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出手!6人被抓,銀隆新能源爆相關人員的“七宗罪”

董明珠出手!6人被抓,銀隆新能源爆相關人員的“七宗罪”

導讀

董魏之爭,勝負立判。

“近日,媒體傳言大股東魏銀倉身處美國,孫國華已被刑事拘留數日。經核實,情況屬實,且部分與刑事控告事項有關的人員也已無法取得聯繫。”4月25日上午,珠海新能源股份公司(下稱“珠海銀隆”)發佈官方聲明,這則聲明的發出,意味著持續將近一年的珠海銀隆“內鬥”事件已經有了最終的定論。

4月25日,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信發佈重磅消息。

董明珠出手!6人被抓,銀隆新能源爆相關人員的“七宗罪”

消息稱,對於近日媒體關於大股東魏銀倉身處美國、孫國華已被刑事拘留數日的消息,其經過核實後確認情況屬實,孫國華等6人已被刑拘,且部分與刑事控告事項有關的人員已無法取得聯繫。

此前,在董明珠入股以後,曾對該公司進行了專項的盡職調查和審計。調查後發現公司利益被通過不法手段侵佔,隨後將大股東告上法庭,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珠海銀隆表示,目前,其提起的刑事控告和民事訴訟穩步推進。其中,控告對大股東魏銀倉及孫國華等人的相關刑事案件已於2018年11月8日正式立案偵查,三起民事案件已召開庭前會議,將於近期正式開庭審理。前述案件涉及侵佔公司利益總計超過14億元。

在公告中,珠海銀隆一一說明了前高管團隊犯下的七宗罪,分別為:

1、最新刑事案件:騙取政府財政補貼資金1.1億元,涉嫌詐騙罪

2013年9月6日,相關政府財政部門向銀隆新能源銀行賬戶轉賬1.123億元科技扶持資金,專款用於所扶持科技項目的發展。經核對公司財務記賬憑證發現,同月9日在孫國華的指示下,銀隆新能源以還借款的名義,將上述1.1億元財政補貼資金(分為5000萬和6000萬兩筆)支付給珠海市銀隆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由魏銀倉全資控股,下稱“銀隆集團”)。經公司核實,該政府扶持科技項目申請書所述的設備、產能均不存在,且補貼項目具體經辦人為“銀隆集團”員工。

至此,該筆政府專項補貼資金轉為魏銀倉個人控制,嚴重損害了公司的利益,大股東魏銀倉及孫國華等涉嫌騙取國家財政資金。

2、刑事:冒領公司補償款1.5億元,涉嫌犯罪

2016年,大股東魏銀倉及孫國華等在公司及其他股東不知道的情況下,用“銀隆集團”與廣通汽車原股東等方面簽訂補償協議,騙取原屬於公司的補償款1.5億元。其中包括1億元政府財政資金以及0.5億元某公司支付的競業禁止資質補償款,嚴重損害了公司的利益,大股東魏銀倉及孫國華等涉嫌犯罪。

3、刑事:採購設備虛增價款2.6億元,涉嫌職務侵佔罪

2014年9月,公司以4.99億元的價格,向深圳格銀電池設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格銀”)採購一批設備。經公司核實,“格銀”沒有生產線,實際以2.24億元的價格,採購其它廠家的設備轉賣給公司。

“格銀”當時的唯一股東和法定代表人譚偉平,是大股東魏銀倉妻妹。魏銀倉、孫國華及劉金良(原河北銀隆法定代表人、魏銀倉親弟)等涉嫌職務侵佔罪,該事項已經由珠海市經偵支隊正式立案。

4、刑事:虛構1.7億元工程款的建設合同,涉嫌職務侵佔罪

2014年1-4月,公司與河南開宇建築有限公司(下稱“開宇”)簽訂了多份土方工程合同,並支付工程款及利息合計約1.7億元。經公司核實,該工程沒有實際施工。公司掌握的證據顯示,“開宇”將所得資金支付給大股東魏銀倉、孫國華及劉金良等,魏銀倉、孫國華及劉金良等涉嫌職務侵佔罪。

5、民事:同一專利重複轉讓,公司損失9500萬元及利息

2015年,大股東將已在2012年以前按照1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公司的五項專利,以9500萬元的價格再次出售給公司。

6、民事:債務抵銷,公司損失3.75億元及利息

2016年為了上市,大股東亟需將其關聯公司所欠公司的3.75億元債務清償。大股東承諾由其控制的珠海市恆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恆古”)獨自承擔華融(香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融國際”)3.75億元的債務(此前,公司為該債務的共同債務人),以抵銷其關聯公司所欠公司的債務。

2018年4月,“華融國際”向公司發函催促還款。經公司核實,大股東及其控制的“恆古”未對“華融國際”進行還款,且大股東承諾的債權轉讓未得到債權人“華融國際”的許可。在公司的還款責任沒有免除的情況下,大股東及其關聯公司所欠公司的3.75億元債務被抵銷。

7、民事:貨款無法收回,公司損失2.12億元及利息

2013年至2016年,公司向珠海市神通電動車能源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神通”)出售471臺純電動客車及9套充電樁。在車輛及充電樁已交付且已收到下游貨款的情況下,“神通”未向公司支付貨款累計2.12億元。公司掌握的證據顯示,“神通”由大股東魏銀倉實際控制。

