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啦,你们家乡话怎么说?

王小二餐饮


河南洛阳的:

早上:(老妈叫起床)吃清早饭啦!玉米糁,烙馍。。

中午:(老妈继续扯着嗓子)吃晌午饭啦!!捞面条🍜。

晚上:(在家门口碰到熟人会寒暄一句)“您喝汤秒??”“俺喝了啦,您喝秒?”“俺将劲刚喝了(liao)”

看到标题,往事一幕幕钻入脑海。以上是小时候的记忆。。自从上高中后爸妈给我留家里,就没有了老妈的河东狮吼般的叫起床,叫吃饭。。

现在结了婚,在婆婆家,婆婆表面上看起来对我还行,可是从行动上,打心底,我好像外人一般,只有她的大儿子大媳妇,大儿子家的儿子女儿,还有我老公,才是她们一家人。。(说到痛处了😭😭)

想我的爸爸妈妈。。好想他们!!在他们心中,无论我多大,在娘家,我永远都是公主。。



桐宝喜欢波妞


饿,我说说我们家乡吧!

我是少数民族中的苗族,大家都知道我们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

在我们那里吃早饭是“浓离昨”

中饭是“浓离脑”

吃晚饭是“浓离芒”

单单的吃饭是“浓离”

一般我们要叫人来回家吃饭就说“号闹,尚扎唠浓离啦!”

我们家乡那里理属黑苗,发言都是比较qing缓,比较柔和那种吧。没有太大的变音。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基本上都和汉族差不多除了一些传统或者比较重大的节日和纪念日。因为我们苗族信的不是鬼神和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信仰。我们所信仰的是自然之道,所以在过去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就觉得很多的规矩那是多啊!绍不留神乱说话和动作总是被爷爷奶奶骂和打。

说真的,但是到了我爸爸这一代就基本上就不信这一套,但是呢传承还是得继续。过年过节的什么该在这还得来。

我们是在湖南凤凰古城那边的少数民族,但是一过一两里其它的苗族又是发出另一种音来!

我们本族的服饰一般都是以蓝色和红色为主,女的三种都可以,但是紫色的比较少所以还是以蓝色和红色为主,但是男的就是非常单一,就只是蓝色。





笙歌谈


我们那早饭一般都说吃清起来吃啥饭了,记忆中我们的早饭都是以玉米稀饭,咸菜,馒头为主,早上一般不会炒菜。中午饭叫晌午饭,晌午饭会些馒头,炒点当季的青菜,有时候也包点包子、饺子之类的食物。晚饭我们那一般都说喝汤了没,当然晚饭不只是喝汤,大部分都是馒头和菜,汤也是必须有的,有疙瘩汤,或者菠菜汤,萝卜汤之类的有咸味的汤,以前条件不好,好多时候没有炒菜都是用咸汤泡馒头,当时还觉得很好吃呢!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朋友。



生活趣体验


西南语系中的一种方言如此说,逮饭,虽在某些人眼中,很是粗鲁,但是在我老家这一块的湘鄂西地区,逮字就是个通用词,可以应用到千万种不同的场景,逮饭,逮架,逮人等等。

同时,与逮字相近意思的词很多,更有我一好友,归纳我们吃饭的方言集中在这几个字:逮、捅、赏、搓、擦、蹭,意思就是这这些字眼都可以和饭结合起来说,逮饭,捅饭,赏饭,搓饭,擦饭,蹭饭。

哈哈哈,方言其乐无穷,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Penpen




江西人赣语表述“恰饭”是“吃饭”的意思;

“恰早饭”是“吃早饭”的意思;

“恰昼饭”是“吃中饭”的意思;

“恰夜饭”是“吃晚饭”的意思;

“恰什力”是“吃什么”的意思;

“泥恰力么”是“吃了没”的意思;



赣语的词汇和表达:

“日头”是“太阳”的意思;

“夜里”是“夜晚”的意思;

“月光”是“月亮”的意思;

“霍闪”是“闪电”的意思;

“日上”是“白天”的意思;

“当昼/昼时”是“中午”的意思;

“第日/明朝”是“第二天”的意思;



“屋里”是“家”的意思;

“灰面”是“面粉”的意思;

“清汤”是“馄饨”的意思;

“眠梦”是“作梦”的意思;

“通书”是“黄历”的意思;

“话(wa)事”是“说话”的意思;

“吃赢手”是“占便宜”的意思;


国君自媒体


我是四川南部的,按照我国的七大方言划分,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

在我的家乡

“吃饭”方言一般说“chí,fán”

“吃早饭”一般说“chí, zào , fàn”

“吃午饭”一般说“吃傻午”读作“chí, shà, wù”

“吃晚饭”一般说“吃夜饭”读作“chí, yé, fán”

在四川,不同地方的四川话的读音也不一样。成都话中的“fán”与川南地区发音又有不同。成都话一般会重读后面的“án”音。

在川南地区比较有特色的读音是“肉”,一般读作“rú”,尾音是往上扬的,这跟“六”的发音很相似,“六”一般是读作“lú”的,尾音也往上走。

四川方言不同地方对于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说法: 例如, “膝盖”四川有的地方说“乌龟头儿” ,还有的地方说“剋(kéi)膝头儿”,“头”和“儿”字连读发音有点像“特儿”特字重音。

四川方言真的非常有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张杰的歌《闹啥子嘛闹》和看《耙耳朵的幸福生活》😂


美人词话


成都崇州市-邛崃一带,关于吃饭的说法,吃过,或者还没吃,字眼很是喜剧——无论肯定回答还是否定,都与XX器官相关。

问:吃饭了吗?

