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庄稼地里遇到好事儿,高兴了好几天,至今难忘

小说:庄稼地里遇到好事儿,高兴了好几天,至今难忘

下乡的生活是艰苦的,一点点的好事儿就叫人非常高兴,人们很容易满足。

到了麦收秋收的季节,民兵要轮流看青,就是要巡逻查看地里的庄稼,防止有坏人偷生产队的庄稼。

其实那个年代坏人真的很少,,人们把名声看的很重要。

就是有个把怀贼心的人也没有贼胆儿,各村的民兵可不是吃素的。

有一次晚上我们在村外巡逻,看见土道上远处有个黑影背着一大捆东西。连元喊他站住,他反而向前跑,连元一拉枪栓,照他的头上边就是一枪,吓得那个人扑通就趴在了地上。我们跑过去一看,是个邻村的小伙子,浑身哆嗦,背上背的是一大捆青草。嘴里哆哆嗦嗦的念叨:可把我吓死了。

这事儿传遍了十里八村儿,都知道孙庄子的民兵厉害。

所以我们看青就是到地里走一走,是个极轻松地活儿。

一年秋收的时候,我中午在地里转悠,怕的是地里人都回家吃午饭有坏人来偷庄稼。正午的大太阳晒得浑身是汗,脸上冒油。就想到地边的水渠里洗把脸。

到渠边一看,渠里的水都蒸发的干了,一眼望去只有远处有几个小水洼在太阳底下闪着亮光。

正在懊丧洗不了脸,就看见那小水洼里亮闪闪的在动,好奇的跑过去一看可就乐了。原来是六七条半大鲫鱼在水洼里挣扎着涌动,水洼里的水太少,鲫鱼的脊背都露在水面上,那水都成了稀泥汤子。

这水洼要再过个半天就得干涸了,这鱼也得臭了,我咋来的这是时候呀,这好事儿就像是给我预备的,这下子可以解解馋了,一时间高兴地不行。

秋天早上出来时有点凉,套了件中山装,那个时候知青最讲究的衣服就是中山装。中山装下摆有两个大口袋。我从肩头拉下中山装,从水洼里连泥带水的抓起鲫鱼就往口袋里塞。

连着走了几个水洼,中山装的四个大小口袋都装满了鲫鱼,装不下了干脆把衣服翻过来当包袱皮儿,又抓了些鱼大概一共有四斤多。

没敢回知青点儿,知青点儿二十几口子馋虫一顿就会给报销了。

到了宝锁家把鱼倒在一个大洗衣盆里,放上水,小鲫鱼们还欢实的呢。

宝锁妈说这鱼就搁在盆里养着,吃时就捞出来几条,可以多吃些日子。

晚晌儿宝锁妈做的咸菜傲鲫鱼,贴的新玉米面饼子,还熬了大米粥,这顿饭吃的那叫一个爽快。

这看青遇到的好事儿,叫我高兴了好几天。

其实在当时的农村,也有现在想起来流口水的美食。

我下乡的公社是不许社员自家杀猪的,养的大肥猪要交到公社的收购站,然后送到城市的食品厂。国家首先要保证城市市场的繁荣,不知其它地区是否也这样。

没有肉吃,就下河捉鱼,于是就有了我在农村尝到的第一道美食:咸菜熬小鱼儿。

咸菜就是用大盐粒子腌的 大白萝卜,或是芥菜疙瘩,切成细丝,先用水泡一泡,不然会很咸。

把咸菜丝和小鱼一起放到大铁锅里熬,要多放些水。因为大铁锅的上部还要贴一圈儿玉米面饼子,饼子熟了咸菜鱼也熬好了。

就着咸菜小鱼儿,咬一口新玉米面儿贴的大饼子,可香了。

第二种难忘的美食是房东大娘做的,白菜油渣高粱面大蒸饺儿。

那个年代猪油是不好买的,我每次回城探亲都想办法找亲戚,托朋友,多买几斤猪油带回村里。

熬好了猪油会剩下一些猪油渣滓,大娘单另放在一个碗里。

想吃的时候,大白菜做馅儿,加入猪油渣,再炒些芝麻,一起放在馅儿里。高粱面儿用热水和面,这样面才有劲儿。

包好大饺子放到大铁锅里,烧柴火蒸,锅里水开了一会儿,屋子里就弥漫了醉人的香气,好馋人啊。

第三种美食不是谁都享受的了,叫做猪油拌饭。

那时肚里油水太少了,于是便有人发明了直接往肚里补油水儿的吃法。

盛一碗热腾腾的高粱米饭,从油罐子里挖几勺儿猪油放进去拌匀,热米饭把猪油化开了,香气扑鼻。我从小就不吃肉,享受不了猪油拌饭的美味,可是看见宝锁和连元吃的狼吞虎咽,真是馋的慌。

时代进步了,鸡鸭鱼肉,海鲜河蟹吃多了,也不觉得有多好吃了,倒是偶尔想起那个年代的美食,令人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