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當中,寶玉和黛玉一起讀的《西廂記》是一本什麼書?作者是誰?

用戶9574267729858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取材於唐朝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也叫《會真記》。

作者是王實甫,全劇一共五本二十一折。

主要描寫了書生張君瑞與相國之女崔鶯鶯的愛情故事。

表達了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祝願。

該劇具有反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超前意識。




煙雨江南話紅樓


我是梁園大雪,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起讀的《西廂記》是本小淫書。全名為《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為元代的王實甫。

《西廂記》的故事脫胎於唐代的傳奇小說《會真記》。中國小說發展到唐代才開始有虛構成分,小說在是史學的分支,在唐之前基本都是記錄真實的事情,之所以魏晉有《搜神記》是因為那時的人真的相信有鬼魂。

唐代中期著名的大詩人元稹寫的傳奇《會真記》,講的是他和自己表妹情愛的故事。在《會真記》中,張君瑞是個風流種子,溫潤如玉又多情,當他遇到自己的遠房表妹崔鶯鶯時,被鶯鶯的美貌打動,主動撩妹。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張君瑞成功泡到美妞崔鶯鶯,在一個花好月圓之夜,把崔鶯鶯睡了。

得逞後的張君瑞去京城趕考,久滯不歸。痴心一片的表妹崔鶯鶯多次寫信並寄去信物,希望能挽留住薄情寡義的表哥。可是,科舉考中的張君瑞依舊沒有回去,無情的把崔鶯鶯拋棄。

此外,在張君瑞跟朋友談起舊情人崔鶯鶯時,說崔鶯鶯是尤物,太美的女人終究是禍端,應該被拋棄。

後來的後來,張君瑞和崔鶯鶯各成家室,張君瑞以表哥的身份去拜見崔鶯鶯。崔鶯鶯想起張君瑞的始亂終棄,薄情寡義,寫一首詩遞出去給張君瑞,奚落了他一番,並沒有與之相見。

這個故事收錄在宋代的《太平廣記》中,發展到元代,元代戲劇家王實甫把故事進行改編,使之變成一個歌頌愛情自由的小黃書,當然,結局是大團圓的。



《紅樓夢》中,賈寶玉給林黛玉讀的就是王實甫的《西廂記》。

故事情節是,崔鶯鶯和母親扶父親的靈柩經過普救寺,在那裡借住,崔鶯鶯住在西廂,而趕考的書生張君瑞也住在普救寺,一日求香時,張君瑞窺到崔鶯鶯的美貌,當時就酥軟了。後來,孫飛虎圍普救寺,張君瑞依靠自己朋友白馬將軍的幫助,救下普救寺,為崔鶯鶯母女解圍。

為了答謝張君瑞,崔母宴請張君瑞,張君瑞與崔鶯鶯又相見,沉醉於崔鶯鶯的美貌,不能自拔。因無法相見,痴情懦弱的張君瑞病倒,在熱心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張君瑞與崔鶯鶯私會。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張君瑞爬牆到一箱與崔鶯鶯私會,終於,暖玉溫香抱滿懷,把好事做成了雙。

後崔母嫌棄張君瑞沒有功名,張不得已進京趕考,於是有了著名的“長亭送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據說,王實甫寫到這一節時,思慮過甚,用力太猛,氣血攻心,吐了好多血。

張君瑞與崔鶯鶯話別後進京,順利的考取了功名,回來與崔鶯鶯結為連理。故事在大團圓中結束。

其實,《西廂記》中有很多黃的部分,青少年男女一塊看,確實不合適。比如,張君瑞說崔鶯鶯“嬌羞好比花解語,溫柔好比玉生香”w崔鶯鶯說“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 張生說崔鶯鶯大好的青春光陰都在空虛中浪費掉了,應該找個人來卿卿我我,朝朝暮暮。

這樣的話,這樣的思想對青年男女開始,確實具有毒害作用。



還有,比如在“西廂豔情”一節,原文是“卻說張生接住了小姐,把小姐抱在懷裡,小姐也不拒絕,而是緊緊地靠在張生的胸膛上,一股男性的氣味,衝入鼻腔,令她懶洋洋的,舒服極了。張生把小姐嬌小的身軀捧進裡房,放在床沿上。……”



這樣的情節,黛玉看了怎不想入非非,當賈寶玉打趣她,“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時,黛玉才從情節中出來,頓時羞得不行,說要告訴舅舅去。



所以說,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起看的《西廂記》是二人的愛情啟蒙,有人把《西廂記》稱為豔情文學,寶黛的愛情在這裡就埋下了種子。


梁園大雪


我印象中是一個劇本。


朵朵佬爺


這提問真突兀搞笑幼稚,好似中學雞學生被老師提問,西廂記是唐元慎鶯鶯傳經王實甫寫會真記編成戲劇的。

作者真搞笑,他序言說自己所寫女子與眾不同,但又安排林黛玉看最大路的愛情故事戲劇情節,紅樓夢到處都充滿作者的吹牛自大弄虛作假戲弄人的筆墨描寫,真好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