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盛行托孤,可曹睿的托孤,却断送了曹氏的百年基业

说起托孤,最著名的莫属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了——将年幼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虽然结果不太好,也换得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其实三国时期战乱不断,魏蜀吴的基业都不稳定,每一位先皇死的都不踏实。因此托孤这种情况非常流行——将年幼的儿子托付给优秀的臣子,上下齐心,包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不过托孤也是门技术活,比如魏明帝曹睿的托孤,就将大魏江山付之一炬了。

三国时期盛行托孤,可曹睿的托孤,却断送了曹氏的百年基业

曹睿托孤

曹睿直到去世,也没有正式颁布辅臣名单,因为他的名单在拟定时就受到了大臣们的坚决反对。我们且看他拟定的五位大臣:曹宇(曹操子)、夏侯献(曹氏族人)、曹爽(曹真子)、曹肇(曹休子)、秦朗(曹操养子)——全部都是曹氏族人。

魏国的特殊性在于,曹氏族人能力非常强悍,奠定了魏国的基础。但是再牛的家族,也不会代代都出精英。所以朝臣是精英换精英,曹氏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在这种前提下,皇室与朝臣一直保持着权力上的平衡。

三国时期盛行托孤,可曹睿的托孤,却断送了曹氏的百年基业

再看这份名单,似乎是打破了这种平衡,所以一直没有公布。但尽管如此,正式名单没有颁布,草拟的名单就会被认可——曹睿没有等到颁布正式名单就去世了,年幼的继位皇帝曹芳只能按照这份名单来行事。

托孤后遗症

说到这里,我们要提到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曹氏代表曹爽,另一个是朝臣代表司马懿。

辅臣全部都是曹氏,于是曹爽便得了势,并打算趁此机会彻底清理朝臣。第一招(也是唯一的一招),就是封司马懿为太傅——看似升职,其实是夺权。

曹爽都没想到,这一招会这么奏效,直接让司马懿放弃了挣扎,被曹爽踩在脚下十年之久。

三国时期盛行托孤,可曹睿的托孤,却断送了曹氏的百年基业

可惜司马懿不是个省油的灯——现在的曹氏已经不是当年的曹氏,现在的朝臣可是和当年的朝臣一样。

一朝兵变,曹氏政权被彻底架空。若是皇室可以继续和朝臣维持平衡,朝臣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一刻恐怕不会来得这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