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深度解讀科創板以及註冊制的影響及其作用

阿飛:深度解讀科創板以及註冊制的影響及其作用

阿飛:深度解讀科創板以及註冊制的影響及其作用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科創板?科技創新板,於2015年12月22日重磅推出,擬試點推動全國科技金融改革創新。經歷了2年的發展,全國各主要大省都有股權交易中心,裡面有大量的等待孵化的科技創新企業。我的理解,科創板是準四板,定位非常明確,科技創新包括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技術革新等高新企業,這也說明傳統企業的沒法參與。然後科創板的實施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支持,特別是註冊制銜接,降低了上市門檻,提高公平,透明性,對投資者的保護從一開始就產生,這個點區別目前的IPO。

目前以北京為例,科創板建立了合格投資者制度,主要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其中,對個人投資者的要求是,有金融資產50萬元以上。所謂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基金、期貨權益、債券、黃金、理財產品(計劃)等。相較新三板,科創板的投資門檻非常低。不過同時,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科創板將有上下50%的漲跌幅限制。

具體出來的細節,會有不同,但大的方向不變,合規,合格的投資者,要求的是成熟的投資者。

其次由於科技類公司巨多,前期即便在上交所推行科創板,估計也主要是轉板為主。類似於滬倫通,300萬的參與門檻。所有科創板是機構的盛宴,中小散戶只能繼續參與中小創個股而已。

所以風險跟機會同在,不過目前來看,短暫利空,長期利好。從另一種角度來講,現行的IPO,並沒有什麼變化,對創業板來講,並沒有實施註冊制。註冊制的開啟只有從科創板試驗。由於有比價效應,以及其參股權等已經上市的公司,會先享受到這波紅利,那麼創業板及其科創類型的上市公司會被市場先發掘炒作。

推出科創板,也就是讓大量股權交易中心孵化的科創公司找到了轉板上市等退出機制,讓前期的PE,風投等有退出的渠道,打通民間資本流動性,提升多層次資本的參與的積極性,刺激市場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