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考上師範轉正的民師,沒有直接轉正的民辦教師工資高,合理嗎?

用戶4754408311659


當年執筆進課堂,

人生似乎很輝煌。

脫離農事人羨慕,

人稱老師心飛揚。



人生不可能頂層設計,吾鄉有句話,人的運氣,只有撞著,沒有算著。凡人都不可能先知先覺。民辦教師讀兩年師範後轉正和民辦教師直接轉正就工資而言肯定不合理,但這都成了過去時,合理不合理又能怎樣。

當年,1978年8月,我有幸成了鄉中學的英語老師,當然是民辦教師。月工資25元,這25元不發給本人,而是交給生產大隊,再按生產隊中等男勞力計公分參與分配。年底發給一定的補貼。我記得第一年的補貼是一百多元。這已經很好了。農民已加所有成員參與完分配後,到年底分紅可能還倒找給生產隊。人稱“倒找戶”。

那個時候城鎮居民戶口很吃香。公辦教師的工資比民辦教師高好多。這就有不少民辦教師報考中師。我是教初中英語的,有一年報考高師班,雖分數線到檔,但沒有被錄取。到87年報考中師,終於考取了。心裡既高興又有擔憂。喜的是終於去讀師範了,憂的是兒子才5虛歲,家裡的事要考妻子一個人承擔。且讀書沒有工資,那個時候真的叫苦。



讀了兩年書,爭了個居民戶口,人家說我出山(有出息之意)了,你想,跟我同齡的人都在農田裡幹活呢。確切地說,我是幸運的。但那個時候,沒有參加中考民師班的也逐漸轉正了。而且他們職稱都評好了,小教一級。吾等中師生被當作新分配的學生看待,我畢業後中師文憑不能教初中,我只好去小學,教語文。職稱,小教二級。少拿了兩年工資,少了兩年教齡,連工齡也不算。我78年參加工作,在以後填表中參加工作年限被推到80年。96年調到城裡工作,工資和90年畢業的普師生差不多。這些想想就生氣。但生氣有何用呢?



現如今,讀中師的民辦教師基本上都退休了。吾等在基礎教育上奮鬥了一輩子,雖苦,但真的喜歡這份工作。儘管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但心知足了。知足才常樂。願餘生身體康健。夕陽無限好,璀璨在黃昏。


含山唐


在這個問題上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就是一名通過考師範的民轉公教師。我的工資就沒有民辦直轉公辦的老師工資高。是什麼原因呢?

1、評職稱的時間相對遲了一點。因為我在師範讀書,有的民辦教師在這期間就評了高一級的職稱,我因為讀書,就不能評職稱,所以,職稱的評定時間就遲了。因此工資就少了。

2、另外一個就是說我讀書的這兩年算工齡,不算教齡。所以,教齡就少了兩年。因此工資就少了。

每次談起此事,我都覺得這種做法太不合理了。說句不客氣的話,我們是考上的,總比那些直轉的優秀些吧!可又轉念一想,還有那些民辦教師被清退了的,現在一點著落都沒有。自己就知足了,自己已經夠幸運了。於是,又默默地投入到偉大的教育事業中去!


教育志士


“存在”就是合理。我上世紀八四年參加工作——民師,年工資人民幣七佰元整,年末鄉里統一發放。九一年的一次機會,參加全國高考。我們縣給三個名額,我有幸考上了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愛人帶兩個孩子,供我念了兩年大學。兩年級裡,愛人靠養一頭母豬,每年賣一窩豬崽,解決了一家人生存和我念書問題。現在想起來都—想—哭—啊!九三年畢業到鎮中學工作,開始月薪壹佰染拾捌元整,生活緊繃緊,沒有經濟條件本科函授。九七年香港迴歸,借錢買了臺二十一英吋的“平直搖”電視(平面直角搖控),本世紀零七年兒子上大學那年才還上虧空。後來到縣城高中教學,因學歷不達標,至今中教二級。和我一起參加工作的同齡人,包括後來“直轉”的民師,我剛參加工作教的/從事教師工作的學生,幾乎都中教高級。工資每月比我多壹仟伍佰到貳仟。我沒有心理不平衡——存在就是合理,努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老子說:不失其所者——久!本人非常高興、愉悅——趕上盛世了,祖國發展迅速,日新月異,欣欣向榮。以前想破大天也想不出——日子會是今天這般光景。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繼續為祖國建設、家庭生活——添磚加瓦!!!


