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啦,你們家鄉話怎麼說?

王小二餐飲


河南洛陽的:

早上:(老媽叫起床)吃清早飯啦!玉米糝,烙饃。。

中午:(老媽繼續扯著嗓子)吃晌午飯啦!!撈麵條🍜。

晚上:(在家門口碰到熟人會寒暄一句)“您喝湯秒??”“俺喝了啦,您喝秒?”“俺將勁剛喝了(liao)”

看到標題,往事一幕幕鑽入腦海。以上是小時候的記憶。。自從上高中後爸媽給我留家裡,就沒有了老媽的河東獅吼般的叫起床,叫吃飯。。

現在結了婚,在婆婆家,婆婆表面上看起來對我還行,可是從行動上,打心底,我好像外人一般,只有她的大兒子大媳婦,大兒子家的兒子女兒,還有我老公,才是她們一家人。。(說到痛處了😭😭)

想我的爸爸媽媽。。好想他們!!在他們心中,無論我多大,在孃家,我永遠都是公主。。



桐寶喜歡波妞


餓,我說說我們家鄉吧!

我是少數民族中的苗族,大家都知道我們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和表達!

在我們那裡吃早飯是“濃離昨”

中飯是“濃離腦”

吃晚飯是“濃離芒”

單單的吃飯是“濃離”

一般我們要叫人來回家吃飯就說“號鬧,尚扎嘮濃離啦!”

我們家鄉那裡理屬黑苗,發言都是比較qing緩,比較柔和那種吧。沒有太大的變音。但是到了現在我們基本上都和漢族差不多除了一些傳統或者比較重大的節日和紀念日。因為我們苗族信的不是鬼神和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信仰。我們所信仰的是自然之道,所以在過去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就覺得很多的規矩那是多啊!紹不留神亂說話和動作總是被爺爺奶奶罵和打。

說真的,但是到了我爸爸這一代就基本上就不信這一套,但是呢傳承還是得繼續。過年過節的什麼該在這還得來。

我們是在湖南鳳凰古城那邊的少數民族,但是一過一兩裡其它的苗族又是發出另一種音來!

我們本族的服飾一般都是以藍色和紅色為主,女的三種都可以,但是紫色的比較少所以還是以藍色和紅色為主,但是男的就是非常單一,就只是藍色。





笙歌談


我們那早飯一般都說吃清起來吃啥飯了,記憶中我們的早飯都是以玉米稀飯,鹹菜,饅頭為主,早上一般不會炒菜。中午飯叫晌午飯,晌午飯會些饅頭,炒點當季的青菜,有時候也包點包子、餃子之類的食物。晚飯我們那一般都說喝湯了沒,當然晚飯不只是喝湯,大部分都是饅頭和菜,湯也是必須有的,有疙瘩湯,或者菠菜湯,蘿蔔湯之類的有鹹味的湯,以前條件不好,好多時候沒有炒菜都是用鹹湯泡饅頭,當時還覺得很好吃呢!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朋友。



生活趣體驗


西南語系中的一種方言如此說,逮飯,雖在某些人眼中,很是粗魯,但是在我老家這一塊的湘鄂西地區,逮字就是個通用詞,可以應用到千萬種不同的場景,逮飯,逮架,逮人等等。

同時,與逮字相近意思的詞很多,更有我一好友,歸納我們吃飯的方言集中在這幾個字:逮、捅、賞、搓、擦、蹭,意思就是這這些字眼都可以和飯結合起來說,逮飯,捅飯,賞飯,搓飯,擦飯,蹭飯。

哈哈哈,方言其樂無窮,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Penpen




江西人贛語表述“恰飯”是“吃飯”的意思;

“恰早飯”是“吃早飯”的意思;

“恰晝飯”是“吃中飯”的意思;

“恰夜飯”是“吃晚飯”的意思;

“恰什力”是“吃什麼”的意思;

“泥恰力麼”是“吃了沒”的意思;



贛語的詞彙和表達:

“日頭”是“太陽”的意思;

“夜裡”是“夜晚”的意思;

“月光”是“月亮”的意思;

“霍閃”是“閃電”的意思;

“日上”是“白天”的意思;

“當晝/晝時”是“中午”的意思;

“第日/明朝”是“第二天”的意思;



“屋裡”是“家”的意思;

“灰面”是“麵粉”的意思;

“清湯”是“餛飩”的意思;

“眠夢”是“作夢”的意思;

“通書”是“黃曆”的意思;

“話(wa)事”是“說話”的意思;

“吃贏手”是“佔便宜”的意思;


國君自媒體


我是四川南部的,按照我國的七大方言劃分,屬於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

在我的家鄉

“吃飯”方言一般說“chí,fán”

“吃早飯”一般說“chí, zào , fàn”

“吃午飯”一般說“吃傻午”讀作“chí, shà, wù”

“吃晚飯”一般說“吃夜飯”讀作“chí, yé, fán”

在四川,不同地方的四川話的讀音也不一樣。成都話中的“fán”與川南地區發音又有不同。成都話一般會重讀後面的“án”音。

在川南地區比較有特色的讀音是“肉”,一般讀作“rú”,尾音是往上揚的,這跟“六”的發音很相似,“六”一般是讀作“lú”的,尾音也往上走。

四川方言不同地方對於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說法: 例如, “膝蓋”四川有的地方說“烏龜頭兒” ,還有的地方說“剋(kéi)膝頭兒”,“頭”和“兒”字連讀發音有點像“特兒”特字重音。

四川方言真的非常有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聽張傑的歌《鬧啥子嘛鬧》和看《耙耳朵的幸福生活》😂


美人詞話


成都崇州市-邛崍一帶,關於吃飯的說法,吃過,或者還沒吃,字眼很是喜劇——無論肯定回答還是否定,都與XX器官相關。

問:吃飯了嗎?

