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乾隆 和嘉慶都認為繼承皇位非道光不可?

xiangping_sdk


對於所有的帝王而言,如果在政績上面沒有一定高度的話,那麼,這個所謂的皇帝,就是很不出色的皇帝,道光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從歷史功績上看,道光皇帝乏善可陳,大清王朝在他手中江河日下,走向了遲暮。鴉片戰爭更是其最大的汙點,《南京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近代百年屈辱歷史的開始,還有太平天國運動,更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浩劫!

有人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會問:為什麼如此平庸的一個年輕人,還能夠登上帝位呢?

<strong>

單純地從正統性這一點來說,道光排在了第二位,他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準確來講,應該是嫡次子,由於長子早夭,所以他是事實上的嫡長子。如果說他的大哥沒有早死的話,不管怎麼折騰,都是不會輪到他的。

在朝堂之上,那些臣子也是非常注重正統性的,即使是在不怎麼遵守嫡長子繼承製的清朝,這也是一種趨勢!不管是嘉慶還是乾隆,深受漢文化薰陶的他們,也都想要延續這種皇室傳統。

正因為正統性受到了他們的一致堅持,所以道光自然就成了太子。平庸的道光能夠登上帝位,除了出身比較好,長輩疼愛很關鍵!

講到出身,道光之母親是嘉慶的髮妻,而且兩夫妻的感情超級地好,所以道光深受老爸的疼愛,也是很正常之事。當嘉慶挑選太子人選之時,道光的出身自然也就成了最大的主因,因此,道光能夠登上帝位,還是要對老天說一句:謝謝您的眷顧!

傳統的中國人會有一種說法,就是爺爺通常都疼愛長孫,道光的大哥過世之後,他是成了老爺子心中的長孫。所以說,道光得到乾隆的疼愛,自然也是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過,道光在乾隆面前的一些表現,那才是引起老爺子對這個孫子的疼愛跟賞識。

乾隆看到道光狩獵時的勇猛表現,立刻回憶起自己年輕的時候跟康熙狩獵時的情景。當年他也是那樣被康熙爺爺看重的,所以心裡頭肯定是多了幾分愛意。

而且古代帝王最看重的不是能力,而是德行!而道光的德行相當地靠譜,他不是淫逸之人,他更不是揮霍之人,這些都是他登上帝位的助力之一。

跟長輩的疼愛比起來,後者還是最關鍵的,所以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繼承皇位非道光不可!


當然,這個德行到底是真是假,那就得良說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道光沒有在長輩面前力求表現的話,是無法引起長輩注意的,更不會得到他們的垂愛,這是相當現實的事情。


白話歷史君


首先必須要明確一點:乾隆和嘉慶父子從來也沒說過皇位一定要傳給道光之類的話!

乾隆

乾隆五十六年(即公元1791年)八月,十歲的綿寧(道光)跟著祖父乾隆一起去木蘭秋獫,結果射得小鹿一隻,讓乾隆喜出望外。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獵威遜格爾,上引弓獲鹿,高宗大喜,賜黃馬褂、花翎。—《清史稿·宣宗本紀》

想到大清進關百餘年的今天,綿寧能不忘滿族尚武之本,自然倍感欣慰;又想起七十年前的今天,自己(十二歲)和祖父康熙聯手射殺了一頭大黑熊,孫子現在比自己還小兩歲,卻頗有自己當年的風采,乾隆一時情難自抑,又給孫子寫了一首詩:

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家法永尊綿奕葉,承天恩貺慎儀刑。

詩中飽含了乾隆的歡欣喜悅,尤其是“家法永尊綿奕葉”,似乎就在暗示綿寧會是萬里江山的二代繼承人。加之綿寧之父永琰此時已經是乾隆密立的皇太子了,他這話不是在暗示將來繼位的嘉慶要選綿寧做接班人嗎?我想這也就是題主說乾隆認為皇位非道光莫屬的原因所在吧。



