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江蘇淮安的一所小學,為何感動了今天的無數家長?

偶然看到一份民國時期的小學教育大綱,感到很接地氣,不服不行啊!原來,早在85年前,當時的教育工作者也認識到“讀死書”的危害了。只不過,他們想到了,也付諸行動了。

85年前,江蘇淮安的一所小學,為何感動了今天的無數家長?

民國時期的語文課本

這是一份1934年的《淮安新安小學第六年計劃大綱》,淮安縣河下鎮私立新安小學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鄉村小學,當時的校長叫汪達之。汪達之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弟子,一直推崇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這份《大綱》分為四部分:一、經費;二、生活;三、環境;四、口號。其中,最為吸引人的是第二部分《生活》,具體有五項目標:1、康健的體魄;2、科學的頭腦;3、藝術的興趣;4、生產的技能;5、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85年前,江蘇淮安的一所小學,為何感動了今天的無數家長?

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事實上,即使按照今天的社會價值觀,一個人如果能達到上述五項目標,或者說按照這五項目標去實踐,那麼這個人應該就是一個人格相當健全的人。

如何才能達到這五項目標?這份大綱裡面又列出了29項《個人生活》的具體做法:

一、每天做內體運動一次。

二、每天整潔一次。

三、每天寫日記一篇。

四、每天吃開水五大碗和豆漿一大碗。

五、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時。

六、每天看本埠和外埠報各一份。

七、每年種痘一次。

八、每年洗澡約八十次到一百次。

九、每年和國內外小朋友通信十二封。

……

十五、要認識環境中最易見的動植物各十種以上,並且要觀察各一種以上的生長過程及對人類的關係。

十六、要認識每晚容易看見的恆星和行星十二顆以上,並能懂得風雲雨露等自然現象的成因和人生的關係。

十七、能欣賞名歌名畫和自然風景。

……

十九、會唱十二首新歌。

二十、會弄一種樂器。

二十三、會制科學玩具及動植礦物標本各十種以上。

二十四、會開留聲機、電影機和無線電收音機。

二十五、會攝影和沖洗曬印照片。

……

廿七、會運用十種以上的普通藥品。

廿八、要認識社會生活,並擇一種構成社會生活之基本的工人生活,如:種田者、瓦匠、木匠、鐵匠……的生活,詳細觀察,並加記載,為研究社會科學的基礎。

廿九、要學會游泳和撐船。

85年前,江蘇淮安的一所小學,為何感動了今天的無數家長?

淮安新安小學校長汪達之

除了個人生活,還有“團體生活”部分,如:“每日輪流做主席和記錄”、“每日輪流燒飯和抬水”、“每年長途旅行一次”、“養雞五對狗兩隻”、 “捕滅蚊蟲、並懂得蚊蟲何以為人類大敵”、“徵集社會的批判”等。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說,紙上寫寫容易,做起來難啊。素質教育喊了多少年,還不是老樣子?學生以分數論英雄,學校以升學率為標準,最終還不是苦了學生?

85年前,江蘇淮安的一所小學,為何感動了今天的無數家長?

新安旅行團14名小學生出發之前留影

但是,淮安這所小學說到做到了!1935年10月10日,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校長汪達之帶領14名新安小學的學生組成“新安旅行團”,從江蘇淮安出發,踐行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開展了意義非凡的修學旅行。

這些學生最大的17歲,最小的才12歲。出發時,他們每人只有一身單衣,一雙草鞋,一把雨傘及簡單行裝,全團僅有50塊錢的經費。這次旅行歷時17年,足跡遍及上海、南京、北平、蘭州、西安、武漢、桂林等大中城市等全國18個省份,行程達到45000多里。

85年前,江蘇淮安的一所小學,為何感動了今天的無數家長?

新安旅行團成員旅行途中合影留念

除了在全國各地宣傳抗日救國主張,師生們始終堅持刻苦學習。他們用揹包作凳子,膝蓋當桌子,一有空就坐下來讀書做筆記,在鍛鍊中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能力,並得到了周恩來、宋慶齡等同志的關心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