2018年11月13日,珠海銀隆首次發佈公告,稱自當年3月25日盧春泉擔任公司新任董事長,賴信華擔任新任總裁後,公司新一任董事會、監事會及公司管理層在履職過程中發現公司與大股東之間存在頻繁的關聯交易,部分交易存在異常與疑點。隨後委託錦路律師事務所與普華永道進行了專項盡職調查和審計。二者分別提交的專項報告顯示,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侵佔公司財產損害公司利益,部分行為已涉嫌構成刑事犯罪。

董明珠一直力挺的銀隆

2016年8月,格力電器突如其來的一份130億元的跨界收購案,不僅將默默無聞的珠海銀隆曝光在公眾投資者的眼前,也讓鐵娘子董明珠站在了中小股東的“對立面”。

雖然收購失敗,但董小姐卻沒有選擇放手。

董明珠出手!6人被抓,銀隆新能源爆相關人員的“七宗罪”

2016年12月15日,董明珠攜10億元,聯手王健林等企業家,共計30億元“轟轟烈烈”地入股了銀隆新能源,共持股22.388%。

隨後,董明珠個人又多次對銀隆新能源進行增持,從第五大股東躍居第二大股東,僅其個人的持股份額就達到了17.46%。

而在2018年1月銀隆爆出供應商討債事件,讓董明珠覺得原有的創業團隊有問題“管理上有漏洞”,於是強勢介入,決心趕走原有創始團隊。

董明珠出手!6人被抓,銀隆新能源爆相關人員的“七宗罪”

2018年3月董事會改選後,原有創始團隊出局,新當選的董事長盧春泉為普潤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後者是珠海銀隆2015年進行第二輪融資的主要投資方之一。而新聘任的總經理賴信華,是原格力集團鄭州分公司總經理,在2017年6月前後加入珠海銀隆任副總裁,分管生產、技術。

而隨著賴信華入駐銀隆的,是格力系管理人員的大舉進駐。據不完全統計,那段時間共有4名格力高管進駐銀隆擔任分管核心業務的副總裁。

珠海銀隆的公告顯示,自2018年7月底新任監事會委託了律師事務所及會計事務所,就公司與大股東銀隆集團及實際控制人魏銀倉、孫國華及關聯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事項作了專項盡職調查和審計。報告顯示,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侵佔公司財產損害公司利益近8億元,部分行為涉嫌構成刑事犯罪。

董明珠出手!6人被抓,銀隆新能源爆相關人員的“七宗罪”

2018年10月10日,珠海銀隆召開監事會,決議責令公司追究相關公司、人員的法律責任,追回被侵佔款項,維護公司合法權益。10月18日,銀隆公司向法院提起公訴,涉案標的7.8億,同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刑事案件涉案金額2.7億元。

何去何從?

對於原管理層的徹底潰敗,董明珠無疑是最大受益者,但對於珠海銀隆而言,卻不見得。

“現在格力電器也面臨調整,董明珠雖然是珠海銀隆二股東,但放在珠海銀隆上的精力肯定會受到格力變動的影響,現在珠海銀隆為‘斷臂求生’,已經砍掉很多項目,優勢項目鈦酸鋰雖然也在做,但是量比較小。”4月25日一名新能源領域的資深觀察人士受訪時指出。

2018年,新管理團隊上位後,珠海銀隆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腫瘤清除”運動,不僅原有的1.8萬員工減少至約一萬,同時還砍掉了部分生產線,武安銀隆新能源產業園就曾被爆停工。

此前,因為新能源環境變動,珠海銀隆業績大幅下降,2017年珠海銀隆在營收增長10.8%的同時,淨利卻下降了67.94%,新能源車銷量增速下滑,訂單銷量僅為6042輛,遠遠達不到其3萬輛的業績目標。

董明珠出手!6人被抓,銀隆新能源爆相關人員的“七宗罪”

2018年下旬,珠海銀隆的IPO旅程也在接受輔導後9個月突然終止。

擺在珠海銀隆面前的,還有另一個痛點——逐漸偏離主流技術路線。

“我覺得銀隆新能源業務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這次一折騰估計離職了不少人,加上之前珠海銀隆的主要競爭力在鈦酸鋰上,但現在新能源電池的趨勢還是會走高能量密度路線,鈦酸鋰能量密度太低了。”25日,上海一家新能源行業研究總監對記者指出。

董明珠看上珠海銀隆,主要原因便在於珠海銀隆在鈦酸鋰電池領域的龍頭地位,其生產的鈦酸鋰電池的最大特點就是安全穩定性好,但能量密度較低,主要應用於客車領域。

2018年,銀隆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8173臺。其中新能源客車累計銷量7278臺,在行業內位居第三。

但是隨著乘用車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銷量增長的主要力量,客車逐漸成為“配角”,再加上新能源補貼新政的落地,珠海銀隆在鈦酸鋰的技術“優勢”,或遭拋棄。

根據《新能源補貼2019年補貼新政》顯示,純電動乘用車的續航門檻將提高至250km,續航在250km以下車型補貼全部取消。超出250km的其餘檔位車型補貼退坡幅度在50%以上。pack能量密度門檻上升了20wh/kg,最低標準從105wh/kg提升到125wh/kg。

“整體來說,補貼退坡比例非常大,留給企業的路就是,要麼努力提升能量密度以達到補貼要求,這一邊是針對三元電池這些高密度動力電池而言的,要麼乾脆放棄拿補貼,深挖性價比。”上述資深觀察人士說道。

蜂贏國際綜合自經濟觀察網、21世紀經濟報道、紅星新聞、中國基金報、中國經濟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