其實這話要看你怎麼來解讀,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你要刻意理解成乾隆屬意道光可以,畢竟道光登基已經是既成事實了;你要是單從字面上來看,“永尊綿奕”也就是說社稷會按照“綿”、“奕”這些字輩的人千秋萬世地這麼傳下去,皇孫綿寧長大成人後也定能治理好江山或者輔佐後繼之君,為祖宗江山增光添彩。

嘉慶

嘉慶十八年,一百多名天理教鋌而走險跑來攻打紫禁城,宮中聞訊一片大亂,而此時嘉慶皇帝正在承德打獵,對此事毫不知情。

恰在這個時候,皇次子綿寧奉旨提前回京(本來他也跟著行獵去了),正好趕上了這場事變。

他一方面派人出宮調集援軍,另一方面傳令各戒嚴,而自己則拿著一杆鳥槍站在養心殿門口,還射殺了幾名天理教徒。

事後,他向父皇嘉慶寫奏摺報告了宮裡的情況。


嘉慶皇帝對兒子這次臨危不亂、井井有條的佈置十分滿意,稱讚他說:“忠孝皆備,豈容稍勒恩施。”,還封他為“智親王”,所用的那杆鳥槍也被賜名為“威烈”。但嘉慶同樣也沒有說皇位將來要傳給他,只是對他表彰了一番罷了。而道光在這次變亂中的出色表現,確實為他後來成功即位埋下了伏筆。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看法了,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曉史才能明事


道光是大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名為愛新覺羅·旻寧,被稱為清宣宗。

道光皇帝從歷史上看,其實是一個很平庸的皇帝,大清從他起開始走了下坡路。

但是如果按照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道德來衡量,道光也算是一個有德之君,他不貪暴、不淫逸,為政勤勉,常常以“儉德”自律。

既然道光是一個很平庸的人,在政治上並不是很出色,那為什麼當初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繼承皇位的人非他不可呢?現在有書君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其中的原因。

一、 道光繼承皇位是由他的出身決定的

道光有五個兄弟,他排行是老二。但是當時的朝野主流是,皇帝的儲位要立長子。也就是說,身為皇長子,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繼承帝位的機會還是要大的多的。

但話說到這了,道光是排行老二啊,怎麼也輪不到他不是。可是偏偏就這麼湊巧,道光的哥哥雖然是皇長子,但是命不好,早早地就夭折了。

而道光還有一道穩穩的身份,那就是他的母親是當時的正牌皇后——孝淑睿皇后。

她可是道光皇帝的老爹嘉慶皇帝的原配妻子,而且道光和孝淑睿皇后母子兩人的感情是非常好的。

現在道光的身份可以說是嘉慶的長子,同時又是皇后所生的嫡子。這兩個身份連在一起就是嫡長子,這身份在當時可是分量不輕呢。

從乾隆的時候,清朝開始越來越注重嫡子的身份。道光因為是嫡長子,在皇位的繼承上那是佔了很大的優勢的。

二、 道光繼承皇位也是因為乾隆皇帝對他的垂愛

道光能讓他爺爺乾隆喜歡他,也是一個偶然。

那是在道光十歲的時候,他第一次參加圍獵。在這次圍獵中,道光可是使足了鉚勁。這次他獵獲了一頭鹿,這頭鹿可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榮耀。

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收穫,這份智勇可是讓乾隆皇帝對他讚賞有加。

看到了道光,乾隆想起了自己六十多年前跟隨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木蘭秋獵的情景。

