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中怎样避免新旧韵的混用?李商隐一弦一柱思华年出律吗?

胡轩境Elvis


问题:诗词创作中怎样避免新旧韵的混用?李商隐一弦一柱思华年出律吗?


前言

学习诗词创作,避免不了新旧韵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在今天,在古代也是如此,就是韵书中的字和现实生活中的字发音不同。

说到新旧韵混用,其实有两个问题,一是韵部问题,一是平仄问题 。老街结合古人作品说一下自己的认识,谈谈如何避免新旧韵混用造成出律落韵的现象,

一、平仄的问题

一般来说, 作格律诗的时候才觉得新旧韵很麻烦。如果作古体诗,不太讲究平仄,新旧韵的问题虽然也存在(本文第二部分会讲),但是影响会小一些。

今古韵不同平仄的字,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普通话是平声 韵书却是仄声的入声字 例如“石”

同样一个字,例如石、、集、节、急等,在今天普通话里是平声,在古韵里是仄声,作诗如果没有发现就犯了出律的毛病。

处理好这一类的字,首选要学格律知识,我们在阅读古人格律诗的时候,很容易根据格律分辨出古仄今平的字,例如老街今天回答的另一个问题:

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只有一个仄声,符合格律吗?

一看到这样的问题,就知道这位朋友入门太浅,因为“节”是最最常见的入声字之一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标准的近体七绝,当然完全付合格律。清明时【节】雨纷纷,平平平仄仄平平,节,当然是仄声。古韵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去、入”都是仄声。

又如杜甫的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用【】标注的都是今平古仄的入声字:急、白、独、浊,在今天的普通话里读作平声(二声);

另外还有入声字今天依然是仄声,例如入声十药的“落”、入声一屋的“木”、入声十一陌的“客”等,这几个字因为今古都是仄声, 并不妨碍我们作格律诗。

2、今天只有平声,在古代却有平仄两用 例如“思”


今天我们读“思”无论动词还是名词都是平声:sī。但是我们百度平水韵时,可以看到思有平声和去声两个读音。在【去声四寘】里的“思”特意有[名词]的标识,的确,思用作名词时多是仄声:

独隐清江秋【思】长,晚潮初上水亭凉。海门云起双峦暝,一抹银花影夕阳 。江亭晚眺(唐·觉隐)

独隐清江秋【思】长,仄仄平平平仄仄。思,名词,仄声。

爱君诗【思】动禅心,使我休吟待鹤吟。更说郡中黄霸在,朝朝无事许招寻。酬张明府(唐·皎然)

爱君诗【思】动禅心,中平中仄仄平平。思,名词,仄声。

在古诗中“思”作动词时,多是平声,但是也有一些作为动词用的“思”是仄声,除了李商隐的那首著名的《锦瑟》外,也有不少“思”作为动词却是仄声的用法: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春愁(唐·韦庄)

不堪芳草【思】王孙,中仄中仄仄平平。思,动词,却是仄声。

3、今天普通话只有仄声,但是古韵里却平仄两用 例如“探”

“探”,在今天是去声( 4声,当然是仄声),古韵里却在下平【十三覃】,秦少游的诗《显之禅老许以草庵见处作诗以约之》:

橡叶冈头释马衔,区中奇观得穷【探】。崖空飞鼠声相应,江静群峰影倒涵。
居士碧云裁秀句,道人哀玉扣清谈。偶成二老风流事,不是三乘宿草庵。

区中奇观得穷【探】,平平中仄仄平平,探,平声,作韵脚。

但是“探”在古诗中也有仄声 ,李商隐的另一首《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殷勤为【探】看,中仄中平平仄平。探,仄声。这一类的字还有:看、听、过等,也是平仄两用的字。

4、今天平时以后是仄声,韵书中却是平声的字

平水韵【一东】中,可以看到“筒”这个字,今天读:tǒng,是仄(上)声,在古韵里是平声,例如:

病来无事草堂空,昼水休闻十二筒。桂静似逢青眼客,松闲如见绿毛翁...《所居首夏,水木尤清,适然有作》[唐] 皮日休

不懂格律的人,对于这些字是不敏感的,懂得格律的人,会感觉到今古平仄不同的字。

二、押韵的问题

押韵的问题也很麻烦,今天读起来同韵母的一些字,在韵书中却不同韵部。

例如盐、咸、覃、元、寒、删、先。这些字在韵书中不是同一个韵部,“元、寒、删、先”这4个韵部还算是邻韵,在古体诗中可以通押。而【盐、咸、覃】这3个韵部和【元、寒、删、先】4个韵部连邻韵都不算。

近体诗(格律诗)须一韵到底(只有第1句可以用邻韵),作古体诗可以放宽用邻韵,但非邻韵字也是不能通押的,即使换韵 ,在同一组韵中也不能乱押。

三、落韵的古人

以上这些问题,给我们作旧体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作格律诗的时候,如果押错了韵就是落韵。

