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和魯迅的詩各有什麼突出特點?

老孫遁世無悶


魯迅詩歌特點

1、魯迅一生寫詩不多,大概80餘首,他曾說過一句話"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這是用批評家的手法對唐詩做出的高評價,也無意中隱含了魯迅作詩的態度,魯迅的詩歌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創作時間跨度很長,從19歲到54歲(臨終前一年)一直在寫詩,這也說明了魯迅先生的重心不在詩歌上,毋庸置疑,魯迅以前愛碑帖和抄古文,後來在小說、雜文、散文詩上面有極高成就,作為一個詩人的魯迅較少為人關注。

2、郭沫若盛讚魯迅的舊體詩,認為七律《慣於長夜過春時》"大有唐人風韻,哀切動人,可稱絕唱"。

他在1903年寫的那首《自題小像》可謂是他畢生奮鬥的標燈和旗幟: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從這首詩也可以看出魯迅詩歌的一個特點——愛用典,其中"寒星"即出自宋玉《九辯》"願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化用《離騷》中"荃不察餘之中情兮",荃是一種香草的名字,用來隱喻明君。魯迅古典文學功底深厚,他的很多詩歌用典豐富,並且入詩全不生硬,並且還以詩歌這種文學形式抒情表志。魯迅深受屈原、莊子影響。這種用典的詩歌有很多,比如《送0.E君攜蘭歸國》:

椒焚桂折佳人老,獨託幽巖展素心。

豈惜芳馨遺遠者,故鄉如醉有荊榛。

此詩作於柔石被害第五天,句句有用典和隱喻,言外大有悲涼憤懣之意。

3、魯迅詩歌多以"無題"作為詩名,且詩歌多沉穩凝重,節奏和情緒把控很好,間有促狹諷刺之作,也有一些劍走偏鋒之詩,詼諧幽默中帶有揶揄。比如《南京民謠》(大家去謁陵,強盜裝正經。靜默十分鐘,各自想拳經)和《公民科歌》之類的詩為諷刺國民黨或者表達自己政治意見,這類詩多比較自由隨意灑脫,也正符合先生的個性。魯迅還有一首詩《題三義塔》: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其中"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引申為化解親人、同事、朋友之間出現的各種矛盾或分歧,求得互相諒解,達到互相團結,這首詩用典豐富,思想意蘊深厚。


郭沫若的詩歌特點:

1、 郭沫若詩歌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富有動感與反抗性,充斥著追求與炙熱的情感。聞一多在《女神之時代精神》中這樣評價郭沫若的詩,說他的精神完全是時代的精神——二十世紀底時代的精神,《女神》不愧為時代底一個肖子,二十世紀作為一個"動"的世紀,這一點映射於《女神》則最為明顯。《女神之再生》《湘累》等組詩無不顯示中這種狂烈的情歌,那種爆發、反抗、控訴的情緒尤為打動人;

2、 郭沫若詩歌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意象開闊,特立獨行,想象天馬行空,加上充滿反抗的吶喊,無不顯示著那個時代的的偉大,比如《匪徒頌》裡的一些。──一切……革命底匪徒們呀!萬歲!萬歲!萬歲!

那是一種何等激越的精神,直要駭得金臉的尊者在寶座上發抖了呢。

3、 郭沫若的詩歌完成了激情與浪漫的完美結合,使新詩的翅膀飛了起來,具有開創性的意義,那種

壯闊奇異,狂飆突出的五四精神在他的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鳳凰涅槃》裡"群鳥歌",雖然字數不多,但明著寫鳥暗著繪人,暗處卻把落井下石、自以為是的小人樣子描畫得生動形象,諷刺性十足。還有《天狗》,讀的時候腦海裡就出現一個熱血沸騰的激進極端青年形象,彷彿馬上要敞著胸口扛起大旗上戰場,真是被那種激烈感與澎湃感所震憾所鼓舞!