那時候的乾隆也因表現優秀,受到了康熙的讚賞,並且還賜給了他黃馬褂。

此時此景跟當年是多相似啊。時間輪轉,如今自己的孫兒也長大的了,並且有點當年自己的樣子,所以乾隆開始關注起道光。

可以說,乾隆晚年是非常喜歡道光的。他也學起當年祖父康熙對自己的教導,也經常教導道光的功課,也算是重點栽培道光吧。其他的皇孫可是沒有這個待遇的哦。

乾隆其實看中道光,並不是說道光真的有多優秀,只是道光和當時的其他兄弟相比,還算是非常有做為的。

況且道光當時在乾隆面前也是表現出“少有大志,勇敢堅強”的一面,這就非常討乾隆的歡心。

所以乾隆是非常喜歡這個孫子的,而且還經常寫詩褒獎道光,並且還在詩中透露出對道光繼承大統的厚望。

這些道光的父親嘉慶都看在眼裡,身為皇家的人也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因為當年,康熙皇帝就是非常看中乾隆,所以,皇位傳給乾隆的父親雍正,也可能是有乾隆這層關係。所以呢,因為乾隆對道光的厚愛,嘉慶也就開始對道光另眼相看。

三、 道光繼承皇位是因為他循規蹈矩,並且又得到了嘉慶肯定

嘉慶會意了乾隆的意思後,雖然比較喜歡四兒子綿忻,但是也算是對道光照顧有加。

再加上道光確實是熟讀儒家經典,學習成績還不錯。同時,他也一直是弓馬嫻熟,也算是能文能武。

而且道光對嘉慶是十分的恭敬,做事呢,也非常地循規蹈矩,沒有幹什麼自己作死的事情。不籠絡大臣,不拉幫結夥,這一切也算是合了嘉慶的意。

但是嘉興對道光真正的讚賞是源自一次突發事件,而在那個事件中道光反應快速,並且表現出了英勇無畏的精神。

這是發生在1813年,嘉慶皇帝去承德避暑的時候。

當時,嘉慶在承德避暑,民間一個稱為天理教的團隊,在後宮太監的配合下突然殺進了皇宮。

當時的情形可想而知,整個皇宮是亂作一團。

而道光當時正在宮裡,他沒有慌亂,也沒有被這陣勢嚇倒。在這個時候,他指揮著侍衛們一起圍殲這些起義軍。

而且他發現對方人數並不多,所以這也給了他足夠的勇氣,只要自己穩住陣腳,這個情形對於他來說,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果然道光不慌不忙,並且在鎮壓的過程中,還用火銃打死了兩個起義軍。

結果當然是起義軍被鎮壓了,道光在這次鎮壓中也算是表現了一把。

當時遠在承德的嘉慶聽聞後,立刻提前返回了京師。

在他問詢之後,瞭解到道光在這次事件中英勇無畏的表現,很是讚賞。

嘉慶馬上加封了道光為親王,並且開始肯定他,認可他。

從這個時候,道光的地位可以說已經是無可撼動了。這一系列的優勢,也推動了道光走上了皇位。

綜合這三點,道光最後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繼位後,道光也算勤勉。但是他不像康熙皇帝那樣能平定三番,也不像雍正皇帝那樣能整頓吏治,他治理國家的能力一般。

他沒有魄力應對外來的侵略,不敢改革,不求進步。

最後讓英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朝在他的手上也開始走了下坡路,從此以後大清國越來越弱,就再也沒有翻了身。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有清一代,道光帝旻寧是唯一一位以嫡子身份坐上皇位的皇帝。