馬井山172


考入師範就讀轉正的民師,要比同樣文憑和工齡的民師,其他們的工資相差130左右。問題出在職稱上。比如:八八年考入的民師,那年底正好評職稱,沒考上的至少被評為小教一級或小教高級;而兩年後民師畢業業轉正後只能認定小教三級,一年後評為小教二級。再過五年級評為小教一級。再過五年才能評小教高級。當然,小教高級不是到時間就能水到渠成地評上。這樣到了2006年“工改“,必須以兩個“年限”及職稱和工齡年限為“特杆“以據,來確定教師的工資。以上我說的相差130元左右,這次“工改“後,加之被“評優”的不等因素,同年參工的民師,到“工改“後,工資相差4、5百元的大有人在。這些都是時代的產物,國家怎樣來“一碗水端平”,現實中也不大可能。


龍游深海3


這個問題應一分為二看

一 如果教齡一樣長,當年考上師範轉正的教師沒有直接轉正的工資高,這肯定不合理。有很多地方,把教師在師範學習期間的工齡扣除,這明顯有過錯。教師參加師範學習,提升自己知識和業務水平,以利於更好的服務教學工作,學習期間應記入工齡。出現這種情況的,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體查教師呼聲,順情民意,對扣除的教齡,應重新累積進入總教齡。

二 如果直接轉正的教師比參加師範學習的教師工齡長而導致的工資高,這種情況實屬正常。因為評定職稱與工齡有很大關係。


濤聲依舊123867


這種差別是時代的產物,當時國家為了解決教師奇缺和給民師一條出路:允許各師範院校在民師中通過各縣少有指標召錄拔尖人才,同時也促進教師發奮學習提升各自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後來政策拓寬:凡是小學高級的民師無條件自轉,於是各部門出於地方利己主義思想把文化底子欠好的大量民師一年又一年冠上小高的稱號得以轉正,公辦教師評小高的指標在權利作祟下讓位於一時難以應考的民師,那時的民師如同現在的職評:為了爭到這一機會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更想不到的是:凡是此批人轉正以小高享受工資級別,可謂是一舉二得,造成民師招考停擺一窩蜂就解決了在編民師的終身大事,因此,民師考入師範的學員反而停留在小教二級或小教三級的崗位上(很長時間還要減少教齡2年)致使以後調級加薪處處受累,起點低了,相比工資也就少了。


周家榮209


支持你的觀點。

這個問題存在多年了,一直沒人說句公道話。我們這裡的民師考上師範後,因為都早已通過函授電大等渠道取得師範或以上學歷,所以縣裡規定這些人只交費,不用去讀師範,直接在原學校教班,發代課工資。

但是,這些教師卻被扣除了上學期間的教齡,這些教師當年都是教師中的精英骨幹,他們在以後的晉級評優套改工資中與沒能考上師範的民師相比吃了大虧,不僅是每月三五百的差距,由於晉級是有教齡積分的,與同時參加工作的同事競爭必然處於劣勢。

一失足成千古恨,只是因為當初考上師範,沒少幹一天工作,耽誤了晉級,有的人與沒考上的就差上千元。

時代弄人,政策弄人,事實擺在那裡,從來沒聽到一句公道話,有時嘆兩句,反而被嘲諷。

一言難盡。


濤聲依然315


請大家不要再去討論歷史遺留的問題了,那是建國初期,國家所需人才匱乏,便提出了振興教育的國策。然而當時師資非常緊缺,於是在那個特殊時期就採取了一邊廣招民師,一邊通過師範學校培養優秀的教師的策略。對於當時廣大的民師而言,既是個人人生的選擇,更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因為畢竟還有很多的人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他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如今的他們有你們這樣的工資待遇嗎?在農村,年過花甲,甚至已經到了古稀之年的他們依然在勞作,每一個月只能享受國家發給他們的一百多塊錢基本生活費。而你們卻在為每月相差一百多塊錢的工資,在喋喋不休,在埋怨政策……你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真是不應該啊!請您記牢了:知足常樂,樂者長壽。


陽光168139811


民師通過考師範轉正,在校兩年不算教齡。如果在30年教齡和35年教齡這個時間節點,退休相差五個百分點。

黃驊市師範學校,在全滄州招生,這種情況在師範校友們實屬不在少數。



妖大成仙


/上頭條兩個月,吸粉300多,凡是關注我的,我就互粉他。我認為,做事如同做人,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