一往文學


魯迅的強項是散文和小說,郭沫若的強項是詩歌和戲劇。

魯迅的小說,雖然只是短篇小說,但是文學史的定位是,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也是高峰。開端就高峰,郭沫若的詩歌和戲劇沒有這麼牛。魯迅的雜文,這個這個就不用說了吧,魯迅雜文排第二就沒人敢排第一了。。。。。。其實朝花夕拾和野草也真心不錯啊,要文采有文采,要思想內涵有思想內涵的。

郭沫若的詩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女神》了,也有“吶喊”的範兒(他的詩必須要喊的。。。)但是如果真的討論詩歌的藝術水平,我覺得郭沫若不能稱一流,只是在那樣一個被禁錮的時代(詩歌形式禁錮、思想禁錮),他的詩顯得比較有時代氣息罷了,現在看看。。。現在我是不會看的。戲劇水平一般般啦,比不上曹禺。

魯迅先生應該是新文化運動、文學運動的第一批領軍人物,而郭沫若比之稍晚。總體而言,對整個現代文學的貢獻,魯迅顯然是高過郭的;在具體文體的影響力上,魯迅的地位也是高過郭的;論及人品問題,這個就不用問了吧,魯迅先生無疑是我們民族的守夜人和啟蒙者,而郭沫若,建國前投機鑽營,心術不正;建國後除了捧臭腳還是捧臭腳,這個你可以具體參閱他建國後的詩歌(真的會吐的)。我想對於一個文學家,沒有了良心和critical spirit,他的文字是沒有靈魂的。


新華通迅


在面對日本侵略的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鍵時刻,魯迅不與國家政府民眾同心協力積極抗日一,卻竭力鼓吹”取消漢字,取消中醫。”煽動民眾反政府抗日,企圖攪混水這明顯是為日本謀利益,還漫罵被日軍殺害的抗日誌士是自己招惹日本人。淞滬會戰(第一次上海事變)時躲在日本人家中還約妓,沒寫一篇抗日文章。面對民眾的對這期間他沒寫日記的責疑,還竟然詭稱自己失憶了。

在這國家危難之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逃到有日本間諜之嫌家中尋求保自己的性命。平日那種鼓吹國人內鬥狂狠精神,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卻象條搖尾乞求生存的哈日狗!這就是魯粉吹噓的“民族脊樑”?

中醫與漢字是中華民族核心的文化與精神傳承,否定取消這二個偉大的精神,就是企圖從靈魂上消滅中華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在為外族奴役中華做鋪墊,這就是魯迅漢奸的真實嘴臉。

為人師表卻包養小三,大搞師生戀,亂倫理調戲弟媳。罵人天性源自祖父科舉舞弊,企圖為兒子謀仕途被發現罰處,不感恩朝庭網開一面的不殺之恩,卻養成了罵人為樂的劣根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基本道德約束也不顧,自己拿政府高薪,卻罵別的文化名人是”政府走狗。”這種貨色也配記念!真相慢慢開始大白。連他當漢奸的弟弟都看不起他的人格與偽裝的政治面目,竟然至今還有人替這個民族敗類塗脂抹粉。

這些資料圖書館能查得到,網上也能查得到,卻總有一幫魯粉歪曲事實,為這個人渣歌功頌德,這個漢奸早就該清除出學生課本了。


鶴林雨露3


魯迅的特點是硬,鐵骨錚錚,橫眉冷對千夫指!郭沫若是軟,軟到可以跟斯大林叫爺爺,軟到為了保官可以不管兒子死活,軟到……再說就要吐了


星辰534


魯迅深刻震撼,郭沫若風流多才……



伍增傑書法詩詞工作室


說魯迅是漢殲的人估計很少有中國人。否則魯迅是中國文化的旗幟做何解釋?毛澤東主席沒有現在的人更瞭解魯迅嗎?這和前蘇聯時期將民族英雄卓婭和舒拉說成是小偷何其相似?


田文清314


《自由體詩》

——(郭沫若與魯迅)

魯迅自有魯迅才,沫若自有沫若才。

二才相遇不可比,各有高峰獨自開。



如若天風


魯迅是以小說雜文名世的,郭沫若是以詩歌戲劇名世的,單比詩,魯不如郭。但魯的舊詩也有幾首好的,像《無題》“忍看朋輩成新鬼…”、《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憂忿深廣。而郭的舊詩《歸國雜吟》諸首根本不亞於魯,新詩《女神》、《星空》、《恢復》、《戰聲集》魯更是無論如何比不上的。


陳老牛1


郭沫若後期基本上都是順口溜。。。


水無痕436


毛澤東說,魯迅是民族的脊樑。我就問你,怎麼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