清自建國,就沒有什麼立嫡立長的規定,諸君正位要麼以權,要麼以賢。乾隆好風雅,慕古禮,到了他坐朝,他就想改變這種傳統。

於是立嫡子,不知道是他命不好,還是他自帶詛咒,他想立誰,誰就死,不管是秘密立儲,還是隻在心裡構成一個想法。

只要滋生了想法,那麼,那孩子必定倒黴,因此而死的皇子是這三位:永璉、永琪、永琮。

乾隆怕了,於是不敢動立儲的念頭,但也因為他這種執念,嫡子的地位往往要稍高一籌,這也為道光加持了不少力量。

道光確實被看重,殊於眾兄弟。

嘉慶帝五子,老大早夭,所以排行第二的旻寧成為了實際上的長子,加上其母為皇后,旻寧便是嫡長子。

乾隆五十六年,帝行圍獵,十歲的旻寧成功獵鹿,被乾隆另眼看待,這個橋段,頗類乾隆少時。少年弘曆隨著爺爺康熙圍獵,因為表現卓越,而被康熙看重。

乾隆以為類己,便往往帶他在身邊,悉心教導。乾隆的這個舉動,自然而然會成為一種信號,旻寧的地位急劇提升。

此其一,其二,嘉慶十八年,天理教徒勾結內應,殺入宮禁,旻寧臨危不亂,指揮侍衛將作亂者誅殺,並親手擊斃兩人。

這個表現,讓嘉慶帝對其大加讚賞,旻寧晉爵和碩智親王。

兩代看重,不能作為指定繼位之憑據。

這種被爺爺看重,然後幫父親得位的說法,在乾隆這裡已經上演過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康熙並未指定由誰繼位。

猝崩暢春園後,雍正拿出了一份詔書,分為滿蒙兩份,似乎是確鑿的法律依據,然而,製作和宣讀這道遺詔的人是張廷玉和隆科多。

張廷玉和隆科多皆是雍正心腹,三人一起搞點什麼,也不是不可能,這道詔書,合法性存疑。

所以,康熙隔代指定乾隆,純屬無稽之談。

乾隆隔代指定旻寧,那更不可能了,嘉慶得位是有原因的,前文提到,乾隆可能自帶詛咒體質,他的17個兒子,正常活下來的就沒有幾個,優秀的兒子們全都死掉了。

嘉慶屬於矮個中拔高,沒辦法,剩下幾個不成器的兒子,也就他比較靠譜了,即便不優秀,守成還是沒問題。

這種情況下,嘉慶成為太子,而後繼位。

嘉慶傳位道光,過程詭秘。

清朝的皇帝們好像死得都有問題,愛新覺羅家族暗潮洶湧。

皇太極坐中猝斃、順治亡於天花、康熙驟崩暢春園、雍正無兆而死……

而嘉慶皇帝的死,有一種說法,是雷劈。

如果屬實,那他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雷劈死的皇帝。

無論如何,他是死在承德避暑山莊。

根據雍正創設的秘密立儲制度,嘉慶如果真的立了旻寧,那就會在正大光明匾後面放一道聖旨,然而,正史之中,並無大臣們宣讀遺詔的記載。

嘉慶死的突然,也沒有在臨終前指定繼承人。

圍繞道光繼位,有過短暫的異常和動盪,皇后舉動乖張,嘉慶貼身藏詔。

嘉慶難道隨身攜帶傳位詔書?他提前預料到了自己的駕崩嗎?

顯然,這個謎團不解開,道光的合法性是有問題的。

無論如何,嘉慶僅僅駕崩數日,旻寧便在靈前即位,成為了道光皇帝。

所謂“非道光不可”,有些言過其實。


浮沉於史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關的第六位皇帝,為乾隆帝之孫,嘉慶帝之子,為人十分簡樸,可惜依舊挽救不了清朝的頹勢。也是在道光帝在位期間,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清朝被迫開放港口與洋人頻繁通商,而鴉片戰爭中道光帝也是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打還是該和,還把名臣林則徐革職。就是這樣一位似乎資質平平的皇帝,為何乾隆帝和嘉慶帝都認為道光是皇位的繼承人呢?他有何方面優於其他皇子?

首先在乾隆和嘉慶時期,清朝統治者依舊是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雖然清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但統治者想的不是怎麼發展國家,而是怎麼維護自己的統治,在清朝統治者的眼中,繼承皇位的皇子只需要有德有才就行,並不用考慮國家的實際情況,在這種條件下道光就很符合乾隆帝和嘉慶帝選接班人的標準,於是乾隆和嘉慶都很看好道光。

接著就是道光帝的出身很高,道光帝是孝淑睿皇后所生第二子,但是孝淑睿皇后長子早夭,道光就是嫡長子,以嫡長子身份入繼大統是最合適的,道光也是清朝唯一一個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子。古人對於嫡庶長幼看的還是比較重的,有這麼一個即是嫡長子又有德才的皇子,皇位自然非他莫屬。