肯定回答:吃qiu!

否定回答:吃ji兒(後頭一字是兒化音)!

四川榮縣話那更有特色。這裡的人鹽(yan)VS淫(yin);縣(xian)VS信(xin);湯(tang)VS貪(tan);面(mian)VS命(ming);間(jian)VS巾(jin)……不分的。因此,講起話來,別說外地人,就是四川本地人,也不見得聽得懂。

比如,一爺們進館子吃飯,對女服務員高喊:二兩命(面)條,一碗菜貪(湯)不要淫(鹽)!吃完了,問女服務員,你們衛生巾(間)在哪裡……

樂山話的爆破音最多,吃飯的吃發音不讀chi而讀che(四聲,發音非常短促),你聽到的可能就是“撤飯”,而相隔30公里的樂山市夾江縣,吃飯的飯,說出來的口音你聽到的是“吃帆”。四川雅安漢源縣,吃飯的吃,發音是竟“ka”說出來就是卡翻裸(吃飯啦)!

朋友,你的家鄉“吃飯了”又是怎麼說的呢?


勒克兒


我是四川簡陽的。

如果是在老家,就說:乾飯了,或者說qi(期)飯了,聽起來有點“土耳其”,但是大家幾十年了,習慣了,更接地氣,也有一種鄉音的親切感。有的在外地打工回來說:吃飯了。有人可能還會冷言冷語嗆你說:我們說的“乾飯”哈。

如果是在外面打工,或公眾場合,還是說的吃飯了。一來大家能聽懂,二來也證明自己與外面的人融入在一起了,更好地交流,增進友誼。

應該說各地的說法各不相同。


三岔湖徐二哥


川南,靠近貴州,應該說是四川的一塊地,像舌頭一樣伸進貴州地界,吃飯的說法好幾種。平時說入聲的cei吃飯了。加重表達呢,說粵語的食,川話二聲sai,食飯啦,那人吃飯厲害,就說好食得,食得好凶,食得飽飽的。當地山區農村人則把吃喊為“期”,大家碰頭,一般問,期飯沒有,期了幾碗,期了沒有?因受苗語影響,喊吃飯帶點笑那種,就喊撈莽(一聲),快點來喲,撈莽了!問吃過沒有,也說撈莽沒有?吃飽喝足,調侃語調說,今天撈莽了幾大碗,老子今天撈莽安逸了!還有些爽直之人,說吃就不直接說,而是大咧咧說“整”。如整沒有,整飽了,今天整了幾碗,這頓飯整安逸了,整舒服了!


山山之妖


就我們甘肅蘭州方言,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懂的,畢竟北方口音,接近普通話了,不會改了字的音,只是調上有了些許的變化,不像福建閩南語之類的,直接不發字的原音,那聽起來才叫一個一臉茫然,哭笑不得!

在我們那裡,一日有四餐,分為早餐,午餐,晌午飯,早飯,當然,晌午的一頓是可以省略的,只有家裡有人幹活了,可能才會加上一頓晌午飯。

早餐,我們就叫早餐,一般是做蛋滾湯泡饃,或者再簡單點就是俗話說的罐罐茶,圍著火爐熬上一罐差,再泡一包三泡臺(枸杞,紅棗,桂圓,冰糖,茶葉),就著自家炸的油餅、蒸的包子、烙的鍋塊,邊喝邊吃,那個味道真是爽呆了!

午飯,我們稱之為中午飯,真的就是和普通話之間沒什麼區別,午飯基本就是麵食了,比如面片,一鍋子面,臊子面,漿水面,涼拌麵,拌湯,攪團(很多人都沒聽過,只有甘肅才有吧,就是一鍋水,開了直接往裡面撒麵粉,邊撒邊攪,直到麵粉熟了,然後澆上胡麻油和蔥花嗆好的漿水,放上自家醃的韭菜鹹菜,油潑辣子,那吃起來叫一個爽),還有洋芋糊糊,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美食啊!其實還有很多的,但一時想不起來了,哈哈。

晚飯,也叫晚飯,我們的晚飯和中午飯差不多吧,習慣了吃麵食,反正就是中午吃了晚上就換個其他的吃,但米飯也偶爾吃頓,吃米飯也不用配很多的菜,一般自家有醃的麻菜,泡菜,再炒個土豆絲啥的,加個西紅柿雞蛋湯便解決了一頓飯。

另外我們還有美味的涼皮,牛筋面,涼粉,土豆粉條,再有羊肉,牛肉,雞肉,豬肉,哈哈,我最喜歡吃羊肉了,記得在蘭州吃的羊肉面片,二十一碗,裡面基本百分之八十是羊肉,剩下的是面片,真的是讓人不由自主的就饞起來了。

哈哈,希望大家有空了去我們大西北做客,品嚐一下我們那邊的美食,真的會讓你流連忘返,回味無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