚家的,邻居家的都初中毕业就开始干活了!我父母坚持让我上了高中,考大学!别人都说,闺女上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挣点钱呢!

当时家庭条件也不好,父母说,我们没有文化,一辈子再地里种地,干活,我们再苦再累供你上大学,将来不求出人头地,只要不受种地的累!所以,我读了高中,大学,走上了讲台!感谢父母!

我是老大,后面的妹妹弟弟也都上了大学!现在在城市扎根,做5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买了房子,车子,还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我们都沾了读书的光!

现在村子里,也会说你看谁谁家,人家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到城市去了,多好!知识改变命运!

一个家庭培养出来大学生不容易!是值得骄傲的事情!父母的远见,孩子的刻苦一起圆了这个梦!!





肖老师英语课堂


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父母不容易,农村里能供出两个大学生而且都是一本,说明父母教育得当,孩子懂事。毕竟和城市孩子比起来,他们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都有很大差距,他们真的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努力得来的回报。父母也是拼着全力供他们读书。

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里贫穷,兄弟姐妹多,全部读书是很奢侈的事情,但是父母依然坚持让我们读,无论男孩女孩,只要你读得进。所以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成绩成为了我们是否能继续读书的唯一判断标准。

偏偏我们三姐妹成绩都不错,最终大姐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初中毕业后主动辍学打工,一直到现在父母都深感遗憾。而到弟弟妹妹读书时,家里条件好一些了,妹妹又读不进,不愿意继续上学,父母恨不得拿鞭子抽,却依然不起作用。

所以说,在农村有能力又开明的父母,同时孩子还懂事成绩好,那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两人同时考上名牌大学,更是光宗耀祖,扬眉吐气的喜事,必须得见人就说呀,因为太不容易了!


卢文冲吧啦吧啦


在农村能考上大学的确是件高兴的事。我们家三姐弟,都没有读过大学,我爸兄弟姐妹的小孩都还在读大学,所以我们三姐弟老是被我叔啊,奶奶,爷爷看不起,觉得我们笨,没用,我是最大的(女的),已经结婚了,嫁的很远,是外省,所以就更让我家里的亲戚看不起了,我老公自己做包工头,但是我家里人就觉得我老公是在工地干活的,也看不起,都觉得自己家小孩读大学了,以后有出息的,所以都看不起我们家,但是我想说,虽然我们没有读过大学,不过挣的钱不一定比读了大学的人挣的少。


晓敏mm1


农村里,一家出一个一本大学生都是很不容易的事,何况自家两个女儿都考上了一本,肯定是一件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情。


我家也是农村的,姐姐考上了二本,我考上了一本,今年又考上了研究生。每次寒暑假回家,亲戚朋友们总会说,我家风水好,老祖宗为什么单单只照顾我们一家人,七大姑八大姨,整个家族加起来三四百多家人,就你家除了大学生,还是两个。爸爸每次听到别人这么说,总是乐呵呵的,略微有点尴尬地笑笑。

爸爸偶尔也会语气平静地跟我说,你们小时候靠父母给你们挣面子,父母老了就得靠你们给我们挣面子了,我们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虽说几年下来花销有点大,我们比较辛苦,但是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全村有多少人家能培养出大学生?你们考上了大学,我走在路上,腰杆子都硬得多。


萧萧说法


我家兄妹两,我们小时候我爸就希望我们两个上大学,那个年代大学生是包分配,铁饭碗。后来我家兄妹两人都是大学毕业,在村子里也是人尽皆知。从大学那会,村里人遇到我爸妈,都会说,你管了。两个大学生。我爸喜欢显摆,我妈不显摆。我妈知道别人的奉承只有是嫉妒。其实大学生现在不值几毛钱,别人家孩子初中毕业就打工赚钱,我家不但没赚钱还继续花家里钱直到二十多岁。家里真是被念书念的穷啊。人家问我爸我工资多少(我在外打工,我哥老家当老师,所以不问我哥),我爸都是往高了说。偶尔问到我,我不直接回答,人家说多少我都说差不多。我不喜欢张扬。过了那种穷酸并且被人瞧不起的年头。现在我只希望家人开心幸福就好


用户3861870567657


这可不在我们村我和我弟也是大学生,在我们村也是很有名的,甚至整个初中,当时在初中与小学是在一起的,整个乡中心学校十二个村的孩子读书最好的村是我们村,而我们村读书最好的综合比那就要算我们家了。为什么说综合比呢?因为我们周家出了四个大学生,一个是当年的市里的理科状元现在搞石油工程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一个现在在香港读博士搞电子科研大学也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毕业,一个是重点大学本科满分750考了698分现在在上海做培训师因第一志愿没选择好补报了第二志愿上了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而我读的是医学系但没从事医学因为我读的是特殊的专业,这个专业只能进戒毒所以才能有用去了几个月看尽人间冷暖,还是出干别的好,后来学印刷技术现在是技术员。


飞毛J8个腿


一个农村家庭,两个女儿都考了一本,就算在村中不是只有一家,也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作为亲戚,题主理应为他们感到高兴。

我们村是比较闭塞的,三十几户人家,十七八个姓氏,三十年前基本就靠几亩薄田度日。大家的日子过得都比较凄惶。近些年来,许多人家外出打工,孩子纷纷考出农村,这才一改原本的贫困面貌,只不过村里老宅还在,人却越发稀少了。

说起来,我们村最早考出去的是一个中专生,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顿时成了我们村的偶像级人物,我们一干读书的儿童无不以他为榜样,因为,考上了中专,意味着他率先走出了农村,从此要过上公家人的生活了。

十年之后,我们长大了,又一个考上了师专,紧接着是我第二年也考上了师专。那时候我们家的条件在村里算好的,因为父亲在乡政府有一份公事。所以,我考上的时候,家里面摆了三天酒席。对于农村人家来说,这真的是一件特别值得庆幸的大事啊!

之后,我毕业回到本乡当了一名老师,我本家的两位孩子,特别厉害,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及过他们俩,竟然一前一后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在我们村乃至全乡都成了美谈,他们的父亲去世较早,只见到大儿子上了名大;小儿子上名大时,已经去世数年。他们的母亲一说起两个儿子来,那是自豪到没边的!现在这两个孩子都在市里上班,对母亲特别孝顺,他们的命运完全是因为读了好大学改变的。

这么一梳理,我发现我们村三十几户人家里,考上好学校的还就是我们本家的四五户,现在都在外面工作,最次的恐怕就是我了,也在县城的一所学校里任教。第一个考出来的已经在县局当局长了。更关键的是,我们这些从农村里考出来的人,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更加注重。我们的孩子都是一本以上,还有全国重点的。

举这些例子,是想说,农村人家,寻求一条出路,让孩子接受教育的父母都是值得佩服的!尤其是题主的亲戚,两个女孩也仍然尽心尽力,让她们都上了一本,确实是了不起的。

真的不应该再宣扬读书无用论了,读书就算不能谋到一份出人头地的工作或职位,也一定能开阔视野,看到不读书的人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