道光帝小時候也跟乾隆帝一樣,都在年幼時隨著爺爺去打獵,乾隆帝是跟著爺爺康熙帝打獵,道光帝是跟著爺爺乾隆帝打獵,而且此時的道光帝年僅十歲居然打到了一隻鹿,有如此的勇氣這不就是未來大清國的繼承人嘛!這也讓乾隆帝想到了數十年前的自己,於是特別寵愛這個孫子,就像當年康熙帝寵愛年幼的乾隆帝一樣,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啊。

而嘉慶帝看好道光不僅僅是因為乾隆希望道光日後能繼承帝位,更是因為道光帝為人老實,精通儒學,而儒家思想正是歷朝歷代的統治思想,這樣嘉慶很滿意。在道光帝還是皇子時他不結黨營私,不在朝中培養自己的勢力,一個皇子勢力太大威脅皇權的話勢必會受到皇帝的打壓,而道光帝就威脅不到嘉慶帝的皇權,嘉慶帝自然更加喜愛這個兒子。

讓嘉慶帝拍板道光為繼承者的還是天理教起義事件,當時暴軍都打入了皇宮,而嘉慶帝恰好出巡不在皇宮,這次起義被還是皇子的道光處變不驚的鎮壓了,這讓嘉慶帝看到了道光能力出眾,一件件事最終讓嘉慶帝決定傳位給道光,可惜的是道光也並沒有帶領清朝重回巔峰。


風塵講歷史


這個說法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乾隆和嘉慶可沒私下裡商量非要定旻寧繼位。不過,道光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實際上,他也是嘉慶最好的選擇。

旻寧出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他的爺爺也就是乾隆皇帝身體還很好。等到他十歲之後,乾隆皇帝弘曆還經常帶著他打獵出行,對他很喜歡。嘉慶是一個守成的君主,在位期間既無大功也無大過。而他的兒子道光則是一個苦逼的皇帝,等自己繼位之後,所處清朝由盛到衰的歷史時期。

王朝衰微的表現之一,就是皇族的生育能力下降。乾隆皇帝共有十七個兒子,其中有十個都半路夭折。嘉慶皇帝有五個兒子,其中有兩個是庶出,而且長子穆郡王兩歲就去世了。

可以看出,嘉慶的可選空間並不多。事實也證明,他的兒子也都不長壽,道光皇帝是活的最久的。自雍正之後,清廷實施秘密建儲制。
嘉慶四年(1799年)四月,嘉慶帝決定立太子。此時,嘉慶只有兩個兒子。根據密建皇儲的家法,他親自寫上旻寧的名字。

他的父親嘉慶皇帝認為,道光忠孝兼備,豈容稍靳恩施?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內,帝國的法統就此延續。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慶皇帝去世。八月,道光皇帝登基。道光皇帝本人沒有劣跡,屬於平庸的後繼者。他力行節儉,勤於政務,歷史上的正面評價很多。


清實錄中高度稱讚道光,堯曰成功,舜曰成功,禹曰成功,下此商曰成湯,周曰成周,惟我宣宗成皇帝克集大成。清史稿中如此評價,宣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闢也。歷史學家蕭一山認為,嘉慶以後,武力不競,紀綱敗壞,教徒紛起,民不聊生。但仁宗之淳厚,宣宗之節儉,均有可稱。

道光皇帝繼位,順風順水,沒有宮廷鬥爭和爾虞我詐,但是這位皇帝所面臨的千年未有之變局,卻是他的祖先未曾遭遇的。這到底是他的幸運,還是不幸呢?天朝上國已經不是天下中心了,而統治天朝的人卻是一個封閉的人。故而,著名歷史學家孟森就認為,宣宗之庸闇,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歷史也確實如此變化了。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秦右史


【1】

古代君主帝國最可怕的事情有哪些?

我想,王朝後繼無人,算是其中之一吧!