不仅仅是今天,就是古人,也常有落韵出律的现象。在古代的科举中,落韵是大忌,但是偏偏有举子犯下这种错误。

老街我写过一篇《”状元郎“被诗韵绊倒 曹雪芹马失前蹄 什么是该死十三元?》 。说的是清朝肃顺门下的大才子高心夔科举时押错了韵,本来应该是考北大光华学院的水平,结果被”蓝翔“技校录取了。

被王闿运开玩笑说:“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

老街在《落韵的幸运举子竟然状元及第 杜甫苏东坡们作格律诗也落韵吗?》中记录了宋朝举子落韵的故事。 《宋史 列传第四十一》记载,“李迪、贺边有时名,举进士,”只不过李迪白璧微瑕,律赋“落韵了”,据说这个人还被录取为状元。文天祥在自己的文章里也评价过这件事:

国初,诸老尝以厚士习为先务,宁收【落韵之李迪】,不取凿说之贾边;宁收直言之苏辙,不取险怪之刘几。

结束语

最后再说一说李商隐的锦瑟,这是“思”作为动词,却是平声的最有名的例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弦一柱思华年,中平中仄仄仄平平,思,在这里是仄声,动词。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根据诗词学会的规例,现在进行诗词创作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一个是《中华通韵》,又称作新韵体系,另一个方案就是写诗用《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同属中古音体系。



之所以将其称作体系,是因为选用新韵或旧韵,不单是指押韵,还包括格律。如果是选用《中华通韵》,那么就要按现代汉语拼音的四声去区分平仄,即第一、二声为平,第三、四声有仄。如果是选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的,就要依中古音四声区分平仄。即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不能混用。


那么如何避免新旧韵体系的混用?初学者最好开始时只用一种方案,并将其用熟,可以选新韵,也可以选旧韵。但我的意见是先学用平水韵,而本号在明天开始的诗词基础课,也会选用平水韵教学。至于原因下周三我可专门发遍文章说说。但其中一点与题目的第二部份相关,那就是如初习者先学平水韵,那在阅读唐诗宋词时就不会产生题主这样的困惑。



“一弦一柱思华年”如果采用新韵体系,其平仄为:平平平仄平平平。不仅不符律句规范,而且是三平尾。而采用平水韵体系,其平仄为:仄平仄仄仄平平。标准的律句句式。在这里有两个字是古仄今平的,“一”字中古音读入声,这个比较好理解。而“思”字则要特别说说。

“思”字在中古音中是多音字。很多讲格律的书都会说到,这个字作动词用时读平声,在作名词用时读仄声,这没有问题。但不够全面。在前日的答题中,我也特别提到了,就是“思”字作动词用时,仍有一种情况读仄声,就是解作悲伤、哀愁的时候。



前几日,有好友在我的答文回复中说:“不懂写诗的人释诗,总有点隔。”我认为也是有点道理的。假若完全不懂格律的人释诗,一方面很难把握作者情感的律动,再之有时也没法作出准确的释义。例如,题目的句子,当我们知道这个思字,在这里是作动词读庂声时,就可反推作者的用意,其实质是说:一弦一柱悲年华。


诗词书院


没有捷径!

除了熟能生巧,别无它法。但熟悉的时间不会很长,两个月左右就可以了,唯一的小方法就是把一些与现代发音严重不符的字单独挑出来记住即可,比如黑,白,结,洁,原,涯等,其余的字配合平水韵表完全可以应付一般场合。

李商隐“一弦一柱思华”表面上是出律的,因为“思”字只有在做名词时才可以理解为仄声,如果是动词,铁定是平声。

而三平调是无法拗救的!

那么思字做动词时,只能是平声么?

不一定!

比如岑参五律“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

比如吴融七律“幸有白云眠楚客,不劳芳草思王孙。”

比如韦庄七律“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比如杜甫七律“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这几句的“思”字明显是动词,理论上都应是平声。但实际上恐怕是做仄声解释了!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思”做为动词时,在极少数情况下也是可以做仄声解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南方人北方人发音不同么?可能是这个原因!只是可能!

其实,律诗在唐朝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严格,那怕是大伽杜甫,也常常用不符之作,比如七律《望岳》首颌两联是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七律《卜居》首联是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比如七律《十二月一日》失粘高达三处之多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比如七律《章梓州橘亭乌成都窦少尹》首联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这一句和“一弦一柱思华年”几乎完全相同,可没有人否认杜甫律法千古第一。

一般而言,如果涉及到地名,人名,不符合平仄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失粘更不是杀头大罪。

当然,这不能成为我们不认真的借口,毕竟从宋朝开始平仄已经非常之严了,几乎没有失律之作。

毕竟,我们不是杜甫,没有资格这么玩!


亦有所思


首先必须熟悉平水韵中的入声字,其次是掌握格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