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1995年拍攝的K263/264次旅客列車水牌



說起K263/264次

這趟全部由女列車員值乘的紅旗列車

已經開行34年了

車輛從“綠皮”到“紅皮”再到“綠皮”

可一代代列車員的真心沒變

我心裡的紅旗列車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首任車隊長汪淑琴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K263/264次列車員合影


1985年4月15日

呼和浩特鐵路局成立了全路第一支

也是唯一一支全部由女列車員

組成的K263/264次車隊

擔當包頭至北京間的旅客運輸任務

如同當今的動姐一般

成為了草原鐵路的靚麗名片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列車員擦拭列車


那時的K263/4次列車

是包頭到北京最早實現

夕發朝至的旅客列車

是當時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外出的首選

趟趟滿員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列車長為旅客送開水



我們要用比紅旗列車

更加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成立之初

首任車隊長汪淑琴和黨總支書記郭金華

帶著車隊全體成員

喊出了“要比紅旗更紅”的口號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列車員服務旅客


這句話說起來簡單

做起來卻太不容易

就拿當時列車上最平常的燒鍋爐來說

這在男同志眼裡看似簡單的事情

卻難壞了女子車隊的姑娘們

列車員宋娟

至今還記得1987年她第一次參加春運的情景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列車員幫扶旅客


寒冬臘月

車外氣溫在零下30攝氏度

入夜旅客熟睡後

當時22歲的宋娟每隔兩個小時

就要用大鏟子往鍋爐裡添一次煤

在家從沒有幹過重活的她

端著盛滿煤塊的鐵鍬

手總是抖個不停

鍋爐與儲煤間不到一米的距離

一鍬煤常常添一半灑一半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列車員與列車合影


除了燒鍋爐

冬天最大的難題要屬便池“解凍”

冬季的低溫常常將衛生間排洩物凍硬

造成排洩口堵塞

需要列車員用開水從排洩口向下澆

直到排洩物軟化

然後拎著拇指粗細

長達兩米的鐵棍一點一點疏通

排洩物有時會濺在衣服、手臂,甚至臉上

開水遇冷騰起的蒸汽

混合著排洩物的味道

總是讓“胃淺”的宋娟吐了又吐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K263/264次旅客列車列車員整裝待發


春運結束後

宋娟在自己的日記裡寫下

用自己的勞動和服務

贏得旅客的尊重和肯定

是一種別樣的美麗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紅旗列車”獎牌


1993年

K263/264次列車被原鐵道部命名為紅旗列車

並連續26年蟬聯此殊榮

成為草原鐵路的驕傲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全國青年文明號”授牌儀式



1995年

K263/264次女子車隊獲得

首批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

車隊長劉亞麗在人民大會堂彙報演講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車隊長劉亞麗在人民大會堂彙報演講



用高標準服務旅客

旅客豎起的大拇指

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現任車隊長呂鳳仙


進京紅旗列車(包頭至北京K263/264次列車),這個娘子軍車隊紅了34年

▲現在的K263/264次旅客列車列車員


34年來

K263/264次列車一代又一代列車員們

堅持用汗水打造紅旗列車

為旅客提供優質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