古代“家天下”模式下,皇位繼承人,只能在皇帝的兒子裡面考慮,當然,如果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一般也是宗室子弟繼承皇位。

怎麼輪,也輪不到外人的。

這就註定了,很多王朝,往往因為繼承人問題,而加速了王朝的衰落。

【2】

清朝道光皇帝,在清朝帝王裡面,也算是有知名度的一位君王了。

因為,道光皇帝在位期間,大清國和英國打了一仗,並且,還丟了香港島。

似乎,道光帝是一個很無能的皇帝。

但其實,在道光帝那代宗室子弟裡,道光帝還是佼佼者。

【3】

乾隆帝選擇平庸的嘉慶帝當繼承人,不是因為嘉慶帝有多麼優秀,而是在乾隆帝的兒子裡,嘉慶是唯一一個活到乾隆晚年,並且資質相對其他兄弟較好的一位。

說白了,乾隆帝倒是想選一個英明神武的兒子做繼承人,但是,沒有啊,只好選嘉慶帝了。

而嘉慶的兒子裡面,後來的道光帝,當時還是皇孫的時候,就被乾隆帝相中了——這也不是道光帝多麼的優秀。

而是,嘉慶的兒子裡,道光算是出類拔萃的了。

說白了,一代不如一代,沒得選。

【4】

其實道光雖然也平庸,但是比起嘉慶倒是強很多。

白蓮教起義軍攻入紫禁城那會兒,整個皇宮裡,從嘉慶帝到下邊的禁衛軍,都慌作一團。

就在這時候,是道光帝用火槍打了幾槍,穩定了人心,穩住了局勢,並且給禁衛軍反撲農民軍創造了機會。

從這點看,面臨亂局,沒說一跑了之,而是敢於應對,還能從容開槍,說明,道光帝還是有點能力的。

可惜他的能力,不足以駕馭清帝國。

而道光帝的這一表現,無疑也增強了他在嘉慶帝心中的地位。

這道光帝,在嘉慶帝心裡,是嘉慶帝最優秀的一個兒子了,不讓他當繼承人,讓誰當?


人文之光


乾隆五十六年,十歲的旻寧隨祖父木蘭遊獵,射中一隻鹿,嫻熟箭法令乾隆非常高興,當即賞黃馬褂、賜翠翎,並賦詩七律一首:“堯年避暑奉慈寧,樺室安居聰敬聽。老我策聰尚武服,幼孫射鹿賜花翎。是宜志事鹹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家法永尊綿奕葉,承天恩祝慎儀刑。”從這首詩中,乾隆想到了自己差不多的年齡隨祖父康熙圍獵的事蹟。乾隆對旻寧確實很喜愛。不過直至乾隆去世,旻寧一直是嘉慶唯一嫡子,所以得到有立嫡情節的乾隆寵愛似乎也合常理。

早在嘉慶四年,嘉慶就已經確立旻寧為皇太子,秘密立儲。旻寧行事小心謹慎,且在嘉慶十八年天理教事變中處置十分得體,贏得嘉慶的讚許。

這樣看來,道光既有身份,又有能力,雖然沒有到“非其不可”的地步,但其繼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但是道光繼位卻經歷驚險一刻。嘉慶皇帝一直自以為身體很好,但是在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猝死於承德避暑山莊,而存放傳位詔書的小匣子二十多年來嘉慶一直隨身攜帶,從未告訴任何人。所以他的猝然死去,就給皇位繼承留下大片空白。

七月二十六日,駐守承德的大臣一面派人回京師,請求京師在圓明園尋找,另一方面緊急商議對策。大臣中,睿親王淳穎之子禧恩以旻寧有定亂之功主張繼位,但拖津等則表示猶豫。

七月二十七日,詔書在嘉慶隨侍太監身上找到,旻寧繼位,隨即以新君身份派人再次回圓明園。

七月二十九日,從京師傳來皇太后、嘉慶繼任孝和睿皇后的懿旨,令旻寧繼承皇位。按照行程時間,這應當是七月二十六日第一波回京帶回消息後,孝和睿皇后的處段結果。

雖然這個結果自然令旻寧萬分感激,要知道,孝和睿皇后育有皇四子綿忻,也是唯一能對旻寧產生威脅的皇子,短短的四天時間,卻可能生出無數變化,尤其是孝和睿皇后能抵住誘惑,堅持以旻寧繼位,所以也一直得到旻寧的優待。