肯定回答:吃qiu!

否定回答:吃ji儿(后头一字是儿化音)!

四川荣县话那更有特色。这里的人盐(yan)VS淫(yin);县(xian)VS信(xin);汤(tang)VS贪(tan);面(mian)VS命(ming);间(jian)VS巾(jin)……不分的。因此,讲起话来,别说外地人,就是四川本地人,也不见得听得懂。

比如,一爷们进馆子吃饭,对女服务员高喊:二两命(面)条,一碗菜贪(汤)不要淫(盐)!吃完了,问女服务员,你们卫生巾(间)在哪里……

乐山话的爆破音最多,吃饭的吃发音不读chi而读che(四声,发音非常短促),你听到的可能就是“撤饭”,而相隔30公里的乐山市夹江县,吃饭的饭,说出来的口音你听到的是“吃帆”。四川雅安汉源县,吃饭的吃,发音是竟“ka”说出来就是卡翻裸(吃饭啦)!

朋友,你的家乡“吃饭了”又是怎么说的呢?


勒克儿


我是四川简阳的。

如果是在老家,就说:干饭了,或者说qi(期)饭了,听起来有点“土耳其”,但是大家几十年了,习惯了,更接地气,也有一种乡音的亲切感。有的在外地打工回来说:吃饭了。有人可能还会冷言冷语呛你说:我们说的“干饭”哈。

如果是在外面打工,或公众场合,还是说的吃饭了。一来大家能听懂,二来也证明自己与外面的人融入在一起了,更好地交流,增进友谊。

应该说各地的说法各不相同。


三岔湖徐二哥


川南,靠近贵州,应该说是四川的一块地,像舌头一样伸进贵州地界,吃饭的说法好几种。平时说入声的cei吃饭了。加重表达呢,说粤语的食,川话二声sai,食饭啦,那人吃饭厉害,就说好食得,食得好凶,食得饱饱的。当地山区农村人则把吃喊为“期”,大家碰头,一般问,期饭没有,期了几碗,期了没有?因受苗语影响,喊吃饭带点笑那种,就喊捞莽(一声),快点来哟,捞莽了!问吃过没有,也说捞莽没有?吃饱喝足,调侃语调说,今天捞莽了几大碗,老子今天捞莽安逸了!还有些爽直之人,说吃就不直接说,而是大咧咧说“整”。如整没有,整饱了,今天整了几碗,这顿饭整安逸了,整舒服了!


山山之妖


就我们甘肃兰州方言,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懂的,毕竟北方口音,接近普通话了,不会改了字的音,只是调上有了些许的变化,不像福建闽南语之类的,直接不发字的原音,那听起来才叫一个一脸茫然,哭笑不得!

在我们那里,一日有四餐,分为早餐,午餐,晌午饭,早饭,当然,晌午的一顿是可以省略的,只有家里有人干活了,可能才会加上一顿晌午饭。

早餐,我们就叫早餐,一般是做蛋滚汤泡馍,或者再简单点就是俗话说的罐罐茶,围着火炉熬上一罐差,再泡一包三泡台(枸杞,红枣,桂圆,冰糖,茶叶),就着自家炸的油饼、蒸的包子、烙的锅块,边喝边吃,那个味道真是爽呆了!

午饭,我们称之为中午饭,真的就是和普通话之间没什么区别,午饭基本就是面食了,比如面片,一锅子面,臊子面,浆水面,凉拌面,拌汤,搅团(很多人都没听过,只有甘肃才有吧,就是一锅水,开了直接往里面撒面粉,边撒边搅,直到面粉熟了,然后浇上胡麻油和葱花呛好的浆水,放上自家腌的韭菜咸菜,油泼辣子,那吃起来叫一个爽),还有洋芋糊糊,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美食啊!其实还有很多的,但一时想不起来了,哈哈。

晚饭,也叫晚饭,我们的晚饭和中午饭差不多吧,习惯了吃面食,反正就是中午吃了晚上就换个其他的吃,但米饭也偶尔吃顿,吃米饭也不用配很多的菜,一般自家有腌的麻菜,泡菜,再炒个土豆丝啥的,加个西红柿鸡蛋汤便解决了一顿饭。

另外我们还有美味的凉皮,牛筋面,凉粉,土豆粉条,再有羊肉,牛肉,鸡肉,猪肉,哈哈,我最喜欢吃羊肉了,记得在兰州吃的羊肉面片,二十一碗,里面基本百分之八十是羊肉,剩下的是面片,真的是让人不由自主的就馋起来了。

哈哈,希望大家有空了去我们大西北做客,品尝一下我们那边的美食,真的会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