楚邾


  這個問題有點太肯定。

  據史料記載,道光帝綿寧得到祖父乾隆和父親嘉慶肯定無非兩件事。

  一是綿寧十歲時與祖父一起行圍,竟射殺了一頭鹿。乾隆帝大喜,賞賜了黃馬褂和花翎。這與當年康熙帶乾隆行圍場景差不多,當然引起了乾隆的的追思和聯想。《清史稿》記載:“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圍威遜格爾,上引弓獲鹿,高宗大喜,賜黃馬褂、花翎。”

  而且這應該不算誇張,因為清代宗室都是擅長騎射,不過綿寧更是精通而已。

  綿寧的彈弓也很厲害。據《南亭筆記》記載:道光喜歡玩彈弓,經常把皇城居住的麻雀打得四處逃竄。

  另一件是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天理教徒進攻紫禁城,一支竟然攻到了隆宗門。時年三十一歲的綿寧用彈弓遏制了進攻,其實應該是用鳥槍。

  《清史稿》載:“十八年九月……賊入內右門,至養心殿南,欲北竄。上御槍斃二賊……封上為智親王。”

  而嘉慶帝對綿寧臨危不懼,沉著應對的舉動深感欣慰,事後封其為智親王。

  道光帝也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我們知道,乾隆帝對漢族的嫡長子繼承製心嚮往之,但無奈其嫡長子均早他而去,綿寧的嫡長子身份也很為其加分。


趙燕雲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之所以當上皇帝,既有他的身份,也有他在一次宮變的事故中出色的發揮,奠定了他繼位的基礎。

旻寧是嘉慶皇帝所有兒子中排行老二,因為老大夭折了,所以他就成為了長子,同時他又是嘉慶皇帝的皇后所生,可以說他是嫡長子了。嫡長子在古代可是具有優先的繼承地位的,雖然後來道光的母親早死了,不過旻寧的身份擺在那嘛!除了身份外,旻寧的在嘉慶十八年那場紫禁城事變中的出色表現為他繼承皇位奠定了基礎。

嘉慶十八年,嘉慶去了避暑山莊。趁著皇帝不在,天理教的一千多名教徒竟然攻破了防禦嚴密的紫禁城,天理教徒在皇宮裡燒殺搶掠,一路殺進了後宮裡,就在這危急時刻,受到消息的旻寧調集了侍衛,自己也拿上鳥槍進宮幫忙,終於和進入後宮的天理教徒幹上了,旻寧英勇抗擊,終於把天理教徒趕出了皇宮,事後嘉慶皇帝十分欣賞旻寧的行為,不僅封了旻寧親王的爵位,還刻意鑄造一個大大的金印刻上字送給旻寧,後宮的妃子也感謝他救了她們的命,從此旻寧的聲望在所有皇子中是最高的,朝野內外都稱讚旻寧能力出眾,雖然按照祖制,誰繼位當皇帝,是由嘉慶皇帝生前寫好的放在正大光明扁後的密召為準,可是大家心裡都認同旻寧就是最好的繼位人選了。

嘉慶25年,嘉慶皇帝突然死了,大家打開藏在正大光明大扁後密召的盒子,打開一看結果裡面是空的,密召什麼的都沒有。既然沒有了遺詔,在最後的皇位爭奪中,旻寧還是當了皇帝,沒辦法,誰叫他聲望最好,勢力最強,其它的人比不了他,所以只好旻寧繼位了。

旻寧終於成了道光皇帝,他的一生可是挺倒黴的,遇上了鴉片戰爭,讓道光皇帝臉面盡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